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养泥鳅基地在哪里有百度app
四川省没有养泥鳅基地。
养泥鳅基地,广东、浙江相对多。
泥鳅养殖条件
栖息环境
泥鳅为底栖鱼类,喜生活于有底淤泥的静水或缓和流水域中,如湖泊、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喜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适宜的生活水温为10至32℃,最适水温为22至28℃;当水温在10℃以下或30℃以上时,泥鳅活动明显减弱;水温低于5℃或高于35℃以上时,就潜入泥中停止活动。冬季,泥鳅钻入淤泥20至30厘米处越冬,到第二年春天,水温达10℃以上时,才出来活动。
生活习性
泥鳅在底泥中或水的底层淤泥中活动,且喜昼伏夜出,长期在黑暗环境使其视力退化。但触须、侧线等却十分敏感,在避敌和觅食活动中起到关键作用。泥鳅除了用鳃呼吸外,还能进行肠呼吸,所以它对低溶氧的忍耐力很强。在缺水的环境中,只要泥土保持湿润,泥鳅仍可存活很长时间。泥鳅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而在鳅科100余种鱼类中,唯独泥鳅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摄食淤泥中藻类等底栖生物,也取食浮游动物。人工喂养时,可投喂昆虫、小型甲壳动物、水蚯蚓、嫩植物茎叶等,也可投喂豆饼、豆渣、糙糠等。
泥鳅是杂食性鱼类,体长5厘米以下的鳅苗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体长在5至8厘米时,除了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昆虫幼虫、水蚯蚓外,还摄食高等水生植物、藻类和有机碎屑等,以后逐渐变为杂食性鱼类,几乎无所不食,凡水中和泥中的动植物及有机碎屑,都是泥鳅的天然饵料。泥鳅对动物性饵料最为贪食,特别爱吃鱼卵。亲鳅产完卵后,如果不及时取走,往往会把自己产的卵吃掉。泥鳅觅食主要是靠口须来完成,它的5对触须既是“探测器”帮助寻找食物,又是“过滤器”帮助分拣食物,可口的送入口中,不可口的弃掉,边吃食、边寻找、边移动。由于泥鳅取食广泛,所以与其他鱼类混养往往能起到“清洁工”的作用。泥鳅白天大多潜伏在泥中,喜上半夜外出觅食,如果环境安静,有时白天也出来活动。据养殖户观察,泥鳅在一昼夜间有两个明显的摄食高峰,上午8至9点和下午3至5点。而早晨5点左右为摄食低潮。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白天投喂是完全可以的。一般情况下,泥鳅肠胃中的食物为其体重的8至10%;在繁殖季节,摄食量则更大些,泥鳅不同生长阶段的食物是不完全一样的。
泥鳅养殖条件:洁净的水源、健康的泥鳅苗、好一点的繁殖技术等等。
1、洁净的水源
饲养泥鳅时,虽然对于水源的需求也不是很高,但也不能让水源有环境污染。因此水体要整洁,池塘最好能够接近水源,这样才可以便捷中后期往里加水。池塘水深层无需太多,类似在40至50cm就可以了。
2、健康的泥鳅苗
泥鳅苗一定要身心健康,才能够让后期饲养更为放心。泥鳅苗能用食盐加水来试,在水里添加适度的食盐,将泥鳅装进去,假如蹦跶的可怕,这种泥鳅是不适合挑选的,如果可以正常活动,才可以选择。
3、好一点的繁殖技术
饲养泥鳅时,繁殖技术一定要把握得好,最先最好提前十天将池塘用石灰粉消毒杀菌。随后放苗,放苗了以后,一定要做好管理方法,每日固定不动2次喂养是不可缺少的,食材可采用发醇以后的人工饲料来喂。
关于泥鳅的放养和饲养相关介绍:
1、在5月中期放养泥鳅苗,每亩池塘养殖50000尾左右的泥鳅苗。
2、在池子边放6个装泥鳅饲料的桶,每个桶里装5kg的泥鳅专用膨化类饲料,连续投喂3天将桶里的饲料用完后,再次装5kg的饲料继续投喂。最开始投喂的饲料直径在0.3mm左右,投喂10天之后用直径0.5mm的饲料,之后再过10天投喂直径0.8mm的饲料,直到满一个月为止。
3、养满一个月之后,用专门投饵机进行投喂,投喂时间在早晨7~8点之间,同时每亩池塘要设置2台投饵机。在5~6月份,喂食泥鳅总重量4%的饲料,7~8月份,喂食泥鳅总重量8%的饲料。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08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