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分别是怎么回事

闯关东发生于17世纪-19世纪。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分别是怎么回事

闯关东仅是指从清朝同治年间到中华民国这个历史时期内。中原地区百姓去关东谋生的历史。

走西口发生于14世纪-19世纪。

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发展。

下南洋发生于14世纪-19世纪。

郑和下西洋(前期是下南洋)之前,官员和老百姓走南洋是小规模活动。元朝时期有过元爪战争。欧洲列强统治南洋各区域时期希望引华人去开发,加之中国几次大乱,讨生活的移民出现了洪流。

扩展资料

清代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清初通过康雍乾三世的休养发展,到乾隆朝全国人口突破三亿大关。人地矛盾尖锐,大量内地贫民迫于生活压力,“走西口”、“闯关东”、"蹚古道"、“拓北庭”、“填四川”“下南洋”和"赴金山",形成近代七股大的移民浪潮,大部分是以谋生为特点的非官方行为。

“走西口”是清代以来成千上万的晋、陕等地老百姓涌入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和鄂尔多斯等地谋生的移民活动。“走西口”这一移民活动,大大改变了内蒙古的社会结构、经济结构和生活方式。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049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