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为什么鼓捣雍正儿子弘时谋反?

《雍正王朝》里面,为了将戏拍得更好看,将历史上的“九王夺嫡”演绎得更精彩,编剧刘和平将八阿哥胤禩与雍正皇帝的斗争进行了延长。本来,历史上八阿哥胤禩集团在雍正五年左右就被雍正打击至死,但是《雍正王朝》恁给他延长到雍正十年左右,而且还编著了“八王议政”等逼宫戏,恁将八阿哥胤禩改编成了一个一定要造反雍正的皇室子弟。

《雍正王朝》八阿哥胤禩为什么鼓捣雍正儿子弘时谋反?

其实,历史上八阿哥胤禩只是和雍正皇帝是政敌,胤禩至死都没有表现出有造反的痕迹,在雍正给胤禩的定罪上,也没有说他造反。这是历史和电视剧之间最大的区别。

那么,我们还是就着电视剧《雍正王朝》来分析一下,雍正皇帝登基之后,八阿哥有没有造反成功的机会。我们分阶段来看。

1.雍正登基之时

康熙末年,胤礽被废之后,因为没有再立储君引发了九王夺嫡白热化的局面,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两大集团,一是以老八胤禩为首的八爷党,二是以老四为首的四爷集团。康熙皇帝心中默定的储君是老四胤禛,故而在他殡天前,作了至为周密的安排和部署,最重要的就是搞定了九门提督隆科多,让他死心塌地按照自己的旨意宣读传位圣旨,同时,让隆科多接送八爷党(老八老九老十),实则是将他们软禁起来,斩断八爷党核心与外界的所有联系,致使八爷党原来联络好的丰台大营成文运无法获得来自八爷党的信息,不敢随意乱动,为老四胤禛登基之后放出十三爷胤祥争取了时间夺取丰台大营兵权,稳固了当时的局面。

可以说,八爷党核心成员一入隆科多的所谓“保护”,就等于丧失了造反的所有条件,西北的老十四根本指望不上(一心也想夺嫡,却受年羹尧牵制),康熙临死这招“擒贼先擒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此,也注定了老八胤禩夺嫡的失败。

2.雍正登基之初

无奈,在康熙驾崩的当晚,八阿哥胤禩失去了所有有利条件,最终也只好对雍正称臣。老八胤禩都称臣了,那么八爷党还有什么好说的,自然也要跟着对雍正称臣,隆科多那句“难道不想做大清的臣子了吗”十分有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雍正皇帝组建了他新的“班子”,八阿哥胤禩被封为廉亲王,总理王大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次分封看起来将八阿哥胤禩抬得很高,但是,八阿哥胤禩已经完全丧失主动权,只能任人摆布。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雍正新组建的“班子”里有允禩、允祥、张廷玉、隆科多和马齐五人。允祥是雍正的心腹,张廷玉是股肱,隆科多是保驾功臣,马齐则是满清贵族的代表。五人之中有四人基本上都是雍正皇帝的人,这如同是对允禩进行了包围和监视,就算允禩的职位再高,他掌握不了实权和军权,还时刻处于监视包围之中,又如何造反呢?

大家一定还记得,制造新钱币的时候,孙嘉诚,一个户部的小官,竟敢当着老八允禩的面戳穿其中的把戏,除了说明孙嘉诚精明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允禩并不得势。允禩本是制造新币的主要负责人,却被下属当堂戳穿,孙嘉诚依仗的不仅仅是他的聪明,还有八阿哥允禩不得势情况下的无奈。

一个官职再高的人,没有实权在手,也没有军权在手,还被监视包围,更不得势,就算在百官中呼声很高,但是百官多半也是“骑墙之辈”,所谓的威望也就大打折扣了。他怎么去造这个反?

雍正死因,原本就被视为一个扑朔迷离的问题,甚至有人将其列入清宫悬案。《雍正王朝》这部影视剧,是根据二月河历史小说《雍正皇帝》改写而成的,虽然基本尊重历史,却终究是一部艺术化的作品,不能将其与历史等量齐观。

自上映开始,《雍正王朝》便好评如潮,近年来更是被奉为?神剧?。不可否认的是,剧中许多情节都是很耐人寻味的,而结尾时雍正逝世,有血滴在奏折上,便是如此。

仔细想来,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实际上是一个开放性的情节:既可以理解为雍正是过劳死,也可以理解为雍正是被人刺杀。

历史上的雍正,确实是被活活累死的。

雍正继位时正值壮年,自登基开始便一门心思地扑在了政事上。在雍正做皇帝的十三年中,没有像自己的父亲和儿子一样离京巡行,而是一直忙着批阅奏折,处理军国大事。

从披露的档案来看,雍正在奏折上所写的朱批,可谓认真仔细,从不马虎,很少用?知道了?来应付了事。这样繁重的工作量,即便是铁打的人也很难撑得住,长年累月的透支,最终导致了雍正身体的崩溃。

对照《雍正王朝》的尾声,雍正的身体已经是江河日下,颇有?弱不禁风?之感,而且又数次吐血。如果从这一角度来讲,结尾处雍正被活活累死,吐血而亡,是十分正常的。

野史中的雍正,是被吕四娘刺杀而亡的。

在各种关于雍正死因的说法中,被刺说流传甚广。康雍乾时期是清代文字狱大兴的时期,而雍正在位时,吕留良案也掀起了一股血雨腥风。在野史中,吕家侥幸逃脱的吕四娘,则是成了刺杀雍正的女侠。

二月河在撰写《雍正皇帝》时,多是基于史事,同时也参考了许多野史传说。同样,在此基础上改编而成的《雍正王朝》,也吸纳了不少稗官野史的记载。

剧中,雍正力行改革,甚至不惜动用严刑峻法,连自己的兄弟都进行打压。树敌太多,是雍正给大家最为深刻的印象。所以,在电视剧的结尾,导演特意用了阵阵阴风来渲染气氛,又用奏折上的血来暗示雍正死于非命。

对照两种说法,显然后者是更符合大众口味的。但是,作为一部以历史剧,又不能太过倾向于野史传说。于是,这样第一个开放性的结局,成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情节。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157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