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育肥最佳方法
1、青蟹食性广,育肥快,养殖周期短,根据青蟹的生活习性,在围垦区及滩涂筑堤建池,都可以进行青蟹育肥养砒,通过人工投饵,促使雌蟹卵巢成熟和雄蟹增肉,这样,短期育肥可使青蟹体重增长30一40%,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育肥蟹池的建造:蟹池应选择在风平浪静、水质无污染、有淡水注入的内湾。位置在中潮线以下有一定倾斜度的地方。底质为泥沙底,能使池水澄清,池水深度在干潮时能保持70一10。厘米。而积为2~3亩,不宜大于5亩。池的构造可分单塘、双塘两种,一池一个闸门的为单塘,两池相靠两个闸门、其中一个闸门互通的为双塘。
3、闸门由石块和水泥砌成,堤基挖取海泥筑成,堤内四周砌一道石墙或水泥栏板;闸门内外设一道竹篱,堤面内侧与堤身要垂直插入30厘米长的竹箔或水泥板防蟹逃跑。
4、放养:一年四季都可放养。放养密度,一般根据季节和饵料等条件而定。3一4月和9一10月,每亩水面放养4000只,5~8月,每亩水面放养3000只,12月到翌年2月每亩水面放养5000只为宜。
5、饲养管理:青蟹喜栖息在有淡水经常注入的内湾。最适宜生长的水温在18℃~20℃之间。水的比重最好在1.010~1.020之间。青蟹的饵料有小型贝类(如蜕螺,水彩短齿蛤,寻氏短齿蛤)、小鱼(如罗非鱼)以及小虾等。
6、青蟹在水温15℃以上,生长旺盛,25℃为摄食最高峰温度,13℃以下摄食减退。5℃停止摄食。一般的经验是,5一6月和9一10月的小潮期,每100只蟹投喂蛤类或螺类5一6公斤或鱼虾1.5公斤,如是大潮期,投喂量可增加一倍,雨水多,水质棍浊时可适当减少,冬季停喂。
7、投喂方法一般早晚投,中午不投,投饵要均匀,沿池边四周投下,不投在池中央。饵料要新鲜。螺蛤类要先轧碎,大块鱼类要切碎。
8、池水的多少、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青蟹的生长,故应做到勤换水,保持水质新鲜,合理控制水位(夏季高温深些,温度下降时浅些),勤检查,以防逃和及时清除残饵。青蟹每次蜕壳可增长0.3~1。0厘米,增宽0.4~1.2厘米,饲养管理得好,使蟹体质强壮,增长就较快。
9、以上就是青蟹育肥最佳方法。
蓝子鱼与青蟹混养好,因为混养提高养殖产量和效益、优化养殖环境、减少药物使用量,形成生态、推广蓝子鱼养殖既是浙江台州三门县2014年省农技推广项目之一,也是实施“清水治污”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引进点篮子鱼与虾蟹贝混养,形成生态、健康的无公害养殖模式,助推“渔业转型促治水”。
7月11日,三门县六敖三岔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100亩海塘里,放进了一批体型外观扁平呈椭圆形,嘴部细长口小的小鱼,引来了周围不少养殖户前来参观。
据了解,这是三门县海洋与渔业局帮助养殖户从海南引进12000余尾蓝子鱼鱼苗,重点在六敖现代农业园区、沙柳等地150余亩的养殖塘进行放养,探索蓝子鱼与南美白对虾高位池及青蟹、小白虾池塘生态混养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县渔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门县是浙江省水产养殖大县,全县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每年春夏季节,养殖塘中浒苔等大量繁殖,争占养殖空间,其死亡分解产生的大量毒素严重危害青蟹、小白虾等生长,给养殖生产带来巨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该局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帮助养殖企业引进了专吃浒苔,号称“清道夫”的蓝子鱼,并试验了青蟹、小白虾、贝类与蓝子鱼的混养模式,利用蓝子鱼主要摄食各种大型海藻,偶尔摄食海鞘、海绵和有机碎屑,且不摄食南美白对虾、小白虾等水生动物的生活习性,控制浒苔过量繁殖。
为贯彻落实“五水共治”、“渔业转型促治水”行动,推广蓝子鱼养殖既是我县2014年省农技推广项目之一,也是实施“清水治污”行动计划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引进点篮子鱼与虾蟹贝混养,健康的无公害养殖模式,助推“渔业转型促治水”。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292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