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团鱼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
1、水质清新,溶氧较高,pH值为7~8.2,因此池塘应选在靠近水源,排灌水方便,环境安静的地方。
2、池塘面积一般为1000~3000平方米为宜,水深1.5~2米,长方形,东西走向,池壁用砖石或水泥硬化,池底淤泥不超过10厘米,每口塘配备3千瓦叶轮增氧机一台。
3、选用人工驯化培育的一冬龄鱼种,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一般每亩放70~100克鱼种800~1200尾,搭配150~200克的白鲢250~300尾、鳙鱼75~100尾,另放5尾鳜鱼或鲈鱼控制池内野杂鱼,不能放鲤鱼、草鱼、罗非鱼等争食性鱼类。
4、鱼种放养一般在3月初为好。在鱼种放养前10天,用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化浆全池泼洒,7天后放水至要求水位。鱼种放养前,用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或3%~5%食盐水浸洗鱼体15分钟,杀灭病原体和敌害生物。
5、经过苗种阶段转食驯化后,长吻鮠以配合饲料为主,其粗蛋白含量要达到40%~45%,主要原料为进口鱼粉、鱼干、豆饼、花生饼、麦麸、酵母粉、矿物盐、维生素等,制成硬颗粒饲料,粒径为3毫米、4毫米、5毫米。开始阶段饲料粒径为3毫米,随着鱼体的增重,以后改为4毫米和5毫米。投饲要做到定点、定时、定量,在池塘一边搭建饲料台。
6、鱼种放养后进行驯化,先在饲料台处用声音训练,使池鱼形成条件反射,然后采用手撒慢慢投饲,每天投喂2次,时间为上午8时和下午8时,上午和下午投饲量比例为4∶6,每次操作要细心,直到鱼群吃饱离去为止,日投饲量一般为1.5%~3%。
7、长吻鮠喜爱水质清新、溶氧较高的池水,平时应加强水质管理,坚持经常加注新水,及时开动增氧机,合理使用生物制剂调节水质。
8、6~9月是长吻鮠生长旺季,应每隔一天冲水一次,每月排污换水一次,换水量为池水的1/4。尽量增加增氧设备,适时开动增氧机,开机时间为晴天中午开、阴天清晨开、连绵阴雨半夜开,傍晚不开、浮头早开、生长旺季天天开,运转时间为中午短、半夜长,凉爽短、闷热长,负荷大、时间长,负荷小、时间短。
9、定期施用光合细菌,用量为10~20克/立方米。定期泼洒生石灰水,一般在养殖期间每半个月左右泼洒一次,每亩用量为5~10千克。始终保持池水溶氧不低于5毫克/升,pH值为7.2~8.2,水体透明度为30~40厘米为宜,但要根据季节和池塘水质肥度灵活掌握,水质不宜过于清瘦,应以中等肥度偏淡为好。
10、如果水源充沛,温度适宜,也可用微流水辅以定时冲水的方法。
11、巡塘要勤,坚持每天上、中、下午巡塘,清除残饲、污物和清洗料台,观察池鱼有无浮头现象,酷暑季节、天气突变还要增加夜间巡塘次数或安排夜班管理。
12、早开食,鱼种放养后第二天开始投饲驯化。结合巡塘,每天看天气、看水色、看鱼的吃食情况。
13、每15天随机抽查鱼体,检查鱼的摄食、肥瘦情况并通过称重,计数,推算鱼的生长速度,塘鱼的总量与饲料的效价,确定下一阶段的投饲量。
14、每半月全池用生石灰泼洒一次,用量10千克/亩左右,饲料内长期添加1.5%的大蒜素,每月再用鱼速康制成药饵投喂,连续3天,预防肠炎,每月用氯杀王和硫酸铜交替泼洒全池,使用浓度氯杀王0.2~0.3克/立方米,硫酸铜0.3~0.5克/立方米。
15、在饲养管理中,随时注意观察鱼群摄食情况,发现异常反应或病鱼,应尽早对症下药治疗。
16、鱼种放养前10~15d ,要对养殖池进行严格的清淤消毒,按0.1~0 .2 kg/m2生石灰溶化后全池泼洒,或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17、养殖过程要及时清理草梗等青饲料残渣,及时捞除病死鱼。在鱼病流行季节,每15d用生石灰按20~25g/m3水体全池泼洒;或用含氯消毒剂泼洒消毒。
18、鱼种放养前要用3%~5%的食盐水洗浴5~10min。鱼种放养前用草鱼出血病及细菌性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灭活疫苗进行胸鳍基部肌肉注射, 注射剂量为每尾0.3~0.5 mL。
人工养殖甲鱼技术
甲鱼学名鳖,又叫团鱼,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中,是淡水鱼类的珍品。鳖甲可治痔疮、阴毒等;鳖甲胶可治阴虚潮热、久疟不愈、痔核肿痛等症;鳖肉不仅为酒席佳肴,还可治关节炎、脚气病等症,并有滋阴凉血的功能。人工养鳖饲料简单易取,可喂给田螺,鱼类下脚料、小杂鱼、动物内脏以及瓜皮,菜叶等。甲鱼人工养殖技术如下。
一、建造甲鱼池
甲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卵生爬行动物。它常栖息于水底,有喜阴怕惊、喜静怕风、喜洁怕脏等特性。故鱼池应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和排灌方便,远离人畜车道的地方营造。鱼池面积以0.5~1.5亩,水深1~1.5米为宜。池内四周用石块,水泥砌成60度斜坡,便于甲鱼爬行。池内底部和岸边铺一层0.3米的细沙;并在池内遮阴处堆筑一个超出水面0.5米左右的沙床,以供甲鱼活动和产卵。池内四周筑防逃堰,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封住,以防甲鱼外逃。有条件的地方最好分别建池,把亲鳖,幼鳖和成鳖分开在三种池中养殖。成鳖池还应根据鳖龄不同和个体大小分开饲养,减少大小鳖的互相残杀。因为甲鱼长到十五个月后如不卖掉它,公母鳖就会互相残害。鳖是无情的动物,公咬母很残忍。亲鳖池岸上应设一个或几个产卵场,产卵场的土质要求疏松,但要保证挖洞而不塌陷,便于亲鳖钻洞产卵,池底还要有疏松的上层,便于鳖在软泥中栖息和过冬。出壳后的小鳖越冬后就发育成幼鳖。幼鳖池要大些,池底铺10厘米厚的细沙,在池于的周围,要设一个场地,让幼鳖休息。生长期超过三年的鳖称为成鳖,可以上市出售。
二、选择种甲鱼
鳖种可选用板平而体大肥厚、背甲呈褐色或橄榄绿,黑暗绿色,腹甲呈乳白色或浅红色的野生鳖。具有这些特征的鳖比较好养,繁殖力强。自己繁殖鳖苗应选择体重2千克左右的体质健壮、肥大,无伤无病的个体作鳖种。亲鳖不可经常换,要坚持饲养数年,一般来说当鳖性成熟时,雌鳖的尾巴短而不突于甲壳外,后肢间距离稍宽些,腹部比较厚;雄鳖的尾巴长,突出甲壳外、后肢间的距离较窄,腹部也较薄。雌雄个体要相仿,雄鳖可略大些,平均每平方米投放甲鱼2只。雌雄鳖的比例为3∶1。挑选亲鱼的时间最好安排在过冬前或开春时。亲鳖产卵时间较长,从3月到10月都可产卵,最盛期在芒种至大暑间。在雌鳖产卵前,要多放些含蛋白质多的饵料,同时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及环境安静。母鳖每年有生蛋期,春天后开始,20~30天生一次,每年可生八次左右。最初一次生七、八粒蛋,正常时是15~20多粒。鳖蛋要经过40~60天才能出小鳖,与气候、室温有很大关系。
三、饲料管理
关于鳖的饲料,从出壳到发育成成鳖的各个生长阶段食性基本不变。甲鱼以食动物性饵料为主,植物性饵料为辅。喜食鱼、虾、河蚌、螺狮、蚕蛹、蚯蚓,昆虫,动物内脏和各种豆类等。切忌咸食。养鳖以喂低级海鱼和特有饲料为主,但是,喂海中低级小鱼最好要预先进行加工处理。饲料每天投放一次,最好做到定时,定量、定位。每天投饵料量占鱼体重的1~3%,也可参考甲鱼食后所剩饵料决定下次投饵量。冬季水温降到15℃时,甲鱼开始停食;降到10℃以下时,便钻入池底泥沙中,处于冬眠状态。此时池水应保持清新,嫩绿。
四、甲鱼的人工孵化甲鱼一般在池边沙滩或沙床上产卵,雌鳖产卵后八小时到一天内,即可把蛋收集进行人工孵化。孵化箱可用木板钉成深10~20厘米;长、宽视卵的多少而定,内铺5厘米厚的干净细沙。然后将卵有白点的一端朝上按相隔1厘米的距离排放在沙上,可排列整齐,防止积压,覆盖5~8厘米厚的细沙。经常,洒水,并保持恒温30℃左右,经50~60天即可孵化出小甲鱼。刚孵出壳的仔鳖,适应能力较差,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应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仔鳖健康生长。8月份出壳的放室内饲养,9月份以后出壳的仔鳖,室外早晚温度较低,也应放在室内饲养。孵化出的幼甲鱼要放在浅水盘中单独饲养,喂给精细的动物性饲料,不要与母甲鱼混养,以免被其伤害。也可以在一般方形或长方形鳖池的中央或一角设“产房”即垫出一处无水而有沙的地方,沙要30厘米厚且湿润,让母鳖夜间能自动来此生蛋,为了保险,人可以在白天挖开沙子,将所有的鳖蛋取出移到另一安全池中埋好。
小鳖放入一般池中,公母不分,要喂十五个月才大小适合食用;小甲鱼在孵出三个月内,发病较多,死亡率较高。主要有“肿脖子病”、“水霉病”等,可用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另外,要预防蚂蚁、田鼠和蛇等危害甲鱼卵。
五、鳖与鱼混养
为了充分利用水面,鳖池中可放养适量的鱼。鳖的胆子小,一般不捕食活鱼,只捕食已死亡的鱼、虾等,而鳖的排泄物又可培育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优质饵料。
龟腮腺炎
病因 病原体是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主要原因是水质污染引起的。
症状患病的龟,行动迟缓,常在水中、陆地上高抬头领,其颈部异常肿大,后肢窝鼓起。皮下有气,四肢浮肿;严重者口鼻流血。
预防方法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体重龟注射10万~12万单位。每年注射1次。日常每2-3个月用3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溶液浸洗40~50分钟。
治疗方法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体重龟注射20万单位。连续注射3天。对轻症者可用土霉素溶液(每10千克水中放土霉素3片)浸泡30分钟
龟的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
1、龟缺钙症
[诊断] 背壳表层鳞甲逐渐出现脱落,壳呈现软化,不愿活动乃至静伏不动,食欲明显减低,有的出现惊厥,最后昏睡死亡。
[治疗] 注射葡萄糖酸钙注射液,服磷酸钙片。
2、龟维生素A缺乏症
[诊断]出现软壳症,有的发生眼干燥,角膜肥厚,皮肤干燥,粘膜变性,常导致消化、呼吸机能紊乱,活动不灵活,严重的可出现发育迟缓和繁殖能力降低。
[治疗] 服鱼肝油或维生素A。
3、龟冻伤
[诊断] 躯体器官未端出现冻创,冻部皮肤变色,有的形成坏死、脱落;有的出现麻痹,不能活动及上水游泳。
[治疗] 对冻伤龟应及时安置在温暖(5~10℃),清洁、安静,避免感染。
4、龟衰竭病
[诊断] 生长发育不良,进行性消瘦。常离水状于岸边,停止摄食,四肢及头尾干瘪,幼龟裙边皱缩,最后衰竭死亡。
[治疗] 换水,控温,喂给粉碎的蚯蚓、蛋粉等高蛋白食物,以增强体质。
5、龟肺呛水
[诊断] 出现四肢瘫痪,无伸缩能力;皮肤呈淡**,似水泡状。如呛水久,捞上后可见张嘴动作。
[治疗] 立即将四肢挤压入壳内以排挤出体内的水,然后拉动头和四肢作伸压动作借以人工呼吸,再将龟放于安静温暖处。
6、龟肺脓肿
[诊断] 病龟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常离水上岸,头前伸、上仰,厌水,不时张嘴或表现呼吸困难。严重的眼肿胀乃至失明,眼结膜上有灰白色斑点,内有白色脓样物,病程3~4天,转归多死亡。
[治疗] 注射磺胺嘧啶注射液或氯霉素注射液。
7、龟气单胞菌病
[诊断] 行动迟缓,食欲减退,反应迟钝。腹甲部出现红斑,并逐渐糜烂,口、鼻、舌尖发红,颈部充血。严重的口鼻淌出血水,迅即死亡。
[治疗] 注射卡那霉素或庆大霉素或链霉素。清池,换水,用生石灰消。
8、龟假单胞菌病
[诊断] 不爱活动,喜上岸伏着,减食乃至废绝,呕吐,下痢,排出的粪便呈黄褐色脓样。有的呈出血性峁血症病状,转归多死亡。
[治疗] 隔离,用抗生素、磺胺药物治疗,注射多粘菌素B(或E)、新霉素,服多粘菌素、磺胺噻唑。
9、龟爱德华氏菌
[诊断]在发病初期仅见精神沉郁,口、鼻流出多量白色透明液体,食欲减退。病后期,口、鼻流出**粘稠液,食欲废绝,伏着不动,头、肢伸出,头、肢、肛门等皮肤发红有充血出血点。
[治疗] 注射卡那霉素,服磺胺类药物。用高锰酸钾液,食盐水药浴。
10、龟水霉菌病
[诊断]感染初期不见任何异常,继而食欲减退、体质衰弱,或在冬眠中死亡。随着病的发展,出现体表、头、四肢、尾部产生灰白色斑,俗称“生毛”,进而表皮形成肿胀、溃烂、坏死或脱落,很快死亡。
[治疗] 遮阳,用食盐水或孔雀绿溶液涂擦患部;服制霉菌素。同时清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消毒,然后用孔雀绿的新水饲养。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47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