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五河哪里能水沟掉龙虾

在五河地区,可以在一些水沟里捕捉到龙虾。具体来说,可以在五河市区南部的五河河畔、五里亭、草庙子等地方找到适合捕捉龙虾的水沟。

五河哪里能水沟掉龙虾

这是因为五河地区地处淮河流域,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水产资源。水沟中的龙虾主要是通过淮河和周边水系的迁移而来。此外,五河地区的水质也比较适合龙虾生长,因此在这里捕捉龙虾是比较常见的活动。

如果想要在五河地区捕捉龙虾,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 自己准备工具:需要准备一些捕虾工具,如虾笼、虾篓、虾夹等。同时,需要携带一些鱼饵,如小鱼、虫子等,用于吸引龙虾。

2. 找当地的渔民或捕虾队:在当地找一些有经验的渔民或捕虾队,可以让自己更快速、更高效地捕捉到龙虾。需要注意的是,要确保这些渔民或捕虾队有合法的捕捞证。

总的来说,五河地区可以在一些水沟里捕捉到龙虾,但需要注意遵守当地的捕捞规定,不要捕捉过度,保护当地水生态环境。此外,还需要注意安全,避免在捕捉过程中发生意外。

五河县城关镇的农业经济

五河有条家晓户喻的顺口溜:“五河五条河,淮浍崇潼沱,河河产螃蟹,螃蟹数沱河”,沱河,即沱湖。螃蟹养殖是沱湖渔民的传统产业,在当地流传一句俗语,叫作“吃蟹饭、住蟹房、娶蟹婆、嫁蟹郎”,可见,螃蟹生产在沱湖悠久而深远的历史,在五河县周边消费者的心目中,“沱湖螃蟹”已成为五河县的代名词。

人们认识和食用沱湖螃蟹最早可追溯到汉朝。五河沱湖大岗咀汉墓考古挖掘出一个装有螃蟹的陶罐。经考证,装有螃蟹的陶罐是虹县知县所进献,而虹县遗址在沱湖上游莫老滩(今属五河县申集镇莫圩村),此为沱湖螃蟹最早考据,距今至少有4000多年历史。

自明朝洪武元年开始,五河县的沱湖螃蟹和天井湖银鱼就被列为贡品,年年进贡。据沱湖南岸现存帝王品蟹亭碑文记载:明洪武初年秋,明太祖朱元璋回凤阳祭祖。随行的巩昌候郭兴、武定候郭英、平凉候费聚于祭祀后,奏请朱元璋到沱湖品蟹。食毕,朱玩璋连声称赞:沱湖螃蟹甲天下!巩昌候郭兴接道:大明江山统万年!自成一联,君臣开怀大笑。朱元璋还根据螃蟹特征,顺口说出:螃蟹横行——各有各的路径;螃蟹作揖——对夹子了。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五河一带的歇后语。后人在当年朱元璋君臣品蟹的地方修建一石亭,名曰:帝王品蟹亭。历经风雨,石亭、石碑仍在。

沱湖境内还有乾隆爷下江南途中修船的“封候咀”、朱元璋躲避追兵的凤凰咀、财主张百万的晒银滩、黑鱼沟,这些在沱湖流传甚久的传说莫不与沱湖螃蟹有关,成为人们购蟹、吃蟹时津津乐道的佳话。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沱湖承担了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河蟹人工养殖技术开发》,沱湖螃蟹生产有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沱湖的龙头和特色产业,2008年产量达220万斤,产值7000万元左右。为自2004年以来,沱湖螃蟹先后获“中国十大名蟹”、“绿色食品”、“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徽名牌农产品”、“蚌埠市名优农产品”、“蚌埠市旅游纪念品推介产品”等称号。沱湖螃蟹在国内市场知名度也大大提高,先后有德国、英国、日本专家,及中央、省、市领导同志多次到沱湖考察了解螃蟹养殖情况,对沱湖螃蟹给予极高评价。

全镇现有耕地面积4.5万亩,蔬菜基地总面积达8000多亩,其中大棚蔬菜3200亩。酥梨面积3500亩,畜禽年饲养量73万只(头),水产养殖面积1200亩,年产量2500多吨。农业资源丰富,特色产业发展迅速。

城关镇凭借区位优势,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发展。工商企业方面,拥有镇办企业9家,村办企业15家,个私企业4000多家。规模企业4家,主要生产兽药、化肥、家俱、脱水蔬菜等。个私企业发展迅速,产值比重已占全镇工商企业产值的70%以上。农业生产方面,依据紧靠县城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大力加强基地建设。放心莱蔬菜基地已达6000多亩,重点发展大棚蔬菜、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等;无公害酥梨生产基地达到2000多亩,重点引进韩国黄金梨和日本水晶梨等优质品种;特色水产养殖基地达到1700多亩,主要养殖甲鱼、大青虾、鳜鱼、螃蟹等特色水产品;樱桃谷种鸭养殖基地年产种鸭达到100万只,主要销往外地。市场建设方面,拥有金贸园、谷丰园、河东三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南园农机、金海商城小商品批发两个专业市场,年交额达到3亿元以上。第三产业方面,宾馆、饭店、商店、超市等鳞次栉比,商品供应丰富,充分满足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城市建设方面,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居住小区日具规模,西苑.青年.南苑,万福.禾香.锦秀兰庭等小区建设,为人们提供了优美的居住环境,城市建设水平大大提升。招商引资方面,治安环境、人文环境良好,政策优惠,服务周到,投资项目和前景广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13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