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央视首拍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中给了人们什么启示?

俞敏洪看过镜子纪录片后就说,“这部片子值得中国的家长们看一看,中国孩子的问题,基本上都是家长的问题。中国只要把家长教育好了,孩子就自然教育好了。孩子都是好孩子,就看家长是不是好家长。” 爱始终就在那里啊。

央视首拍家庭教育纪录片《镜子》中给了人们什么启示?

虽然我们不能把所有黑锅都甩给父母们去背,但父母的确是影响孩子最深的人。诚如片中所说,“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而家庭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却也是最容易犯错的老师。

首先,我们要学会的就是跟孩子从情感沟通,而情感沟通的第一步是倾听。

如纪录片中的家明,想骑行经过武汉的某条街,父母的反应是“话都没说完就拒绝了”,如果换做我们是家明,不产生逆反心理才怪呢。有效的情感沟通,前提是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听他说完自己的想法,然后态度平和地表达看法。

换位思考是对孩子的尊重,是有效沟通的重要技巧。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孩子,传递我们的观点,同时也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和愿望。

其次,就是接受孩子的“失控”

当孩子一天天长大,终有一天,我们会发现,这个小人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反抗,于是我们开始害怕。

其实不是孩子们感染了病毒,而是他们突然有了自己的感受。而我们对孩子“失控”的焦虑,源于我们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认知,以往我们可以视而不见,而当这件事通过孩子展现出来的时候,却是实实在在不可逃避的“问题”,我们对此担忧正是由于我们对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

第三,再难,也不要对孩子哭穷。

片中的泽清,由于父母时常以跟他“哭穷”的方式,来激励他努力学习,实现自身价值。谁知这样的方法却造成了负面效果。我们可以看到,泽清的家人属于在社会上有相当成就的人,可能这样的家族会不自觉地传递给孩子一种价值观——要很优秀才能有存在感。

所以当泽清得知摄制组是来自央视的时候,竟然破天荒地同意了去改造学校。由此可见,泽清是多么想要证明自己,又是多么渴望拥有存在感。

有人说,富人传递给下一代的,多是自由、野心、从容、自律与不屈不挠。而穷人遗传给下一代的,多是自卑、短视、暴戾、散漫与轻易放弃。

当然,这里所说的穷和富并不单指物质基础,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万万不可把这种心理匮乏感带给孩子。

马中超:本书总顾问,中国自行车协会理事长,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主席,长期在政府部门、经济领域、中央企业担任领导职务,热心于推动中国自行车产业与绿色骑行文化的和谐发展。杨桂林,本书顾问,北京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副主席,成功组织了十九届“杨桂林家庭自行车健康营”。

田振江,本书顾问。20世纪70年代多次参加自行车比赛,并夺得过团体冠军,在有上千人参加的白山牌自行车比赛中夺得第四名。80年代中期,北京群众自行车运动的****;90年代,为朝阳区自行车运动协会秘书长,北京市自行车运动协会主管日常工作的副秘书长。1988年,发起了北京至北戴河公路自行车拉力赛,并成功主持举办了七届大赛。2008年奥运会后,策划了“快乐骑行”,“幸福公社”理念。

杨宇:本书顾问,荷兰国家旅游会议促进局中国区总监,荷兰旅游专家。对荷兰自行车旅行有深入的了解。

杨艳丽,本书顾问,四川省老车迷自行车俱乐部的“掌门人”,2008北京奥运会中唯一骑着自行车传递圣火的火炬手。

东东,本书统筹策划,大号周至东,外企亚洲区总裁。中国最早开始自驾、徒步、骑行云、贵、川、藏的“先锋分子”,足迹遍布中国名山大川、犄角旮旯和五大洲四大洋,一年之中有一半的时间“飞”在天上。探险故事无敌,行摄美图无数。

唐学君,本书统筹策划,师从王福祥、马士祺。多次参加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1988年获得冠军。两届北京市运动会获得个人和团体第四名。天津外环万人大赛获第四名,北京组第二。北京—北戴河自行车拉力赛第一届第三名。

雨儿,本书统筹策划,大号张娜,通途莲花策划编辑工作室负责人。

大猫的泪,本书主编,大号张翼,报社记者出身,文笔既细腻柔情又豪放豁达。连续骑行801天游遍了中国大陆的山山水水。虽然为人十分低调,所到之处依然有很多车友慕名而至。

京郊贫农,本书主编,大号赵青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骑自行车旅游,骑迹遍布全国各地。

北方,本书主编,将写作、摄影、旅游视为生活第一要素的人,“坐家”、“色友”公认的能人却十分低调。

水星,本书副主编,大号俞丽铨,资深车友,上海DAHON 金桥专卖店老板,为人豪爽正直。

豪客,本书副主编,大号江伍开,就职于某知名外企,风云单车网站长,倡导全民健身、绿色骑行。

心飞扬,本书副主编,大号周福源,自行车旅行网站长。中国西部的大部分地方都留下过他的轮迹。2002年建立国内首个以自行车旅行为主题的网站自行车旅行网。

梁伟江,本书副主编,广州纵横自行车总经理,资深车友,骑迹遍及全国多个省市。

WhaleRider,本书副主编,大号荆振国,清华大学博士后。东到大海,西到雪域高原,都留下过WhaleRider的骑迹。

Surpass,本书副主编,大号李辉,生活+工作+骑游“三手抓”的强人,现在国外就职。

大漠驼铃,本书副主编,大号刘志浩,曾任东北某大学教授、硕导,现任某银行领导。8年前开始骑自行车旅游,公路车、山地车、躺车、折叠车骑行60000多公里。CCTV5、CCTV1、CCTV10先后对他的“我的身体我做主”、我骑行我健康的骑行生活做了专题报道。

雪地孤星,本书副主编,大号孟庆武。中国躺车设计、制造的先驱者。2006年10月骑行4天从北京至大连,标志着躺车开始走入老百姓的视野和生活,《大连晚报》、新浪网等媒体争相报导。随后顺利完成24小时不间断骑行540公里的躺车“人肉测试”,全部行程1万多公里。2008年9月,在北京参与成功组织中国第一届躺车大会。

梧桐树,本书副主编,大号李虎林,擅长设计制作各种自行车改装零件,以躺车和折叠改装零件为代表。设计制作的各类零件在车友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车友称之为“以玉器匠人的精致制作自行车零件”。2001年设计制作了他自己的第一款躺车,2003年3月《北京晚报》便对他做过专访。

少校,本书副主编,大号倪斌鸿,风云单车元老级人物,自由职业。

老本,本书副主编,大号王振忠。文笔流畅诙谐,骑迹、“驴印”遍布全国各地。

果果,本书副主编,大号李慧珍。2003年开始自行车之旅后,拥有灿烂的笑容、爽直的侠气、似水的柔情的果果姐姐成为了车友中亮丽的风景线。

莫莫,本书副主编,大号马悦晨。风云单车管理员,喜爱骑车,热爱大自然,善于组织各类活动,具有良好的亲和力。

老驴,本书副主编,大号龚文明,超级FB“驴”,为了享受而骑行。

家俊,本书副主编,香港树仁大学社工系学生,骑迹遍布中国大陆、香港。

杨晓波,本书副主编,加拿大苏安学院教师。

赵红英,本书副主编,中国某政府机关公务员,爱好摄影。

孙学雷,本书副主编,就职于北京某图书馆,爱好摄影。

李健,本书副主编,就职于北京某图书馆,爱好摄影。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57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