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鲜和太湖三白是什么?
太湖三白是指白鱼、银鱼和白虾;长江三鲜是指河豚、鲥鱼和刀鱼。
三白太湖白虾:清《太湖备考》上有“太湖白虾甲天下,熟时色仍洁白”的记载。白虾壳薄、肉嫩、味鲜美,是人民喜爱的水产品。
用白虾做的“醉虾”放在桌上,虾还在蹦跳,吃在嘴里,奇嫩异常,鲜美无比。白虾剥虾仁出肉率高,还可加工成虾干,去皮后便是“湖开”。
长江三鲜的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营养丰富,滋味鲜美,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体的其他部分可制成鱼肝油、鱼胶、鱼粉等。
扩展资料:
作为“长江三鲜”之一的鲥鱼又名三黎鱼,因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鲥鱼定期入江河产卵,其他时间并不出现,因此得名。在长江江苏段,一般是“谷雨见鲥鱼”,年年如斯准确无误,故称“鲥鱼”。
鲥鱼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分布在我国南海及东海,亦见于长江、珠江、钱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地区,以当涂至采石一带横江鲥鱼味道最佳,被誉为江南水中珍品,为我国珍稀名贵经济鱼类。
鲥鱼早在汉代就已成为美味珍馐,春江鲥鱼以唇有朱点者为上品,据说系严子陵用朱笔点过。鲥鱼最为娇嫩,据说捕鱼人一旦触及鱼的鳞片,就立即不动了。
所以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称其为“惜鳞鱼”、“南国绝色之佳”,并做诗赞曰:“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
人民网—— ?太湖三白(太湖三宝)之 太湖白鱼
人民健康网——刀鱼、鲥鱼、河鲀 长江三鲜的营养价值
英德的自然资源
长江四鱼指银鱼,刀鱼,鮰鱼,鲥鱼。银鱼科(Salangidae)银鱼属(Salanx)多种半透明鱼类的统称。见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很少长於15公分(6吋)。口大,牙大而尖利。掠食鱼。刀鱼(学名Coilia ectenes Jordan),又称刀鲚,毛鲚,是一种洄游鱼类,与河鲀、鲥鱼和鮰鱼一起被誉为“长江四鲜”。平时生活在海里,每年2~3月份长颌鲚由海入江,并溯江而上进行生殖洄游。产卵群体沿长江进入湖泊、支流或就在长江干流进行产卵活动。由于长江污染加剧以及滥捕滥捞,刀鱼产量逐年下降。刀鱼体形狭长侧薄,颇似尖刀,银白色,肉质细嫩,但多细毛状骨刺。肉味鲜美,肥而不腻,兼有微香。清明后,刀鱼肉质变老,俗称老刀。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鮰鱼。不同的地方,鮰鱼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称“鮰老鼠”、四川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
古称“魱”。形秀而扁,似鲂而长,长约70厘米,银白色,腹部具棱鳞。一般三四龄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产于南通的长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矶一带的下游地段。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其身价愈发昂贵。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长江四鱼
定义
银鱼,刀鱼,鮰鱼,鲥鱼
生存环境
已濒临绝迹
产地
近海的长江口
银鱼
银鱼
银鱼
古称“脍残鱼”。此鱼形细长,身透明,体光滑,长约一指。喜栖息于近海的长江口银鱼(salangid)是淡水鱼,生存分布于东亚咸水和淡水中,在中国被誉为美味。体细长,似鲑,无鳞或具细鳞。银鱼可分为小银鱼和大银鱼,其中大银鱼可长到长约七至十厘米,很少长于15公分(6英寸)。口大,牙大而尖利 ,掠食鱼。银鱼因体长略圆,细嫩透明,色泽如银而得名。其产于长江口,俗称面丈鱼、炮仗鱼、帅鱼、面条鱼、冰鱼、玻璃鱼等。
刀鱼
因此鱼其状似刀形,俗称刀鱼。刀鱼“狭薄而长头”,与凤鲚有相似之处,但比凤鲚个大,也称江鲚。个大者有一尺来长。此鱼特点是肉质细腻鲜嫩,入口即化,但丝毛骨较多,食之须小心。清明前大量上市。一过清明,其丝毛骨即变硬,价钱就开始下跌。(江苏靖江被称为刀鱼之乡,但由于近年来过度捕杀及环境问题,野生刀鱼已十分少见,现在市面上大多为养殖刀鱼)
盐烤刀鱼
盐烤刀鱼
鮰鱼一般指长吻鮠
亦称鮠鱼,俗称白戟。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属鲶形目,鲿科,鮠属,又名鮰鱼。不同的地方,鮰鱼有不同的叫法,上海称“鮰老鼠”、四川名“江团”,贵州则唤之为“习鱼”。长吻鮠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口下位,呈新月形,唇肥厚,眼小。须4对,细小。无鳞,背鳍及胸鳍的硬刺后缘有锯齿,脂鳍肥厚,尾鳍深分叉。体色粉红,背部稍带灰色,腹部白色,鳍为灰黑色。现产量急剧减少,大鮰鱼已不易捕捉。鮰鱼肉肥肉鲜,精炖红烧,均为鱼中名品。其鳔肥厚,可制鱼肚,历来为上等食用鱼类。
干锅回鱼
干锅回鱼
清蒸回鱼
清蒸回鱼
鲥鱼
长江四鱼
长江四鱼
古称“魱”。形秀而扁,似鲂而长,长约70厘米,银白色,腹部具棱鳞。一般三四龄成熟,春夏之交,溯江而上,主要产于南通的长江入海口到南京燕子矶一带的下游地段。其味极为鲜美,更宜不刮鳞清炖,为长江鱼类中的极品。可惜近年已濒临绝迹,其身价愈发昂贵。
鲥鱼简介
鲥鱼做法
鲥鱼做法
鲥(Macrura reevesi)属鲱形目,鲱科,鲥亚科,鲥属。俗名:时鱼、三来鱼、三黎鱼。濒危等级:濒危。体甚侧扁,呈长椭圆形,头中等大,吻尖。口大,端位,口裂倾斜,下颌稍长;上颌正中有一缺刻,与下颌骨正中的突起相吻合。上颌后端达眼后缘下方,眼有发达的脂眼睑。鳃耙细长且密。鳃孔大。假鳃发达。鳃盖膜不与鳃峡相连。鳞片大而薄,上具细纹;尾鳍基部有小鳞片覆盖;胸鳍、腹鳍基部有大而成长形的腋鳞;腹面有大形、锐利的稜鳞,排列呈锯齿的边缘。无侧线,体背和头部呈灰黑色,中上侧略带蓝绿色光泽,下侧及腹部银白色;腹鳍、臀鳍灰白色,其它各鳍暗蓝色。
鲥为溯河产卵的洄游性鱼类,因每年定时入江而得名。平时生活于海中,每年2月下旬至3月初,生殖群体由海洋溯河作生殖洄游,在5-7月,当水温达28℃左右时,即在江河的支流或湖泊中有洄水缓流、沙质底的江段繁殖。产卵时间多在傍晚或清晨,生殖后亲鱼仍游归海中。幼鱼则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觅食,至9-10月才降河入海。鲥鱼在长江的产卵场,比较集中在波阳湖及赣江一带,少数逆水而上到洞庭湖入湘江,极少数上溯到宜昌附近。在珠江,则主要在西江下游江段产卵,上溯可达广西桂平。鲥鱼为滤食性鱼类,主要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有时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机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间,亲鱼很少进食。性成熟年龄一般为3+龄。 我国近海分布极广,黄海、东海、南海都有分布;淡水中分布于长江、珠江、钱塘江、闽江等水系。
鲥鱼个体较大,常见个体为1-1.5公斤,最大个体可达8+龄,体长达616毫米,体重3.5-4公斤。它肉细脂厚,味极腴美,其内脏含脂量为18-21.7%,鳞片与皮肤间满含油脂,鲜味浓重,营养丰富。鲥鱼蛋白质含量为11.4-16.9%,脂肪为11.1-17.0%;还富含钙、铁、磷等,故在烹制时特别强调“清蒸鲥鱼不刮鳞”。鲥鱼历来就是长江、钱塘江、珠江等水系下游的名贵鱼类,在古代就被作为纳贡之物,清蒸鲥鱼,驰名古今中外。沿江各地鲥鱼到达的时间各各不同,渔泛也有迟早,如江苏江阴是“谷雨见鲥鱼”;安徽是“清明早,芒种迟,立夏、小满正当时”;江西峡江是“端午吃鲥鱼”;而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为农历3月吃鲥鱼。钱塘江则从立夏至端午节之间。江苏、上海视鲥鱼为长江淡水四大名鱼之首。
地表水:境内的水源主要靠地表水,而地表径流形成主要是降水量,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900毫米。降水量自东向西渐增,差幅约100毫米。降水过程集中在4月—9月,降水量1524.2毫米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80.2%,其中4月—6月降水量921.7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48.5%。北江,市境南端以上集雨面积3.40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55.8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115.8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4.3%。滃江,集雨面积1289.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49.8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39.5亿立方米,占全年的79.3%。连江,集雨面积257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03.4亿立方米,其中汛期为84.04亿立方米,占全年的81.2%。
英德地表水的来源,主要是以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岩溶区地表径流比非岩溶区少,其中以溶蚀低山高丘陵、峰丛洼地类型最少,仅在雨季中才有少量地表径流产生。市境平均地表径流深1149.9毫米。受地质地貌和植被影响,径流深存在差异。南部及西北部丘陵山地,径流深大于东部的丘陵、台地及其平原地区。黎溪镇至连江口镇自南至北,径流深1500毫米—1300毫米;波罗镇自北向南,径流深1300毫米—1200毫米;其他地区径流深一般在1000毫米—1100毫米。
地下水:英德岩溶区缺少地表径流,但地下水较丰富,非岩溶区地下水也有一定储量,在利用上可作地表径流的补充水源。据水文地质资料证明,英德地下水大体上分为三大类型,即: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北江、滃江、连江两岸阶地与石牯塘、横石塘、大镇等盆(谷)地中。碳酸盐岩类裂隙溶洞水主要分布在波罗、沙口、石灰铺、大湾镇青坑、浛洸镇张陂、九龙、黄花等石灰岩地区。基岩裂隙水主要分布在北部、东部和东南部等山地,其富水性变化受岩性和植被影响甚大。有关地质资料称:仅横石塘镇至英德盆地(平原丘陵地)隐伏岩溶水,开采资源就达35.05万立方米/昼夜。温泉有4处温泉资源,分别是望埠镇温泉、横石塘镇热水湖温泉、白沙镇会英温泉、水边镇热水温泉。
望埠温泉:温泉于石灰岩中涌出,水质经中山医科大学等分析,属医疗热矿泉,各种化学元素配比较好,含氡和硫化物,PH值F1-F3,属中偏碱性温泉,对各种关节炎和皮肤、消化器官、神经系统等疾病有辅助疗效。该泉源已开发利用,建设有李屋老温泉、望埠女足基地温泉山庄和英德溶洞温泉度假村。
横石塘镇热水湖温泉:位于市区北部22公里的横石塘镇新群村蓝屋自然村,水温48°C—60°C,温泉水自然涌出地面,水流量3800立方米/昼夜,水质明澈,有微淡硫化氢味,经检测有多种保健治疗功能。温泉地处小型山谷盆地,盆地中有山丘,小河盆地中部缓缓流过,滋润桑地稻田、山林草地,具有浓郁的乡村气息和田园诗韵。热水湖温泉正在开发,将建成仙湖温泉旅游度假区。
白沙镇会英温泉:位于市区东部的白沙镇会英村。20世纪90年代初有一台湾投资者成立绿洲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发展温泉养殖。该公司也将温泉旅游纳入其发展计划。
水边镇热水温泉:位于市区西南部65公里的水边镇热水村,距镇区6公里、市区65公里。泉源在小河侧,自然涌出地面,涌水量大,水温42℃—55℃,水质清,可闻硫磺味。经华南农业大学等检测,以含硫、钙、铜、锌、钾、钠等矿物质元素为主,有抗菌消毒作用。温泉周边环境相对封闭,山清水秀,具有鲜明的野外度假休闲主题和特色,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水力:境内河床落差大、水流急,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45万千瓦,其中可开发的约35万千瓦。农业灌溉,主要靠地表水。 英德地处山区,陆生动物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石门台省级自然保护区,根据《广东石门台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综述》,截止2009年8月,区内发现分布的脊椎动物301种,其中两栖纲14种、爬行纲14种、哺乳纲4种、鸟纲228种。在脊椎动物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有黄腹角雉、云豹、豹、金貂、烙铁头、蟒6种,属于二级保护的有穿山甲、小灵猫、斑林狸、领角鸮等45种。昆虫已鉴定的有456种,其中重点作为表示生境多样性的昆虫蝶类135种。江河鱼类及水产动物品种有各种名贵鱼类,如鳗鲡(白鳝)、鲥鱼(三黎鱼)、重唇鱼、赤眼鳄、长春鳊、三角鲂、黄颡鱼、鲶刺鳅、鳜鱼(桂花鱼)、鲈鱼。江河水生动物有螺类、贝类,名贵的龟类有鳖(水鱼)和水生保护动物鼋(一级)、山瑞(二级)。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长湖水库、连江口河段,分别捕获1只40余公斤和1只30余公斤的大鼋;1993年7月在沙口河段,又捕获1只36.5公斤的大鼋。由于江河被工业废水等污染,电、毒、炸鱼严重,江河鱼类日益减少,有些鱼类甚至濒于绝迹。为此,政府已采取措施,并在一些河段施放鱼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72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