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梅村为什么叫梅村
梅村古名梅里,早在三千二百多年前,西周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达成父王想立三子季历的愿望,偕二弟仲雍托辞采药,夜奔江南,拴马于枯树桩。到清早,见枯枝上梅花朵朵,喜出望外,顿悟此地当为宝地。于是为其取“梅里”之名,断发纹身,从俗而化,将中原文化传播到荆蛮之地。勾吴之国,由此发端;代代相传,终成一邦。大江南北、太湖之滨都受到泰伯谦让和开拓精神的导化,渐成为衣冠礼乐之邦。因此,孔子称其为“至德”,司马迁的《史记》有三十世家,泰伯位列“第一世家”,东汉桓帝敕令建墓立庙。目前,泰伯庙列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AA级旅游景点,是无锡市旅游十八景之一,泰伯旅游风景区规划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每年正月初九,散居在世界名地的吴氏宗亲、黄帝后裔,纷纷来到“江南第一古镇”以各种形式归宗祭祖,形成了闻名于世的泰伯庙会。
梅村(梅里古镇)位于无锡市东南方,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因让王位从陕西岐山奔吴至此建勾吴国时的都城。梅村,古称梅里,享有至德名邦、江南第一古镇、中国二胡之乡等美誉,是华夏吴文化的发源地。
梅村(梅里古镇)位于无锡市东南方,距无锡市中心12公里,梅村古名梅里,乃商末周太王长子泰伯因让王位从陕西岐山奔吴至此建勾吴国时的都城。梅村,古称梅里,享有“至德名邦”、“江南第一古镇”、“中国二胡之乡”等美誉,是华夏吴文化的发源地。
早在三千二百多年前,西周周太王长子泰伯,为达成父王想立三子季历的愿望,偕二弟仲雍托辞采药,夜奔江南,拴马于枯树桩。到清早,见枯枝上梅花朵朵,喜出望外,顿悟此地当为宝地。于梅村 是为其取"梅里"之名,断发纹身,从俗而化,将中原文化传播到荆蛮之地。勾吴之国,由此发端;代代相传,终成一邦。大江南北、太湖之滨都受到泰伯谦让和开拓精神的导化,渐成为衣冠礼乐之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33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