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监生出身是什么意思

监生出身是指在国子监肄业的生徒。明清两代称在国子监读书或取得进国子监读书资格的人。

监生出身是什么意思

监生选拔方式多系捐纳、门廕,即八旗官学生亦远不如贡生之屡经考场,生徒质量当远低於拔贡、副贡等。事实上,监生大多并非锐意学业之人,而仅是通过捐纳获得一个功名以便在乡里活动。监生想要入仕则必须参加统一的贡监考职,而且他们考取後获得的职位也比恩、拔、副贡要低。

监生的发展:

古代有一座所有学子梦寐以求进入的最高学府,那就是——国子监。它最早产生于西晋,公元278年,晋武帝设立了国子学,并设博士和国子祭酒。到了隋文帝时期,将国子学改名为国子寺,隋炀帝又正式改名为国子监。在国子监里读书的学生们就叫做“监生”。

宋代时期的国子监是只有少数人才能进入的,当时规定,只有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才有资格进入国子监学习,而普通的庶民根本无法进入。明清两朝放宽了限制,明代的监生一般有这四类:会试不第的举人,有机会进入国子监深造,称为“举监”。

以贡生身份入监者称为“贡监”,有功官员子弟被朝廷特批入监者称为“荫监”,捐钱的叫做“例监”。清代监生主要也分为四类:恩监、荫监、优监、例监。其中不同于明代的“恩监”指的是因皇家有喜事特开恩招来的,优监和贡监类似。

监是什么意思

1、国子监(guó zǐ jiàn),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

2、元代初设国子监,属集贤院,下辖国子学,设置祭酒、司业,掌管教令;监丞,专领监务。

3、此外,另设蒙古国子学、回回国子学,亦称国子监,以示与汉人、南人之区别。明清两代,国子监兼有国家教育管理机构和最高学府的双重性质。明代国子监规模宏大,分南、北两监,各设在南京与北京。

4、南监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模尤盛。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在北京设国子监置祭酒、司业、监丞、典簿各一员。

5、清沿袭明制,国子监总管全国各类官学(宗学等除外),设置管理监事大臣一员;祭酒满、汉各一员;司业满、蒙、汉各一员。另外还设监丞、博士、典簿、典籍等学官。

6、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监眄的解释

犹监察。监,通“ 鉴 ”。 《宋史·乐志十》 :“发祥有自,介福无疆。纷纶丕应, 保佑 下方。 嘉荐 斯备,雅奏具扬。寅威洞达,监眄昭章。” 参见 “ 监观 ”。

词语分解

监的解释 监 (监) ā 督察 :监察。监控。监测。监护。监考。监听。 牢,狱:监狱。监押。监禁。坐监。 监 (监) à 古代官名或官府名:太监( 宦官 ,阄人)。国子监。钦天监(掌管天文历法的官府)。监生(在国子 眄的解释 眄 à 斜着眼看:眄视。眄睨。眄伺(窥伺)。 部首 :目。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57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