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过牛肉的英雄是谁
姜子牙、东方朔。
1、70岁以前的姜子牙怀才不遇,曾是一位卖牛肉的屠夫,可纣王无道,百姓连温饱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哪里有闲钱去买牛肉吃,所以姜子牙的生意并不好,有时候还会被一些恶霸欺负,每当姜子牙出去做生意赚不到钱时,姜子牙的夫人就会像个泼妇一样的跟姜子牙吵架。
2、汉武帝即位后,广征四方能人异士,东方朔就毛遂自荐,并得以重用,东方朔此人聪明、有才,而且能言善辩,有一次皇宫里出现个奇怪的动物,文武大臣都不认识,最后东方朔说自己知道,但是现在饿了,所以皇帝摆了好酒好菜,可是东方朔胡吃海喝结束后还是不肯说,还跟皇帝索要土地,当时皇帝就有点不高兴了,但还是没发作,最后东方朔得成所愿后才不兜圈子,说道这种动物是驺牙,此物出现意味着天下都要大汉朝了。
历史上真实的姜子牙,他都有什么功绩?
尧舜时期,炎帝后裔伯夷掌四岳,曾帮助大禹治水立过功,被封在吕,子孙从其姓,吕尚乃伯夷后人,姜为尚之族姓。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虽然他满腹经纶、才华出众,但在商朝却怀才不遇。他已年过六十,满头白发,阅历过人,仍在寻机施展才能与抱负。后竟遇文王,佐周灭商,成就功业。诗人陈志岁《姜牙》诗曰:“兵权与奇计,何妨出屠酤。白发感知遇,壮心翻胜初。西伯得所望,君臣比水鱼。人世重功业,贵谋民康如。得道伐失道,顺势但一呼。”
说起姜子牙,很多人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封神演义》;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是阐教元始天尊的徒弟,在麒麟崖上攻读兵书40余载,后奉命下山辅佐西岐。后殷三十六路伐周,其掌封神榜,执打神鞭,与截教门人斗智斗法。后周武王金台拜将,准备东征,姜子牙被封为扫荡成汤天宝大元帅。在武王克殷后,姜子牙领玉虚法牒,封三百六十五位正神。
其实在小说《封神演义》中,姜子牙的表现很普通,为何呢?因为打架基本靠仙人,那些个普通将士,只是战场上的“观众”而已,就像商纣王麾下的鲁雄,兵法韬略远超姜子牙,结果还不是被姜子牙用一个法术给擒了?所以其实在小说中,姜子牙的能力和作用被无限缩小了。
而在正史中,姜子牙那才是真正的厉害。姜子牙早年穷苦,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可是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闲居在家。
姜子牙72岁时,垂钓渭水之滨磻溪,借钓鱼的机会求见姬昌,谈论后姬昌大喜,认为姜太公是个奇才,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尊为太师;姜子牙辅佐姬昌积善修德,明道行仁;对外促使姬昌联络对商纣王不太满意的其他诸侯国对其纳贡,从而使商纣王放松警惕;对内定爱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产,训练兵马。
天下三分之二的诸侯都归心向周,多半是姜子牙谋划筹策的结果;所以后代谈论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姜子牙的基本策略。在周文王死后,周武王姬发想完成姬昌的事业,但一切都还是要听姜子牙的。虽然此时西岐实力超过了商纣王一方,但姜子牙还是极为谨慎,在试验了一番天下诸侯心意后,果断罢兵。
直到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荒*暴虐到了极点时,姜子牙才向周武王姬发提出伐纣建议;结果不必多说了,周武王军队几乎没什么损失就攻入了殷都,商纣王自焚而亡。在周王朝建立后,实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政策,而姜子牙则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建立齐国,以稳定东方。
当时的齐地是一片荒凉,据《汉书·地理志》载:“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而且颇为动荡,远不是后来强盛后齐国的样子;姜子牙赴任后先败莱国,在站稳脚跟后以法治国,连斩营汤、狂矞、华士等人,安定民心。仅用了五个月,齐国再也没有违抗命令法规的事情了,混乱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因而姜子牙成为姜氏齐国的缔造者、齐文化的创始人。
在姜子牙的治理下,齐国制造的冠带衣履畅销天下,鱼盐流通列国,诸侯纷纷前来朝拜,齐国逐步由偏僻荒凉的小国穷国发展为雄居于东方的大国富国。而且姜子牙还辅佐执政周公旦,平定内乱,开疆扩土,建立成康之治。
可以说,姜子牙是历史上真正的奇才,他军事能力了得,被历代皇帝和历代典籍尊为兵家鼻祖、武圣;除了军事能力外,他治国理政等等才能也是颇为不凡,加上他是齐文化的奠基人,而齐文化对后世的影响更是不必多说,所以后世又尊姜子牙为百家宗师,比起小说《封神演义》来,要传奇得太多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199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