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我国大学几年制

众所周知,我们的大学四年制。过去的大学生,前三年上基础课、专业课,三年下来,基础知识、专业知识都具备一些,到了大四,对自己的专业有个人的独立见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出一份论文,也算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总结和汇报。可现在,大学四年制早就名存实亡了,大四的学生在学生的都很少。到了大四,学生纷纷出去找工作,学校对这件事是积极支持的。因为就业率是考评大学工作的重要指标。曾经有句话,中国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如今的大四学生,心里也是装不下一张书桌了。父母含辛茹苦培养自己,毕业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花父母的钱,找个好工作、挣钱的工作,是最大的事情。任何事情都不能与这件事情相比。所以,拼命找工作就是大四学生的全部生活,你让他们怎么安心写论文,你让他们如何静心写论文。

我国大学几年制

儿子大学毕业的时候,他们寝室几个男生,很有代表性。儿子保研,没有了压力,还能继续读点书。一位农村孩子,为了留在北京,大四找到工作后,干脆就直接上班,用自己的优良表现赢得单位的青睐,大四是工作的大四。另一位男孩,家在浙江,小富翁,家中对他没有任何要求,只要回家继承祖业既可。如此,也可以游哉游哉。另有一位,只想回家。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前途着想,都在为自己的前途奔忙,哪还有心情和精力去写论文。寝室平时根本没人,有人就是没有压力的在睡觉。

这还是正常的大学。朋友一孩子考在三本,大学根本就是三年。大四的时候,全部到实习单位说是实习,其实就是工作。在这一年的工作中,学校教育学生要尽量好好表现,争取留在实习单位。所以,大三就欢送学生离校,各自到实习单位,学校已经没有你的地。只等大四毕业典礼那天来拿毕业证,早上来、晚上走,连睡一宿都不行!

如今的大学,一切以就业为标准,只要能找到工作,什么都变得不重要。写论文,无论什么论文,那也要叫学术,都是一个精神层面的高尚工作。高尚的东西需要有高尚的情怀,需要有恬淡的心情、需要有一份对科学的执着和尊重、追求和热爱。每天想着毕业后的饭碗,每天担心着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找到工作工资能否养活了自己,这些务实的东西干扰的大脑,怎么写毕业论文。即使写,又能写出什么样的毕业论文。四川大学新闻系作出可以不写论文的决定,也是从实际出发吧。每天去应聘、面试、焦急、上火,还要让孩子交出一份论文,否则,不给毕业。这不是雪上加霜吗?

如果因为大四找工作,从大三开始写论文。那只有两年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学习,还叫大学吗?干脆叫职业培训班算了。其实,现在很多大学与职业培训班也没多大差距。学生到了学校,学校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就业危机感教育,各种考各种证的部门名义上让学生考证,增加就业机会,根本就是某些人捞钱。这种浮燥的心态、这种务实的教育,能写出怎样的论文。

大学生似乎是应该有一篇毕业论文的,这种多年的传统不应放弃。想想能否给学生提供写论文的时间和精神、物质条件,再来讨论是否应该写论文。

大学一般读3-4年,部分医学类专业需要读5年。

大学(高等教育组织):

大学的本质是一种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是与社会的经济和政治机构既相互关联又鼎足而立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它不仅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还在长期办学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历史的积淀、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学文化。

大学从它产生到现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上溯到它的产生,它主要是从德国、英国等国家最早发展起来的。中国现代大学源起于西方,现代西方大学又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英国大学、德国大学而到美国大学这样逐渐演化过来的,无论哪一个时代的大学都是以前大学的创造性继承而不是否定。

大学使命:

在大学理念支配下的大学使命要求大学培养的学生首先是有高尚品格的,有教养的人,这是符合大学的本质。这个使命是指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净化学生的心灵、修养学生的品行、锻炼学生对事物进行批判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

正如英国著名教育理论家纽曼所认识到的:“从功利派的论点中看到了真正教育的死敌。新大学在功利派理论的指导下,更看重的是专业培训而不是文化要求,是考试及结果而不是心理过程,是对事实的被动获取而不是心智的一般活动。”纽曼所指的“新大学”,是违背了大学的逻辑而按市场经济的逻辑和政治的逻辑来当作它的使命而运行的大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8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