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简介及详细资料
概况 施甸县
施甸地处温热气候带,常年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45毫米。县内最高海拔2895.4米,最低海拔560米。县域东西最大横距45公里,南北最大纵长79公里,全县总面积2009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0万亩(水田12万亩,旱地1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98亩。施甸县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中铅锌矿最多,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还有泥炭、汞、钼、锑等,仅泥炭储量即达155万吨。县内有石瓢、娲妮、打黑、葫芦口等温泉,具有治疗皮肤病及风湿病的良好作用。林木资源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和栎类;经济林木有核桃、桐油、油茶、香果、板栗、水果、紫胶寄生树等;木本药材有柯子、杜仲、山楂等;珍稀树种有楸木、紫椿、黄楠、银杏、柚木等。珍稀动物有金丝猴、马鹿、水獭、孔雀、白鹇、绿斑鸠、犀鸟等,多分布在县境南部的崇山峻岭中。
施甸县辖5个镇、6个乡、2个民族乡:甸阳镇、由旺镇、姚关镇、太平镇、仁和镇、万兴乡、摆榔彝族布朗族乡、酒房乡、旧城乡、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老麦乡、何元乡、水长乡。
历史沿革2000年,施甸县辖2个镇、13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314187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甸阳镇42632由旺镇37839太平乡20509等子乡9740姚关乡35199万兴乡14035摆榔彝族布朗族乡6811酒房乡25421旧城乡15109木老元布朗族彝族乡6031老麦乡20208何元乡15095水长乡16574保场乡21399仁和乡27585。
2005年,施甸县撤销保场乡及仁和乡,设立仁和镇;撤销等子乡和太平乡,设立太平镇。
地理气候境内地势大致北高南低,地貌为三河两山夹一坝。县境东北部的大水河头山,海拔2894.5米,是全县最高点;东南的三江口,海拔560米,是全县最低点。气候属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高原季风气候。受高原山地怒江断裂峡谷的影响,温度垂直变化较明显,形成境内3种气候类型区域。一是海拔在1600~2100米,俗称温凉山区和半山区;二是海拔在1473.5~1496.5米,以施甸坝为代表的中亚热带气候;三是以怒江、勐波罗河为代表的南亚热带气候,俗称低热河谷地区。境内年均气温17℃;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9.9℃,最热月(6月)平均气温21.7℃;极端最高气温32.4℃,极端最低气温-3.2℃。全年无霜期273天,年均降雨量969.7毫米;年均日照数2335.5小时;年均相对湿度76%。
经济社会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施甸经济社会的发展较为缓慢,到1963年建县时,全县有初级中学1所,国小191所,有教师422人,有1条全长83公里的不列等公路,运输以马车、马帮、牛帮为主;有1台装机容量48千瓦的柴油发电机,供县直单位照明;有医疗单位14个,医务人员72人;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36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3.9元。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以“稳粮食、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保稳定”为发展思路,改变了1978年以前农业经济结构单一的状况,逐渐形成了以粮、烟、糖、畜支柱产业为主,茶叶、林果、蔬菜、药材、鱼腥草等同步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13亿元,人均生产总值2788元。完成工农业总产值9.13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55亿元,比1963年增长17.8倍,比1980年增长7.1倍;工业产值2亿元,比1963年增长233倍,比1980年增长23.8倍。财政总收入6872万元,总支出为1.83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7:12:41。
施甸县山村景色 施甸县畜牧业发展形成规模养殖,大牲畜存栏7.36万头,生猪存栏32.4万头,肥猪出栏26.4万头。渔业在搞好水库、水池、水塘的基础上推广稻田养鱼,产量1370吨,产值1370万元。工业1963年全县仅有3个小红糖厂,1个碾米厂和1台48千瓦柴油发电机。1971年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县工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建成了姚关河一、二、三、四级电站,现年发电量达到7307.5万千瓦小时。建成旧城、由旺、龙坪3个机制糖厂,日处理甘蔗2500吨,2000年生产机制白糖3.07万吨,酒精3030吨。 其它主要工业产品有:水泥1.73万吨,纸箱纸板5334吨,拖拉机拖斗286辆,塑胶制品281吨,复合肥249吨,金属矽1067吨。食品加工施甸气候温和,水质优良,资源丰富,适宜于各种食品的制作。细如银丝,色泽洁白,味美可口的冬粉畅销省内外,出口东南亚和西欧;细腻黄糯、脆香味美的豆片驰名德宏、临沧,远销缅甸;色泽鲜艳,味道醇美,香味浓郁的骨头舴、香肠、舴肉、水豆豉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顾客青睐;施甸火腿工艺独特,选料认真,色泽深红,香味四溢,可与云腿媲美。非公有制经济2003年,全县个体私营户数有3522户,从业人员1.2万人,注册资金8529万元,总产值达1.3亿元,上缴税金1178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17.1%,完成工业产值6183万元,占总产值的52.4%;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6亿元,占市场份额的47.6%。
施甸县非公有制经济生机勃勃,逐渐成为经济成长的生力军。社会事业2003年,全县有专业技术人员4005人,其中高职66人,中职1167人;先后有128项科技项目获国家、省、地、县科技进步奖;有4项新产品获省部级金奖;有3项发明获国家专利;“点将台”牌将军绿茶、杜仲保健茶获第12届中国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天禧”牌橄榄酒、“地合”牌石榴酒获第2届国际发明专利及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全县有各类学校364所,其中完中3所,国中18所,职中l所,国小325所,幼稚园16所,在校中小学生5.8万人,教职工2845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9.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经省验收合格。有卫生机构40个、病床425张、卫生专业人员514人,卫生工作稳步发展。体育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先后向省地输送体育人才70人,有国家一级运动员3人,二级运动员11人;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95%。全县实行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务公开,村级体制改革已顺利结束。1985年以来,先后有16个单位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有54个单位被评为地级文明单位,有118个单位被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全县有十星级文明户14451户。
基础设施 施甸县土地资源全县耕地32.99万亩,园地、林地、牧草地171.43万亩,城镇村庄、水域、交通及工矿用地15.83万亩。生物资源境内动植物种类繁多,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和栎类;珍稀树种有楸木、紫春、黄楠、银杏、柚木;珍稀动物有金丝猴、山驴、马鹿、水獭、孔雀、白鹇、绿斑鸠、犀鸟等。经济林木核桃、板栗、茶叶、石榴、酸木瓜、梅子、野生橄榄正在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已探明矿产资源有饰面石材、石灰石、石膏和铅锌矿。其中,饰面石材300多万立方米,铅锌矿储量16.5万吨,石膏矿分布30平方公里,石灰石遍及境内,储量丰富。水能资源有河流69条,总长586.6公里,河川径流总量7.38亿立方米,主要有怒江、勐波罗河、施甸河、太平河、乌木龙河、姚关河等,均属怒江水系,江河流经陡峭峡谷,形成高低落差势能,蕴藏丰富的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2.17万千瓦,目前开发利用4.81万千瓦。旅游文化资源朝阳寺坡至大寨门、响山的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地质剖面以及何元西边塘、滑石板泥盆纪和仁和徐家半坡奥陶纪等古生物化石景区,历为中外地质考察基地,以古生代生物化石“海林檎”丰富而被中外地质学界称为“中国海林檎的故乡”。石瓢、娲女、仙人洞、打黑、葫芦口、郭家寨、白沙水、大田坝等温泉,水温在44~70℃之间,水中含多种矿物质,浴后可治皮肤、风湿等病。老黑龙洞、朝天洞、蝙蝠洞、摆榔仙人洞,洞中奇形万状,有很好的开发前景。明将邓子龙抗缅平叛系列遗迹:恤中祠、清平洞、镇姚所城、点将台、大关、小关、里骚关、芭蕉关、茨竹关保留完好,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施甸县滇西抗日防御战场位于施甸县境内怒江东岸90公里江防线上,碉堡林立,炮台、炮车路、堑壕纵横于阵地,抗日宣传标语、纪念碑、纪念地、医院、军民办事处等保存相对完好。施甸长官司所属白坟坡、木瓜榔、蒋家松林等多处保存契丹小字、遗迹。属古哀牢国土著民族的布朗人,主要分布在木老元、摆榔两乡,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姚关万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出土约8000年前女性头骨化石1具,为省内出土旧石器时代最完整的2具头骨化石之一。人力资源20003年末,全县共有劳动力19.2万人,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专以上学历人员共有5053人,其中:研究生2人,大学本科335人,大学专科2046人,中专2670人。 农田水利全县已建成中型水库1座,小(一)型水库10座,小(二)型水库38座,小坝塘、“五小”水利工程291座,总库容6553万立方米;己建高产稳产农田19.29万亩,农田水利化程度达到58.6%。电力全县现有发电站11座,装机容量1.5万千瓦,年发电量7307.5万千瓦小时,高压输电线路1180公里,通电乡镇达100%,通电村达100%。交通通信全县15个乡(镇)全部通公路、通电话,通车里程1022.2公里,有大中型公路桥3座。2003年末全县程控电话容量17664门,电话用户12045户,行动电话10560部。城镇建设以县城为中心,由旺、仁和、姚关、旧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初具规模。2003年末,县城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街道22条,建有6552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各乡镇集镇建成区面积8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达10.6平方公里,共有各类市场25个,城市化水平达到15.5%。
相关连线昌宁县 大姚县 富宁县 广南县 剑川县 龙陵县 禄丰县 弥渡县 牟定县 丘北县 双柏县 腾冲县 武定县 西畴县 砚山县 元谋县 云龙县 洱源县
大理美食介绍特色美食
兰花这种美丽的花卉,一直以来都被称为“君子之花”、“德花”,从古至今,时常出现在文人墨客们的诗词歌赋以及绘画之中。不光如此,在清朝时期,优秀兰花品种甚至成了宫廷进贡花卉,专供高官贵妇们欣赏、把玩。
兰花最让人无法忘却的就是它的兰香,这种香味纯自然而且成分极其复杂,有不少公司运用先进技术想要人工合成这种香味,均已失败告终。在兰花盛开的春季,只要鼻子嗅上一嗅,马上就有一种神清气爽之感。
春剑三星蝶
近些年来,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人或多或少都有养殖兰花的经历,在自家阳台或者庭院之中,养上几盆自己喜欢的品种,花期之间品茶赏花,这种感觉是极其美妙的。同时也能大大缓解我们工作和生活方面的压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另外,随着兰花市场的成熟,养兰也不光单纯为了闻香,获取经济效益是大部分人都会考虑的问题。为此,又有不少人走上了兼职养兰的道路。
初入兰市的新兰友可能不太清楚,兰花行业截止到目前总共经历了三次盛峰期,每一次巅峰时刻都造就了数以万计的百万甚至前往富翁,当然了,巨亏甚至倾家荡产的玩兰者也不再少数,这批人大多听信兰商,对于兰市丝毫不知,盲目跟风天价兰花品种,等到兰市一调整的时候,瞬间亏得连裤衩都不剩。
春剑三星蝶
炒作最厉害的当属于2002年至2007年这段时间,其中以云南滇兰市场最为激烈,炒作程度也最吓人。那时候主要流行奇花、牡丹花、三星蝶,动辄几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一苗的兰花在兰市上随处可见。当时流行一个段子,早上端一盆奇花出去,下午就能开回来一辆奔驰豪车。
今天我们来着重聊一聊莲瓣兰三星蝶系列品种,这些品种好多都是这段时期下山的,也有九几年下山的传统品种。但无一例外都被吹成了天价。
很多人对于莲瓣兰三星蝶系列品种无法分清楚,但看了这篇文章你就会有清晰的认识。
1、莲瓣兰丽江星蝶。此花下山于云南三江并流区域,下山年代较早。此花外瓣为竹叶瓣,初开为青色,花到后期会逐渐泛白。捧瓣呈猫儿形状,并且已经蝶化,但红点不多,分布也不均匀。舌头为大刘海舌,舌苔上红点的分布密度和大小和捧瓣如出一辙。此花常常开花一到三朵,花开出架或者齐架,带有幽香型,通常在出太阳的时候能闻到淡淡的幽香,在下雨天的时候就无法闻到。
莲瓣兰丽江星蝶
它的草型属于窄叶莲瓣兰,整体叶姿半垂,一般高度在25到35公分之间,叶宽在0.4到0.6厘米左右。锯齿细腻,新苗成苗后偶尔会出现叶蝶,变成老苗后,叶蝶就会消失。
之所以叫丽江星蝶,是因为发掘此花的人为丽江一个有名的兰家,他有个兰园叫丽江山水兰园。当时取名的时候没有想到好名字,于是随口冠上丽江的地名。在2004年的时候,此花在云南几个大型兰展初露锋芒就获得了金奖,当时成交均价在4万左右一苗。后来随着炒作的疯狂此花一度飙升至十几万一苗。
盛开中的丽江星蝶
2、莲瓣兰馨海蝶。此花外瓣不是很大,呈竹叶瓣,颜色黄中透白,并且穿有红筋。捧瓣微开,蝶化非常明显,大块的红斑极其耀眼,舌头为刘海舌,舌头上的红点分布和捧瓣有微小差别。此花常常开花2到4朵,等到全部盛开的时候,近距离观察起来感觉很有气势,香味也很不错,也是大出架的品种。
它的草型比较瘦小,一般一般宽度在0.4到0.7厘米,叶高在22到34公分左右。锯齿细腻,沟槽较深。新芽出土呈紫红色,直到成苗都不会消退,叶尖处经常有微卷现象。此花养壮的情况下有可能栽出来叶蝶,不过几率很小。
馨海蝶
该花下山的年代同样十分久远,后来由大理州永平县兰友彭圆顺独自培育,经过三年的悉心栽培后再次开花。这个彭某有一个兰园叫馨海兰园,于是就把此花命名为馨海蝶。
在2004年大理州举办的迎春展上,该花一露面就引起极大关注,后来获得了特金奖,当时的成交均价就已达8万元一苗,到了2005年和2006年该花的价格在爆炒之后高达50万一苗,并且大部分流入四川。
盛开中的馨海蝶
3、莲瓣兰满江红。初次接触这个名字,以为是一棵大红花,但看了实花之后才知道是三星蝶。它的外瓣中等,绿中透黄,完全打开后呈三角形排列,捧瓣和舌头也呈三角形排列。捧瓣完全舌化,无论是大小还是斑块分布均和舌头一样。特别是在光线强的地方观察,舌头和捧瓣的红点十分耀眼。
它的叶姿呈半垂型,株型也很紧凑,一般高度在25到35厘米左右,叶宽在0.4到0.8厘米之间。锯齿细腻,叶面呈V字形,它的新苗时常会出现叶蝶状态,甚至会开出叶中花。所谓叶中花就是在兰花叶片中间开的花,通常只有一朵。
满江红
此花下山于2003年,由昆明张某和大理彭某从云龙县的一个老农手里收购得来。据说下山的时候,叶子上带有明显的叶蝶特征,张某几乎肯定这是一棵三星蝶花,于是共同出资三万元拿下。
到了2004年、2005年,云南昆明、大理相继举办兰展,这棵蝶花三星表现得非常不错,多次荣获金奖和银奖。最高成交价高达十五万一苗,当时有不少人觉得此花前途一片光明,于是大量收购。
盛开中的满江红
4、莲瓣兰红满天。这个品种可以说是莲瓣兰里面非常漂亮的蝶花精品,外瓣白中带红筋,光线下清新可见。花型也比较硕大,捧瓣和舌头呈三角形,特别是捧瓣上红点的分布,几乎达到红素标准,舌头上的大圆点也点缀得极为漂亮。最初的时候,该花并不叫红满天,而是叫天赐蝶、三国鼎红。
红满天
它的草型为中垂型,一般高度在30到40公分,叶宽在0.8到1.2厘米左右。锯齿较深,叶脉明亮。新苗苞壳呈暗黑色,成苗后才会消退,苗壮的情况下同样也会养出色彩斑斓的叶蝶。此花常常开花2到4朵,全部盛开的情况下,颜色绯红,十分养眼。
此花2002年下山于四川大渡河流域山脉,是知名兰家刘守成先生在乡下收购得来,最初的名字也是他取的。在2005年云南大理展出期间,该花整体易主给了当地一位大佬,成交价超过了20万一苗。到了2006年,此花价格飙升好几倍,最高成交价达105万一苗,流向地为四川、重庆和广东等地。
盛开中的红满天
5莲瓣兰玉兔彩蝶。玉兔这个品种在兰界非常出名,它的知名度甚至超越了前面介绍的四个品种。此花外瓣硕大,呈竹叶瓣,很长。花色泛白并带有深红色筋纹。捧瓣向两边张开,神似猫儿朵。舌头为大刘海舌,微卷,捧瓣蝶化程度非常高,几乎和舌头相同。在光线下,捧瓣和舌头上的红点尤为耀眼。
它的草型属于细叶莲瓣兰叶型,一般高度在32到50厘米左右,叶宽在0.3到0.6厘米之间。锯齿细腻,沟槽很深。新苗苞壳带彩但不明显,苗壮的情况下也会养出叶蝶,但难度极大。它的花杆非常高,属于大出架品种,只要全部盛开,整体视觉感非常强烈。
玉兔
此花多年前下山于云南滇西三江流域的深山密林之中,挖到此花的是当地兰农,后来被兰家以极少的钱财收购。2003年,该花经常出现在云南各地大小兰展上,当时此花热度空前,到了2004年的时候,成交均价就以超过三十万一苗,到了2005年、2006年最高成交价高达50、60万一苗,而且引种者趋之若鹜。记得当年炒作之风席卷四川时,很多人不惜重金投入此花,后来弄得家破人亡。
以上只简单介绍莲瓣兰时常出现的五个经典三星蝶品种,乍一看好像都一样,其实品种是不同的,这些品种无一例外都在当年创下天价成交记录。如今,时过境迁,蝶花变得无人问津,价格也早已跌落神坛。即便如此,它们依旧是莲瓣兰中值得收藏的经典之作。
大理特色美食介绍:宾川海稍鱼、白族八大碗、生皮、永平黄焖鸡。
云南白民族的一道传统菜肴。最地道的生皮是生的,没有经过任何熟化加工。吃生皮的地区多温泉,猪杀后,一般用松毛烧掉毛,然后用热水洗尽。这样猪皮金黄,肉质细嫩。
宾川海稍鱼产自大理宾川海稍湖,是大理最地道的美食之一。鱼是由宾川本地水源养殖的一种白鳞鱼,肉质细嫩,因为现杀现烹,所以鱼汤鲜美可口。海稍鱼有两种吃法,一种清汤,一种酸辣,可以根据个人口味选择。
地形:
大理州地处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
北部剑川与丽江地区兰坪交界处的雪斑山是州内群山的最高峰,海拔4295米。最低点是云龙县怒江边的红旗坝,海拔730米。
境内以老君山-点苍山-哀牢山一线的大断裂为界,构成两大部分。东部属扬子准地台区,西部属藏滇地槽褶皱区(又称三江区)。其东部扬子准地台区,西以洱海-红河深(大)断裂为界,往东延入楚雄州境,为扬子准地台西缘的一部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7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