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真的对屁
骑自行车是可以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的,但是骑自行车有好处就有坏处,任何一个事情你都要一分为2的去看待它,好处就是骑自行车它可以锻炼的身体坏处就是锻炼身体的过程中,它加大了你身体的损耗。
骑自行车的好处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他算是一种无氧运动,长期骑下去的话,对于锻炼你腿部的肌肉是有很大的帮助的,现在都是山地车了,都是变速自行车,其实是不怎么费力的,以前都是骑那种老式的自行车,上坡下坡都没得槟榔,这是完全靠自己的力气每天骑半个小时骑一个小时,你的腿部力量想不强都不可能,因为你不用力的话,车子真的不会走的。不光锻炼了你的腿部,肌肉也增加了你的心肺功能强度提升了,身体免疫能力。
对于成年人来说骑山地车是一个好的锻炼方式,每天骑一个半小时到一小时就完全在你身体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你的骨骼已经完全定型了,你不用担心那么多发育的问题,他能够锻炼你的腿部肌肉,让你的生活更加有精力,不要小看下肢的肌肉,虽然平常你工作的时候发力的时候可能是上半身在发力,但是如果你没有一个稳固的下盘的话,你的持久能力一定是成问题的,耐力不行。
自行车骑行技巧
1.自行车的车把运用了那些物理知识
自行车中的物理知识①自行车外胎为什么要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摩擦力的大小跟两个因素有关:压力的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自行车外胎有凸凹不平的花纹,这是通过增大自行车与地面间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的,其目的是为了防止自行车打滑.②自行车为什么能前进?当我们骑在自行车上时,由于人和自行车对地面有压力,轮胎和地面之间不光滑,因此自行车与路面之间有摩擦,不过,要问自行车为何能前进?这还是依靠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这个摩擦力的方向是向前的.那前轮的摩擦力是干什么的?阻碍车的运动!其方向与自行车前进方向相反.正是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自行车作匀速运动.不过,当人们在地上推自行车前进时,前轮和后轮的摩擦力方向都向后.那谁和这两个力平衡呢?脚对地面的摩擦力向前!③刹车以后,自行车为何能停止?刹车时,刹皮与车圈间的摩擦力,会阻碍后轮的转动.手的压力越大,刹皮对车圈的压力就越大,产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后轮就转动的越慢.如果完全刹死,这时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就变为滑动摩擦力(原来为滚动摩擦,方向向前),方向向后,阻碍了自行车的运动,因此就停下来了.④自行车哪些地方安有钢珠?为什么安钢珠?在自行车的前轴、中轴、后轴、车把转动处,脚蹬转动处等地方,都安有钢珠.人们骑自行车总是希望轻松、灵活、省力.而用滚动代替滑动就可以大大减小摩擦力,因此要在自行车转动的地方安装钢珠,我们可以经常加润滑油,使接触面彼此离开,这样就可以使摩擦力变得更小.2、自行车上的杠杆、轮轴知识.①自行车上的杠杆A、控制前轮转向的杠杆:自行车的车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转动自行车前轮,来控制自行车的运动方向和自行车的平衡.B、控制刹车闸的杠杆:车把上的闸把是省力杠杆,人们用很小的力就能使车闸以较大的压力压到车轮的钢圈上.②自行车上的轮轴A、中轴上的脚蹬和花盘齿轮:组成省力轮轴(脚蹬半径大于花盘齿轮半径).B、自行车手把与前叉轴:组成省力轮轴(手把转动的半径大于前叉轴的半径).C、后轴上的齿轮和后轮:组成费力轮轴(齿轮半径小于后轮半径).3、自行车上的气压知识.自行车内胎充气:早期的各种轮子都是木轮、铁轮,颠簸不已.现代自行车使用充气内胎主要是使胎内的压强增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可以减小自行车前进的阻力.气门芯的作用:充气内胎上的气门芯,起着单向阀门的作用,只让气体进入,不让气体外漏,方便进气,保证充气内胎的密封.4、自行车上光学知识.自行车上的红色尾灯,不能自行发光,但是到了晚上却可以提醒司机注意,因为自行车的尾灯是由很多蜂窝状的“小室”构成的,而每一个“小室”是由三个约成90度的反射面组成的.这样在晚上时,当后面汽车的灯光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会产生反射光,由于红色醒目,就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5、自行车挡泥板安放的原因是离心力的原理.当车轮转动时,车轮上每一个点都会产生离心力,离轮心越远离心力越大.当车轮与地面接触的时候,受离心力的作用,会把从地面上沾的污水向车轮运动的相反方向甩出,这就是为什么在下雨天骑没有挡泥板的自行车会把后背甩上污水,也就是自行车安放挡泥板的原因.6、变速自行车靠的就是改变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来改变自行车的用力程度.轮胎越大,阻力越大;轮胎的角速度与轴上的角速度相同;轮胎内充满气体,一是减少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减小滚动摩擦力;二是可以起到减振作用.车把是一个等比杠杆,即车把转动的角度与前轮的角度相同.辐条:一是为了减轻车轮的重量,二是便与调整偏圈.7、五、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71米或0.66米.那么转过一圈长度为直径乘圆周率π,即约2.23米或2.07米,然后,让车沿着跑道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2.力和运动的应用(1)减小与增大摩擦. 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 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蹬板套、闸把套等.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以增大摩擦.如在刹车时,车轮不再滚动,而在地面上滑动,摩擦大大增加了,故车可迅速停驶.而在刹车的同时,手用力握紧车闸把,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2)弹簧的减震作用. 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3.压强知识的应用(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2)座垫呈马鞍型,它能够增大座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以减小臀部所受压强,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可增大对刹车皮的拉力.自行车为了省力或省距离,还使用了轮轴: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1)根据。
2.自行车入门知识
自行车,又称脚踏车或单车,通常是二轮的小型陆上车辆。
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英文bicycle或bike的bi意指二,而cycle意指轮。
在日本称为“自耘车”;在中国大陆、台湾、新加坡,通常称其为“自行车”或“脚踏车”;在港澳则通常称其为“单车”。 原理 自行车的车架、轮胎、脚踏、刹车、链条等25个部件中,其基本部件缺一不可。
其中,车架是自行车的骨架,它所承受的人和货物的重量最大。按照各部件的工作特点,大致可将其分为导向系统、驱动系统、制动系统: 1、导向系统:由车把、前叉、前轴、前轮等部件组成。
乘骑者可以通过操纵车把来改变行驶方向并保持车身平衡。 2、驱动(传动或行走)系统:由脚蹬、中轴、牙盘、曲柄、链条、飞轮、后轴、后轮等部件组成。
人的脚的蹬力是靠脚蹬通过曲柄,链轮、链条、飞轮、后轴等部件传动的,从而使自行车不断前进。 3、制动系统:它由车闸部件组成、乘骑者可以随时操纵车闸,使行驶的自行车减速、停驶、确保行车安全。
此外,为了安全和美观,以及从实用出发,还装配了车灯,支架等部件。 组成 车体部分 包括车架、前叉、车把、鞍座和前叉合件等,是自行车的主体。
传动部分 包括脚蹬、曲柄、链轮、链条、中轴和飞轮等,由人力踩动脚蹬,通过以上传动件带动车轮旋转,驱车前行。 行动部分 即前后车轮、包括前后轴部件、辐条、轮辋(车圈)、轮胎等。
安全装置 包括制动器(车闸)、车灯、车铃、反射装置等。 根据需要,还可增加一些附件,如支架、衣架、保险叉、挡泥板、气筒等。
另外,装有变速机构的运动车、竞赛车、山地车等还装有变速控制器和前后拨链器等。 分类 公路自行车(Road bicycle) 用来在平滑公路路面上使用的车种,由于平滑路面阻力较小,公路自行车的设计更大考量高速,往往使用可减低风阻的下弯把手,较窄的高气压低阻力外胎,挡位较高,且轮径比一般的登山越野车都大,由于车架和配件不须像山地车一样需要加强,所以往往重量较轻,在公路上骑行时效率很高。
由于车架无需加强又往往采用简单高效的菱形设计,公路车是最为优美的自行车。 场地自行车(Track bicycle) 用于在室内极其平滑的椭圆形赛道上使用的自行车,这种自行车没有车闸(煞车),没有变速器,且没有可逆转的飞轮。
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Triathlon/Time Trial bicycle)在三项赛和计时赛运动中使用的公路自行车,三项赛和计时赛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允许使用牵引气流(draft),也就是说选手必须完全通过自己的力量来克服空气阻力,而不须骑在其他选手后面,所以三项赛/计时赛自行车在设计时非常注重让选手保持一个减小空气阻力的骑行姿势,同时注意减小自行车自身的空气阻力。三项赛自行车还让选手在骑行时使用和跑步时相近的肌肉组,这样使从骑行到跑步的转换更容易。
山地自行车(Mountain bike) 山地自行车起源于1977年美国旧金山。 设计为骑乘于山区的车种,通常具有变速器可变换省力或快速的档位,有些会在车架安装避震器,部份的轮胎胎皮是巧克力胎纹以便于在无铺面的路面骑乘。
山地车零件的尺寸一般为英制单位。车圈为24/26/29英寸,轮胎尺寸一般为1.0-2.5英寸。
车架尺寸也以英制为单位,例如14"、17"、19"来表示车架尺寸的大小。 速降自行车(DownHill bike) 速降自行车,也称落山自行车。
英文简称DH。是一种极具挑战性的活动。
骑手利用特制的DH自行车在山坡上滑翔,甚至坠山来寻求 *** 。活动多在山脊、矿洞、雪地等地带开展。
奥地利人利用DH创造出210.4KM/H的世界纪录。 速降自行车的车架角度与山地自行车有所区别,零件与山地自行车一样都为英制单位。
进行此项活动时必须佩戴头盔、护甲等装备。前叉减震的行程比山地自行车及XC自行车要长。
轮胎宽度一般超过2英寸。 斜躺自行车(Recumbent) 与传统设计上较不一样的自行车。
通常有较大且舒适的座椅,两轮或三轮。优点是舒适,且风阻低。
旅行自行车(Touring bicycle) 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适合超远程自给自足的旅行,有较舒适放松的车架几何设计,能够负重,有很低的最低档位,使用较宽的车胎,配件选择方面追求可靠耐用而不太侧重减轻重量,往往是用山地车脚踏板。 广告自行车(Advertising bike) 广告自行车是由中国国家专利局授权(ZL2007 2 0312144.6)的薄壳型车架制作的特殊自行车,利用车架表面积发布广告的专业广告自行车。
越野公路车(Cross-country cycling) 由公路自行车发展而来,起源于骑手们想用一辆自行车同时征服公路和山地,于是骑手们选用较结实的公路车架和轮子,再安装上更强的车闸和很宽的车胎,使用山地车脚踏板。越野公路车既可以在公路上实现较高速度,也有一定越野能力。
双人/多人自行车(Tandem bicycle) 又称为协力车,由两人以上协同出力,由第一位控制方向。 折叠车(Folding bicycle) 是为了便于携带与装进车内而设计的车种,有些地方的铁路及航空等公共交通工具允许旅客随身携带可折叠收合并装袋的自行车。
电动自行车(Motorized 。
3.1.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增加了一套变速系统.普通自行车的牙盘和飞轮齿数比是固定的(也就是蹬一圈后轮转的圈数是固定的).变速自行车有可以调节的齿数比,当遇到上坡或者不平整的路段,可以调节使骑行更加省力,(比如应用到山地车上,当前牙盘调到最小盘,后飞轮塔调到较大的齿盘,可以爬上很陡的坡);如果路段很平整或是遇到下坡,想拥有很快速度时,可以将刚才说的齿数比反过来,蹬一圈可以走很远,而普通车若想达到较高速度只能靠增加蹬的频率,到一定高频率时腿很难坚持的,并且容易脱脚(脚从踏板上滑开),有危险.所以一般赛车常根据具体地形需要配置相符的变速系统,让骑行能很好适应各种地段.。
4.单车基础理论知识有哪些
自行车运动是半机械化运动项目。教练员和运动员应掌握一定的机械原理和力学知识,有效地利用传动速比,合理掌握运动强度,巧妙地节省体能消耗,从而以充沛的体力,进行优质高效的科学训练。
自行车是传动式机械,它的传动装置包括:主动齿轮(通称轮盘)、被动齿轮(通称飞轮)、链条及变速器等。 齿轮比与传动比关系着自行车的使用效率,教练员和运动员应该懂得并掌握这些数据的计算与应用。
齿轮比:主动轮对被动轮的齿数之比为齿轮比。如果两个齿轮的齿数相同,那末踏蹬一周。两个齿轮和后轮都各旋转一周。假如主动齿轮的齿数大于被动齿轮的齿数,那么每踏蹬一周,被动齿轮转的圈数就大于一周多,速度加大。因此,齿轮比与主动轮的齿数成正比,与被动齿轮的齿数成反比。以g代表齿轮比,C代表主动齿轮的齿数,F代表被动齿轮的齿数,它们之间的关系用公式表示,即: g=c/f 例如:赛车轮盘为49齿,飞轮为14齿,代入公式即可求出齿轮比为:g=c/f=49/14=3.5 也就是说蹬踏轮盘一周,飞轮转三周半。传动比(传动系数):齿轮比乘以后圈直径,即为传动比。以D代表传动比,b代表后圈直径,它们之间关系用公式表示,即: d=c/f*b=gb 由此可见,齿轮比确定之后,传动比是与后圈直径成正比的。 例如:轮盘为49齿,飞轮为14齿,后圈直径为27时(一般习惯用英时),代人公式即可求出传动比: D=C/F*b=49/14*27 = 3.5*27= 94.5 传动行程,每踏蹬一周,车子向前运动的距离则为传动 ,行程,也叫速比行程。其计算方法是传动比乘以圆周率。以 M代表传动行程,π代表圆周率(此为常数,π=3.14),它 们之间关系用公式来表示。即: M=Dπ=C/F*b*π 自行车后轮直径的计量一般习惯用英制表示,而行程计算一般习惯用公制,因此在计算中需要把英制换算为公制。一英时=2.54CM,用K来代表,即:K=2.54CM。代入公 式,即: M=G/F*B*π*k 例如,赛车轮盘为49齿,飞轮为14齿,后轮真径为主教黄时,求它行程距离时,求它行程距离,代人公式: M=C/F*b*π*k =49/14*27*3.14*2.54 =754CM 以上数据是自行车每踏蹬一周,车子向前行进行745cm, 即 7.54m。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5.了解自行车力学知识有什么体会
自行车在我国是很普及的代步和运载工具.在它的“身上”运用了许多力学知识,1.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跑道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普通车轮的直径为0.记下滚过的圈数n,则跑道长为n*2.23米或n*2.07米.2.力和运动的应用 (1)减小与增大摩擦.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以减小摩擦.为更进一步减小摩擦,人们常在这些部位加润滑剂.多处刻有凹凸不平的花纹以增大摩擦.如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增大刹车皮对钢圈的压力以达到制止车轮滚动的目的.(2)弹簧的减震作用.车的座垫下安有许多根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3.压强知识的应用 (1)自行车车胎上刻有载重量.如车载过重,则车胎受到压强太大而被压破.(2)座垫呈马鞍型,使人骑车不易感到疲劳.4.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脚蹬板与链轮牙盘;后轮与飞轮及龙头与转轴等.5.功、机械能的知识运用 (1)根据功的原理:省力必定费距离.因此人们在上坡时,常骑“ S形”路线就是这个道理.(2)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如骑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就容易上去些,此为势能转化为动能.6.惯性定律的运用 快速行驶的自行车,如果突然把前轮刹住,后轮为什么会跳起来.人和后轮要保持继续向前的运动状态,所以后轮会跳起来.切记下坡或高速行驶时,不能单独用自行车的前闸刹车,否则会出现翻车事故!(一)运动和力的应用 自行车的外胎,车把手塑料套,踏板套,所以车能够迅速制动.车的前轴,中轴及后轴均采用滚动轴承以减小摩擦,在这些部件上,人们常常加润滑油进一步减小摩擦.1.增大和减小摩擦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车的座垫下安有粗的螺旋状的弹簧,利用它的缓冲作用以减小震动.2.弹簧的减震作用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二)压强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的车胎上刻有载重量,明确告诉人们:不能超载,如车载过量,车胎受力面积不变,则车胎受到太大的压强将被压破.1.自行车负重 2.车座上的物理 座垫呈马鞍型,使人骑车时感到较舒适.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三)简单机械知识的应用 自行车制动系统中的车闸把与连杆是一个省力杠杆,车龙头与转轴等都是轮轴,利用它们可以省力.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四)功和能的知识运用 1,人们在骑自行车上较陡的坡时,往往走"S"形路线,形路线是为了增大斜面长,从而能顺利上坡.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四)功和能的知识运用 2,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骑自行车上坡前,人们往往要加紧蹬几下,使车的速度(动能) 这是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不断增大,所以车速也不断增大 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五)刹车和惯性 自行车高速行驶特别是下坡时,不能单独用前闸刹车,造成翻车事故.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六)测量中的应用 在测量道路的长度时,可运用自行车.如24型车轮直径为0.1.95米或n*2.07米.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七)热膨胀知识的运用 在炎热的夏天,车胎内的气不能充得太足,更不能放在烈日下曝晒,因为车胎内的空气受热急剧膨胀,压强猛增会将车胎胀破.自行车上的力学知识 (八)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过一会儿,筒壁会热起来,使筒壁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筒壁会发热.。
6.自行车基本知识有哪些
一、山地车
特点:为征服各种地形设计,车架结实;车圈一般为26英寸;轮胎较粗;一般会配置平把或燕把。
二、公路车
特点:为追求速度而设计,车圈为700C规格;轮胎细,配置羊角车把。
三、BMX攀爬车
特点:为表现技巧而设计,车架稳、轮胎宽而无牙,车把可360度旋转,轮径小、操作性极强。适合年轻人玩不作详述。第二节 轮胎
一、山地胎
特点:轮胎粗大,稳定性好,胎压较低,一般有1.5、1.95和2.1几种规格,因不同用途分为烂泥、沙土路胎,特点是胎宽大有深齿;两用车胎,特点是在公路骑行时仅小部分轮胎接触地面因而阻力小,而在土路上骑行时,胎两侧的牙齿可以稳定车辆;光头胎,特点是阻力小,适合公路骑行。
二、公路胎
轮胎细,胎压高;一般有25C、23C、20C、18C等规格,其中25C和23C适合训练,不容易爆胎,20C和18C阻力小适合比赛。
第三节 车把
一、山地车
山地车一般配平把或燕把,优点是双手握把时张得较宽,有利于操控;其中燕把可以抬高上身,使重心后移,更适合下山车。缺点是兜风,阻力大。
二、公路车
公路车一般配羊角把,有44CM和42CM等宽度规格,适合自己的宽度是与肩同宽,其特点是可以减小风阻,同时适合长时间骑行。 第四节 减震系统
分为前避震与后避震,可以使骑行更舒适,尤其是下山车为必不可少的组件;但对于上山与平路的骑行就有“泻力”的不良影响,如果避震系统带锁死功能的话将使车的适应性更强。对于深圳的路况建议只配前避震。第五节 变速系统
变速系统的作用是利用牙盘和飞轮之间不同的齿轮比,产生不同的驱动扭矩,以适应不同的路况和骑行者的身体状况。
一、山地车
一般牙盘为三片齿轮,分别有44(42)、34(32)、28(24)个牙齿;后飞为7-10片齿轮,分别有11——28(34)个牙齿。
二、公路车
一般牙盘为两片齿轮,分别有52(54)、42(39)个牙齿;后飞为8-10片齿轮,分别有11-25个牙齿。 共3页: 上一页123下一页
该答案来自极限户外网官方网站
骑自行车的朋友们,你听说过小轮自行车吗?你是否骑过小轮自行车呢?你会骑小轮自行车吗?小轮自行车有普通的自行车好骑吗?如果不会骑小轮自行车的你,我们这里为你提供了一些骑小轮自行车的正确方法,如果想学的话,那就和我们一起来记一下以下的这些步骤吧!很给力的哦!
小轮自行车正确的骑车姿势是:上体较低,头部稍倾斜前伸;双臂自然弯屈,便于腰部弓屈,降低身体重心,同时防止由于车子颠簸而产生的冲击力传到全身;双手轻而有力地握把,臀部坐稳车座位。
踏蹬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式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脚在最高点A时,脚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渐加大到B点时,脚掌与地面成平行状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用力逐渐减小,进入下临界区,肌肉开始放松,脚跟略向上抬起,到C点时,脚跟逐渐上提到15~20度;当脚回转到D点时又与地面平行,往上行,脚跟又向上提起。重新进入A点。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贺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做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飞JUMP密技:
不少人在电视上看到DIRTJUMP都感到十分精彩刺激,但当自己飞起来却险象环生。我也是过来人,也从不断的狂摔中总结出了那么一点儿的经验。
飞不同的JUMP台动作变化各不相同,我先小至大说。
找一个有两三级的地方,由上面飞下来,并尝试一下双轮着地和单后轮着地,学习放轻点着地。
飞小台
不要以为速度慢会安全点,速度太慢起跳时很可能前轮已经开始下降但后轮还在台上没出来,这样连车带人很可能来一个前滚翻---土地天空的感受可不是那么好受。飞之前先感受一下速度,由起步点从JUMP态的旁边骑过,计算出合适的速度。然后就要下定决心去飞了,由起点开始加力,到JUMP台前约5米停脚,调节速度,选好起飞路线。当前轮上台时身体重心后移,双腿往下用力压。当前轮离台后双手往后拉紧,千万不可象骑越野车那样放松双手,这样很可能会车头先着地,然后人车来个前滚翻。当车完全离台后,身体放松,车两轮同时着地;也可以在车离台后双手上拉、双脚下蹬,这样可以后轮先着地。飞小台最容易出现的是失平衡,当着地前你发现车往一边侧得很厉害时----以你自己的能力以无法救回来的时候,最好是把车仍掉,以为这时离地的高度不高,逃出来可避免跟车一起摔到地上。
飞这样的台心理压力比飞小台的大得多,远看JUMP台的起跳面象一堵墙一样。其实他的起飞技巧与小台相同,最重要的'是要对准起飞路线,不要斜着飞,这样很可能会飞离台,车直接着地,你可以想象一下你飞到3米高后直接着地的情况。另外要注意的是大台的起飞距离长了,人容易被抛起,造成起飞时人车的重心在前,前轮先着地。飞大台的下台技巧跟飞小台不一样,因为起飞的速度高、JUMP台的高度也高,能轻巧地着地变得非常重要,最好的方法是能顺着JUMP台的斜坡下来。先要找到合适的起飞速度,太慢了车只能在台面上下来,太快了车飞离了台。当你起飞后觉得车快要到斜坡的上空时,手往下压,以车头先往斜坡的方向插,速度不够时车头下压后可用脚提一下后轮,这样可避免后轮撞到坡顶上,但速度太快时就不要这样做了。
飞连台
这类型JUMP台的技巧要求比较高,但最重要的其实是心理。很多人都害怕两个台之间的空位,怕飞不过的时候前轮撞到第二台上。其实能不能飞过去你只要看一看你飞梯形大台的距离就可以知道你能不能飞过去。通常飞这类台摔交都是因为速度太快,飞过了下台引起的。
飞得更COOL
拉头,起飞后将车把往腹部拉,身体站直,这样人车成与地面垂直,要注意不要把车拉过了。放单手,起飞后将车放平,在车未达到最高点时放单手,做个操人的手势,用平式或单后轮着地,只要在前轮着地前手能抓回把上就行了。摆尾,起飞后双脚和腰用力,把后轮往一侧摆,摆角不大的时候,着地时可以不把车修正,够胆量的可以在侧摆的时候把车放平---我就不敢了。放单脚,起飞后一只脚往后踢,这时另一只脚会连脚踏往下,关键是着地时屁股能在座鞍的上方,伸出去的脚能不能回来倒没所谓。
SUPERMAN,这是最吸引认得动作,当车刚离台时把双脚往后踢,双手抓紧车把,身体与地面成水平状,身体伸展开后马上往前收,双脚踩向脚踏。这个动作我认为最好是用有后避振的车玩,就算双脚踩空也不容易伤及那4CM。
骑行的基本技术--踏蹬技术
良好的踏蹬技术可使运动员以最小的能量消耗得到尽可能大的功率,达到高速度。为此,自行车运动员一定要在改进踏雕技术上狠下功夫。
踏 蹬动作的用力分析
踏蹬动作是周期性运动,即在一个固定范围内,以中轴为圆心,以曲柄为半径,重复地进行运动。我们以一周为例,来进行受为分析:
当脚踏蹬到与地面垂直的A点时,作用力F的方向通过中轴(支点),它的力臂等于零,力距也就等于零,因此不做功,也就无法使自行车前进。我们称它为上死点(上临界点)。
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作用力F可分为F1(与脚蹬杆垂直)与F2(沿脚蹬杆)两个分力。分力F2的作用方向通过支点(中轴),力矩等于零,只有F1才能作功。这时,产生动力矩M=F1Xd。因此,我们应设法加大分力F1,减少分力F2。因为F1=F? COS0,所以,0减小,F1越大,当0角为零时,COS0=1,F1最大,此时F1=F。由此可知脚的用力方向应尽量与脚蹬杆成垂直。其踏蹬方法应该是,脚跟下垂,脚尖稍稍抬起。
当作用力F与脚蹬杆处于垂直部位时,动力矩M=F?d,力矩最大,这是运动员踏蹬用力的最重要阶段。
当脚蹬转到D点时与图8所示的B点相似,只是方向有所变化,所以脚的用力也应随之改变。这时脚跟应向上抬起,脚尖下垂一些。
当脚蹬转到E点时作用力F的方向又通过支点(中轴),动力矩为零。我们称它下死点(下临界点)。
通过以上各点的受力分析可见,每踏蹬一周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上临界区(上死点)。
第二阶段:工作阶段(用力阶段)。
第三阶段:下临界区(下死点)。
第四阶段:回转阶段(放松阶段)。
肌肉用力各不相同,两只脚交替进行踏蹬,当一只脚处于回转阶段时,另一只脚已进入用力阶段。踏蹬到上下临界区时,应尽量使肌肉放松,并尽量缩短在临界区停留的时间。
因此,要把力量充分、合理地运用在这个阶段。这个阶段内踏蹬力量愈大,车子前进速度就愈快。
并利用抬腿短暂的一瞬间让肌肉放松一下,以便把力量集中起来用于作功阶段。有时需要采用"提拉式"踏蹬,即利用抬腿动作给脚蹬以拉力,以加大另一只脚做功阶段的踏蹬力量,达到取得更高速度之目的。
脚掌在脚蹬上的位置
脚掌应平稳地踏在脚蹬上,脚蹬应在脚掌中部和脚趾之间,也就是脚掌正好踏在脚蹬轴上,脚掌的纵向与脚蹬轴保持垂直。鞋的前端可伸出脚蹬5一7公分左右(根据脚的大小决定)。
鞋卡子要钉正、钉牢,皮条系紧。加强在用力时两脚的有机配合,帮助运动员正确地完成踏蹬动作。
踏蹬方法
自行车运动的踏蹬方法有自由式、脚尖朝下式和脚跟朝下式三种。
自由式踏蹬方法:
这种踏蹬方法,就是脚在旋转一周的过程中,根据部位不同,踝关节角度也随着发生变化。脚在最高点A时,脚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渐加大到B点时,脚掌与地面成平行状成,踏蹬力量最大;再向下,用力逐渐减小,进入下临界区,肌肉开始放松,脚跟略向上抬起,到C点时,脚跟逐渐上提到15~20度;当脚回转到D点时又与地面平行,往上行,脚跟又向上提起。重新进入A点。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学原理,用力的方向与脚蹬旋转时所形成的贺周切线相一致,减少了膝关节和大腿动作幅度,有利于提高踏蹬频率,自然地通过临界区,减少死点。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对的放松。但这种踏蹬方法较难掌握。
脚尖朝下式踏蹬方法:
其踏蹬特点是,在整个踏蹬旋转过程中脚尖始终是向下。当脚踏蹬到A点时,脚尖向下与脚跟成8~10度的俯角;当脚踏蹬到B点时仍保持原角度;到C点时脚尖更向下与脚跟成15度~18度的角度;到D点时,恢复到原来的8~10度。这种方法踝关节活动范围较小,有利于提高频率,容易掌握,但腿部肌肉始终处于紧张状态,不利于自然通过临界区。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
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脚尖稍向上,脚跟向下8~15度。这种方法在正常骑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数人在骑行过程中做过度性调剂用力时才使用脚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点是肌肉在短时间内改变用力状态,得到暂短休息,达到恢复肌肉疲劳的目的。
踏蹬动作的训练
踏蹬动作从现象上看很简单,但要准确掌握,达到动作协调完美,却十分困难,必须反复地进行训练。
开始训练时,最好不要用皮条捆脚,传动比要小,速度不宜过快,让运动员用较多的注意力体会踏蹬动作,培养踏蹬"感觉"。经过一段训练,基本上能轻松自如,圆滑有力地进行踏蹬时,可逐渐加快速度,系上皮条进入正常系统训练。
在这种脚踏的动作中,不论是新运动员还是有训练素养的运动员,都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要负担过重,更不宜在疲劳情况下训戏练。同时要注意发展髋、膝、踝关节的灵活性及力量,以助提高踏蹬技术。
踏蹬技术训练,也可以在练习合上进行,其好处是能及时得到教练员和同伴们的指导,能使运动员集中注意力改进踏蹬技术。
山地车几个常见技巧动作的训练
他们不仅要熟练掌握基本技术,而且还必须要练习一些技巧,以适应不同的地形,形成所谓的人车一体。
由于美国山地车运动员在少年儿童时代大多从事过BMX小轮车训练,具备较扎实的基本功,因此他们的技艺十分高超。美国著名的山地自行车教练布鲁?帕斯菲克最近专门在电视台教授运动员学习和练习山地车的技巧。他说:许多技巧在实际比赛中十分有效,而且体现了山地车骑行中的技术特点,有助于提高运动员对车的控制能力。帕斯菲克还认为,每个山地车运动员或爱好者都能够学习这些技巧,但必须注意学习的先后顺序,同时还要注意各个动作的迅速联接。就象一个音乐家在表演时,既要注意准确,又要注意效果。
以下是帕斯菲克提倡的最简单的山地车技巧,请注意要按顺序学习:
1.前轮站立
当你用手按住前刹时,一定要锁定车轮,这样你就可以用手的其他部位控制车把。把车座放低一些,以免伤及身体。刚开始练习时,最好在没有小石子的平路或干草地里进行,最好用BMX小轮车的踏板,这种踏板便于你在必要时,可以像练习小轮车一样,跳过车把。
站在踏板上,尽量让曲柄成水平状态。找到刚好使车能锁定的刹车点,然后让身体的重心略微前移,使后轮能够抬起,接着马上把重心移向后轮。如果你即将失去平衡,就把刹车放开,或让另一条腿越过车把。为了更好地体会这种感觉,开始练习时可以让一个朋友站在一旁扶住车座。
2.前轮离地骑行
不要使用带脚套的踏板,以保证自己随时可以下车。建议使用中等大小的牙盘,但后轮的飞轮要稍大一点。
运动员要注意体会这种骑行的感觉像是自己在一个安乐摇椅上一样,但一定要注意保持一个指头握住后刹。如果你感觉到自己要向后倒下,注意用力握一下后刹,你就会有重新找到平衡的机会;如果前轮开始下落,注意要在踏板上用力,以促使前轮回升。最重要的是要充分重视后刹的作用,它决定着你的速度控制和平衡。
3.转动平衡练习
当自己觉得快要失去平衡时,再蹬一下踏板。做这个练习时,如果有人在一旁保护,效果则更好。还要注意,这种练习最好是在上坡的地形条件下进行。
先稍微蹬一下踏板,握紧前后刹,然后松开。如果运动员处于平衡状态,可以前后移动一下。在进行这样的练习时,还要注意前面五、六英尺距离的路面情况。
4.用脚支撑下 坡
这时可以采用一种介于骑行与行走之间的运动方式,这种方式非常安全。
在紧急情况下,你的臀部甚至要几乎贴近后胎,前胸贴近鞍座。下坡时,用一只脚支撑地面,让车下降,拖着支撑腿骑行,注意刹车控制。如果你还是失去控制,就把车引入路侧,或干脆把车放走,避免摔伤。
5.前轮站立转向
运动员在完成前轮站立转向时,要熟练掌握前轮站立动作。这两个动作的起始动作完成相同,只是在骑行方向上要转体45度。
许多运动员在练习这个动作时,背部的摆动方向与车把转动方面相同,这是完全错误的。在开始跳动时,要把自己的优势腿放在前面,然后转动车把。当背部转过后,脚要猛踩踏板。后轮落下后,要马上蹬踏板。
看了以上的这些骑小轮自行车的步骤,你会骑了吗?不要以为以上的这些步骤很多,有很多要注意的地方,只要你实践一次,就不觉得步骤很多了,要不,你来试一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30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