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骑行鸭绿江上游之3——游览望天鹅风景区和塔山公园

清晨,心蝶推我在望天鹅新村走了走。早饭后,我们九人坐我和盛唐的两辆车去了望天鹅风景区。

骑行鸭绿江上游之3——游览望天鹅风景区和塔山公园

盛唐他们先到那里,等我们到齐了,一起买票坐风景区 旅游 游览车走了8公里,到达了风景区,还可以在下车处,换乘游览车继续往深处去,我们没有继续坐车,福洲和小戴换着推我往高处走,我们一边走一边浏览尽收眼底的风光。

望天鹅风景区位于长白县境内。望天鹅山远远看去犹如一只昂首翘盼的天鹅,所以叫“望天鹅”。峡谷内海拔最高处1100多米,“望天鹅”山峰2051米,属东北第二高峰。这里生态原始,物种繁多,古树参天,鱼跳蛙鸣,珍禽异兽,百草中药,奇石林立,飞瀑竞泻。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为望天鹅峡谷雕琢出奇异风光。

泉水叮咚,散发着原始森林特有的气息,是游人向往的天然氧吧。在这里,听着涓涓的泉水,看着眼前的美景,吸着清新的空气,实为一个“浪漫之旅"。

这面岩石组成的墙壁很是奇特,它很像古代读书人依墙而架起的一面书架,上面装满古老的匣装书。是的,这就是书墙。是天公给人类准备好了的一墙的古老书籍,让人类好好地研读,了解长白山造山运动的 历史 ,好好地了解长白山源远流长的,底蕴丰富的文化。

我们在“天书展册”处留影。

望天鹅的瀑布多而奇特,或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或丝丝巧挂;或从岩缝中冒出一股,悄然静流。宛如山中藏着一把看不见的巨壶在源源不断地倾倒着琼浆玉液。

望天鹅景区的主要景点分布在十五道沟沟口以北8—15公里的望天鹅峡谷内,景区内有灰色气孔状玄武岩、黑色致密块状玄武岩、灰色板状鞍山玄武岩的形成的石壁、柱峰其柱状节理十分发育,多为四棱、六棱体,横向发育的柱状节理犹如天梯,放射状节理似孔雀开屏,纵向发育的节理外形多为四棱或六棱体。

排列紧密远看恰似一片石林,横向排列的节理犹如摆放好了而被压进大山里仅仅露出头端的成千上万的枕木。

在我们往上走的时候,遇到了从上往下走的都姐、孙姐、盛唐他们,都姐说:你们再往上走100多米,在“石转运来”处照张像就别再往上走了,上面没什么风景了。

通天河,就像千百条游龙,摇头摆尾地撞击着岩石,吐出千万颗龙珠。卷起千堆雪浪,碾出万颗银珠。恰似一条银练从天而降,发出撼天动地的轰鸣。通天河为天公所赐,非人工所能为之,固磅礴浩荡,千年不息,永远赐福给大地山川,赐福给人民。

望天鹅是奇石的世界,是瀑布的世界。一上午的浏览,让我们流连忘返。但我们还是要与它说再见了。

我们回到山水人家,把福洲、小戴、祖宴君、独行的狼的行囊装上了我的车,我们又一同出发了。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长白县。

中午,我们到达了长白县,吃完中饭,我们到心蝶和盛唐夫妻俩早已为我们安排好了的住宿的地方休息。

休息了一下午,4点多我们去了长白县的塔山公园。

塔山公园位于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是东北地区海拔最高的公园。

面积约三平方公里,是集游览、观展、 娱乐 为一体的综合性游乐区。塔山古称苍龙岭,相传,古时天空一条玉龙云游时,俯看长白江山风景如画,便降到人间变成一条龙山,镇卧神州疆土。长白县塔山公园分为山下 娱乐 、观赏和山上游览、观展两大部分。山下除了儿童游乐设施,还可以观赏到 梅花鹿 、紫貂、黑熊、狍子等动物,花房里引进和培育的200多种各地名贵花卉。

灵光塔 , 渤海国 时期建造。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塔高约20米,方形,似青砖楼阁,共5层。塔顶铁刹为宝葫芦状,各层有直棂窗,样式古朴。塔檐伸展较长,挂有 铁铃 ,山风吹来,金铁皆呜。塔基四面分别砌有褐色花纹砖,东西两面阴刻 莲瓣纹 ,南北两侧阴刻 卷云纹 。灵光塔附近有三峰:一览峰、田白峰和葡萄峰。登田白峰,可遥观 长白山天池 。传说,此塔历经沧桑,大海变迁,万物倾覆,唯有此塔独存,似“一柱擎天”。

观日台 ,传说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到此修身养性,每天日出东方之时,和尚便拱手端坐石台观日诵经。有一只老虎也每天这时来此静卧和尚旁边听经,和尚念完经起身离去,老虎也随既离去,就这样天长日久,老虎也有了灵性,便随老和尚一起云游天下去了。

在观日台可以俯瞰长白县城全貌及远处朝鲜的城市和山水

从塔山公园下来,我们又去了朝鲜族民俗村。 长白朝鲜族民俗村位于马鹿沟镇原 果园村 ,长白朝鲜族民俗村距县城以东3.5公里。

长白朝鲜族民俗村其建筑主体充分体现了朝鲜族的传统习俗和风格,使朝鲜族文化、长白山文化、鸭绿江文化与乡村环境、田园风光和城镇生活有机结合;长白朝鲜族民俗村建筑工程包括民居工程、农村 社会 福利中心、民俗陈列馆、高丽馆等;园艺工程包括牌楼、景壁、奇石园、水系、广场、 文化墙 、雕塑小品等。长白朝鲜族民俗村共设六个分区,即:民俗展览区、康体 娱乐 区、人文景观区、餐饮购物区、民居服务区、绿色生态区,是集休闲、观展、 娱乐 、餐饮、购物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民俗 旅游 场所。

我们回到了住所。

这是我们A组在长白县的一顿晚餐,也是我们9人一路最后的一次聚餐。

聚餐的时候我们就开始分组了,心蝶、盛唐、都姐和孙姐成为了A1组,我和福洲、小戴成为了A2组,祖宴君和独行的狼成为A3组。玩笑任命了组长,A3组祖宴君为组长,祖宴君反过来对独行的狼说:你是副组长。哈哈,两人都成了领导。

我们三个小组第二天的行程是:A1组去天池,我们A2组随后去天池,A3组去漫江。

一路心蝶建议我们去了望天鹅风景区。吃饭的时候,心蝶对我说:刘哥,你明天也去天池看看吧。我问:我能上去吗?心蝶说:能,可以坐 旅游 公司的大巴车上去。我问:大巴车到的地方就能看到天池吗?心蝶说:再走一二百米到观景台就可以看到了。我问:轮椅能走吗?心蝶说:能。征得福洲和小戴的同意后,她立即给我们订了门票。

几天的骑行,正如心蝶所说:“出游几日,虽然时光短暂,却留下了深情厚谊……队友们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着实让人感动”。是啊,短暂的分手,竟然让我们难舍难分。

晚饭后,福洲和小戴推我浏览了长白县的夜景

街道灯火辉煌,犹如银光闪闪的长龙,光彩夺目。

骑行?泸亚线(4)| 这就是传说中的泸亚线

生命在于运动,在大运会来临之际,动起来,骑着单车畅游在明媚春光里,用骑行的方式感受都江堰不一样的春日时光,那么在都江堰有哪些地方是比较适合骑行的呢?

1、蒲虹公路

蒲虹公路,对喜欢骑行的人来说,一定不陌生。这条路被誉为“经典骑行线路”,每年都会有很多骑行爱好者前来体验。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骑行的人,那么一定不要错过这条路,每一个回头弯都是一种挑战。

在相对高差800余米的蒲虹公路上,向东南可远眺都江堰市全景,向西可观远处雪峰,蒲张路上更可以俯瞰万亩竹海?

站在制高点卡子垭口,感受轻柔春风拂过,聆听山间虫鸣鸟叫,所有压力和烦恼瞬间烟消云散。

2、七里诗乡绿道

在石羊镇七里诗乡绿道,春天和田野在这里相遇,视觉上超级养眼,和小伙伴们骑行其间,一定会是一次难忘的体验。

10公里左右的田园绿道,将川西林盘、青城湾、现代大地景观,民宿农庄、特色美食等连接起来,让你有机会尽享田园慢生活。

沿着绿道骑行,穿行在林盘、大地景观交织的画卷中,李家院子、何家院子、黄家院子、放风筝、踏青赏花......关于乡村的美好记忆,在这里都能找到。

3、赵公山森林

赵公山是青城诸峰第一高峰,穿行其间的绿道显得尤为特别。

赵公山森林康养绿道全长21公里,道始于熊猫谷,沿玉龙路、水龙路,穿越赵公山区,出三台隧道回到熊猫谷形成环线为18.6公里,海拔最高处1260米,森林覆盖率达95%。

除了骑行,这里还是户外徒步、观景摄影的不二之选。

若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当你穿行于山间绿道,可远望青城山,近观卧牛山、南华山、大、小牛心山等山景。

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骑行,空气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初春美景迎面而来,令人目不暇接,这样惬意的春日美好时光,实在难得。

4、熊猫谷绿道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都江堰的城郊有这么一条特别适合骑行的路,坡度刚刚好,不急不缓,无论是否擅长骑行,都可以一路畅行。

这便是都江堰环山旅游公路熊猫谷绿道。这条绿道起于环山路玉堂街道,止于青城山镇,长约10公里。

在这里,散步、骑行,都十分适合。漫步绿道上,沿途野花作伴,加之背靠赵公山,养眼又洗肺。

绿道两旁的林盘院落构成了一幅美好乡村画卷,周围繁华与绿树相辅相成。途中还会经过熊猫谷,活泼可爱的大熊猫、小熊猫就藏在里面,时间充裕一定要景区逛逛。

5、锦江绿道

作为天府绿道源头,都江堰的绿道可以说是集“美貌与实用”于一体。绿道畅游,已经成为了都江堰踏青的必选项目之一。

趁着春日好时光,骑行在绿道上,翠绿的岷江水与岸边的绿道、五彩斑斓的花朵交织在一起,着实令人赏心悦目。

抬头可见蓝天白云,低头便是清澈岷水,无论是凉亭闲聊、绿道慢跑的人们,还是竞相绽放的春花,每一个场景都令人难忘。

骑累了,到绿道上的凉亭小憩一番,不用刻意追求速度,尽享“慢行生活”,实属惬意。

6、颐湖周边

初春的颐湖,天蓝水清、柳绿风暖?沿湖骑行,可尽情享受春天带来的惬意。

红橙黄装点的建筑,为这片特色街区带来了更多的活力,骑着车转一转,会发现这里还藏着不少小惊喜。

春风和煦,坐在湖边点一杯清茶,聊聊天、发发呆,再舒服不过了。

初春,这里也是放风筝的好点位,随着手中的线越拉越长,风筝越飞越高,再多的烦恼忧愁都会烟消云散。

7、灌县怀旧古城

无论何时,骑行在这里都会不由自主的慢下来。这里浓缩了都江堰人所有的生活形态,林立的商铺,生动的景观,夹人们的欢声笑语。骑行在古城,更有人间烟火气。

初春的古城,梧桐枝头开始冒出新芽,嫩**带着绒毛的新叶十分惹人喜爱。慢悠悠骑行在干净整洁的街道小巷里,关于古城,关于生活,都变得生动起来。

8、青城山

还没到达山门,一股清新湿润的空气就直通肺部,全身都变得轻松舒畅起来。

穿过山门,骑行在迎宾大道、青城山路上,两旁高大笔直的水杉树不断往后,清新之感迎面而来。

在途中可以看见小桥流水一般的景色,蝴蝶与蜜蜂在繁花中嬉戏,自己也似乎变成了一只自由的鸟儿,徜徉在这美景之中。

这里不只有鲜花,还有清幽的千年楠木林,当阳光洒满林间的时候,那会是特别美好的一幅画卷。

骑累了,可以在山门旁草地上,找一块舒适地儿,拍照、放风筝、野餐......度过一段轻松愉快的踏青时光。

泸沽湖的美如此摄人心魄,我决定再停留一日,住在达祖。达祖,以前音译为“大嘴”。我预订了湖边的春暖花开客栈,窗外就是泸沽湖。

我把连日来积累的脏衣服都放进洗衣机里洗着。天气突变,飘来一大片乌云,紧接着就是暴雨和冰雹。但时间很短,不足10分钟,太阳出来了,彩虹挂在天边。还下着雨和冰雹,我打伞跑到湖边去拍照片,直到彩虹消失了我才回来晾衣服。

骑行泸亚线,确切的说是泸亚东线,全长不到300公里。前几天遇到环湖的司机,他告诉我走俄亚乡,其实那是泸亚西线,一般自驾游喜欢这条线,而骑行一般走东线,那里有我期待的玛娜茶金。

我在网上找来攻略,但路况如何依旧不明确,最关键的问题在于有一段路地图上是没有的。那就边走边看吧,先走出一步,到了那里再问路,比在网上查信息要详实和准确。

第1天 泸沽湖(达祖)-屋脚乡

全程51公里,海拔爬升776米,骑行3.8小时,翻越海拔3155米的格姆女神山垭口。

从达祖出发,连续上陡坡12公里,再连续下陡坡11公里。路况很好,有几处小面积塌方,不影响通行。车流量极少,很适合骑行。在垭口与泸沽湖说再见,俯瞰泸沽湖,那些小岛果然如洛克描述的那样——像船一样漂浮在湖面上。

中午抵达前所乡,在那里吃了午餐。沿着一条河骑行,看到河上桥的名字我乐了,叫“逗乐河桥”。此后都是坡度不大的起伏路。

经过一片药材田,有紫色的桔梗花,虽然已经过了盛放的季节,蓝天白云下,依旧很美丽。小时候,我家田里种了几亩地桔梗,那片花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于是对桔梗也大有好感。

看到木里县的界牌,就进入了屋脚乡。木里县是藏族自治县,屋脚乡是蒙古族乡。经过仁江寺,因是烂泥路,我就没有前往。前方是几公里的峡谷,两侧崖壁笔直而且很高,悬崖上长着郁郁葱葱的树木。向上仰望,一线天空。当眼前豁然开朗,楼房出现,就像是《桃花源记》里写的那样,仿佛进入了世外桃源。那就是屋脚乡了。

还不到三点钟,这里只有几家客栈,连续经过三家锁着门,都去田里收玉米了。终于在小学旁边看到一家开门的,村民热情地帮我打电话叫回了主人。

入住木屋,闲来无事,到田里溜达。村民正在收玉米,全靠人工,除了年轻力壮的,老人小孩齐上阵。我想起小时候收玉米的情景。

夕阳斜照在山头,小河流水潺潺,我想起那句“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是宋代王禹偁《村行》里的名句。他在秋天的时候“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看到“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写出这么美的诗句之后忽然有点惆怅,因为原野里的大树和他家乡的很像,他就开始思念家乡了。接着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我骑着单车穿行在山谷里,要沿着泸亚线前往200多公里外的亚丁村。看着金**的杨树叶子,路边盛开着格桑花,隐约有些香气。村民正在收玉米,就像我小时候一样,全靠人工。于是,我改写了王禹偁的《村行》:

骑行山径菊初黄,单车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白杨叶落黄金色,格桑花开隐约香。

何事吟余忽思量,田间玉米似吾乡。

第2天 屋脚乡-915林场

全程95公里,海拔爬升1613米,骑行7.7小时,翻越海拔4003米的鲁普洛山垭口。

屋脚乡海拔2800多米,夜里很冷,好在我带了羽绒睡袋。醒来,窗外云雾笼罩,吃了一碗加煎蛋的面条,开始在浓雾中骑行。

出村口有约200米水毁路面,但不影响通行。骑行2公里就从云雾中钻了出来,这团云雾大概就刚好罩住了屋脚乡。

从屋脚乡出发就开始爬坡,先是10公里陡坡,之后10公里缓坡,后来又是十几公里陡坡,共计连续爬坡36公里,海拔升高了1200米,抵达海拔4003米的鲁普洛山垭口。

在距离垭口还有5公里的休息区,遇见来自昆明的自驾游客,是一对中年夫妻,他们也要去亚丁,送给我一盒牛奶。

从垭口开始,连续24公里下陡坡,再加5公里上陡坡,就到了瓦厂镇。因为路上风景太美,时不时停下来拍照,比预计时间晚了一个小时。吃了一碗三鲜粉,放的是猪油,配上小白菜,西红柿和香肠,味道很不错。

午饭后,骑行至木里大寺。这要绕路3.5公里,而且是上陡坡,来回就是7公里。快到的时候,玛尼堆旁有一位老僧人在和两个小孩聊天。看见我骑车上来,让我顺时针绕玛尼堆一圈,然后坐下来聊天。问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旁边的少年也喜欢骑自行车,骑着我的车顺时针绕玛尼堆三圈。

到了木里大寺,年轻的僧人给我讲解大殿里供奉的每一尊佛像,还有主座上的香根活佛照片。临走的时候,给我戴上一条哈达:“扎西德勒!”

我走出大殿,僧人也关了大门,似乎专门等我来此。他说大殿里的酥油灯早上7点点燃,下午4点熄灭,我去参观时,已熄灭半小时了。下山路上遇到三位来自西昌的骑行者,他们要去泸沽湖。

离开木里大寺,一路下坡18公里,沿着碧绿的理塘河抵达915林场。理塘河上有座桥,这桥以及河水的颜色都像极了从丽江到泸沽湖路上的金沙江,再加上刚才遇见的三位骑行者,让我感觉自己穿越了,甚至怀疑是不是走错了路,停下来看了看地图才安心地继续骑行。

路上有了里程碑,写的是G227?2189。到了K2184,连续2公里没有铺设柏油,但路基是碎石,对骑行的影响不大。

从屋脚乡到915林场这一段,有多处涉水路面,碎石路面,路基塌陷路段。路上经常会出现落下来的碎石,偶尔也有大石块。骑行速度不易太快,地基塌陷路段可能有坑和裂缝。

一路风景尽显秋的色彩斑斓,还有树上挂着的树胡子表明这里的空气质量极佳。经常会有松鼠穿过马路,有羊群在路上游荡。这条路虽然不宽,大约4米,但是车流量极少,反而觉得这条路更宽了。穿梭于秋色的林间,鸟鸣声不绝于耳,还有那潺潺的流水声。在牧民定居点,偶尔看见一片农田,宛如一块玉石镶嵌在丛林里。

入住泸亚商务酒店,酒店的走廊里挂着几张稻城亚丁三神山的照片,拍摄于玛娜茶金观景台,据说就在陇撒牧场,是我明天的目的地。

第3天 915林场-陇撒牧场

全程43公里,海拔爬升1843米,骑行6小时。

今天路程不长,但是爬升较高,915林场海拔不足2100米,目的地陇撒牧场海拔接近3800米,所以强度不亚于昨天。从915林场出发就开始连续爬坡24公里,海拔升高将近1200米。看着码表一直都是个位数,4…5…6,骑行了3个多小时,21公里,还是能看到自己昨晚住宿的地方。在通往水洛乡的路口休息时,遇到一个警察,他和我聊了一会儿,送我一个苹果:“这是本地苹果,你尝尝,很甜的。”

新修的G227路面宽阔,仅有几处地基塌陷半幅通行。蓝天白云,一路秋色,还有顺风。路上遇到自驾游客,他们要去走洛克穿越线,需要徒步五天。

终于,山路一转,和915林场说再见,3公里后是突如其来的幸福——4公里下坡路。再连续上坡12公里,抵达地图标注的陇撒牧场(玛娜茶金),而且那里有个指示牌写着“观景台”,四周高山,和我预想的完全不同。附近有一处牧民的木屋,我前去问询,说陇撒牧场还在前面。

继续骑行3公里,终于看到白塔了,这里才是陇撒牧场,而地图上标注为“莫嘎拉吉”,我猜测是“玛娜茶金”的另一种音译。等我住进村民家中,才知道,莫嘎和拉吉是附近两座水电站的名字。但是玛娜茶金观景台距此还有21公里。

自从离开泸沽湖,联通就没有信号了,到陇撒牧场移动只有2G,借来牧民的电信热点才得以上网。这里是藏区,我又喝到了酥油茶,而且是纯手工现场制作的。

半夜醒来数星星,看到两颗很大的流星划破夜空。因为太冷,只拍了半个小时,薄薄的云飘过,星星就开始眨眼睛。

第4天 陇撒牧场-玛娜茶金观景台

全程33公里,海拔爬升996米,骑行4小时,翻越海拔4225米的巴亨垭口,玛娜茶金观景台海拔4335米。

清晨的陇撒牧场,炊烟袅袅,溪流潺潺。早餐是酥油茶和小麦粑粑,灌满两壶热水就出发了。

今天的路程不长,9:30才出门,连续爬坡14公里到达巴亨垭口。见到修路工人我就问路,终于找到了通往玛娜茶金观景台的路口。这条路刚刚扩宽,全程15公里,都是碎石路,起伏很大,某些陡坡不得不推行。俯瞰走过的路,反射着明亮的阳光,金灿灿的松林环绕着木屋。

距离观景台还有3公里,终于看到了几间小木屋。上前询问,可以食宿。吃了一碗面条,空车前往观景台,看到了三神山:夏诺多吉(恰朗多吉)、仙乃日和央迈勇。遇见两位成都来的自驾游客,他们已经在此等候2个多小时了,三神山上一直有云层笼罩,看不到山顶。阳光透过云层投下光束,丁达尔效应造就了美丽的风景。

观景台风大,找个地方躲风,晒太阳,坐看云起。等待日落西山。我住的是一位牧民家中,虽然距离此地仅3公里,但那边什么手机信号都没有,观景台有移动4G。

第5天 玛娜茶金观景台-香格里拉镇

全程92公里,海拔爬升1058米,骑行8.3小时。

清晨6点,下着小雨,却能看见星星和带着光晕的月亮。恰好遇到昨天傍晚在观景台认识的两位朋友,我搭乘他们的车前往观景台。

观景台飘着小雪粒,刮着冷冷的风,厚厚的云层遮住了雪山。日出时分,天空出现了彩霞,云也渐渐散开。虽然没有看到三神山全貌,但是看到了另一座山的日照金山。眼前的云海令人精神振奋。最大的惊喜是第一次亲眼看到了传说中的佛光。

回到住处,已经9:30了。沿着13公里碎石起伏路返回到泸亚线上,仅有4公里柏油路,之后连续51公里碎石路。在到达水洛桥之前连续32公里下坡。过了水洛桥,连续19公里上坡碎石路,就到了甘孜州和凉山州界,变成了柏油路。

这51公里烂路,似曾相识,一侧是很深的悬崖,谷底是河流;另一侧是高高的峭壁,随时可能有落石。想起来了,这就是雨崩到尼农那段悬崖路的加长加宽版。车流量极少,一整天只遇到了十几辆汽车和几辆摩托车。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0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