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捷豹XJ的发展历程

捷豹XJ的发展历程

捷豹XJ的发展历程

50多年来,捷豹XJ一直是英国汽车制造商的旗舰车型。

半个世纪前,根据捷豹创始人威廉·莱昂斯爵士的创意,开发了内部代号为“XJ”的全尺寸大型轿车,并于1968年开始生产,这就是捷豹XJ的开始,第一代捷豹XJ一经上市就立即成为人们的最爱。

一直以来,捷豹XJ营造出一种大型、运动、舒适的氛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XJ改进了造型,并进行了多次改造,成为一款外观现代的轿车。随着标志性设计的彻底改变,捷豹XJ已进入汽车行业的新时代。

捷豹XJ的尺寸和豪华程度随着每一代车型的发展而不断提高,为现代轿车提供了极致的舒适性和档次。XJ系列以优雅的姿态在汽车行业站稳脚跟,让我们一窥其发展历程。

第一代捷豹XJ(1968–1973)

捷豹的第一个巨大商业成功就是第一代的XJ,其采用了之前420车型和Mark X车型的格栅和方形前大灯等元素,并且具有低悬挂轮廓和长尾设计。

XJ首次推出六缸发动机的两种选择——2.8升和4.2升,最高时速约为200公里/小时。这辆车可在9.0秒内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1971年,威廉姆斯爵士将V12发动机安装在XJ中,创造了最高速度为240公里/小时的XJ12。1971年的XJ是世界上最快的轿车之一。

第二代捷豹XJ(1973–1979)

第二代捷豹XJ于1973年在法兰克福车展上推出,虽然采用了新设计,但与第一代仍有很强的相似性。它也是第一款双门无柱轿跑车。

1975年,捷豹将符合空气动力学的XJS推向世界,其省油的发动机提供了卓越的性能。这辆车可在6.9秒内从0加速到100公里/小时,最高时速为240公里/小时。

第三代和第四代捷豹XJ(1979–1994)

第三代XJ注重于打造豪华轿车的造型和外观,同时保持其标志性设计。捷豹与意大利著名品牌Pininfarina合作推出了经典更新,重新设计了车顶线条和侧窗。第三代XJ保留了3.4升和4.2升直列6缸发动机以及5.3升V12发动机。

1986年的第四代XJ40被设计得更加现代化,并且棱角分明,搭载了新的六缸发动机AJ6。此外,新一代的XJ12于1993年问世。

第五代捷豹XJ(1994–1997)

当第五代XJ完全由福特公司生产时,捷豹进入了一个新时代。XJ被命名为X-300,它采用了更为圆润的外观设计,同时保留了圆形大灯以回归本源。之前的六缸发动机也被保留了下来,并匹配ZF四速自动变速器,此外,还可以选择五速手动变速器。

1997年,捷豹创造了XJR,这是该品牌历史上第一款机械增压轿车。它引入了具有标准豪华氛围的新一代AJ-V8发动机。XJR的最高速度为250公里/小时,仅用5.6秒就可从0加速到100Km/h。

第六代捷豹XJ(1997–2009)

从1997-2003年起,XJ在设计和发动机方面进行了小幅升级,捷豹放弃了六缸和十二缸发动机车型,改为3.2升和4.0升AJ-V8八缸发动机。2003年,捷豹重新设计了底盘和外观,保留了圆形前照灯和雕刻的发动机罩。V8发动机增加到4.2升,最大速度为250公里/小时,并且采用铝制车身。

2007-2009 XJ是该车历史上最后一款传统车型。为了减轻重量,2008年的XJ保留了铝制车身,重新设计了更大的豪华座舱。作为英国品牌最先进的车型之一,V8发动机输出功率为400匹马力。由于体积庞大,这一次捷豹配备了3.0升直列6缸发动机、2.6升V6发动机和12缸发动机。

第七代捷豹XJ(2009至今)

当印度的塔塔汽车收购了捷豹之后,为XJ系列创造了一场新的革命。在设计师Ian Callum的帮助下,捷豹放弃了几乎所有的传统设计,打造了一款从未见过的动感时尚的豪华轿车。

方形格栅、黑化的D柱和醒目的垂直尾灯营造出简约而现代的设计。该车保留了V6和V8发动机,并引入了增压V8选项。多年来,捷豹XJ成功地从最初的卑微起步发展成为一个深受许多人喜爱和钦佩的品牌。XJ系列经历了各种设计变化和所有权更换,但它始终保持着捷豹的豪华和档次。

相信捷豹XJ将在未来推出全电动车型,以加入新的革命。

造好发动机不容易,但从军工角度看,其实也并不难,只是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设备投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技术底子、有匠人精神,而现阶段我们与世界品牌相较,确实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认准差距,迎头赶上,相信要不了多久,自主品牌汽车也能像“矢量歼10”那样,让国人引以为傲!眼瞅着军工发动机实力上演“厉害了我的国”,自主汽车品牌虽然有不少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发动机,但要与一线品牌汽车上搭载的发动机相比,着实还有一定的差距,那为什么现在汽车技术都这么明了了,自主车企仍造不出一台优秀的发动机出来呢?

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我分析了如下几点原因,总的来说,要制造一台优秀的发动机,并不简单,必须要具备诸多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点:1、发动机的沙模工艺,现在所有汽车发动机制造工艺的起点。要想保证制造出来的发动机在各方面数据正常,就必须要求雕刻出来的沙模精密度足够高精尖。而现在绝大部分自主车企制造发动机所用的沙模型,都来自于德、日、意等在机床上拥有高精密技术的国家。

2、发动机的浇铸工艺发动机制造过程中的一道铸造工艺。工厂里的机器会将制造发动机所用的金属材料送入高温炉中炼化成液态,之后通过管道将液态化的金属材料从多个方向灌注到沙模中,接下来的冷却工序,非常重要,如果没有控制好,将直接影响到发动机长时间工作的抗疲劳性,通俗来讲发动机就会存在质量缺陷。这道工序是发动机制造中最重要的步骤,不过目前自主车企暂时还做不到这一点。

3、发动机的打磨和装配经过上面的二道工艺,发动机的大体机构虽然已经成型,不过发动机还是处于“毛坯”阶段,而就是这些“毛坯”决定着发动机的先天基础,下面这些“毛坯”还需要送进打磨机里,进行粗磨和细磨。目的是让整台发动机结构成型,各种缸体水道之类的就这样被打磨出来,同样,这两道程序对精度要求也非常高,目前大多数自主品牌使用的,都是德国、奥地利的机器进行打磨。在精磨后,还会针对一些高速运作的部件,例如缸体、曲轴,实施安装基座和再次打磨等等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大保证制造出来的发动机,不出现基础性、先天性的质量缺陷。

4、供货链虽说经济全球化,复杂的供货链已经形成,但我们在一些制造发动机核心技术和用料上,仍受到世界品牌的封锁限制,例如上面提到的沙模,他们只会将模具卖给本国企业,其他国家有钱想买也买不到。想想港珠澳大桥,找荷兰人买技术,一开口多少个亿,就是那种感觉。

5、研发投入及车企态度。自主汽车品牌造不出优秀的发动机,归根到底,还是两点原因,第一,部分车企研发投入不足,军工为啥搞啥啥行,那叫举国体制,放在民用领域,那就是钱得给够。第二,不管承认与否,还有很多自主品牌车企不思进取,能买就不自己造,没有压力,一顿瞎搞,也能混得风生水起,干嘛还去烧钱花功夫搞什么研发呢?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77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