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潮汕小吃的历史

老妈宫粽球

潮汕小吃的历史

名小食。

粽球为潮汕传统民俗食品。

外形为六角球状。

1920年,张强德父子在汕头市升平路头妈祖宫(即老妈宫)附近摆摊经营粽球,张强德死后,其子张良杰在老妈宫对面小巷内租用一间小铺,开设了顺德号粽球 店。

因粽球质量好,且占有地利,生意日隆,顺德号的粽球也逐渐成为潮汕和海外潮人所喜爱的老妈宫粽球。

主料采用的糯米,必须颗粒饱满且大小均匀。

制作时先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6小时,捞起放在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适量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用盆盛装待用。

老妈宫粽球里有甜、咸双拼料馅,甜料馅部分为绿豆沙馅(或乌豆沙馅)和水晶馅,外面用猪网膋包裹;咸料馅部分为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

然后用竹叶、咸草包裹扎成六角球形,放进锅内煮熟。

食时解开竹叶盛盘,有棱有角,晶莹润滑、甘甜香咸。

当时,老妈宫粽球店里,悬挂一块横匾,写着“食定正知”4个大字。

此句一直在潮汕社会流传着。

新兴街炒糕粿

名小食。

早在20世纪40年代,炒糕粿烹制行家徐春松便在汕头市区新兴街茂成号专营而闻名,号称老徐炒粿。

糕粿是用优质白米浆逐层加工蒸熟,制作时先将糕粿切成均匀小块,加入鱼露,红甜豉油调匀,以小火略炒至糕粿面色赤红入味,然后下平底锅(煎盘)用猪油以文武火候将糕粿两面煎赤,加入白糖炒匀,再和入鲜虾、猪肝、瘦肉、鲜蚝等多种配料,淋上蛋液煎炒,加入沙茶辣椒酱、味精、鱼露、雪粉水,上汤炒匀。

新兴街炒糕粿很注重火候,使糕粿达到外酥内嫩,色泽金黄鲜艳,香味飘溢,口感咸、甜、香、辣兼备。

西天巷蚝烙

名小食。

蚝烙为潮汕传统食品,市场炒卖或家庭膳食均极普遍。

最先在汕头市安平路漳潮会馆(俗称老会馆)左旁,有几摊卖蚝烙的小吃店,由于制作精工,故有老会馆蚝烙的称誉。

1930年前后,杨二首先在升平路西天巷口营业,后来又有胡锦兴、姚老四等人相继在附近继续专卖。

为了生意竞争,他们各自设法提高烹制技术和质量,形成了驰名海内外的西天巷蚝烙。

蚝烙以鲜蚝(学名牡蛎)为主料,以鬃头肉煎解的猪油、上等雪粉、鲜鸭蛋为配料,辣椒酱、上等鱼露、葱粒等为调料。

用料专选达濠蚝仔、雪粉、葱粒拌匀下平底锅(俗称煎鼎),用旺火厚膋烙煎,淋上蛋浆,并配入适量上等鱼露、辣椒酱,煎至两面呈金**。

品尝时放上洗净切碎的芫荽和配上上等鱼露为佐料。

具有外酥内嫩,香脆鲜美的特点。

普宁豆干

民俗小吃。

用大豆作主要原料,掺以薯粉、石膏、卤水制成的豆制品。

制作工序是:磨浆、除渣、煮浆、配膏、试粉、掺膏粉、拌和定卤、包块、压块、煮熟,有的煮熟后还用栀子上色。

特点是外皮柔韧,内肉嫩滑。

普宁市人烹调豆干的方法主要有煎、焗、炸等3种。

油炸豆干更是普宁的民俗风味。

其皮酥脆,肉嫩滑,清中有香。

蘸以蒜头蓉,更觉可口。

有华侨把普宁豆干的制作工艺带到国外,经营此项生意。

棉城鲎粿

传统小食。

棉城为潮阳市的城区。

先民以本地农副特产甘薯粉,和以大米及海鲎的肉和汁为主料制作而成。

制法是将大米煮成稀粥冷却,加入薯粉,鲎肉和汁,搅匀粘合,盛入蟠桃型的陶模内,再放上鲜虾和猪肉碎,蒸熟后脱去粿模,放进花生油或猪油锅里,用文火浸炸至外表呈浅金**即成。

吃时再蘸以辣椒酱掺酱油的酱料。

其特点是外皮酥脆,内里热透嫩滑,并具鲜、辣、香、咸。

鲎粿是粉粿中的精品,早在康熙年间(1662-1722年)就用以奉客。

近代以来馅料更为讲究,有的加上香菇、鲽脯、花生一起调制,气味更香甜可口。

回乡华侨、港澳乡亲常专点品尝。

揭阳乒乓粿

传统小食。

南宋末年,揭阳县人为避战乱,抵御饥饿,以鼠曲草混于糯米中碾成糯粉,制成鼠曲粿。

由于鼠曲草的香味,使这粿品令人喜爱,后又采用槟醅麸为粿馅,制成槟醅粿。

明清时已在潮州一带扬名,并传名海外。

晚清揭阳县南门有一李姓师傅,专门经营槟醅粿,他既保持原有的风味特色,又在粿品上用木模加印花纹并以豆腐薄膜作垫底,炊熟后在粿品外涂一薄层花生油,使槟醅粿更为畅销。

20世纪50年代初,外地人在揭阳买槟醅粿时,讹念为乒乓粿而流传下来。

传统的制法,粿皮要用上等糯米粉,加上适量花生油,经反复拌匀成稠泥状;粿馅以槟醅麸为主体,加上熟砂糖、花生碎、芝麻、橙糕等。

制作时,先取一小块胚料,捏成圆薄片,放进适量的馅料,捏成圆粿型,然后用木模或陶模印出花纹,以豆腐膜作垫底,经蒸熟晾干后,乒乓粿便具有外观清柔软,里面香脆甜的优点。

食时一般需再蒸炊,并以厚膋文火煎熟,使之皮酥馅软。

达埠鱼丸

传统名食。

达埠为达濠旧称,为潮汕沿海鱼区之一,水产品丰富,海鲜加工食品多有特色,尤以鱼丸一项著称,保鲜远销港澳地区。

制作时,以选料于淡甲鱼(鯒)等为上乘,经刨取其肉,然后选用绞、摔、拌、掏等多道细致工序,并佐以味精、蛋白、精盐等配料,掏成丸后还须经水浸漂,然后用文武火交替煮熟。

食用时再放入上汤、紫菜、香菜、味精、胡椒粉、芝麻油等调味品。

牛 肉 丸

名小食。

来源于客家菜。

早期卖牛肉丸的小贩大部分是客家人,他们挑着小担在汕头市挨街串巷叫卖。

尤其晚上,在韩堤路八角亭至公园后面的韩江一带,常有穿梭小舟,船头挂着一盏小灯,专为停泊在那里的客家货船供卖夜宵,专卖牛肉丸汤。

20世纪40年代的新兴街一带饮食摊档甚多,以罗锦章制作的牛肉丸最具特色而闻名。

以后又有外马路大香山牛肉丸和镇邦街牛肉丸,各小食摊档均有经营。

选用新鲜的牛腿包肉作料,去筋后切成块,放在大砧板上,用特制的方形锤刀两把(重量3公斤左右),上下不听地用力把牛腿肉槌成肉浆,加入少量雪粉、精盐、上等鱼露和味精,继续再槌15分钟,随后用大钵盛装,加入方鱼末、白肉粒和味精,拌匀,用手使劲搅挞,至肉浆粘手不掉下为止,然后用手抓肉浆,握紧拳挤成丸,用羹匙掏进温水盆里,再用慢火煮丸约8分钟,捞起牛肉丸。

食时用原汤和牛肉丸下锅煮至初沸(煮时水不能太沸,否则牛肉丸不爽滑),加入适量味精、芝麻油、胡椒粉和芹菜粒,配上沙茶酱或辣椒酱佐食。

酿 豆 腐

粤东客家人的传统小食。

先把猪肉或牛肉,加上少量虾米或咸鱼作佐料,剁成肉酱,再把豆腐对角切成4块,在每块豆腐边上划开一刀口,然后把肉酱嵌进去,用花生油煎炸或蒸煮;即成风味独特的佳肴。

鸭母捻

名小食。

一种有馅的糯米粉制汤圆。

取其形似母鸭在水上游荡浮沉而撰名。

本为元宵节的小吃,故俗称元宵。

据传,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

清代水粉汤圆用水粉作汤丸,滑腻异常,中用松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亦可。

水粉的制法:以糯米浸水一日夜,带水细磨,用布盛接,布下加压以去其渣,取细粉晒干备用。

此法一直流传。

潮汕的鸭母捻,制作时将糯米磨成浆,压去水份,调成糯米浆皮分别包裹豆沙、瓜册、芋泥等馅料,揉搓成形似鸭蛋状,放入糖汤煮熟。

米 糍

民俗小食。

流行于澄海市隆都及莲阳等地。

以糯米磨粉,加水搅拌成软块状,煮熟后再反复揉拌,作为皮,以加油的甜豆沙作馅,再用扁圆体木模印制而成。

这样制成的米糍,历来以隆都的最为闻名。

还有一种莲阳等地出产的米糍,不加馅,只用上述糯米粉软体捏成圆粒状或圆扁状的一口大小的团块,外楷撒芝麻油和芝麻花生糖粉。

两种米糍皆香、甜、柔、滑。

春 饼

名小食。

原是立春日的食品,唐宋时称为春盘。

清代以后制作上有了改进,其馅料由芹、韭、笋组成,表示勤劳、长久、蓬勃之意。

以后成为四时皆备的小食,称为春饼。

制作用料逐步改进。

现代潮汕春饼的用料和制法:将面料制成的薄饼皮披开,放入用鱼露、味精、胡椒粉、麻油、猪油搅拌均匀的绿豆瓣,猪肉,鲜虾肉,香菇,虾米和蒜茸,包成卷状,用稀面糊粘紧接合处,放入约180℃的油锅炸至金**。

其特点是:外皮酥脆,馅料浓香。

粿 汁

地方风味小食。

米制品之一。

注重辅助料的调配。

辅助料用久醇的猪肉卤汁、经腌制卤烂的五花肉和用油煎成金**的蒜头粒。

民间粿汁主料制法有两种:用米制粿条切成条状,和入米浆煮成稀糊;用米浆下鼎烙成薄片,然后剪成角形,和入米浆煮成稀糊。

食用时,在热粿汁中披上几片卤烂的五花肉,撒上蒜头粒,再淋上热卤汁即可。

不淡不腻,润滑清口。

草 粿

广州人称凉粉。

是用仙人草(凉粉草)煎取药液,滤汁去渣加入薯粉,充分搅拌均匀,加热煮滚后,盛于容器(一般为木桶或大铝锅)冷凝成膏,称为草粿。

色粽晶莹,风味清香。

吃时用手持着铜勺切成一片片装进碗里,边装边蘸入白砂糖,入口顿感甜润嫩滑,清凉爽口,风味诱人,价钱便宜,吃用方便,可药可粿,适合时令,具有清暑解渴除热毒之效,是潮汕夏日解暑风行的惬意传统小吃。

芋 泥

甜类菜肴。

精制芋泥为宴席佳品。

煎制芋泥,以淀粉质较多的槟榔芋为佳,其他芋种次之。

制作时先将芋头洗净蒸熟,剥去外皮,辗压成芋茸。

先备铁锅放入猪油,随后将芋泥及白糖放如,用文火煎熬,并不断用炒勺翻搅,至芋、油、糖充分溶化融合,至有一定粘稠性和光亮度即成。

以芋泥、玻璃芋泥、金瓜芋泥和清汤芋泥等多样品种,其特点是柔软滑润,甜而不腻。

五果汤

民俗食品。

保健汤食。

潮俗以桂圆(龙眼)、白果(银杏)、莲子、薏米、百合为补中健脾食物,合煮为甜汤(也有换如柿饼、芡实者),入秋后多吃,称为五果汤。

在澄海市一带,旧时于春节初一日清早祭拜本家祖先,也常以五果做斋品供奉。

祭毕即合煮成五果甜汤,全家大人和小孩都分吃。

甜丸卵

礼俗食品。

凡新客、贵客、稀客如新女婿、新亲家、归侨、荣归者、官员贵客来作客,必先煮甜糯米汤丸敬客。

有些地方还要加2个或4个鸡蛋,称为食甜丸卵。

即使已近午晚餐时间,也必先吃。

客人估量吃不完,可请主人打少一点或只吃两个鸡蛋,表示礼貌。

菜 头 粿

民间小食。

又称萝卜糕。

菜头系萝卜俗名,菜头粿是潮汕地方年糕的一种,每逢过年时节,各家各户都有蒸制。

制作时先将萝卜刮去粗皮,刨成丝,下鼎锅炒软,加入腊肠粒、虾米粒、芹菜粒,和入适量味精、精盐、胡椒粉,同米浆、薯粉拌匀,然后入蒸笼内(先用布垫于笼底)蒸熟,以筷子插入不粘为熟。

又法:萝卜丝不经炒过,直接拌入大米粉及其他配料,以水调匀再入蒸笼蒸熟。

食用时将菜头粿切块,下平底锅用油煎至呈金**即成。

菜头粿外酥内嫩,味道清香而不甜腻。

韭 菜 粿

民间小食。

选用韭菜为主要馅料(韭菜花、韭黄均可代之),制作时将新鲜韭菜洗净切粒,加入香菇粒、虾米粒,并和入适量味精、精盐、胡椒粉、芝麻油,拌匀成馅料。

粿皮通常用番薯淀粉制成。

取粿皮压薄成圆形状,包裹馅料后,捏成面上突皱的球形,放进蒸笼蒸15分钟至熟,然后在平底铁锅上用油煎至呈金**。

味道香浓,外白内翠。

街巷流动小食摊贩卖的,多取经济型,馅料纯用韭菜,不加冬菇等细料。

虾米笋粿

名小食。

注重粿皮和馅料,制作时十分讲究。

粿皮用优质的大米和糯米制成:先将大米和糯米洗净后用冷水浸泡3小时,用石磨细磨成浆,再用布袋装好加压揉干水份,放进蒸笼蒸10分钟后取出,加适量冷开水揉拌成块,制成粿皮。

馅料主要把赤肉、白肉、虾米、竹笋、香菇切成粒状,加入适量油煎葱珠、方鱼末、味精、胡椒粉、芝麻油、鱼露、精盐、猪油一起拌匀制成。

将每粒粉团压薄成圆形粿皮,包裹馅料捏成上面突起呈球形,下边成半圆形,放进蒸笼蒸12分钟后取出,食时在平底锅中用猪油煎至一边灼赤,盛盘淋上浙醋。

特点是上部色泽洁白,底部金黄,有鲜美竹笋甘味,粿皮柔软适口,滋味香醇。

20世纪50年代以前在汕头市区小公园行街开设的潮成号小食店,专营虾米笋粿,核桃粿等。

1965年以后,汕头国平路飘香小食店专营潮汕传统名小食,虾米笋粿是其较为出色的小食之一。

鼠曲粿

民俗食品。

流行于潮安县、湘桥区、澄海市、饶平县一带。

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至翌年元宵,家家户户都制鼠曲粿,供拜神、待客。

鼠曲草,又名鼠耳草,中药称白头翁,野生植物,长于冬季农田及荒埔中,芯末开白色小花,花蕾及枝叶有棉絮状的白色纤维。

从田间采集后,选摘芯叶入锅熬煮,沥去涩水之后,放入石臼舂烂。

再以糯米粉掺和揉制成团块,作为粿皮。

再将团块分成小块,捏成圆饼,中包粿馅,馅有咸、甜、双烹数种。

甜馅有红豆或绿豆加糖制成豆沙;咸馅有糯米饭加香菇、肉丁、虾米、花生仁、香料等;双烹则一半是甜的一半是咸的。

包制粿馅之后入木模压印,垫在蕉叶上入蒸笼蒸熟。

吃时可再蒸热或在锅中用油煎,入口软香甜润。

因白头翁可治肠胃病,故鼠曲粿属药膳类的食品。

朴枳粿

民俗食品。

流行于潮汕各县。

朴枳即朴树,落叶乔木。

干高的可达10多米,叶椭圆而尖,花细小,结实为小肉果,球形略尖,味甘可食。

清明前后,朴枳树萌发新叶,民间有采嫩叶制粿的风俗,制粿的方法是将叶洗净之后,和以粳米于碓臼中舂成粉末,加入白糖和发酵素,味甘甜,质柔润,具有朴树叶的特殊芳香,并有消食去积和胃之功,是老少都嗜食的时令糕点。

酵 粿

民俗年糕。

发酵类米制糕粿品。

又称发粿。

潮汕民间所以称作发粿,还有寄寓着发财、发家的祝愿。

多在冬至、春节等大节目或重大祭神活动中制作。

糖料多用红糖,也有用白糖的。

蒸熟后在面上盖上福寿字样红色印纹或写上“答谢神恩”或“合家平安”等吉利字句。

蒸制用的盛器是用竹篾与制蒸笼的薄木板编成,像一个平底盆。

桃 粿

民俗年糕。

又名红曲桃。

取桃果造型而得名。

桃果象征长寿,故制桃粿正反映祈福祈寿的愿望。

有些地方叫作粿桃。

制桃粿分皮与馅两个部分。

皮用大米作原料,加红米曲用家庭碓臼舂捣成粉红色细滑粉末,然后用温水搅拌搓捏成大块团状,下蒸笼至半熟取出,在砧板上反复揉锻,即可捏在粿皮。

馅料一般用白豆或红豆做成豆沙或甜豆沙,或用糯米蒸成香饭或甜饭充用。

皮馅包制成后,还须用雕刻花纹图案的木质桃形印模印制,再入蒸笼蒸熟即成。

倘是丧家所制,则皆为白皮。

潮汕家庭妇女,一般都能掌握这类食品工艺。

由于整个过程必须从舂捣米粉开始,故做粿又称为舂粿。

水 晶 球

名小食。

水晶球制作精细,注重于包皮和馅料。

分甜、咸两种,馅料不同,各有风味特色。

选用上等雪粉,和冷清水拌成浆,把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冲入雪粉浆,用木棒不断搅拌使之稠结后,在案板上晾凉,再用筛过的雪粉和冲熟的粉皮揉匀成块,制成透亮包皮。

甜馅料一般选用由红小豆制成的甜豆沙(或甜芋泥);咸馅料选用绿豆,先压成豆片去壳,蒸熟后加入猪肉粒、虾米粒、葱粒、胡椒粉和鱼露,一起拌匀即成,用水晶状包皮包上不同馅料制成球状,放进蒸笼蒸熟取出,最后放进煮沸的猪油浸煮。

水晶球色白透明,甜馅味道清甜,咸馅香郁,具有潮州风味。

早在20世纪40年代,汕头市的小公园附近行街的潮成号,为专卖水晶球、虾米笋粿等的小食店。

梦见吃水粉的预兆

1、亨泰奠基人早期练就出扎实技术基础

1988年1月,亨泰染业的董事长宋子奎和染色专家鞠淑艳都在通化市针织印染厂技术科工作。由于出口业务都由外商提供色样,颜色要求非常准确,每样都要实验几十次,甚至上百次,有时染好的面料,外贸退回厂重新改染其他颜色。改染的难度比染色难度大很多。就在这样的技术环境下,宋子奎和鞠淑艳锻炼出了一手面料改色技术,奠定了发明“大色轮”改色原理的技术基础。

2、亨泰奠基人国营企业辞职自主办厂

1989年4月,时任针织印染厂技术科科长的宋子奎,经过激烈的严格考核,竞聘到亨泰染业前身—通化市东昌区社会福利印染厂,任该厂厂长,成为亨泰染业的创始人。时为通化市第二针织厂技术科专职工艺员鞠淑艳,从工作单位辞职成为该厂早期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亨泰染业的技术奠基人。

3、从废品收购站解决染色试验有色服装

1989年6月,鞠淑艳带两位工程师着手拓展改色范围。但当时缺少带颜色服装供试验,又没有资金也不可能买新的做这种破坏性试验。无奈之下,他们找到通化市红十字协会,由他们提供一部分有色服装,又委托废品收购站收购一部分。

4、第一次利用配方改变老三色染衣

1989年9月由宋子奎和鞠淑艳领导的科研小组,第一次利用拼色配方开展染衣生意。从此染衣不再是单一的老三色,但改色范围很窄,种类仅是几十种,如红改黑、黄改红、粉改红、黄改绿、橙改红等,改色准确率仅达到30%,但当时顾客也很满意。

5、研发梅红纸系列 占领市场热门二年

此期间,手写春联纸全是用40克大红纸,这种纸是在有光纸上刷酸性大红G,没光泽,不鲜艳,还掉色严重。后来天津第三色纸制厂发明一种梅红纸,有绒面,发梅红光,成为当时的紧俏红纸,当地根本买不到,只能到天津去买去背。当时,厂里除去能染棉麻服装之外,还因为能解决一些别处染不了的尖端零碎活而有了口碑,所以有专卖纸商贩找到他俩,说若是研究出梅红纸,有多少包销多少。宋子奎为此专程到天津考察。没成想人不让进厂。后来他和一染工混熟了,请他吃顿饭,得知此工艺是先手工刷制,浅色打底,晾干后看其深浅再刷第二回。该染工还给他带出一张打底纸。宋子奎带回家后,和鞠淑艳反复研究。由于当时没有仪器,只能用舌头舔,尝其酸性还是碱性。可惜舌头尝个通红,还是没品出来是啥。后来把打底纸用硬物一刮,出白色粉末。经实验发现是硫酸铝,专用工业打底剂。由此研发出梅红纸的制作。利用酸性染料,染出玫红、翠绿、金黄、玫瑰粉四个系列32种颜色梅红纸,一天生产到5000张,由梅河口二级批发站总经销,销售网络达到山东河北等地,一直干了二年多。

6、研发成功流行色红色系列

1989年7月-1990年底,社会上流行红色系列。为满足市场需求,厂里把力量大都下在红色系列染色改色,终于研制出2000多种有色旧服装改色配方。其中能准确使用的四五十种,其余的染色偏差较大,掌控不住。这期间,有色旧服装染改玫红系列、紫檀系列、咖啡系列、锈红系列、旗红系列、砖红系列,绛红系列改得尤为成功。此外,还能改浅颜色,如水粉、肉色、淡红、绯红、米色等系列。如10月份,一外贸搞美工的女顾客,拿来一件白色编织毛衣外套,要求染成自己设计的一种浅绛红色,并表示她可以多付钱,但只能给她一人染这种颜色。为此,厂里打小样、打中样,最后打大样,忙乎了半天多,终于达到挑剔的女顾客满意。

7、用缩碱法解决股线里染不透白芯难题

1990年11月,厂里接到“大泉源”参业公司交来的染色订单,要求把三吨纯棉纯白的股绳染成艳绿。股绳是用作在精致包装盒内捆扎出口英国的东北人参。市场上的彩线颜色均达不到要求,而且掉色严重,将红参污染。该公司相继找了三家专业印染厂,都因掉色,而不敢接活。最后通过通化县丝绸印染厂找到我厂。经过一个多月的反复打样研究试验,光送样就往返四十多次,换了四种染料,各种助剂全都尝试遍了。这其中,用一种色牢度非常好的染料,但股线里剩有染不透的白芯。后来经反复研究,用缩碱法解决了这个难题。最终完成3吨特制出口艳绿色捆扎线的染制任务。其鲜艳度与色牢度顺利通过了通化市进出口检验局验收合格。

8、从金属亮片染丢找到这类衣服染色工艺

刚入冬,一中年妇女,拿来一件孔雀绿羊毛衫精纺外套。厂部按当时98度常规染色程序染好。交活时,对颜色很满意,但告知说,胸前有亮片亮珠,全都不见了。接活部说没发现有啊!相互争议不休。后来技术人员发现,外套上有不少硬斑,用手搓,软了,刮刮,发白,说明是胶状物体留下的,再细一研究,原来是高温水溶性塑料胶。很明显,这种金属亮片亮珠的粘胶,高温下被融化,亮片亮珠掉到染液里倒丢了。没办法,人200元钱。从这以后,当接到带有金属亮片衣服时,全都事先揭下,染后再粘上。

还一次,接到顾客带有亮片服装时,是用线缝上的,没用胶粘。感到很高兴,免拆了,省事。没成想,染后的亮片全都有颜色无亮光,乌暗难看。经研究,金属标识酸化了,由此找到这类衣服,包括带有各种金属标识的牛仔裤等,染色时一律不加酸,而是加二倍染料。

9、从服装镶皮染变形 找到人造革与真皮鉴别方法

一顾客拿来一件大哥大羊毛开衫,肘部肩部都镶有一块墨绿色皮革。接活柜台用手摸感到比较硬,凭手感认为是人造革,认为好染,因为人造革染色不易变形变色。染后发现不对了,皮革处全都缩水变形,发现是羊皮,之所以因为是劣质的。为免赔钱,厂里找到皮鞋厂,一打听都是牛皮,太硬。经该厂介绍,到一家皮大衣厂,颜色不对,全是黑色的。和顾客商量黑色的不行,镶上不好看。最后原价赔偿200多元。由此知道,只凭手感鉴别皮革不可靠,必须找到科学方法。他们把镶皮拆下,剪成细条,点火烧着,有烧毛味道,而且离火就灭。再拿一条人造革,点火就冒烟,还越着越旺,嘀嗒油,味刺鼻。

10、染毡帽变形研发出加挺括剂工艺

一老头到内蒙旅游,买一顶毡帽,咖啡色。回来后,感到太艳,要染成黑色。高温染出后,颜色很黑,但帽子变成了一片黑毡,挺括的帽型变软了,不成型了。赔钱85元。经研究,原来帽子是模具热定型压成,由此掌握了该类衣物染色时加挺括剂工艺。

11、用常温浸泡解决被染物严重变形问题

1990年12月,通化市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张凤歧总经理组织柳条筐篓出口。生产由吉安市头道镇组织家庭妇女利用当地盛产的柳条等编筐编篓及插花器皿。开始他们的产品自己不上色,打包装运到南方上色,成本高利润很薄。后来张总找到厂里要求上色。第一次是用苞米棒外皮扭编的装杂物的盆状罐状物,染成咖啡色。开始用高温染色,很快上色,但高温导致苞米皮严重变形,一部分甚至都鼓起来。后来研制出常温浸泡48小时,上色很亮,咋摸不掉色。后来又陆续为其竹制品、柳条制品染色,口碑不错。

12、南韩夹克染色赔钱发现日光灯有消光作用

1991年,腊月三十的上午,一夫妻拿来件女式南韩翠蓝色夹克,严重掉色。当时没样卡,正好门市部有一本挂历,顾客找出画里面一种艳蓝色,告诉就染这样。还说今晚等穿,好回家过年,愿掏加急费。经研究,这是机织锦纶薄面料。按工艺很简单,便以艳蓝配方下料。下午染好,颜色挺鲜艳。主管技术的宋子奎和鞠淑燕相当得意,很有成就感。三十晚七点多,夫妻俩取衣服。开始都看挺好,男的很满意。但女的细端详,对比一下挂历艳蓝,说不行。技术人员一看,也很纳闷:白天看挺艳的,晚上咋就变了?挂历里的艳蓝色,鲜艳而有光泽;染出的衣服呢,又暗又浅,反差挺大。顾客说啥不干,染坏了,一是耽误了过年,影响好心情;二是南韩进口,面料高档贵重,再穿不了啦!争来争去,最后竞赔了400多元!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赔的钱数是两人的月工资,又是大年三十的晚上,鞠淑燕和宋子奎的心情格外沉重沮丧,一时间,纠纷、赔钱的往事涌上心头,俩人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由失声痛哭。这是怎么了?白天看还好好的,怎么晚上就变了?这买卖没法干了,染衣服的技术也太难掌控了,宁捡破烂,也不干这行当了!他俩当即决定洗手改行!虽然第二天,他们发现,那件南韩夹克颜色到白天又挺鲜艳的了,而挂历上的艳蓝却没有昨晚好看。经研究,原来是日光灯做的祟。日光灯光对颜色有消光作用,所以白天看深,晚上看浅。挂历上因是油墨,灯光下反而因有反光而更艳。因此可知,接活门市部不能用日光灯。但昨晚受的委屈太深地刺痛了他们,还是决定不干了,虽说也不行。而且正月里借不收活之际,他俩把设备、工具都处理卖掉了,以示洗手不干的决心。正月过后,两人来到辽宁溪柳,找到几家印染厂准备应聘染色工程师。

后来一些熟人、老顾客、针织二厂职工,陆续拿来衣服要染色。他俩百般推脱,说技术实在不好掌控,不干了。大伙一再劝,表示支持,都说可拿我这件衣服开练,染啥样不让包赔。终于,众人的一再劝说,也是市场需求的强烈呼唤,还有强烈的研发建树信念,使亨泰染业的技术骨干回心转意,又投身到服装染色事业中。

13、发明蒸染技术解决染色淡雅难题

1991年2月,通化市徐老板出口送来横机精编毛衣。要求颜色淡雅,非常浅。而国产原毛生产的毛线,白度纯度只及进口原毛的一半,并且都是成衣染色,有肉色、淡军绿、高粱米汤色等六种,要求锅差不大于2%,这就很难达到出口要求。为此他们开动脑筋,专门设计出双排大染槽,开展蒸染,因为锅染,颜色无法保证浅色。具体方法是先浸染后马上捞出蒸染。结果三个多月,完成出口任务。

14、研发五道工序解决油腻台布高洁白度要求

1991年3月,通化市玉皇山宾馆接到一批急活,由于市人大和政协两会要在该宾馆召开,宾馆里的床单、被罩、餐桌台布的洁白度均达不到要求,换新的不仅采购来不及,花费也太大。他们到通化市水洞印染厂联系该项业务,遭拒,但推荐可到东昌福利厂增白。张总经理亲自跑到我厂,问能不能把又脏又油腻的台布染成新的一样。看到要求由此之高,场技术人员精心策划,运用去油渍、缩碱、漂白、套蓝、增白五道工序,两个小时即把两块台布染得如新的一般。张总当时激动得连声叫好。拉来满满一车台布床单,全厂人员没合眼干了四天四夜,如期完成任务。这以后,该宾馆所有活计全承包给该厂,并通过张总,联系到市宾馆、军供站、东山宾馆,甚至到柳河县、浑江、集安、快大茂镇等地的宾馆酒店。

15、研究出低温染色固色处理方法

1991年5月,通化某军需被服厂给某国生产多功能野战背包,要求颜色牢固度相当高。眼见到了交货日期,外贸局验货时,突然发现面料买浅了,颜色不合要求,这就要违约,事态极其严重。重新生产根本来不及,完不成要面临巨额赔偿。该厂赵厂长找到通化市印染厂,但该厂没敢接,推荐了我厂。赵厂长找到我厂,要求20天之内生产4万个完全符合要求的背包。由于有了“大泉源”的技术创新,色泽和牢固度没有问题,但发现包里边有一黑色编号印章,不能掉色也不能变色。这是以前没遇到的难题。经试验发现油墨章使用的是高倍粘合剂粘合的。几经试验,终于发现超过80度,这种油墨就明显脱落;低于80度,牢固度没问题,于是他们找到了低温染色固色处理办法。

16、用动物胶为金属和玻璃染色

1991年6月,通化市弹簧厂接一批出口机床标牌任务。材质是纯铝薄板,上有氧化层,不沾色,颜色要求很特别,浅孔雀绿色。染前试验表明,这种铝材密度大,渗透力极差,染上颜色后,用手一擦全掉。经反复研究实验,他们先把铝材用硝酸浸泡48小时,目的是脱氧化膜,然后找到一种动物胶,既入色还透明,先涂到铝材上,再染色,完成了出口任务。

1991年7月,通化市万邦服务公司得到一个“彩色玻璃紧俏”的国外信息,便找到我厂想把普通玻璃通过染色,变有色玻璃,如变成橄榄绿、蓝宝石、茶色等彩色玻璃。我厂根据铝材染色办法,通过涂动物胶染出各种颜色玻璃,完成了任务。后发现这种方法不耐久,不过在当时万邦很满意。

17、染梦特娇衫出错悟出不能用直接染料

1991年7月,一企业老板拿来一件墨绿色T恤,后背掉色,说是国外进口名牌,120元买的,要求原色加深。技术人员一摸,手感滑爽,确实高档。考虑到没接触过这类娇衫,加上是昂贵名牌,怕染不好赔钱,就不想接这个活。老板表现挺大气,说染上就行,染坏不用赔。看样这位老板不像挺计较之人,就接了。经鉴别,是锦纶料。通过打小样,工艺设计用直接绿染料,染出的效果接近原色,新鲜而有光泽,如同新的一般。老板看后相当满意。后来感到不对劲了,说胸前的一朵小黄花没了,也全成了墨绿色,这是梦特娇名牌的标志,穿的就是这个档次,没这个标志,就成假冒名牌了,档次全没了,还不跟原来褪色的,好歹能看出名牌呀!一席话说的技术人员无话可说,当时就商量不要钱了,白给染,只是把那小黄花让我们抽出几条丝。老板同意了。经脱色处理,发现是精纺棉绣花线。由此研究出染梦特娇衫,必须回避直接染料,采用酸性染料。还需将染衣设备、用具,刷洗干净,以免沾污名牌标志。由此解决了娇衫的染色工艺。

18、染呢裤缩水发现竟然以棉带毛的混纺呢料

市棉织厂一退休书记,拿来一件藏蓝色呢裤,掉色了,说是从北京买的,料好,舍不得丢掉,要求加深。我厂接活后,按纯毛下染料,染了十几遍,衣服的毛都变焦打卷了,不仅没染上藏蓝,还严重缩水了。只好赔钱了事。后开始研究这件衣服,拆开破股之后,发现有一些白色纱线,集中起来,用染毛的方法还是染不上,后用染纯棉方法,染好了,这才发现这件呢裤是毛棉混纺。这引起该厂技术人员的震惊。因为自古以来,从没有棉毛混纺之说,或者说棉毛根本不允许混纺。但厂家为节省成本,破天荒坏了行规,竞用长绒棉代替毛,令专业人士意想不到,自然染色极易出现事故。为此,厂技术人员明白,这类肆意打破行规做法怕是成为今后的新行规了,这就是说,以后服装将会出现任意混纺的局面,而且没有行规约束,这可为染衣行业提出了尖锐而巨大的难题,其难度恐怕大专院校、科研所的专家教授,由于不接触染衣市场,是很难解决的。看来,重任很可能落在他们这些在市场中摸爬滚打的小人物身上了,必须做好心理上技术上的准备。

19、染衣出花色发现混纺面料的二浴法染色

一顾客拿来一件锈红色长款呢大衣,褪色严重,磨损也很厉害。要求原色加深。接受以前教训,很快鉴定出是棉毛混纺。为既可染棉又可染毛,工艺设计为依重量采用直接染料。结果,严重花色。袖口、兜口、领口、纽扣后面磨损严重部分上色深,其他磨损不严重部分上色浅。最后给顾客赔钱。经研究,混纺面料一浴法染色不行。经多次实验,研究出二浴法染棉毛混纺呢料。

20、染后深浅不匀研究出棉毛混纺呢一浴法缓染技术

另一顾客拿来一件呢上衣,经鉴别为棉毛混纺。借鉴上次经验,采取二浴法染色。先染棉,助剂加盐。后染毛,助剂加酸。上染结果,棉部分上染60-70%,毛部分100%上色,结果出现深一块浅一块,染色不均。由此知道,加酸后,毛棉怎么也染不均匀。为此研究出,染棉毛混纺呢装,经过调整染料配比,免加助剂的一浴法缓染技术工艺。此技术延续至今。

21、毛线染坏研究出改袋染为框染

厂临近一女顾客拿来一套拆下来的藏蓝色旧毛线,要染色加深。厂里染了多遍,还是花色,而且还出毛圈。无奈之余,从百货商店买来同颜色的毛线赔给人家。后来研究发现,毛线加酸没错,但加多了,所以花色。由此研究出,低温加酸和高温加酸,分两次加的工艺。而出毛圈,是因为把毛线放在袋里染,毛线弯儿没受到外力拉伸,所以经高温定型后,没完全恢复原平直状态。后设计出把毛线缠到竹框上,方染成功。

22、由夹克螺纹袖口下摆染后失弹性总结出低温染法

一对小两口拿来一件夹克式夹袄,下摆和袖口,都是有弹性的紧口螺纹。他们要求把灰色改成绛紫色。我厂染后,衣服的颜色染的挺理想,但袖口和下摆的螺纹,全变薄变松没弹性了,外观也失去了蓬松感。小两口说啥不干了,怎协商也不认可,扔掉衣服就走了。第二天,竞带人把厂门牌砸个大窟窿。

研究发现,袖口和下摆是晴纶针织罗纹,高温染色会使织物结构严重变形。后经多次试验,总结出晴纶染色温度不能高于70度,并且染后还要经过回弹整理。

23、找到沥青重度污染中的残留活性炭去渍法

1991年4月,在《城市时报》刊登染衣广告后,染衣顾客急剧增多。尤其是长春和吉林市的更多。吉化集团一工会干部刘女士看到广告后,打电话说有工装几千件,能否去污返新。厂领导一打听,感到运输是大问题,一核算不挣钱。刘女士说,如果你们能到吉林市开店染色,我们可用车给你们送。厂领导动心了,因为以前就发现吉林市大酒店、大宾馆比通化多,粗略统计就有200家。于是在9月30日,厂里在吉林市哈达弯的街道针织厂租一车间,开始给吉化集团染工装。其中油脂化工分厂的工作服出现难题:全是工业重油沥青污染,严重的连厂标都看不见了。其难度是,不仅含油脂,尤其有活性炭,吸附力极强地依附在工作服的纤维上。根据以往经验,第一步先用缩碱法去掉浓厚油脂,去后油污垢漂浮厚厚一层。油脂去掉后,工装还有一片片炭黑,咋弄不掉。以前没遇到过这种污渍,经查化工手册,找到把活性炭与服装纤维剥离的方法是加活性剂和溶纤剂,但没详细说明程序及时间。厂技术人员开始加表面活性剂浸泡时,时间不对,效果不理想,反复试验后发现浸泡俩小时,才使使纤维膨化松软,内部污垢溶解。只是炭还没去掉。再加溶纤剂,泡一小时两小时,五小时都去的不净,后来达到温水泡一整天,水变黑了。根据资料介绍还得赶紧加螯合剂,使炭变成大分子胶状物沉淀,否则还会重新吸附到纤维上。炭黑脱落后,再用刷子刷,从而使工装恢复原蛋青色,终于达到油脂厂满意。

24、用室温剥离法消除被烟熏黄的白纱婚礼服

1991年12月,一婚礼服装店由于失火,上百件的白纱婚礼服被烟重度熏黄。老板拿来几件特别严重的样品,要求能恢复纯白色的最好,不能的染成大红色也行。

开始以为很简单,先用双氧水漂白,**一点没变色;后用液氯脱黄,高温到98度,纤维都煮飞边了,也没脱一点黄。后来又用荧光增白剂中和黄斑,也没任何效果。此事经研究才意识到,烟熏黄看来不是附在纱衣表层,而是肯定进入纤维内部。烟熏应是活性炭吸附在婚纱纤维上了,而活性炭根据经验必须用溶纤剂剥离。吉林油脂厂是工作服,可加温,而婚纱很薄,不能加丝毫温度,只能室温剥离。需要浸泡多长时间,还不伤害十分娇气的婚纱呢?一小时,三小时,一天,一宿,又一天,一宿,成了!虽然剥离得有些变薄,但洁白无瑕,十分漂亮。此技术也还用于处理烟熏渍。

25、鸭绒服染色过深发现填充物原本不上色

1991年11月,第一次为顾客染天蓝色鸭绒服。面料是锦纶纤维,在工艺设计时考虑到,既上染锦纶面料,同时还上染鸭绒纤维,当时没经验,按包括鸭绒在内的衣服总重量下料。结果染后颜色深了十几倍,变成黑色。而且染色时一加热,鸭绒服鼓得像人那么圆,染缸装不下,两人强摁住。最后顾客不满意,赔了200多元。事后研究发现,里边的鸭绒根本不沾色,原来内充物一般都不沾色,染时按面料重量下料即可。鼓起原因也弄明白,在里衬开几个透气孔即可解决。

26、第一次染涤纶服装失败才知涤纶问世是向染衣行业提出的重大挑战

1991年11月,一邮电局职工拿来一件橄榄绿涤纶针织西服,要改成黑色。当时咋染不上色,加了好几种媒染剂,一下午也没染上纯黑色,尤其是缩水超过30%,根本穿不了。没办法,鞠淑艳把第二针织厂分的崭新涤纶面料赔给人家。当时才知常温常压染涤纶太困难,而涤纶的问世无疑是向染衣行业提出的重大挑战,必须要以不间断的探索来回应这种挑战!

27、染鹿皮服赔巨资找到翻毛皮装水染防缩回软技术

1991年11月,一老板从俄罗斯带回一件鹿皮绒面墨绿色夹克,掉色发白。由于摸起来手感柔软,像大绒,收货人没鉴定出是鹿皮,当大绒收下来。车间染色也当大绒,高温染。染后颜色新鲜好看如新,但缩水严重,小孩都穿不了,晾干后还是硬的。老板生气,说花了3000多元买的。结果赔1200元了事。后发现是鹿皮,由此知道了绒面皮可以水染。因为以前所有翻毛皮装全部打粉,绝不敢水染。但如何解决缩水问题,一时还没找到答案。

这以后,有顾客拿来一件咖啡色猪皮翻毛皮装,掉色严重,要求翻新。接受上次教训,柜台人员同顾客说,不收费,只是一旦缩水别让赔。顾客同意。开始做实验。第一次用40度温水染一个小时,上色了,但不饱和。第二次提高到70度,染40分钟,发现颜色饱和,但皮子软了,赶紧停下,脱水后发现皮装里子长出一寸,知道皮面缩水了。后把温度降到55度,两个小时后,染工把手指放到染缸里,说我的手受得了,皮子肯定受得了。一直提到60度,没问题,这就把时间缩到一个小时。颜色上去了,但皮子变硬了。请教吉林市皮鞋厂石工程师。他介绍一种皮革加脂剂,并给带来一些。用后硬度有所改善,但没达到可穿的柔软度。后来找到长春一家皮革试验场,请教葛青山工程师。告知加柔软剂,使翻毛皮装回软技术,并传授皮装回染技术。回去后解决了皮装染后变硬问题,此技术沿用至今。

1、梦见吃水粉的预兆

基础运佳,故而可以安定发展,排除万难而成功,但因成功运不吉,是以难于再伸展,或陷于不测之灾难袭来之虑,若无凶数则可免忧,亦可康健无病。中吉

吉凶指数:85(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吃水粉的宜忌

「宜」宜买**,宜自嘲,宜打扫卫生。

「忌」忌苦中作乐,忌露天聚餐,忌舍近求远。

3、梦见吃水粉是什么意思

无论你的梦里出现的是宁静的湖水、滴流的小溪、狂怒的河流、平静的海洋;梦中的水总是喻示着生命的精华,代表了精神的洗礼和重生。一旦你的生活变得复杂,你就有可能梦见自己遇水溺死;湖水象征着你想要尽快从烦乱的生活中挣脱出来,渴望过上宁静安稳的生活。

做生意的人梦见吃水粉,代表虽然有财利可得,不能疏忽大意,否则损失亦大。

梦见吃水粉,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蓝色,财位在正北方向,桃花位在正南方向,幸运数字是2,开运食物是樱桃

做生意的人梦见吃席还没吃,代表小心理财可有收获。秋来有利。

梦见吃水粉,这两天的你不要再让自己心情不好了,找一些事情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不要把焦点都放在自己身上,多关心身边的人,把同情留给需要的人,你就会觉得施比受更有福,就不会一直处在不开心的状态,顾影自怜,对自己的生活质量一点都不好!

梦见吃红枣吃苹果,按周易五行分析,幸运数字是8,桃花位在正南方向,财位在正北方向,吉祥色彩是蓝色,开运食物是香蕉

本命年的人梦见吃枣吃,意味着宽宏大量,万事顺利,勿与人计较则平安无事。

上学的人梦见吃枣吃,意味着多充实,下次再来比较有希望。

做生意的人梦见在画室画水粉画,代表平顺赚钱,冬来不利,宜谨慎小人。

出行的人梦见看别人有水粉画画,建议改期出发,延后出行。

恋爱中的人梦见水粉杯伞,说明互相尊重对方,谦虚有礼,婚姻有望。

出行的人梦见吃蛇吃蛇,建议有雨则延期,晴天可行。

旅游者梦见吃枣,路上可能会发生交通事故。

做生意的人梦见水粉杯伞,代表徵用新进人才,重整经营有财利。

梦见吃瓜西吃,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红色,幸运数字是3,桃花位在西南方向,财位在正西方向,开运食物是苹果

梦见在画室画水粉画,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绿色,幸运数字是4,桃花位在东南方向,财位在正南方向,开运食物是牛肉

出行的人梦见水粉颜料,建议贵人扶助、出行如意吉祥。

恋爱中的人梦见吃枣吃,说明掌握时机求婚必有结果,婚姻可成。

本命年的人梦见水粉颜料,意味着凡事不与人计较、谦虚、敬教贤人,可解困境。

梦见水粉颜料,改变不良习惯的一天。今天的你比往常更加自觉地检讨反省自己了呢,只要是看到有不对的地方,你都会在心底勒令自己改正。制定详尽的日程,贴在桌面上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也是一些你会做出的举动。建议一下,多参加长跑、登山等锻炼耐力的运动,有助于你把改正的计划坚持到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16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