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沼虾养殖之虾苗放养技术具体是什么样的?
1.放苗时间
建议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放养虾苗,避免多变的天气,保证虾苗的成活率。
2.确定放养量的依据
放养量过小,不能充分发挥池塘生产潜力;放养量过大,会减小成虾的出塘规格,影响经济效益,要根据多方面的条件,科学地确定虾苗放养量。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水深、水质、水源水量、机械配套能力等各方面的池塘条件与虾苗放养的密度密切相关,凡适应养虾条件的就可多放,否则应少放。
(2)养殖技术水平:罗氏沼虾养殖要求有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确定放养时应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技术水平。
(3)养殖模式:池塘养殖罗氏沼虾有三种模式,即单养罗氏沼虾、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以鱼为主的鱼虾混养,这三种模式的罗氏沼虾放养量依次减少。
(4)放养规格:目前池塘养殖罗氏沼虾的苗种有两种,一种是体长为0.7~1.0厘米的淡化苗,一种是经过中间培育体长为2~3厘米的大规格仔虾。一般情况下,大规格仔虾成活率要比淡化苗成活率高,所以淡化苗的放养量要适当增加。
3.确定放养量的方法:罗氏沼虾的放养量是由计划产量、预计成活率和出塘虾规格等决定的。根据成虾养殖经验,一般放养量可通过下面的公式进行计算:虾苗放养量=放养面积(公顷)×计划单产(千克/公顷)×预计养成虾出塘规格(尾/千克)÷预计成活率(%)上式中“计划单产”是参照以往的养虾产量,并结合当年养殖生产条件、技术水平及管理经验而预计可能达到的平均单产。一般单养产量,每公顷为1850~2250千克;以虾为主的虾鱼混养,每公顷为1500千克;以鱼为主的鱼虾混养,每公顷为450~750千克。“预计成活率”随放养虾苗规格的增大而增大,通常可定在50%~70%。总之,确定虾苗的放养量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池塘条件、养殖技术、管理水平、虾苗的规格和质量、饲养周期的长短、饲料的数量和质量、混养鱼的品种规格及数量等等。
培育池面积20-40平方米,水深0.6-0.8米的水泥池为主,也可选择靠近水源水质较好的池塘,建好排水和防逃设施。放苗前对池子严格消毒,施基肥培育浮游生物提供开口饵料,移植水草面积占水面的30%。
每亩投放0.8厘米稚虾10-15万尾,早期以天然饵料为主,适当投喂豆浆和鱼糜,随着个体的增大以人工饲料为主。
小龙虾放养要试水,试水安全后,才可放虾。小龙虾放养方法有两种:一是在稻谷收割后的9月上旬将种虾直接投放在稻田内,让其自行繁殖,根据稻田养殖的实际情况,一般每亩放养个体在40克/只以上的小龙虾20公斤,雌雄性比3 :1。
二是在5月份水稻栽秧后,投放规格为2-4厘米的幼虾1500-2000尾/亩或30公斤/亩。小龙虾在放养时,要注意幼虾的质量,同一田块放养规格要尽可能整齐,放养时一次放足。在晴天早晨或阴雨天放养,放养幼虾时用3%~4%的食盐水浴洗10分钟消毒。
稻田养殖:
选择水质良好、周围没有污染源、保水能力较强、排灌方便、不受洪水淹没的田块进行稻田养虾,沿稻田田埂内侧四周要开挖养虾沟,沟宽1.5米,深1米,田块面积较大的,还要在田中间开挖田间沟,田间沟宽1米,深0. 5米,养虾沟和田间沟面积约占稻田总面积20%左右。
田埂面宽3米以上,田埂高1米。在离田埂1米处,每隔3米打一处1.5米高的桩,用毛竹架设,在田埂边种瓜、豆、葫芦等,待藤蔓上架后,在炎热的夏季起到遮荫避暑的作用。
扩展资料:
小龙虾在世界各地都有养殖,并形成数量巨大的野外种群。中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美国引种,主要用作食物和宠物。小龙虾常常混养在农作物(如水稻)田中。
不需要人工孵化,一旦池塘投放了原种,可实现自我维持,收获后,不需要再投放原种。逃逸个体在堤坝上挖洞生存下来。它们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且食性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破坏当地食物链;
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对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灾害性破坏;筑穴引起灌溉用水的流失及田地破坏;由于螯虾食性很杂,对鱼苗发花和1龄鱼种培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危害人工繁育的幼蚌。
由于小龙虾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食性广泛,种群增殖速度快,常剪断农作物,特别是稻作物,并可能与当地淡水螯虾物种发生竞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小龙虾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37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