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师是前端还是后端?
软件工程师一般是后端,前端的叫前端工程师或者UI设计师。
一般来说,软件工程师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包括软件设计人员、软件架构人员、软件工程管理人员、程序员等一系列岗位,工作内容都与软件开发生产相关。软件工程师的技术要求是比较全面的,除了最基础的编程语言(C语言/C++/JAVA等)、数据库技术(SQL/ORACLE/DB2等)等,还有诸多如JAVAscript、AJAX、HIBERNATE、SPRING等前沿技术。此外,关于网络工程和软件测试的其他技术也要有所涉猎。
软件工程是存在生命周期的,包括编码阶段,这里就包括前端和后端。
作为一名资深程序员,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前端,后端要想非常愉快的合作开发和集成,那最开始第1步就是要定义一套共用的数据模型接口。这一步是所有工作可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数据模型接口之后,就是应用程序接口。这块可以跟数据模型接口一起来完成讨论。
这两个接口做完以后,前端和后端就可以各自开始自己的工作了。
前端部分的工作可以从创建模拟数据来入手。这时候前端可以假定后端接口已经好了,并且能够返回数据了。
注意这些模拟数据是从本地的内存数据库获取的,你不需要创建真正的数据库列表。
有了这些模拟数据,前端就可以写出自己的用户界面,然后进行一些模拟性的操作,就像后端的API在提供数据一样。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接下来我们就说一下后端开发。
基于前面的数据模型接口和应用程序接口,后端也需要写一套模拟数据。利用这些模拟数据后端可以测试自己的实现代码。
这些代码第一是分析模拟数据的输入,经过处理以后,写入数据库,然后做出其他的通知。内部实现部分,那是后端程序员自己的份内事,我们暂不讨论,我们就先讨论一下如何提供这些模拟数据。
类似这样的测试工具有非常多。以后我会在我的专题里面,把所有流行的测试工具列出来。
通过这样的测试工具,你可以添加API的参数和输入数据,同时还可以测试返回结果。
这样子后端在开发的时候就像在被实际的程序调用一样。
这个架构一旦搭起来后端,就可以按部就班的进行开发了。
好,在这一点上要说明一下,开发阶段和实际的生产环境阶段,所访问的数据库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后端这边,需要做一些环境变量的设置,比如说开发阶段使用测试数据库,生产环境使用正式数据库。
而在前端这边也有类似的流程,这个环境参数会决定是否调用真正的API数据还是模拟的API数据。
这样子整个前端和后端的开发环境和生产环境,就可以在开发的过程中进行交叉的测试。从而保证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
以上是我个人对于前端后端开发的协同工作和集成工作部分的理解。
也请大家说说自己的想法,请在下面留言。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6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