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古诗词一直是我们语文固定学习的一个知识点,就算在大学也不例外。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大学语文经典古诗词赏析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一)

 上邪两汉:佚名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赏析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上邪?犹言?天哪? ,?相知?即相亲相爱。此句说:?天哪!我要和君相爱,让我们的感情永久不破裂,不衰减。?为了证实她的矢志不褕,她接连 举五种自然界的不可能出现的变异,?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意思是:要想背叛我们的誓言,除非出现山平了,江水干了,冬日里雷雨阵阵,夏天里大雪纷纷,天与地合而为一!。女主人公充分发挥她的想象力,一件比一件想得离奇,一桩比一桩令人难以思议。到?天地合?时,她的想象已经失去控制,漫无边际地想到人类赖以生存的一切环境都不复存在了。这种缺乏理智、夸张怪诞的奇想,是这位痴情女子表示爱情的特殊形式。而这些根本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都被抒情女主人公当作?与君绝?的条件,无异于说?与君绝?是绝对不可能的。结果呢?只有自己和?君?永远地相爱下去。

 全诗写情不加点缀铺排。?上邪?三句,笔势突兀,气势不凡,指天发誓,直吐真言,既见情之炽烈,又透出压抑已久的郁愤。?长命无绝衰?五字,铿锵有力,于坚定之中充满忠贞之意。一个?欲? 字,把不堪礼教束缚,追求幸福生活的反抗女性性格表现的淋漓尽致。此三句虽未进行形象刻画,但一个情真志坚,忠贞刚烈的女子形象已清晰地站在读者面前。

 清代王先谦说:?五者皆必无之事,则我之不能绝君明矣。?这古今中外无与伦比的表达爱情的方式,可以说是绝唱之作。诗中女主人公以誓言的形式剖白内心,以不可能实现的自然现象反证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确实具有一种强烈的主观色彩。诗短情长,撼人心魄。正如胡应麟所说:?上邪言情,短章中神品!?

 清代张玉谷《古诗赏析》卷五评此诗说:?首三,正说,意言已尽,后五,反面竭力申说。如此,然后敢绝,是终不可绝也。迭用五事,两就地维说,两就天时说,直说到天地混合,一气赶落,不见堆垛,局奇笔横。?可谓句句在理。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二)

 行行重行行两汉:佚名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赏析

 这是一首在东汉末年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尽管在流传过程中失去了作者的名字,但?情真、景真、事真、意真?(陈绎《诗谱》),读之使人悲感无端,反复低徊,为女主人公真挚痛苦的爱情呼唤所感动。

 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何况人。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思妇说: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人们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如果稍稍留意,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大学经典古诗词赏析 (三)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版本一)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者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版本二)

 这首词概作于词人婚后不久,赵明诚离家远游之际,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深情思念。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为对偶给人以冷漠凄清的感觉。金猊,指狻猊(狮子)形铜香炉。?被翻红浪?,语本柳永《凤栖梧》:?鸳鸯绣被翻红浪。?说的是锦被胡乱地摊在床上,在晨曦的映照下,波纹起伏,恍似卷起层层红色的波浪。金炉香冷,反映了词人在特定心情下的感受;锦被乱陈,是她无心折叠所致。?起来慵自梳头?,则全写人物的情绪和神态。这三句工炼沉稳,在舒徐的音节中寄寓着作者低沉掩抑的情绪。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慵者,懒也。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为何大写?慵?字,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心深处有个愁在。

 ?生怕离怀别苦?,开始切题,可是紧接着,作者又一笔宕开,?多少事,欲说还休?,万种愁情,一腔哀怨,本待在丈夫面前尽情倾吐,可是话到嘴边,又吞咽下去。词情又多了一层波折,愁苦又加重了一层。因为许多令人不快的事儿,告诉丈夫只有给他带来烦恼。因此她宁可把痛苦埋藏心底,自己折磨自己,也不愿在丈夫面前表露,真可谓用心良苦,痴情一片,难怪她会?慵怠无力?而复?容颜消瘦?了。

 ?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她先从人生的广义概括致瘦的原因:有人是因?日日花前常病酒?,有人是因?万里悲秋常作客?,而自己却是因为伤离惜别这种不足与旁人道的缘由。

 从?悲秋?到?休休?,是大幅度的跳跃。词人一下子从别前跳到别后,略去话别的缠绵和饯行的伤感,笔法极为精炼。?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多么深情的语言!《阳关》,即《阳关曲》。离歌唱了千千遍,终是难留,惜别之情,跃然纸上。?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把双方别后相思的感情作了极其精确的概括。武陵人,用刘晨、阮肇典故,借指心爱之人。秦楼,一称凤楼、凤台。相传春秋时有个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一夕吹箫引凤,夫妇乘凤而去。李清照化此典,既写她对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也写赵明诚对其妆楼的凝望,丰富而又深刻。同时后一个典故,还暗合调名,照应题意。

 下片后半段用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地加快,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使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得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蒙的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地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无知无情,怎会记住她终日凝眸的情态,这真是痴人痴语啊。词笔至此,主题似已完成了,而结尾三句又使情思荡漾无边,留有不尽意味。凝眸处,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自从得知赵明诚出游的消息,她就产生了?新愁?,此为一段;明诚走后,洞房空设,佳人独坐,此又是?新愁?一段。从今而后,山高路远,枉自凝眸,其愁将与日俱增,愈发无从排遣了。

 这首词虽用了两个典故,但总体上未脱清照?以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的格调。层层深入地渲染了离愁别念,以?慵?点染,?瘦?形容,?念?深化,?痴?烘托,逐步写出不断加深的离愁别苦,感人至深。

 古诗词鉴赏一直是我们语文中的一个知识点,那么鉴赏古诗词有哪一些方法呢?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古诗词鉴赏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鉴赏方法(一)

 一、参考结构: 第一段、入手

 第二段、内容分析(核心意象名句)--主旨 第三段、艺术手法?效果分析 第四段、结尾(总结、抒情) 二、入手方式

 1 从世界入手:社会背景、时代特点、审美风尚等。 2 从作者入手:人生观、价值观、艺术观、个性特征等。

 3 从作品入手:意境营造、语言特点、作品结构、情景处理、修辞手法等。 4 从读者入手:阅读感受、主观评析等

 《饮酒(五)》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采菊?这一动作有何深刻含义?

 刻画了诗人自己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一个?采菊?的动作则包含了诗人脱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 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中看见,诗人与南山如老友相见般的亲切,把人和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向远看,把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

 3、 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深刻含义。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清新的笔法。这与当时诗坛上流行的形象模糊、晦涩难解、淡而寡味的玄言诗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陶渊明刻划田园山水,绝不追求华丽的语言与表面的形似,而是随意点染,清新自然,而有无尽的神韵。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饮酒》之五)。这幅在南山衬映下的薄暮美景,在诗人的会心感受下呈现在眼前。在这首诗中,?见?字体现了全诗的神韵。?见?字之妙在于表示是南山自然地反映入眼中,是诗人采菊时偶然的视线触及,也是心境悠然才能得到的。如果改用?望?字,就是刻意追求,意味索然,而且与?悠然?不相应了。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陶渊明清新自然的笔法。这类笔法在陶诗中不胜枚举。如?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归园田居》之一),随意拈来,即成佳句,耐人寻味。

 古诗词鉴赏方法(二)

 内容分析

 主要从语言层面、意象层面和意蕴层面着手,层层探析、推导主题。抓住核心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关注名句,结合部分修辞手法如:比喻(《虞美人》)、夸张(《蜀道难》)、象征、用典(《水龙吟》)、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天净沙》、拟人、名词结构句、数目字、排比、对偶、叠字、映衬、借代、等修辞手法;并结合体裁特点:1格律诗:颔、颈联错落有致;2绝句:前叙事后刹那抒情(五绝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无尽的情思。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练而蕴涵丰富;七绝多山水诗送别诗,刹那的感觉、无穷的余味,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气质,表现自然的美和普遍的人情、人性,平易真切,极富生活情趣);3词曲:层层铺叙(赋)、多用口语;4现代诗:客观对应物、双层结构、哲理表达、抽象意象与具象意象结合。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而去的昨天已不可挽留;

 扰乱我心绪的今天使我极为烦忧。

 万里长风吹送南归的鸿雁,面对此景,正可以登上高楼开怀畅饮。 你的文章就像蓬莱宫中储藏的仙文一样高深渊博,同时还兼具建安文学的风骨。而我的诗风,也像谢朓那样清新秀丽、飘逸豪放。 我们都满怀豪情逸兴,飞跃的神思像要腾空而上高高的青天,去摘取那皎洁的明月。

 然而每当想起人生的际遇,就忧从中来。好像抽出宝刀去砍流水一样,水不但没有被斩断,反而流得更猛了。我举起酒杯痛饮,本想借酒排遣烦忧,结果反倒愁上加愁。

 啊!人生在世竟然如此不称心如意,还不如明天就披散了头发,乘一只小舟在江湖之上自在地漂流。

 名为饯别诗,而离情别绪却并非重点。这首诗通过在谢脁楼与李云饯别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苦闷,也流露出了消极避世的思想。开头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将自己心中的"弃我""乱我"的郁结畅快地表现出来,这恰恰体现了李白诗歌豪迈奔放的浪漫主义特色。 1、"长风万里送秋雁"这样一幅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为什么会激起作者"对此可以酣高楼"的兴致?联系整首诗歌以及李白的生平遭遇,谈谈你的理解。 大自然的壮丽景观成就了诗人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好饮酒,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希望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古诗词鉴赏方法 (三)

 主旨思想例举

 1多义(合理、高远,具有超越性,如企慕象征说) 2隐逸情怀 天人合一

 3寄情山水 消解忧愁 4爱国情怀 壮志难酬 5国家动荡 身世之慨 6洞察历史 哲人之思

 艺术手法例举

 1(叙事?)写景-抒情-议论(《饮酒》《山坡羊》《前赤壁赋》《天净沙》) 2对比衬托递进(《关山月》《虞美人》《临江仙》《乡愁》) 3回环往复(《蒹葭》《再别康桥》《乡愁》) 4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意境)

 5神韵(生气不灭、回味无穷;生动形象、象征寄托) 6宏大气势与细节描写结合《登高》《关山月》 7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8形声色结合(《山居秋暝》《登高》) 9动静相衬(《山居秋暝》)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原诗五百字,可分为三大段。开头至?放歌破愁绝?为第一段。这一段千回百折,层层如剥蕉心,出语的自然圆转,虽用白话来写很难得超过它。 杜甫旧宅在长安城南,所以自称杜陵布衣。?老大意转拙?,犹俗语说?越活越回去了?;怎样笨拙法呢?偏要去自比稷与契这两位虞舜的贤臣,所志如此迂阔,岂有不失败之理。濩(hu?获)落,即廓落,大而无当,空廓而无用之意。?居然成濩落?,即果然失败了。契阔,即辛苦。自己明知定要失败,却甘心辛勤到老。这六句是一层意思,自嘲中带有幽愤,下边更逼进了一步。人虽已老了,却还没死,只要还未盖棺,就须努力,仍有志愿通达的一天,口气是非常坚决的。孟子说,?禹思天下有溺者,犹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饥者,犹己饥之也,是以若是其急也。?老杜自比稷契,所以说?穷年忧黎元?,尽自己的一生,与万民同哀乐,衷肠热烈如此,自不免为同学老先生们所笑。他却毫不在乎,只是格外慷慨悲歌。诗到这里总为一小段,下文便转了意思。

 隐逸本为士大夫们所崇尚。老杜说,我难道真这样的傻,不想潇洒山林,度过时光吗?无奈生逢尧舜之君,不忍走开罢了。从这里又转出意思来,既生在尧舜一般的盛世,当然人才济济,难道少你一人不得吗?构造廊庙都是磐磐大才,原不少我这样一个人,但我却偏要挨上来。为什么这样呢?这说不上什么原故,只是一种脾气性情罢了,好比向日葵老跟着太阳转呀。忠君爱国发乎天性,固然很好,不过却也有一层意思必须找补的。世人会不会觉得自己过于热中功名,奔走利禄?所以接下去写道:为个人利益着想的人,象蚂蚁似的能够经营自己的巢穴;我却偏要向沧海的巨鲸看齐,自然把生计都给耽搁了。自己虽有用世之心,可是因为羞于干谒,直到现在还辛辛苦苦,埋没风尘。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7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