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污水厂设计指标是什么

问题一:污水处理设计原则 2.2 设计原则

污水厂设计指标是什么

(1)基础数据可靠

认真研究基础资料、基本数据,全面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充分掌握水质特点和地域特性,合理选择好设计参数,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针对水质特点选择技术先进、运行稳定、投资和处理成本合理的处理工艺,积极慎重的采用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使处理工艺先进,运行可靠梗处理后水质稳定的达标排放。

(3)避免二次污染

尽量避免或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妥善处置处理渗滤液工程中产生的栅渣、污泥,臭气等,避免对环境的二次污染。

(4)运行管理方便

建筑构筑物布置合理,处理过程中的自动控制,力求安全可靠、经济适用,以利提高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和运行费用。

(5)严格执行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使处理后的水能够达标排放。

问题二:请问谁知道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指标具体是多少吗 很可爱的问题。不同地方的污水厂水质差异很大。和市政管网收集的污水来源关系密切。通常设计没有工业废水或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的话,污水厂水质大致可按COD280 BOD180 TN 30 氨氮20 TP3这样来算

问题三:污水处理厂设计费的计算方法? 这个费用你必须从土建和设备方面去考虑,具体要根据不同污水采样不同工艺需要不一样的设备才能计算,可以找一家环保公司做个设计方案就ok了 。或者你提供些资料我帮你预算一下。

问题四:污水处理厂场内道路设计参考哪个标准? 这个需要一套严密的计算的。

问题五:污水处理设计需要查阅那些规范? 一、环境手册类有:

1.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5册)-城镇排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2.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6册)-工业排水》(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3.上海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9册)-专用机械》(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4.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5.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主编:《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2册)-器材与装置》(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

6.北京水环境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等主编:《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

7.张自杰主编:《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二、基本环境标准与规范类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C2002)

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C1993)

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C1996)

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C1995)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C2002)

6.《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544-2008)

7.《纺织染整工业废水治理工程技术规范》(HJ 471-2009)

8.《污水海洋处置工程污染控制标准》(GB18486C2001)

9.《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C2001)

10.《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C2002)

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12.《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CJJ60C1994)

三、其它供参考的规范和标准:

1.杂环类农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523-2008)

2.制糖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9-2008)

3.发酵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3-2008)

4.化学合成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4-2008)

5.提取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5-2008)

6.羽绒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1-2008)

7.中药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6-2008)

8.混装制剂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8-2008)

9.生物工程类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7-2008)

10.淀粉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1-2010)

11.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2-2010)

12.油墨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3-2010)

13.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水污泥排放标准 (CJ3025-1993)

1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1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分类(GB/T18919-2002)

16.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17.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18.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业用水水质(GB/T19923-2005)

1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农田灌溉用......>>

问题六:新建污水处理厂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有什么指标没 新建污水处理厂的容积率、建筑密度没有指标要求。

污水处理厂是从污染源排出的污(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适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时,必需经过人工强化处理的场所。一般分为城市集中污水处理厂和各污染源分散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入水体或城市管道。有时为了回收循环利用废水资源,需要提高处理后出水水质时则需建设污水回用或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厂。处理厂的处理工艺流程是有各种常用的或特殊的水处理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包括各种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要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费用最省。设计时必须贯彻当前国家的各项建设方针和政策。因此,从处理触度上,污水处理厂可能是一级、二级、三级或深度处理。污水处理厂设计包括各种不同处理的构筑物,附属建筑物,管道的平面和高程设计并进行道路、绿化、管道综合、厂区给排水、污泥处置及处理系统管理自动化等设计,以保证污水处理厂达到处理效果稳定,满足设计要求,运行管理方便,技术先进,投资运行费用省等各种要求。

问题七:两万吨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设计带图,处理标准是一级A标准!!!! 直接找公司进行设计啊

问题八:污水处理站的排放口有相关设计标准码?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试行)

(1996年5月20日,国家环保局 环监[1996]470号)

第一章 总 则

1.1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国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标准、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开展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试点工作的通知》精神,制定本《要求》。

1.2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是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的基础性工作之一,目的是为了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和污染治理,加大环境监理执法力度,更好地履行“三查、二调、一收费”的职责,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

1.3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应遵循便于采集样品,便于计量监测,便于日常现场监督检查的原则。

1.4 本《要求》适用于一切排污单位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

第二章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范围

2.1 一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噪声)的排污单位的排放口(点、源),均需进行规范化整治。

2.2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可分步进行。试点期间的整治范围应不少于辖区内已开征排污费单位的50%,并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2.3―2.6)。

2.3 以整治污水排污口为主,兼顾整治废气、固体废物、噪声排放口(点、源)。

2.4 以整治重点污染源为主。对列入国家和省、市级重点排污单位的排污口首先进行整治。

2.5 以整治列入总量控制指标的12种污染物(烟尘、工业粉尘、二氧化硫、化学耗氧量、石油类、氰化物、砷、汞、铅、六价铬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污口为主。

2.6 为体现试点的原则,要分别选择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规范、不同隶属关系的排污单位的排污口进行整治。

第三章 排污口规范化整治技术要求

3.1 污水排放口的整治

3.1.1 合理确定污水排放口位置。

3.1.2 按照《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设置采样点。如:工厂总排放口、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污水处理设施的进水和出水口等。

3.1.3 应设置规范的、便于测量流量、流速的测流段。

3.1.4 列入重点整治的污水排放口应安装流量计。

3.1.5 一般污水排污口可安装三角堰、矩形堰、测流槽等测流装置或其他计量装置。

3.2 废气排放口的整治

3.2.1 有组织排放的废气。对其排气筒数量、高度和泄漏情况进行整治。

3.2.2 排气筒应设置便于采样、监测的采样口。采样口的设置应符合《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3.2.3 采样口位置无法满足“规范”要求的,其监测孔位置由当地环境监测部门确认。

3.2.4 无组织排放有毒有害气体的,应加装引风装置,进行收集、处理,并设置采样点。

3.3 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的整治

3.3.1 一般固体废物应设置专用贮存、维放场地。易造成二次扬尘的贮存、堆放场地,应采取不定时喷洒等防治措施。

3.3.2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等危险废物,应设置专用堆放场地,并必须有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等防治措施。

3.3.3 临时性固体废物贮存、堆放场也应根据情况,进行相应整治。

3.4 固定噪声排放源的整治

3.4.1 凡厂界噪声超出功能区环境噪声标准要求的,其噪声源均应进行整治。

3.4.2 根据不同噪声源情况,可采取减振降噪,吸声处理降噪、隔声处理降噪等措施,使其达到功能区标准要求。

3.4.3 在固定噪声源厂界噪声敏感、且对外界影响最大处设置该噪声源的监测点。

第四章 排污口立标、建档要求

4.1 排污口立标要求

4.1.1 一切排污单位的污染物排放口(源)和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必须实行规范化整治,按照国家标准《环境保护图形标志》(GB155......>>

见《家畜生态学报》 2007年02期 “浅析夏季畜禽养殖场恶臭污染及控制”一文

作者:郭玲 白喜云 陈玉成

摘要: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畜禽养殖场产生的恶臭所造成的危害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恶臭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对于畜禽养殖场来讲,夏季的恶臭污染程度要高于其它时节。本文针对夏季恶臭发生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还可见:

养殖业污染的综合防治[ 8 ,9]

311 管理性控制措施

(1) 大中城市应控制养殖业的规模和速度,保

持适度自给率. 一个城市畜禽生产总量的控制取决

于社会需求量,外地资源流入量,当地总产量,粪便

污水处理水平、利用程度及单位面积粪便负荷量等.

过高的自给率必然带来污染问题.

(2) 以养殖业合理布局,对已造成粪便污染的

应调整布局. 养殖业的布局应综合考虑水源位置、耕

地粪便负荷量、旅游景点、居民住宅和工商业区等

因素.

(3) 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 规模化养殖场应

与环境保护设施(防治污染和其它公害的设施) 同时

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 加强环境调查、监测,制订相应标准,要想

从根本上解决由畜牧生产带来的众多环境污染问

题,除了各级政府和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外,必须

要制订相应的有关防治畜牧业污染的法律法规,包

括各类药物添加剂使用标准以及消毒药使用办法

等. 现在国家环保总局已相继出台了《畜禽养殖污染

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由

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饲料添加剂管理条

例》;由农业部发布的《新饲料和新饲料添加剂管理

办法》等,但还不够全面,有关部门应尽快制订、完善

这方面的法律法规,同时对已出台的法律法规必须

坚决执行,对违反有关规定的畜禽饲养场要加大查

处力度,使治污有法可依,执法必严,真正做到依法

治污,只有这样,畜牧生产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才

能得到彻底地解决.

312 技术性控制措施

(1) 通过养殖全过程控制尽量减少污染 一方

面,从动物营养角度即从动物营养配方方面考虑如

何减少环境污染,研究对环境有益的动物日粮配方;

①在饲料中添加饲用酶制剂:通过补充动物体内的

消化酶的分泌不足或提供动物体内不存在的酶,来

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②在日粮中添加合成的氨基酸,

利用氨基酸平衡营养技术,可在日粮中添加合成氨

基酸,以降低粗蛋白质含量,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的

排水量. 添加氨基酸,在减少畜禽排泄物中氮排出量

的同时,还可节省天然蛋白质饲料资源.

另一方面全过程控制即改进生产工艺:实行粪

水分流. 大中型养殖场应采取地面上清粪,即减轻固

液分离负荷,又减少污水浓度. ①改造现有猪场的生

产工艺,取消水冲式清粪,改为人工清粪,减少水的

使用量;在猪场外或者田间建储粪池,对粪便进行发

酵,发酵后的粪水直接用于农业生产; ②配备固液分

离机和粪水运输车. 采取粪水固液分离、粪肥脱水后

加工成有机肥,尿水曝气后,送到农田使用; ③在畜

禽养殖场、养殖小区集中的地区附近建立有机肥加

工厂,实现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

(2) 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10 ,11 ] 畜

禽类粪便的处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主要利用手段:

直接还田、晾晒后施田、厌氧发酵制沼气、堆肥后施

田和制作饲料.

由于畜禽粪便中携带大量病原菌和杂草种子,

直接施用或晒干后施用则会引发传播病原菌、孳生

蚊蝇、杂草丛生等问题. 将畜禽类便厌氧发酵产生的

沼液、沼渣及沼气综合利用于种植业和渔业、建立养

殖业和种植业紧密结合的生态工程,其环境2经济2

社会效益高效统一. 但受到一次性投资比较大、沼气

池受温度影响较大,冬季产气量小、夏季产气量大,

规模化养殖场远离居民点,使沼气利用困难等问题

的困扰. 好氧发酵处理的堆肥化产品质量稳定,可实

现工厂化连续生产,向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有

机肥源,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方式. 集约化养殖业

畜禽粪进行无害化处理,制成多效性有机生物肥料

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技术被国家环保局指定为1997

年最佳环保技术[12 ] . 然而,由于畜禽粪便含水量高,

难以固液分离,处理质量难以保证,因而研究缩短发

酵时间,控制好腐熟度,解决脱水、除臭杀菌,进行工

业化、规模化的堆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3) 开发低成本、高效益的养殖场废水末端处理技术[13 ] 对于整个养殖业来说,末端处理是必不

可少的. 养殖业废水的污染负荷极高,直接采用生物

处理,费用十分可观. 应通过沼气化、酸化、沉淀后,

再利用水生生物塘及土地处理系统对其进行末端

处理.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75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