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粘度计测试原理是什么?
粘度是在测试温度下从运动粘度计(也称为全自动运动粘度测定仪)到测试产品的到期时间与在20°C(293 K)的温度下200 ml蒸馏水的到期时间的比值,该值是设备的常数(水数)。该比率的值表示为条件度的数量。在确定实验室中油品的条件粘度时,使用运动粘度计,燃气或酒精燃烧器,温度计,试剂和其他实验室设备。确定粘度的实验室过程既费力又费时(采样后2-3小时)。然而,炼油过程是连续的,操作人员必须连续接收有关所得石油产品的状态和质量的信息。这种粘度信息由自动运动粘度计提供。
当固体在液体中自由下落时,可以考虑从一定的时刻开始恒定的运动速度,而重量的作用力则通过粘度来平衡。如果实心球掉入液体中,则斯托克斯定律有效:
其中:h-动态粘度,g-重力加速度,
r是球的半径;
v是球匀速运动的速度。
斯托克斯定律适用于均质流体相对于严格球形球的层流(非涡旋)运动。自动测量固体落入液体中的时间的运动粘度计是循环分析仪。
图显示了落球运动粘度计的示意图。液体泵将液体样本从过程管线的储罐或旁通管线带入测量管。开启泵后,向上的液体流将球提升到上边界网格的高度,此后泵驱动器自动关闭,球开始掉落。球通过长度为L的测量管的一部分所花费的时间是由两个感应线圈组成的,该感应线圈的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通过差分变压器电路连接。当球通过线圈时,会出现不平衡信号,该信号会被放大。放大器输出用于接通控制单元相应继电器的绕组。两个继电器操作之间的时间。
回复者:华天电力
在高聚物中、分子量大多是不均一的,所以高聚物的分子量是指统计的平均分子量。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方法很多,而粘度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准确度较高。因此,用溶液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是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方法。但粘度法不是测定分子量的绝对方法,因为此法中所用的特性粘度与分子量关系的经验方程式以及经验方程式中的有关常数是需用其他方法来确定的。不同高聚物、不同溶剂、不同分子量范围,就要用不同的经验方程式。
因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表现出来的粘度叫纯溶剂粘度,溶液的粘度是高聚物分子之间、高聚物与溶剂分子之间、溶剂分子之间内摩擦的总和。和同一温度下,高聚物溶液的粘度一般都比纯溶剂的粘度大得多,粘度增加的分数叫做增比粘度, 即
( 1 )
式中,称相对粘度。
增比粘度随溶液中高聚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常用单位浓度时溶液的增比粘度作为高聚物分子量的量度,称比浓粘度,其值为。当溶液无限稀释时,高聚物分子之间的相距很远,高聚物分子之间的内摩擦效应可忽略不计,溶液所呈的粘度基本上反映了高聚物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从图 44 - 1 可见,当浓度 c 趋近 0 时,比浓粘度趋近一固定极限值 [n] ,即
( 2 )
[n] 称为特性粘度,其单位是浓度单位的倒数。
还可以证明,当 c 趋近于 0 时,的极限值也是 [] 因为
当浓度不大时,略去高次项,则得:
从上述可见,获得 [] 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对 c 作图,外推到 c → 0 截距值,另一种是以作图也外推到 c → 0 的截距值,如图 44 - 1 所示。
图 44 - 1外推法得特性粘度
( 3 )
(4)
两根线在纵轴上重合于一点,这两根直线的方程表达式为下列形式:
高聚物分子的分子量愈大,则它与溶剂间的接触表面也愈大,因此摩擦就大,表现出的特性粘度也大,当高聚物,溶剂和温度确定后,特性粘度只与高聚物平均分子量有关。
和高聚物分子量的关系可用下面的经验方程表示:
( 5 )
式中 M 为平均分子量, K 为比例常数, α 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参数。 K 的值与温度、聚合物、溶剂性质有关,也和分子量大小有关 。 K 值受温度的影响较明显,而 α 值主要取决于高分子线团在某温度下,某溶剂中舒展的程度。如在良溶剂中,则线团舒展松懈,较大;如在不良溶剂中,线团紧缩则 α 较小,一般在 0.5 到 1.7 之间。 K 与 α 的数值,只能通过其他绝对方法确定(如渗透压法,光散射法等),而从粘度法只能测得,然后通过式( 5 )计算聚合物的分子量,记作,称为粘均分子量。
聚乙二醇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 K , α :
K × 10 3 /(mL/g) α :
25 ℃ 156 0.50 EG
39 ℃ 43.9 0.678 EG
35 ℃ 16.6 0.82 EG
EG 为端基分析法。
测定粘度的方法主要有毛细管法,落球法和转筒法。在测定高聚物溶液的特性粘度时,以本实验所采用的毛细管法最方便。当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内流动时,如果促使液体流动的力全部用以克服液体的内摩擦而没有别的能量损耗时,由伯努利方程可知粘度系数(泊,因次为)可表示如下:
( 6 )
式中: r 为毛细管的半径( cm ),
l 为毛细管的长度( cm )
V 为 t秒内液体流过毛细管的体积( cm3)
P为毛细管两端的压力差 ( 达因 ) 。
假设液体在毛细管中的流动单纯受毛细管中液体重力的影响,毛细管两端出口处的压力相同、 p = hgp ,则( 6 )式可写为
( 7 )
其中: d 为液体的密度( g/cm 3 )
h 为毛细管两端的高度差( cm )
g 为重力加速度 (cm/s 2 )
实际上促使液体流动的力除了用于克服液体间内摩擦还同时使液体获得了动能,这部分的能量消耗,必须予以修正。考虑动能校正后的公式为:
( 8 )
但当选用毛细管较细的粘度计 作测定时,液体流动较慢,如当流出时间 t 在 2min 左右(大于 100s ),动能校正项很小,可以忽略。
粘度系数,通常又称为粘度,其绝对值不易测定,通常是用已知粘度的液体测定毛细管常数。未知液体的粘度就可以根据在相同条件下,流过等体积溶液所需的时间求出来,因为用同一支毛细管, r 、 l 、 V 相同,则
( 9 )
如果测定是在稀溶液中进行,溶液的密度和溶剂的密度近似相等,即 ρ ≈ ρ 0, 则( 9 )式可写成
( 10 )
由上述可知,由粘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直接测量值是 t 、 t 0 和 c ,因此实验的成败和准确度由测量液体所流经的时间、配制溶液浓度的准确度和恒温槽的恒温程度、安置粘度计的垂直位置的程度以及外界的震动等因素所决定。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2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