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什么鱼不能养殖

一般不能养殖的鱼有带鱼、小黄鱼、鲭鱼、马面鱼、秋刀鱼、鳎鱼、龙头鱼等。

什么鱼不能养殖

 带鱼又叫刀鱼、牙带鱼等,属于洄游性鱼类,极难在小的池塘或者较小海域生存,带鱼不洄游就不能顺利地生产,故现在还没有人工养殖带鱼,主要是近海捕捞。

 小黄花鱼,又名大眼、花色、小黄瓜、古鱼、黄花鱼等,体形似大黄鱼,但头较长,眼较小,鳞片较大,体长约20余厘米。为近海底层结群性洄游鱼类,不能人工养殖。

 大黄鱼,又名黄鱼、大王鱼、大鲜、大黄花鱼、金龙、黄金龙等,大黄鱼为暖温性近海集群洄游鱼类,不能人工养殖。

 在市场购买海鱼时,不能让卖鱼的忽悠到您,不小心就会把人工养殖的海鱼当成海洋中自然生长的鱼,个人认为吃鱼还是吃自然生长的好。

鲅鱼可以养殖吗

_鱼身形如梭,体色微黄,腹部银白,背鳍、尾鳍青灰色。中国除西北、西南外,由北至南平原地区的河流中均有分布。那么你知道_鱼养殖方法有哪些吗?一般能长到多大?有什么功效与作用呢?

一、_鱼养殖方法有哪些

_鱼的生长习性:

_鱼是淡水鱼类中的广温型品种。生存水温范围较广,适宜生长水温为16~30摄氏度,适合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养殖。为凶猛性鱼类,在天然水域中以活鱼为食。但在人工养殖中,若仍投喂活饵,一是养殖成本高,二是需配备饲料鱼专养池,费时费力,成本较高。实践表明,_鱼经驯化,摄食冰鲜鱼块,也能正常生长,其驯化通常从鱼体长5厘米左右时开始。

_鱼的生长繁殖:

_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如果摄食正常,一龄个体体重在1.0~1.5千克之间,两龄个体3.5~5.5千克,三龄个体7.5~11.0千克,四龄个体可达15.0~20.0千克。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千克。通常雄鱼三龄达性成熟、雌鱼四龄性成熟,野生状态下,亲鱼4~6月产卵,人工繁殖一般在5月份进行。_鱼卵为漂浮性卵,吸水膨胀后要随水漂流完成发育。体长一米的成熟雌鱼怀卵量可达50万粒。

_鱼的养殖准备:

1、池塘条件:池塘最好选择在环境安静、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进排水方便的地方。池塘周围不要有高大树木,以免阻挡阳光照射和阻碍空气流通。养殖池的大小一般为3~4亩,水深1.5~2米左右。最好用土池养_鱼,土池里有大量浮游生物,可以为鲢鱼鳙鱼提供一些活饵。

2、养殖设备:养_鱼要配备必需的增氧机械,另外要配备几台水泵,还要准备捕捞_鱼夏花、商品鱼和亲鱼的不同网具。_鱼性情急躁,捕捞时会拼命乱冲乱撞,一层网很容易被撞破。2龄和2龄以上的_鱼要用双层网捕捞。里面一层是网孔较小的网,有一定弹性,可以缓冲_鱼的冲撞,外面一层是网孔较大的尼龙网。

3、清塘消毒:_鱼放养前要对清塘消毒,用生石灰加水稀释全池泼洒,每亩池塘用生石灰80千克左右,既可杀灭野杂鱼和病原体,又可以有效地改良底质与水质,消毒后经2~3天通风暴晒,就可以注水了。

4、水质条件:_鱼是生活在江河湖库里的淡水鱼类,养_鱼最好用江河湖库的水,这样的水体浮游生物丰富,氧气充足,有利于_鱼健康生长。养殖用水的pH值要保持在7.0~9.0之间,每升水体氨氮含量不高于0.03毫克,盐度不高于5,水体溶解氧含量保持在5毫克每升以上,另外水体的透明度要在30厘米以上。

_鱼的亲鱼养殖:

1、亲鱼选择:现在野生_鱼越来越少,在江河湖泊中捕捞亲鱼费时费力,而很多时候也会一无所获。_鱼亲鱼一般要从正规_鱼养殖场家引进,如果已养殖_鱼多年,也可以从商品鱼里选择亲鱼。亲鱼应该选择体质健壮,无伤无病的性成熟个体。雌雄比例为1∶1.5。

2、强化培育:亲鱼一般在6~10亩之间的土池里进行专池强化培育,水深在1.5米~2米之间,保持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以上。阴雨天或高温季节每天增氧4~8小时,主要集中在午后两到三点钟,或凌晨一点到六点间。

3、放养密度:亲鱼的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300千克左右,每亩池塘可以投放重量为250克的鲢鱼100尾左右,可以帮助_鱼亲鱼改善水质。如果亲鱼是已经驯化好可以摄食冰鲜鱼块的,每天要投喂占亲鱼体重8%左右的鱼块。如果亲鱼没有经过驯化,池塘中必须有足够量的活饵料鱼,每天定时往池塘投入占亲鱼体重5%的活鱼。

4、成熟鉴定:成熟度好的雌亲鱼腹部膨大、手感柔软富有弹性,生殖孔肿胀微红,而雄鱼性成熟时,一般轻压腹部有白色精液流出,入水即散。捞亲鱼后要用专用布夹兜住亲鱼,不要让它冲撞以免逃跑和受伤。往塑料袋里装入适量的水,将亲鱼放入塑料袋。再用布夹兜住,抬到充氧机处充氧,然后再进行运输。

_鱼的人工催产:

1、催产池:催产池为半径2米的圆形水泥池,池深为1.5米左右,水深1.2米,水体可见度50厘米以上。每个催产池可以放5~6条亲鱼,一般2条雌鱼搭配3条同龄的雄鱼,如果雄鱼龄数小,可以适当多搭配一些雄鱼。

2、催产剂:每种鱼都有适合自己的催产剂,对_鱼来说配制出合适的催产剂是保证_鱼繁殖成功的重要因素。_鱼催产剂由三种药物配制而成,分别是鲤鱼垂体、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注射用绒促性素。鲤鱼垂体用量为2~3毫克,注射用促黄体释放激素A2用量为200微克,注射用绒促性素用量为10万单位。

3、催产:雌鱼为体重千克数乘以0.3(毫升),雄鱼为体重千克数乘以0.3并减半(毫升)。假如雌鱼体重为15千克,注射剂量为15乘以0.3,也就是4.5毫升。如果是15千克的雄鱼,注射剂量应为2.25毫升。在催产后,要不断往催产池注水,排水口打开,用循环流动的水对亲鱼进行刺激,保证亲鱼按时产卵。

4、受精:把亲鱼固定好后,要尽快将卵挤入盆中,多挤几次,确保鱼卵全部产出。挤完卵后,要及时将雄鱼精液挤入盆中。整个操作过程,要不断摇动盆,让精卵充分融合,提高受精率。授精操作完毕后,用手搅拌几下,然后往盆里撩入一些水,使卵充分吸水,并及时将受精卵放入孵化环道,每立方米水体可放入80~120万粒鱼卵。

5、孵化:_鱼孵化期间水深保持在1.3米左右,水流速度应根据环道的大小来控制,半小时左右能更换一次池水为最好。孵化水温以22~28摄氏度之间为宜,每天多次清刷过滤网,防止网孔被卵膜或杂物阻塞影响水流交换。受精卵在水温22~23摄氏度时约35小时左右就可以孵出仔鱼。

_鱼的鱼苗培育:

1、放苗:放养前先清塘消毒,再注水,水深1.0~1.5米。放苗时,先将塑料袋放入池水中,并往上面泼水,让鱼苗先适应池水的温度,15~20分钟后就可以把鱼苗放到池塘里了,每亩池塘可放5~10万尾鱼苗。

2、喂养管理:鱼苗投喂豆浆就可以了,豆浆不但是鱼苗的食物还可以为浮游生物提供营养,增加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为_鱼提供活饵。每天每亩用干黄豆3~4千克,磨成豆浆后全池泼洒。当鱼苗体长3.3厘米时可以出售也可以转入鱼种期进行培育,生产上把这个时期的鱼苗叫做夏花。

_鱼的鱼种培育:

1、阶段一(3.3~5厘米):每天每亩用干黄豆5~7千克,磨成豆浆后全池泼洒,每天定时泼洒两到三次,同时为_鱼准备好吃的,可以培育其它鱼类的水花苗作为_鱼饵料。当_鱼鱼苗体长5厘米时可以驯化它们采食鱼块了。

2、阶段二(5~10厘米):_鱼在野生状态下是摄食活鱼的,在人工养殖中如果仍然投喂活鱼给_鱼,就需要配套一个或几个饲料鱼专养池,成本较高。_鱼的驯化就是要把_鱼从摄食活饵驯化到摄食冰鲜鱼块。驯化过程要在驯化池中完成。

①池塘:驯化池为长方形水泥池,长7米、宽4米,每个驯化池装两个长方形网箱。网箱长6米,宽0.8米。

②投放:_鱼属于掠食性动物,为了驯化效果每个网箱不要投放太多鱼苗,避免鱼苗之间的竞争,通常一个网箱投放2000尾的鱼苗就可以了。

③驯化:头2~3天要先投喂准备好的活饵,过了2~3天后就可以喂吃死鱼了,先是将死鱼和活鱼一起投喂,逐步过渡到只投喂死鱼,最后2~3天先将死鱼和鱼块一起投喂逐步过渡到只投喂鱼块。经过7~10左右的驯化,_鱼就可以摄食鱼块了,这时又要把它们转移到大塘里饲养。

_鱼商品鱼饲养:

1、投喂管理:_鱼商品鱼要坚持每天定点定时投喂,上午和下午各一次。日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8%。应随着_鱼的长大逐渐加大鱼块。鱼块的大小应根据商品鱼的大小来定。

2、水质管理:商品鱼管理期间,一般在每天中午增氧2~3个小时左右,确保水中溶氧量在5毫克每升左右。阴雨天或高温季节每天增氧4~8个小时左右。池水的PH值应保持在7.0~9.0之间,如果池水pH值低于7.0就要用生石灰进行调节,生石灰用量为15~20千克,加水稀释后全池泼洒。

3、分级管理:_鱼商品鱼一定要及时分级饲养,把大小差不多、活泼程度差不多的_鱼挑出来放在同一个塘里饲养,把规格小的移到别的池塘进行专池养殖。

二、一般_鱼能长到多大

性成熟为3-4龄,成鱼于4-6月在江河激流中产卵。幼鱼从江河游入附属湖泊中摄食、肥育,秋末以后,幼鱼和成鱼又到干流的河床深处越冬。生长十分迅速,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公斤。

生长迅速,2龄鱼体重3.5公斤。

_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如果摄食正常,一龄个体体重在1.01.5千克之间,两龄个体3.55.5_,三龄个体7.511.0_,四龄个体可达15.020.0_。性成熟以后,体长还在持续增加,最大个体长达2米,重可达60千克。通常雄鱼三龄达性成熟、雌鱼四龄性成熟,野生状态下,亲鱼4-6月产卵,人工繁殖一般在5月份进行。_鱼卵为漂浮性卵,吸水膨胀后要随水漂流完成发育。体长一米的成熟雌鱼怀卵量可达50万粒。

三、_鱼有什么功效与作用

早在我国的古籍《本草纲目》中就有关于_鱼的记载了。《本草纲目》中写到:_鱼生江湖中,体似鲤而腹平,头似鲩而口大,颊似鲇而色黄,鳞似鳟而稍细,大者三、四十斤。啖鱼最毒,池中有此,不能畜鱼。

_鱼味甘、性温,入脾、胃经,具有健脾益胃、温中止呕的作用,主治脾胃虚弱、反胃呕吐等病症。

鲅鱼可以养殖。但经济价值低,养殖无意义。人工养殖鲅鱼的,相对来说,养殖成本比较高,而且鲅鱼的成活率又低,所以养殖规模逐渐缩小。

鲅鱼是黄渤海的重要经济鱼类,大部分时间栖息在水体中上层,因此对于水域环境的变化敏感度较高。其鱼群位置的变动、渔获量的多少,都与黄渤海水域环境的变化息息相关。

渔场中心位置的变动,往往受暖流、沿岸流与大河水流影响。目前鲅鱼广泛的分布在中国的东海、黄海和渤海。

历史上在1855年黄河改道之前,其资源分布在渤海的数量并不多,自1855年黄河改道之后,其分布明显发生了变化,中心渔场开始由黄海北部向西移动,进入渤海,并扩展到渤海北部。

渔业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动,实际上是渔获量的变动。随着经济的发展,渔获量的多少,虽然与海中鱼类实际存在的数目有关,但是很大程度上人们所记录的数字和渔业发展以及捕捞技术有最直接的关联。

扩展资料:

一、鲅鱼生活习惯

当今鲅鱼的主要渔场在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4至6月为春汛,7至10月为秋汛,盛渔期在5至6月份。捕捞方法为流网、机轮中层拖网及钩钓等。

在资源充沛的五六十年代,5至6月份的渤海湾是捕鲅鱼的好季节,太阳摸山前下流网,网浮、标芒绵延十几里,翌日晨起,常有三四千尾,体重三四千克的喜人收获。

鲅鱼性凶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游弋于岸边浅水处追食,其流线的形体、极高的游速、锋利的牙齿,似猎豹追杀猎物,惊恐的小鱼四处逃窜,常有慌不择路而冲上岸边礁石“起排子”,惊现鲅鱼飞身捕食的壮观场景。

当值此时,垂钓者乐此不疲,礁石、舷边“甩鲅鱼”,盼上钩。鲅鱼体型较大,吃钩迅猛,钓感挺刺激,而成垂钓者的一大乐事。

二、生活分布

鲅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主要渔场有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每年的4~6月份为春汛,7~10月份为秋汛,5~6月份为旺季。

三、体态特征

鲅鱼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千克以上。尾柄细,每侧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高。

头长大于体高。口大,稍倾斜,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点。

背鳍2个,第一背鳍长,有19~20个鳍棘,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8~9个小鳍;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大、深叉形。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鲅鱼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6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