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发面烙馍怎么做又软又好吃

这是我小时候吃过很多次的食物,早餐或者晚餐的时候,以早餐为主。

发面烙馍怎么做又软又好吃

饼只是水和面粉,合适的比例活成团,平底锅烙熟,卷上各种蔬菜,真是好吃极了。

长大后离开了家,我也慢慢学会了自己做。”

用料

主料

请点击输入描述

面粉200克

请点击输入描述

水125克

辅料

牛肉

200克

鸡蛋

1个

韭菜

50克

香菇

2朵

黄豆芽

100克

黄瓜

1根

1段

1片

植物油

适量

蚝油

1大勺

发面烙馍的做法

1.

水加入面粉里

请点击输入描述

2.

用筷子搅成絮状

请点击输入描述

3.

整理成面团,达到三光状态,盖是纱布醒发一会,不醒发也是可以的,我们烙这个饼,没有那么多讲究,就是冷水和面,活好就可以烙

请点击输入描述

4.

我直接用了腌制的牛排,比较省事,不需要再用别的调料了,切成条状

请点击输入描述

5.

炒锅放油

请点击输入描述

6.

放入牛肉条炒熟,变色后再略微炒几秒,不要炒老了,不然口感会硬

请点击输入描述

7.

香菇切片,韭菜切段,葱姜切碎,黄豆芽洗净

请点击输入描述

8.

炒锅放油,爆香香葱

请点击输入描述

9.

加入黄豆芽和香菇,翻炒一会加入蚝油调味

请点击输入描述

10.

放入韭菜

请点击输入描述

11.

再略微炒几下就好了

请点击输入描述

12.

炒好的牛肉和蔬菜盛出来待用

请点击输入描述

13.

鸡蛋打散,用平底锅摊成蛋皮,切条,黄瓜切条

请点击输入描述

14.

面团分成6个小剂子,每个大约55克,烙馍尽量薄一些

请点击输入描述

15.

拿一个剂子,按平,撒大量面粉,略微擀开一点

请点击输入描述

16.

然后卷在小擀杖上,右手拿着靠近身体的一头,左手向前推小擀杖,然后再打开,换个位置卷起来继续推

请点击输入描述

17.

如此循环一圈后,饼就会变的又薄又均匀,这是个熟练工,需要长期的练习,没啥技巧

请点击输入描述

18.

电饼铛预热,放进去烙好的饼,上下盘加热,盖盖焖2分钟,饼就熟了

请点击输入描述

19.

烙好的烙馍,卷上蛋皮丝,黄瓜条,牛肉条和蔬菜,卷紧就可以吃了,建议不要省略黄瓜条,脆嫩的口感让烙馍更好吃,别的蔬菜就根据季节来吧

请点击输入描述

20.

这种卷法,不会漏汤,看图应该看懂了吧,卷紧就行了

请点击输入描述

21.

配一碗粥,一点小菜,早餐美美的

请点击输入描述

发面烙馍成品图

请点击输入描述

请点击输入描述

请点击输入描述

请点击输入描述

请点击输入描述

请点击输入描述

烹饪技巧

面团略软一些,擀饼的时候多撒面粉,避免粘连。

潼关到底在哪?好玩吗?

圪蹴吃饭

焦作一带乡村,男人们吃饭是不就桌子吃饭的,喜欢圪蹴着吃。吃饭地点也不在家中,往往是夏天在村中的井台、院中的过道,冬天就在屋后的朝阳墙根等处吃饭,吃饭用的都是如同盆一般的大号海碗,食量大的可吃两碗。

几条壮汉边吃边聊,吃罢饭再吸上几袋毛烟,别提有多惬意,然后或侃大山,或打赌,或谈古论今,空碗自然由家人来收回。男人们用这种方式处处在众人面前显示自己的“爷们儿气”。

过道乘凉

焦作传统的四合院中大门通向院落之间都有一条长长的过道,长有10多米,短的也有六七米。

童年记忆

邻里之间,其乐融融

一到夏天,穿堂风袭来,女人们做女工、男人们吃饭,都在过道中乘凉。女人们东家长西家短唠叨个不停,男人们则赤裸上身,吃饭纳凉,婴幼儿也在小木车内休息玩耍。

端饺子

在过去,普通人家只有到了春节才能吃上饺子,饺子自然成了人们饮食中不可多得的食物,家中凡遇到家庆活动,或是改善生活等不寻常的日子,才能吃上饺子。

如遇自家吃饺子,别人家没吃饺子,和睦的邻居就会多煮上几碗,然后挨家挨户送上一碗,受者也不推辞,总是笑纳,然后在家中分吃一碗饺子解解馋。邻居之间亲如一家,穷帮穷,互相照应,形成民风。

百家饭

俗语说:猪吃抢食上膘,人吃百家饭长得结实。邻里之间遇到开饭时间,都会给邻家的小孩一些好吃的。小孩们也会东家瞅瞅,西家看看,看着有好吃的就吃。大人们也不见怪,也不责备,任由他吃东家,喝西家,因为他们深信,吃百家饭的孩子会长的更结实。

千家衣

有一种说法,孩子吃“百家饭,穿千家衣”,会平安健康,人们都希望孩子无病无灾免遭夭折,就会向邻家索取他们的旧童装穿,同时也会主动为邻居家的孩子提供旧衣、旧裤穿。这些其实都是穷的原因,孩子们就通过这种拾衣穿,逐渐长大成人,直到十几岁之后才能不再拾衣服穿,才能拥有一套按自己体格裁剪的衣服。

有的人家为体现穿千家衣的风俗,就收集各家布头,剪成小块三角形,用三角布拼成大块花布,寓意千家衣,图个吉利。

借屋相亲

“穷不帮穷,谁照应;隔着墙是两家人,推了墙就是一家人”,这是旧时人们的邻里观念,家中男孩儿到了结婚的年龄,往往因为家徒四壁,没人提媒。倘若有人提亲,就会向条件稍好的邻家提出借屋相亲以粉饰自己的家境,赢得女方的好感,促成婚姻。

这种借屋相亲,是过去穷的产物,女方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图的就是一个老实,房子其实不算什么,只要人忠厚老实就行。到了后来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成为时尚,人们又开始向拥有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的家庭借用一时,以显“富贵”,促成婚姻。

门头钥匙

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农村,早年人们出门走动,锁门是不带钥匙的,钥匙往往是挂在门头上,或是掖在门头上方,或是藏在门槛下边的缝隙里。锁门仅仅是防鸡防狗进屋乱折腾,对人是毫不设防的。这种民风的出现也许是配钥匙需要花钱,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民风淳朴,社会安定,邻里之间知根知底,不需设防。

有一年从洛阳往西安走,在省界收费站,在漫长地等待着把过路费留在河南的过程中,远望着前方缓缓隆起的地方,左右两片山(隆起的塬),中间一条路,有同车的人就讲,这地势啊真险,那就是潼关。古代由中原入汉中的咽喉道,左临渭水汇入黄河(对岸便是风陵渡),右握秦岭群山,一关落锁,千军皆叹,所谓一夫当关的成语即来于此。

若来华山,必游潼关,我第一次从华山下来回的西安,第二次从华山下来往右走就进了潼关县,这里是个县的规模,曾经的险关就在县的西北,潼关古城现在仅保留有一段明清的老街水坡街,两侧是明清旧貌,修旧如旧,其余的包括箭楼,敌台,城墙都是新建的;另外新增加了女娲宫,岳渎公园(五岳与四渎并称,四渎即江海河淮等等,意指山河并蓄,山河一览),这里地势较高,范围也较广,有一条十里画廊,走过明清古潼磁的南水关,南门,西门及部分城墙旧址,以及当年抗日的遗址。在高处可以俯视陇海线,以及正在修建的潼关古城。

在潼关古城的女娲广场旁边有一个潼关博物馆,这里可以了解潼关的来历,为何叫潼关?因临潼水而得名,潼水是一条黄河的支流,从黄河分出来,由北到南穿过现在的潼关县城,枯水季时里面都是河草,两边是路,不是本地人根本不知道潼水在哪里,这也是潼关人的母亲河。

潼关自东汉以来,撤函谷关,而设潼关,函谷关的重要性降低,而潼关则成了天下第一关(当然,本地人是这样说的,而山海关不一定答应。不过原来潼关上也有乾隆题写的天下第一关),以及宋元围绕潼关的角逐,明清时期潼关之盛。馆内展出有许多汉以来各种文物,镜,壶,瓶,樽等等, 我对这些东西不懂,也便略过了。那里听到旁边一个老者和年轻人关于杜甫的《潼关吏》有一段解释,颇有意思,说杜甫就是个书生之见。潼关吏里提到的哥舒翰,也就是李白诗中的横行青海夜带刀的哥舒翰了。

总之,这个潼关古城即使是个新修的古城,游客可参照古书,地形,有目的看看,感受那振长戟,一夫当关的潼关之险要。

渭水在潼关入黄,变得浩荡苍黄,黄河在此铺成一大片开阔的水域,从几字型的右下角,折成一个90度的弯再向东而去,在这黄河一侧,有个黄河景区,岸边多有芦,有草,岸边不是一般河流的淤泥,而是比较坚实的黄土,可以走到河边,这个景区比济南那个要有规模,济南黄河边多立着治黄功绩碑,而潼关黄河边多是抗日纪念碑。自古吞三秦,入关中,有两道门户,一是潼关,二是从对面晋之风陵渡,强行渡黄河,日寇当年就是攻占了风陵渡,欲强渡黄河入关中,却一直到投降也未得逞。这里有许多碑刻,比如“中流砥柱,保卫中华”,“军民抗战,保卫潼关”,还有黄河岸边固守的碉堡遗址。

风陵渡在对面的山西运城,是黄河几大著名的古渡口之一,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黄河公路大桥未修通的时候,对面的风陵渡到潼口的黄河渡口是有船摆渡的,每日人马车流,络绎不绝。如果你来潼关,可以从潼关开车过去对面山西省运城的风陵渡去看一下,或者从潼关县城的长途车站,都有往运城去的大巴车。只不过现在风陵渡已经全无当日模样了,若是站在潼关的黄河岸边,隔着那滔滔黄河,芦苇拂面,望着对岸,或许还有一丝古意。

我喜欢说吃的,我倒不是懂吃,只是好吃而已。潼关当地最出名的反而不是肉夹馍,而是黄河鲶鱼,在风陵渡对岸,有许多的渔船,现在是搞 旅游 项目,可以在黄河滔滔上泛舟,在船中喝鲶鱼汤,吃黄河大鲤鱼,这是潼关甚至渭南,西安人喜欢来这里干的事。黄河大鲶鱼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做汤一大盆,一种是麻辣或者红烧鱼块,也是一大盆,然后来一大张厚厚实实的盐油烙馍,如果来得早,在船上最上面一层(大概有三层),临风把盏,望黄河怒涛,不亦快哉。

说实话,我一直以为西安肉夹馍是代表,也最好吃,潼关肉夹镆与西安肉夹馍的区别应该就是饼子了。你若去西安,尤其是回坊那里,到处都是白吉馍加工铺子,而潼关肉夹馍的馍更像是酥油饼子,碱面的,咬起来掉渣酥脆,这是两者的区分,肉都是一样的,腊汁肉。在西安吃肉夹馍一般标配是凉皮,而潼关肉夹馍标配是鸭片汤(外地不做这个,加盟店也不做,只在潼关有),大概是6元一碗,实际是里脊肉,这里有个故事,是个传说,大概的小吃都有个传说。另外就是潼关酱菜了,有两家老字号,一家是万盛园,还有一家是国营食品厂的,大概都有100多个品种,大致我记得有八宝菜,酱笋,酱瓜等等,当地人也有拿酱菜夹馍的,我也试了试,夹上酱笋丝,尤其再点一点特有的红油汪辣子,真好吃。

潼关,便只是听到这个名字,就有一种苍茫的气势,而两侧的洛阳,西安这两大古又大多是游客去得比较多的地方,所以您不管往哪一侧都走,都要经过这一道曾经的险关雄障,下来走走吧,抚今追昔,看潼关。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10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