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雪花大苗的养殖方法
1、温度和光照很重要。蓝雪花性喜温暖,不耐寒。生长适温为25℃,冬季最低温度应在7℃以上。植株喜光照,也能耐阴,应将其摆放在光亮处,每天接受几个小时的直射日光,但不要在烈日下曝晒。越冬期间宜让其接受稍多些的日光照射。
2、栽植环境要适宜。蓝雪花喜欢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培养基质可用腐叶土、园土、粗砂等材料配制。花盆为内径20厘米、高20厘米的瓷盆。另需准备一个自制的花架。
3、花架制作要细心。蓝雪花初花后生长缓慢,进入漫长的冬季后,花苗停止生长。春天3月左右蓝雪花醒来,马上进入旺盛的生长期。花苗醒后自制的花架就派上用场。花架用三根1米多长的竹棍和三个铁丝圈组成。第一、二、三个铁丝圈离地面分别约40厘米、65厘米、95厘米。花架的用途是牵引花苗往上走,同时只要有枝条越过铁丝圈就马上打顶,直至她越到上层铁丝圈,同样采取打顶措施,直到越过第三层打完顶才宣布打顶工程正式结束。
4、浇水要适量。蓝雪花生长旺盛期间需要大量浇水,并保持植株周围环境的湿润,可以向其喷水或将花盆放在湿石子上。冬季减少浇水量,盆土不干透即可。
5、施肥要经常。蓝雪花生长期间需常施液肥,春夏生长季节每周施肥一次。肥料采用翠筠三件宝,必绿、必旺、必开花。切记植物株型没达到理想的状况前只能用必绿,每7天一次千分之二的比例喷施和灌根。花苗窜到快到第三层铁丝圈时停止用必绿改用必旺、必开花,每周一次交替进行,待花苞萌出再改用必开花每周一次。
6、栽培与换盆。蓝雪花要用排水通畅的土壤栽种。春季换盆,如果无须换盆则应将植株取出,做适当的修剪后,再用新鲜的培养土栽回原盆。
7、繁殖。蓝雪花用扦插法繁殖。春季或夏季,选取8一10厘米的枝条做插枝,插在培养土中,盖上塑料薄膜,放置在亮光处,根长出后即可去掉塑料膜,开始培养。
雪花牛肉不同于普通牛肉。脂肪沉积在红肉中。肉红白相间,呈点状分布,看起来像白色的雪花。雪花牛肉得名。雪牛肉看起来很漂亮,但是吃起来又嫩又多汁,味道很棒。雪花牛肉的生产从牛品种的选择上有具体要求。日本神户和牛养的雪牛肉是国外最有名的。目前国内以秦川牛为母本,红安格斯牛为父本,也可以培育出能生产雪花牛肉的品种。但是牛的品种那么多,为什么只选择红安格斯牛和秦川牛的组合呢?这是因为这两种牛的脂肪沉积条件比较好。优良的脂肪沉积条件是选择雪花肉牛品种的一大要求。红安格斯牛、秦川牛除了基因好,适应性强,体格健壮,生长快;秦川牛种植面积广,因此该组合被认为是我国培育雪花牛肉的最佳组合。
其实奶牛的饲养方式和以前普通奶牛没有什么区别,按照正常的奶牛饲养管理方式就可以了,不需要额外的费用。但是小牛出生后,小牛的喂养方式和普通小牛不同。小牛从出生到10个月大,基础一定要打好。最要注意的是让小牛多吃点。一般小牛可能只让它吃80%,雪花小牛会喂10%。因为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让雪花小腿长骨,这就需要加宽雪花小腿的肋骨间距。要让雪花小牛的骨头变大,首先要让它的肚子变大,所以让它多吃点。肉的发育是通过骨骼发育来促进的。在肉类发育过程中,内部的脂肪组织被重新发育。雪花牛肉其实是指肌肉中的肌纤维束之间有很多毛细血管。如果脂肪沉积在肌纤维束之间的毛细血管壁外围,就会形成雪花牛肉。
这就要求雪花型小腿的骨骼能够承载尽可能多的肌肉,以便将脂肪沉积在毛细血管的外围。雪花小牛的肋骨间距一定要比普通小牛大。如果从小不让它把骨头培养好,骨头发育不好,就不会生产雪花牛肉。10个月大的时候,用这种方式喂养的雪花肉牛,外表上和普通犊牛没有什么区别,但实际上,它们的内部结构发生了变化,具备了成为雪花肉牛的条件。小时候打好基础,省去了牛育肥阶段的麻烦。
一般安格斯公牛育肥,6个月龄后开始准备,最迟不超过8个月龄,育肥10个月到1年左右,18个月屠宰,就可以得到优质牛肉。如果得到中档牛肉,需要阉割8到10个月,育肥10个月左右才能得到大理石花纹牛肉。如果是在北方,不同季节出生的犊牛会影响生长发育。比如春天出生的奶牛,冬天会在妈妈的子宫里出生,出生时体重会很低;但出生后体温升高,日增重数据更好。如果是夏天出生的牛,出生时发育良好;但马上面临秋冬,会影响发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5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