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歌词四首·其三
踏歌词四首·其三:新词宛转递相传,振袖倾鬟风露前。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原文:
月落乌啼云雨散,游童陌上拾花钿。
翻译:
月亮落下,乌鸦在啼叫,云雨散去,一个孩子在路上捡花钿。
赏析:
这里的“月落”和“乌啼”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而“云雨散”则表现出一种疏离和孤独的情感。“游童”代表了年轻和活力,而“拾花钿”则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视。这样的描写,与上句的孤独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诗人介绍:
1、刘禹锡是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是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唐诗洛阳派”的代表人物。
2、他曾担任过御史中丞、刑部侍郎、太常博士等职务。他的政治生涯虽然曲折,但他一直坚持自己的原则,不为权势所动,因此备受推崇。
3、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具有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哲理思考。他的代表作品有《陋室铭》《竹枝词》《柳枝词》等。
4、他还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秀丽清新,笔力雄健有力。他的书法作品有《韩信庙》《陋室铭》《浪淘沙》等,至今仍被世人所珍藏。
⑴踏歌词,一作“踏歌行”。踏歌:古代长江流域民间的一种歌调,边走边唱,以脚步踏地为节拍。
⑵连袂(mèi):犹联袂。晋葛洪《抱朴子·疾谬》:“携手连袂,以遨以集。”袂:指衣袖。
⑶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古乐府《常林欢》解题云:“江南人谓情人为欢。”《乐府》作“看”,注:“一作欢。”丛刊本作“观”。
⑷映:《乐府》作“影”。鹧鸪(zhègū):鸟名。为中国南方留鸟。古人谐其鸣声为“行不得也哥哥”,诗文中常用以表示思念故乡。
⑸桃蹊柳陌:栽植桃树柳树之路。蹊、陌,都是路的意思。
⑹襄王故宫:本在今河南信阳西北,隋唐时故城久已荒废。这里当是用宋玉《神女赋》之意,以夔州一带泛称楚襄王所历之故地。
⑺细腰:指苗条细腰的美女。《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
⑻递相:轮流更换。《庄子·齐物论》:“其递相为君臣乎。”
⑼鬟(huán):环形发髻。
⑽花钿(diàn):女性的一种首饰。
⑾江头:蒋本作“江南”。
⑿三春:春季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其一
春江月出大堤坦平,堤上女郎牵手前行。
唱尽新词情郎不见,红霞映树鹧鸪啼鸣。
其二
桃柳下道路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唱歌。
因为是襄王故宫地,到现在还是美女多。
其三
新词宛转轮流相传,振袖倾鬟在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消散,游童在路上拾花钿。
其四
日暮江边听唱竹枝,南人欢乐北人伤悲。
自从冬天唱起新曲,直唱到春天花落时。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77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