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干后的海蛇有什么用处
海蛇不仅名贵,而且兼具药用、食疗及工业用途。但海蛇目前尚未很好的进行人工养殖生产和综合利用,如能加以规模养殖生产并综合开发利用,不仅具有很大市场潜力,而且可获得厚利。 海蛇俗称蛇婆,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爬行动物。它头小、颈细、腹粗、尾扁,背面为褐色,腹面黄白色或浅青色,全身有暗褐色环状纹,躯干略呈圆筒形,体长60厘米~100厘米左右,最长的可达2米以上,善游于海中,以捕食鱼类等为生。其种类较多,据记载,全世界有海蛇50种左右,我国就有15种,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和台湾等地海域为多,尤以南海海蛇资源较为丰富。 海蛇都是毒蛇,毒性大于陆生毒蛇。海蛇体色鲜艳夺目,体色越鲜艳毒性越高。据研究,海蛇的毒腺能分泌含有神经性毒素的毒汁。海蛇毒的毒性很强,比氰化钠的毒性要强几十倍,故海蛇毒的价格特别昂贵甚至比黄金贵得多。海蛇毒所以名贵,就是因为海蛇毒作为一种重要生化物质,在科学研究上和医疗上有着广阔的用途。如用海蛇毒制成“抗蛇毒血清”,可治疗毒蛇咬伤;用海蛇毒医治疗坐骨神经痛、风湿病和癌症,不但镇痛效力强,而且无副作用。据报道,蛇毒素还能抑制癌细胞生长,而蛇毒酶则可广泛用于核酸结构的分析和生物腺的研究。此外,海蛇胆有引气化痰、清肝明目等功效,对治疗气管炎、肺热、咳嗽有奇效。把海蛇的鲜血冲酒服用,对治疗气血虚损、腰膝软弱无力疗效明显。海蛇含有丰富的脂肪,加工制成的海蛇油,可用于治疗冻伤、烫伤、皮肤皲裂等外伤。至于用海蛇浸泡成的药酒,更有活血、止痛等功效,对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慢性风湿腰腿痛等有明显疗效. 食用方法:将蛇干用水浸泡至软.用文火稍煮一下再洗净,加排骨,老母鸡,姜片等佐料,慢火煲煮一至二小时,即可成营养丰富的"龙凤汤",也可泡酒哦
福建的毒蛇,首先上场的是金银双雄-------金环蛇和银环蛇 金环蛇 Bungarus fasciatus (Schneider) 别名 栖息于潮湿地带的平原或山地,近山域的塘边或溪沟边。夜晚活动,白天怕光,常把头钻在腹下。主要捕食其他蛇,偶尔吃蛇蛋、鱼、蛙、蜥蜴、鼠等。卵生,每产8~12枚。主要属神经毒。省内见于闽南(漳州,泉州,厦门)、闽西,闽中一带很少见到。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Blyth 别名 寸白蛇、节节黑栖息于海拔740米以下平原、丘陵地区,多在近水的地方。白天怕光,常潜伏于田埂或墙脚洞穴、乱石堆下,或将头伏于腹下。夜晚出来活动,捕食鱼、蛙、蛇、鼠等。多于6月间产卵,每产3~12枚,孵化期约为48天。主要属神经毒。是省内各地较为常见的剧毒蛇,福建漳州地区有蛇场大规模养殖,一般做为药用蛇.福建丽纹蛇 Calliophis kelloggi (Pope) 性情比较温顺,头背眼后有一黄白色“∧”形斑是福建丽纹与丽纹蛇最大的差别.饲养难度颇高的品种.(电脑里只有这张模糊的照片,希望有清晰照片的朋友上传) 眼镜蛇别名 扁颈蛇、饭匙倩、五毒蛇、扑蛇这个就不用介绍了吧,容易饲养又极其凶猛的毒蛇见于福建各地。 青环海蛇 Hydrophis cyanocinctus Daudin 别名 海蛇、海簸箕甲(闽南沿海的叫法) 尖吻蝮(五步蛇) Deinagkistrodon acutus (Guenlher) 别名 蕲蛇这个也不用介绍了吧~毒牙超长的家伙,栖息于海拔300米的山丘到1100米的高山。性情凶猛,毒性剧烈,论坛上有好几位爬友曾经深受此蛇的"毒害" 短尾蝮 Gloydius brevicaudus 别名 草上飞、七寸子 福建省内仅见于武夷山、浦城、建阳、邵武等地,数量很少。省外几遍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 原矛头蝮 Protobothrops mucrosquamatus 别名 龟壳花蛇、笋壳斑 尾有缠绕性能爬树。捕食鸟、蜥蜴、鼠,偶吃鱼和蛇,卵生。属血循毒,兼有微量神经毒,毒性较五步蛇为弱,广布于福建全省。 山烙铁头蛇 Ovophis monticola 别名 山竹叶青、黑斑竹叶青 栖息于高山地区,行动迟缓,有隐遁性,捕食鼠类。省内见于闽北高山林区。 福建竹叶青 别名 青竹丝攻击范围很大的一种毒蛇,也是鄙人非常喜爱的品种,分布于福建漳州市南靖,长泰等地区.分布范围比较广. 白头蝰 Azemiops feae Boulenger 福建省内分布于闽南(漳州诏安、泉州、惠安)的平原和低山地区,数量稀少.其中泉州为圆斑蝰分布的最北限.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348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