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圆有那几种做法?
汤圆做法: 1、黑芝麻洗干净炒熟,磨成粉,我是用擀面杖弄的 2、将白糖、芝麻粉与板油丁拌匀揉透,再搓成适当大小的小圆子,即成馅心 3、将水磨粉加水揉透,摘成小粉团,搓圆,捏成锅子形,包入馅心,捏拢收口,就可以啦 注意:煮汤圆时,须不使锅内开水翻滚,免得将汤圆煮烂。待汤圆浮出水面,再翻滚一、二次,就可以啦 喜欢吃肉的人可以把芝麻馅变成肉馅包在里面也同样好吃 咸汤圆 材 料: *葱末、芹菜末、油酥红葱头各1小匙 *高汤8杯 *油1大匙 *内馅--绞肉4两,白胡椒粉、麻油各1/8小匙,荸荠末1大匙,太白粉、盐各1/2小匙 *外皮--糯米粉1杯,冷水1/5杯 调味料: *盐1/4小匙 *白胡椒粉1/8小匙 *麻油1小匙 作 法 : 绞 肉 中 加 入 白 胡 椒 粉 、 盐 、 荸 荠 末 、 太 白 粉 、 麻 油 拌 匀 , 做 成 肉 馅 。 外 皮 与 芝 麻 汤 圆 作 法 相 同 , 并 包 入 肉 馅 。 油 烧 热 , 加 入 葱 末 、 盐 、 高 汤 煮 滚 后 , 将 汤 圆 放 入 , 煮 至 浮 起 ( 约 2 分 钟 盛 出 ) , 再 撒 些 芹 菜 末 、 油 酥 红 葱 头 、 白 胡 椒 粉 及 淋 上 麻 油 。 圆的种类 现在汤圆,不管有馅、无馅,一律称作汤圆,顶多为了区分汤圆内馅方便,而作芝麻汤圆、红豆汤圆、绿豆汤圆等不同称呼。无馅汤圆因为不包馅,通常颗粒都比较小,煮法可分甜、咸两种。 煮咸汤圆首重汤头与配料,香菇、鲜虾仁、碎肉、冬笋片是一种煮法,香菇、虾仁干、碎肉、茼蒿、包菜或白菜是另一种煮法,也有人用江瑶柱、猪骨与大豆芽菜同熬,滋味都很不错。煮甜的汤圆比较简单,用糖水作为上汤。有一种黑糖汤圆吃起来甜而不腻,冷热均宜。 客家咸汤圆 汤圆制作方法 材料:糯米粉3杯、清水1杯。 做法:1. 先将糯米粉与水先混合备用。 2. 取适量大小粉团,包入馅料,揉成圆球状(大小约为直径3公分左右)。 3. 煮面锅煮水至滚,放入汤圆煮至汤圆浮起即可捞出放入汤料中。 汤圆馅料 材料:绞肉5两、小豆干2块、去壳竹笋1支(小)(可以荸荠代替)、香菇2朵、油葱酥2大匙、油葱酥油1大匙、沙拉油2大匙、韭菜花细末适量。 调味料:酱油2大匙。 做法:1. 豆干与竹笋切小丁,香菇泡软去蒂切丁。 2. 炒锅放入油2大匙,待油烧热,先放入一半的绞肉拌炒至肉变白色,再放入豆干丁、笋丁、香菇丁爆炒至熟,淋上酱油后,再放入油葱酥和油葱酥油拌匀后熄火,再将剩余的绞肉、韭菜花末拌入炒好的馅料成团状,可放入冰箱冰凉后再包即可。 汤圆汤料 材料:小汤圆半斤(红白)、香菇(干)6朵、葱2根、小虾米2大匙、油葱酥油2大匙、清水6杯、茼莴菜适量、沙拉油2大匙、芹菜末适量。 调味料:盐半茶匙、胡椒粉半茶匙、香油少许 做法:1. 香菇泡软去蒂切丝,葱切3公分段,虾米泡软,茼莴菜洗净备用。 2. 炒锅中放入油,待油烧热后放葱段(葱白部分)爆香,再放入香菇丝、虾米、油葱酥油爆炒,注入清水煮滚,加入盐、胡椒调味,再放入煮好的汤圆,加入茼莴菜稍煮,淋上麻油即可取出盛入碗中,撒上芹菜末即可。 银杏汤圆 汤圆馅料 做法: 将银杏仁25克烘脆,研粉,用沙拉油炒熟,面粉炒黄,黑芝麻炒香捣烂。 将蜂蜜压成泥状,加入白糖、银杏粉、黑芝麻,和上沙拉油加炒面,揉成馅儿。 汤圆制作方法 材料:糯米粉3杯、清水1杯。 做法:先将糯米粉与水先混合备用。将糯米粉合匀,分成小团,包上馅儿,做成汤圆。 做法:待锅内水开至沸,将汤圆下锅,文火煮至汤圆浮在水面上3至5分钟即成。 特点:馅内加入银杏,有祝福“千秋长存”之意。( 银杏又名白果)
米酒汤圆的4种家常做法
元宵节吃汤圆已经是大家过节时的一个传统习俗,在我国关于元宵节吃汤圆最早的记载是出现在宋朝,当时的汤圆还不是这个名字,那时候叫圆子,或者是糖圆子。元宵节即将到来,那么汤圆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元宵节汤圆的做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汤圆做法和面:
1、用牛奶和面,这样做出来的汤圆皮较软。和面时面与牛奶(或水)的比例约为3∶1。
2、也可以在和面时加入不同颜色的汁水,比如加菠菜汁就可以做成绿色的汤圆,加胡萝卜汁做成红色的汤圆。
做馅:
汤圆馅有很多种,有芝麻馅、花生馅、豆沙馅、肉馅、水果馅。传统的汤圆馅中糖分和油脂含量太高,多数用猪油来做。自己做馅料的时候要注意少放糖和肥肉。
调汤:
1、通常煮甜馅的汤圆都用清水,不需要再加糖,这样更能突出汤圆本身的滋味。也可以在汤里加入适量的姜片,汤圆会更鲜美。
2、煮无馅小汤圆,汤中可以加桂圆、红枣汤、白木耳等,无馅料小汤圆还可以用花茶水来煮,味道更新鲜。
3、煮肉馅汤圆时汤里可放一些蔬菜,吃起来不会太油腻。
4、浪漫的朋友也可以在汤里加入水果、花瓣等,让汤圆更有情调。
煮汤圆:
1、?滚水下,文火煮?。用旺火将水烧开,汤圆下锅,用勺背轻轻推开,以免沾锅。
2、汤圆入锅煮至浮起后,要迅速改用文火煮,每次沸腾时应加入适量的冷水,可保持汤水似滚非滚的状态;水温太高不仅汤圆容易破裂,而且会外熟内硬。
3、怎样判断汤圆熟了没有呢?一是看其是否表面光滑,二是看浮于水面,还可以用筷子按一下看看有没有弹性。肉馅的汤圆和冰冻的汤圆最好多煮一会。
吃汤圆的由来相传,远古时候玉皇大帝为了一统天下,特派灶神菩萨长驻人间了解民情,每月逢三上天回禀。有年夏历冬月二十三日,灶神菩萨向玉帝回禀道:?人间百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吃的是粗茶淡饭。每日辛勤劳动,从不歇息,长此下去,我担心庶民们会因过度疲劳累坏身体,不能生产,必将影响贡献。?玉帝闻奏即命群臣共商良策。太白金星奏道:?大王可命衲陀祖师下凡,给百姓们吃些药,叫他们慢慢地发起病来,自然就会休息。?玉帝准奏,使命衲陀祖师下凡照此办理。
夏历腊月初八早上,衲陀祖师就偷偷在百姓们的饭锅里丢下了疯人药,药一下锅就变成大豆、豌豆、蒜苗、豆腐和肉颗颗,百姓们吃了,果真慢慢地?疯?了起来:女的缝新衣、绣花鞋,男的杀猪、宰羊,都不想下地干活。过了腊月二十四日,疯人药性大发。人们就东家请人吃饭,西家邀客喝酒。到了腊月三十日中午,百姓们都拿出各种好吃的食物,围在桌旁,全家人大吃大喝起来。从正月初一起,男女老少不光吃好的,而且整日穿红着绿到处玩耍。有的画着花脸,敲锣打鼓四处游街;有的邀邀约约带着礼品,八方去拜年。
正月十三日,灶神菩萨上天奏道:?大王,不好了,百姓们全疯了!光吃光耍,一样活不干,这样下去,如何得了。?玉帝闻奏,十分惊诧,即命群臣再议良策。太白金星又奏:?若要治好百姓疯病,可令药王菩萨设法。?玉帝准奏,即令药王菩萨下凡治理。
正月十四日晚,药王菩萨就将百姓的夜餐变成了汤圆,里面放些芝麻、核桃、白糖等清醒剂,百姓们吃了,第二天早上疯病全好了,家家照旧男耕女织,恢复了往常的劳动。
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延续下去,就形成了过年的习惯。
吃汤圆的禁忌1、汤圆的外皮部分均以糯米粉为食材,黏性高,不易消化。对于肠胃功能不佳者、老年人、儿童,在食用汤圆的时候就应特别留意,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吞咽阻碍。
2、汤圆属于?高油脂?及?高热量?的食物,肥胖或是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都不适宜吃太多。
猜你感兴趣:1.花生汤圆羹的做法
2.关于汤圆的谜语及谜底答案
3.关于元宵的谜语大全及答案
4.元宵节汤圆促销方案3篇
5.元宵节包汤圆活动方案6篇
米酒对胃寒、血淤、缺奶、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症有治疗效果,以热饮为好。美味的米酒汤圆应该要怎么做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米酒汤圆的4种家常做法。
米酒汤圆的做法(1)
材料
醪糟,汤圆,枸杞,清水
做法
1.国内放适量水,煮开,然后将汤圆放入煮熟
2.然后舀两大勺酒酿搅开
3.喜欢甜的再放些糖,最后点缀几粒枸杞即可~~
小诀窍
糯米作为一味中药味甘性温,入脾肾肺经,具有温胃健脾、益气止泻、生津止汗的作用。做成醪糟汤圆后,不仅增强了其补益功能,还增加了活血通络的作用: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消化不良者有促进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的作用;对慢性关节炎患者有助于活血通络止痛;对大病初愈,身体虚弱、贫血、手术恢复期的病人,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米酒汤圆的做法(2)
材料
糯米粉200克,可可粉5克,醪糟200克,糖20克,温水160克
做法
1.将糯米粉加入糖和160克温水和成光滑的白色面团,分成两份,另一份加入可可粉以及少许温水和成光滑的巧克力面团
2.将两种面团分别揉成圆形,擀成片,用心形模具刻出心形的汤圆来
3.锅中烧开适量清水,放入做好的汤圆煮熟浮起,加入醪糟煮开,加入适量糖调味即可
米酒汤圆的做法(3)
材料
无馅汤圆(可以在超市买现成的珍珠汤圆),米酒,蜜红豆,白糖,水淀粉少许
做法
1.锅内加清水煮沸,加入米酒煮开
2.放入小汤圆,煮到小圆子都浮出在水面上
3.加入蜜红豆煮开
4.加水淀粉煮开,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糖拌匀后关火
米酒汤圆的做法(4)
材料
糯米粉100g,紫薯1/2根,南瓜1小块,米酒适量,开水50ml
做法
1.紫薯、南瓜分别去皮切厚片,蒙上保鲜膜,微波加热3分钟,取出后分别压成泥
2.糯米粉等分三份,其中一份中加入开水,用筷子搅拌,这时不易成团
3.取一个小面团,放入沸水中煮至浮起
4.将小面团放回原来的粉中,揉成均匀面团
5.其他两份分别加入南瓜泥和紫薯泥,按照同样的 方法 揉成面团
6.三个面团分别搓成细条状,拧在一起
7.分成小剂子,揉圆,成为三色汤圆
8.米酒加水,煮开后倒入汤圆,煮至汤圆浮起即可
米酒汤圆相关 文章 :
1. 米酒汤圆的做法大全
2. 糯米酒的功效和作用
3. 白糯米酒的功效与作用
4. 元宵节怎样吃汤圆更健康
5. 米酒的功效、作用及相关小吃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58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