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主要学什么-专业课程有哪些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主要学渔业导论、水产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饵料生物学、水域生态环境、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鱼类增养殖技术、虾蟹增养殖技术、贝类增养殖技术等课程,以下是相关介绍,供大家参考。

1、主要专业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渔业导论、水产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饵料生物学、水域生态环境、渔业法规与渔政管理。

专业核心课程:鱼类增养殖技术、虾蟹增养殖技术、贝类增养殖技术、名特水产动物养?殖技术、水质检测与调控、水产动物病虫害防治、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智能化设施渔业。

2、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水生生物、水域生态环境、饵料生物学、鱼类学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具备水产动物苗种繁育、成体养殖、病虫害防治、水质检测与调控、水产技术服务等能力,具有工匠精神和信息素养,能够从事水产养殖、水产技术服务、水产品及投入品营销等 工作 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3、 就业方向

面向水产苗种繁育人员、水产养殖人员等职业,水产养殖、水产捕捞、水产技术服务、水产品及投入品营销等岗位(群)。

中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包括哪些

1. 扇贝怎么洗图解

2. 扇贝买回来怎养保存

3. 海贝壳怎么养

4. 活养扇贝如何做的吃

5. 如何养肥扇贝

6. 怎么养好扇贝

7. 如何饲养扇贝

8. 应该怎样养扇贝

扇贝怎么洗图解

1、要先用清水冲洗一下贝壳上的泥沙。

?

2、用小刀,推荐西餐的餐刀。

将刀伸进贝壳,将贝壳一开为二,同时也就划断了贝壳里面贝肉。

此时你会看到贝壳的两边都带有贝肉。

?

3、再次用餐刀,贴着贝壳的底部,将贝肉完全剔除出来。

此步骤刀一定要紧贴贝壳的底部,才能剔出完整的贝肉。

?

4、将贝肉与贝壳分开。

我们先开清理贝肉,用刀将贝肉的内脏,也就是看上去黑乎乎的东西去除。

然后将完整的贝肉放入一个大碗内。

加入一点点盐,用盐水浸泡两三分钟,用筷子顺时针旋转贝肉,这样做的目的是使贝肉表面的泥沙沉入碗底。

?

5、将贝肉捞出,刚才大碗中的水倒掉,在碗中放入适量的生粉,再把贝肉放入碗中,用手轻轻搓洗贝肉。

这样做生粉会把贝肉中残留的泥沙彻底带走。

最后,再用清水洗一遍,贝肉就加工好了。

挑选扇贝:

活养扇贝的选购:首先应选择外壳颜色比较一致且有光泽、大小均匀的扇贝,不能选太小的,否则因肉少而食用价值不大;然后看其壳是否张开,活扇贝受外力影响会闭合,而张开后不能合上的为死扇贝,不能选用。

冰鲜扇贝的选购:冰鲜扇贝在选购时首先要看其外观是否洁白,然后是看其解冻后,纯扇贝肉的出品率、颗粒的大小及均匀程度,碎的是否多及新鲜程度,才能决定是否选用。

一般出品率在70%左右,色洁白、颗粒大且饱满,新鲜度高、无碎粒,或每500克不超过10颗碎粒的冰鲜扇贝,为合格品。

扇贝买回来怎养保存

扇贝保存方法鲜活的扇贝不适合放在冰箱长时间保存,最好用清水盛放,待扇贝吐尽泥沙后,尽快烹饪。

如果实在需要保存,就先不要清洗扇贝,在其表面抹上盐,再用保鲜膜包住放在冰箱内冷冻保存,可保存较长时间或者拿冰块冰镇能保存48小时左右要不就放到水里用加气泵打气存的时间长。

扇贝是扇贝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的代称,壳、肉、珍珠层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很多扇贝作为美食食用。

颜色鲜艳呈辐射状花纹的扇贝受收藏者喜爱,花纹被采纳为艺术品的图案。

扇贝又名海扇,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它的闭壳肌干制后即是“干贝”,被列入八珍之一。

食疗价值

1、健脑:富含碳水化合物,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

2、明目:富含钙,增加眼球壁的弹力,防治近视的发生与发展。

3、健脾和胃: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

暖胃,治疗胃寒症。

4、润肠:纤维素可以促进肠壁的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

5、养颜护肤: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抑制皮肤衰老、防止色素沉着。

驱除因皮肤过敏或是感染而引起的皮肤干燥和瘙痒等皮肤损害。

6、通血:适宜肤色没有光华,失去红润、手脚冰冷的人群。

铁的含量高,吸收好。

7、抑癌抗瘤:有效预防癌症,降低癌变的发生率。

延缓和抑制癌细胞生长、扩散。

使癌细胞退化、萎缩。

海贝壳怎么养

海贝壳养殖除非用海水养殖,可以延长存活时间。

在10斤的水中加3两海盐,配成类似的海水。

没有海盐的话用食盐,效果差点。

扇贝必须用海水养,靠过滤海水中的微小藻类和其他微生物为食,所以必须经常更换新鲜的海水以保证海水的含氧量充足,扇贝的食物充足。

可以先用一个大玻璃缸里面放一层沙,又放一些水,种上少些水草,养活后把贝壳放在里面。

吃的水藻紫竹院公园里有个池子里多得是。

海里的贝类要饲养需要氧气,就像饭店里暂养海鲜的那种设备,要长期养下去需要海水的。

活养扇贝如何做的吃

清蒸扇贝

材料:扇贝,粉丝,盐,鸡精,料酒,葱,姜,蒜

做法:

1.把扇贝肉挑出,放在碗中,加料酒、盐、鸡精、葱姜腌制15分钟。

2.粉丝用略温的水泡软,扇贝壳刷洗干净。

3.切蒜末,锅烧热,放少许油,煸香蒜末,取出。

4.把少许粉丝盘放在扇贝壳里,再放上贝肉,撒上葱末和炒好的蒜末,如此把所有扇贝都整顿好,放入盘中。

5.锅烧水,水开后隔水蒸6~8分钟就行了。

如何养肥扇贝

所有的养殖都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种育种,想要养好扇贝首先在选苗育苗上下功夫。

一般要选择至少壳高大于5cm,壳厚大于2cm并且壳上附着物比较少的,同时多观察,及时将死亡腐坏的捡出去。

万物都离不开食物,既然是要养殖扇贝那么就要给它们挑选比较好的饲料来喂养,第一能保证它们营养充足长势良好

水产养殖都必要做好的就是实时监测水质情况,水质一旦变坏就要及时去处理,千万不能大意,否则扇贝大面积生病就会损失惨重。

另外一个药店就是要控制好温度,根据自己养殖贝类的喜好来调节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要过低,保证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最好。

在养殖扇贝的时候一定要提前对扇贝的附着基进行严格的消毒,很多养殖者只是前期给扇贝和水进行的消毒,但是后来发现很多扇贝生病,原因就是其忘了给扇贝附着基进行消毒处理。

扇贝在养殖过程中日常要多抽样检查,随时的掌握好每一处扇贝的长势和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另外扇贝的养殖一般都是大面积的,这就要控制好养殖的密度,如果密度太大不利于扇贝的生长

怎么养好扇贝

牡蛎一年有几次繁殖高峰期,幼虫浮游时间长,随潮流可影响到较大范围的海区,变态后常固着在扇贝壳及养殖器材上。

其危害一是与扇贝分争食饵料,造成饵料不足。

二是增加了扇贝开闭壳的活动强度,致使扇贝生长缓慢,且易造成畸形。

三是增加了器材的负荷量,在恶劣的天气易造成意外损失,而且对养殖器材有较大的磨损破坏作用,缩短了养殖器材的使用寿命。

针对上述危害,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对海区水温、水质、天气变化及牡蛎的性腺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准确掌握牡蛎的集中产卵时间。

牡蛎产卵后对幼虫发育情况进行监测,及时、正确地预测出牡蛎稚贝的固着高峰期。

2、根据牡蛎稚贝固着高峰期,适当推迟扇贝分苗时间,错过牡蛎附状高峰期。

一是扇贝暂养苗袋(或暂养笼)比分苗后的暂养笼(或养成笼)网眼密,且因在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常附着海草、浮泥等,降低了通透率,可有效阻挡部分牡蛎稚贝进入苗袋(或养殖笼)内固着;二是牡蛎固着高峰期后分苗,固着在扇贝壳上的牡蛎稚贝因固着时间短,固着不牢固,个体小且壳脆易碎,在分苗过程中可因扇贝间相互磨擦而被清除;三是高峰期后分苗,养殖器材可马上日晒整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牡蛎附着对养殖器材的磨损。

3、5—9月份,采用明暗漂或加长吊绳的方法,将扇贝由正常的养殖水层下沉到5—7米的深水层,可有效避开牡蛎幼体密度较高的浅水层。

海区中牡蛎幼体密度随着水深的增加而减少,因此,可将扇贝养殖区适当由浅水区向深水区迁移。

及时清除固着在扇贝贝壳上的牡蛎稚贝,清除越早,牡蛎稚贝个体小,越易清除,且在操作过程中,对扇贝机械操作越小。

如何饲养扇贝

扇贝为滤食性动物,对食物的大小有选择能力,但对种类无选择能力。

大小合适的食物随纤毛的摆动送入口中,不合适的颗粒由足的腹沟排出体外。

其摄食量与滤水速度有关,滤水速度在夜间1-3点为最低值。

因此摄食量在夜间最大。

主要食物为有机碎屑、悬浮在海水中的微型颗粒和浮游生物,如硅藻类、双鞭毛藻类、桡足类等;其次还有藻类的孢子、细菌等。

其食物种类组成与环境中的种类相一致。

扇贝和贻贝、珍珠贝一样,也是用足丝附着在浅海岩石或沙质海底生活的,一般右边的壳在下、左边的壳在上平铺于海底。

平时不大活动,但当感到环境不适宜时,能够主动地把足丝脱落,做较小范围的游泳。

尤其是幼小的扇贝,用贝壳迅速开合排水,游泳很快,这在双壳类中是比较特殊的。

栉孔扇贝在我国仅分布于北方沿海,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水流较急、盐度较高、水质澄清的海区。

栖息在水深10~30米硬质海底,用足丝附着于礁石、贝壳或砂砾上。

营附着生活,有群栖习性。

在海区生活的扇贝,正常情况下,两壳张开,外壳膜上的触手向外辐射伸展,进行呼吸、摄食、排泄和繁殖等生命活动。

其摄食方法是用鳃过滤海水中的微小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

当环境不适宜时,能自动切断足丝,利用两壳急速开闭的排水力量,推动身体前进,形成扇贝搬家的现象。

有时随潮水的流动,能移动较远的距离。

幼小的扇贝,移动能力更强。

栉孔扇贝对低温的适应能力较强,水温—1.5℃也能生存。

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25℃。

在低于—2℃和35℃以上可导致死亡。

贝对海水比重的适应范围是1.014~1.029,而1.017~1.026是生长最适的范围。

应该怎样养扇贝

1、所有的养殖都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选种育种,想要养好扇贝首先在选苗育苗上下功夫。一般要选择至少壳高大于5cm,壳厚大于2cm并且壳上附着物比较少的,同时多观察,及时将死亡腐坏的捡出去。

2、初步的选号亲贝以后我们需要将它们暂时的养殖,目的是为了将其洗刷并且消毒,进一步的地跳出生病或者坏死的扇贝,保证其真正进入养殖笼时都是状态完好的扇贝。

3、扇贝在育苗期用的水一定要经过消毒,避免病菌令扇贝生病,一般的处理方法是首先将育苗用水进行过滤,然后利用紫外线或者臭氧等等进行消毒处理,同时还有一些专用的杀菌消毒药物可以选择。

4、万物都离不开食物,既然是要养殖扇贝那么就要给它们挑选比较好的饲料来喂养,第一能保证它们营养充足长势良好,另外可以避免劣质饲料中带有病毒真菌等。

中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包括牡蛎、缢蛏、蚶类和蛤仔。

1、牡蛎:牡蛎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牡蛎是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壳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也叫蚝或海蛎子。

2、缢蛏:缢蛏一般指蛏子,蛏子是帘蛤目竹蛏科瓣鳃纲软体动物的通称,又称蛏子皇、圣子、竹蝗、蜻。贝壳长,近柱状或卵圆形,两壳相等。中国盛产蛏子,南北沿海多有分布。蛏子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成蛏干、蛏油等。中国养殖历史悠久,以福建、浙江产量最大,并有人工养殖。

3、蚶类: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 、毛蚶等。毛蚶属海产经济贝类。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在中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生素B12含量较高的食用贝类。

魁蚶:大型蚶,壳高达 8厘米,长 9厘米,宽 8厘米。壳质坚实且厚,斜卵圆形,极膨胀。左右两壳近相等。背缘直,两侧呈钝角,前端及腹面边缘圆,后端延伸。壳面有放射肋42~48条,以43条者居多。放射肋较扁平,无明显结节或突起。同心生长轮脉在腹缘略呈鳞片状。壳面白色,被棕色绒毛状壳皮,有的肋沟呈黑褐色。壳内面灰白色,其壳缘有毛、边缘具齿。

血蚶学名“泥蚶”。海南人就称它为血蚶,广府人称它为“蛳蚶”,潮汕地区的人们则习惯单称为“蚶”。蚶属于软体动物的“瓣鳃类”。它的介壳形状,作心脏形,两壳质厚而隆起,左右同形,表面有垄沟,如瓦屋棱,约有三四十条,均由壳嘴而散射。

毛蚶:成体壳长4-5厘米,壳面膨胀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表皮。

4、蛤仔:蛤仔,动物界,属帘蛤科,具有药物价值。生活于近河口沿岸和潮间带浅泥沙滩。蛤仔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蛤仔属的统称。中国近海发现有菲律宾蛤仔和杂色蛤仔2种。其生态习性相似,仅外部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稍有差异。

扩展资料:

在人工控制下贝类生长繁殖的生长过程。贝类一般为草食性,主要摄食藻类及有机碎屑等,饵料基础丰富。河口内湾一带营养盐含量高,能生长大量浮游植物,江河径流及注入的城市污水中常带有大量有机质,成为贝类丰富的食物源,是贝类养殖的理想场所。

浅海养殖贝类不需投饵,可养海面辽阔;滩涂养殖一般也不需耗资建立养殖地,放养苗种后一般1~2年即可采收,成本低而收入高,因此,贝类养殖已成为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主要养殖贝类的国家有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中国等。已养殖的贝类有近百种,主要有牡蛎、贻贝、扇贝、缢蛏、泥蚶、蛤仔、鲍等;也有淡水蚌养殖。

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些工业化国家在沿岸水域污染严重或缺少浅海滩涂的情况下,利用陆上人工塘试养贝类,依靠投饵和循环过滤水系统精养牡蛎,使贝类养殖发展到全人工化阶段。此外,贝藻套养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场地及器材,又使两者产生互利的生态效益,如中国的贻贝或扇贝与海带套养,褶牡蛎与紫菜套养等,均达到增产目的。马来西亚实施的对虾、泥蚶混养,效果也很好。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养殖贝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4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