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个人投资、理财基本知识

理财小知识一:3个建议

1、每天读点理财常识,知识积累越来越多,理财也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个人投资、理财基本知识

2、女人一定要理财,理财后你会发现自己拥有了一座金山,相信我

3、从零开始理财,从小钱开始

理财小知识二:3个环节

1、攒钱

挣一个花两个一辈子都是穷人。一个月强制拿出10%的钱存在银行里。给自己做个强制储蓄,发下钱后,直接将10%的钱存入银行,不迈出这一步,你就永远没有钱花。

2、生钱

基金、股票、债券、不动产、P2p

3、护钱

天有不测风云,谁也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所以要给自己买保险,保险是理财的重要手段,但不是全部,生钱就像打一口井,为你的水库注入源源不断的水源,但是光有打井还不够,要为水库修个堤坝。

理财要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以管钱为中心,攒钱为起点,生钱为重点,护钱为保障。

理财小知识三:多少钱开始理财?

理财不在乎多少,一个月省下100元买基金,从20岁存到60岁,是637800元;30岁存到60元,是22万;40岁起存,7万;50岁,2万。钱生钱是长跑冠军,理财一定要从年轻时开始。钱的秉性:你不爱我,我不爱你。

理财小知识四:两个好习惯

1、节俭

少打一次车,少做一次美容,吃饭少点一个菜,省下来的钱积攒起来去投资,让钱生钱。富人钱生钱,穷人债养债。节省钱、尊重钱是很多富人的习惯。李嘉诚生活的节俭是尽人皆知的。我们常常说富人越有钱越扣,因为他们知道钱来之不易,而没有钱的人往往穷大方。

2、记账

每天记账,不行的话三天记一次也可以。记账会让你清楚每一笔开销去了哪里,也有利于养成计划花钱的习惯。

理财小知识五:资产如何配置?

参与理财的钱应该分成三份

第一份:应急的钱,6个月至一年的生活费。存银行,活期理财、定期理财,或者货币市场基金。

第二份:保命的钱,三至五年生活费,定存、国债、商业养老保险等。应该是保本不赔,只会多不会少的东西。

第三份:闲钱,五年到十年不用的钱,只有这种钱才可以买股票,买基金,做房地产,或者跟朋友合伙一起开个什么生意,去做这种投资,那么必须是闲钱。

网页链接

李嘉诚主要是做哪些生意的

、房地产。

房地产一直以来都是李嘉诚的主要业务,李嘉诚也是靠房地产起家的。

李嘉诚在刚创业的时候主要做的是塑料制品,但是真正让他积累大量财富的是房地产,1958年他在香港建一栋12层高的工业大厦,此后正式进军房地产,1967年他趁着香港地价暴跌的时候大量买入土地,然后在市场回暖之后大量开发房地产,从而大赚一笔。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李嘉诚开始把房地产业务延伸到大陆,当时大陆的土地价格相对比较低,所以李嘉诚就趁机购入了大量的土地,随后也采取蜗牛式的开发,有些土地开发成楼盘卖出去,有的建成物业对外出租,有的则囤积土地代价而沽,通过房地产业务,李嘉诚积累了大量的财富,没钱的时候他就把一些物业卖出去变现,比如从2013年到2017年这段时间,累计抛售的物业就超过1,700亿港元。

2、基础设施。

李嘉诚非常偏爱基础设施这些业务,因为基础设施这些业务现金流非常充裕而且稳定,所以不论是在香港还是在欧洲等多个地方,李嘉诚都投入大量的资金布局基础设施领域。

这些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水电,燃气,铁路,港口,电信等行业,目前基础设施已经成为李嘉诚旗下最主要的业务之一。

比如在大陆,李嘉诚参与投资的项目就包括深汕高速,汕头海湾大桥,深圳盐田港,宁波北仑港等等。

而在英国目前李嘉诚旗下的企业已经控制英国超过30%的通讯,30%的电网,28%的客运铁路,25%的天然气,7%的水。

3、零售。

零售也是李嘉诚主要的业务之一,其零售业务主要以有几个比较知名的品牌。

(1)屈臣氏

目前屈臣氏在全球的门店数量就超过1.5万家,全球一年的销售额达到1692亿港元(2019年数据),单是在大陆门店数量就接近4000家,2019年营业额达到248亿。

(2)百佳超市。

虽然百佳超市规模没有屈臣氏那么大,门店数量也没有那么多,但也是一个重要的企业。

(3)丰泽电器。

丰泽电器目前是屈臣氏集团旗下的一个成员,这个主要经营一些电子产品,目前香港的数码家电行业基本上被丰泽电器主导,

4、能源。

李嘉诚对于能源也是情有独钟,过去几十年曾经投资过很多国家的基础能源设施,比如1986获得加拿大赫斯基石油52%的股权,1999年投资30亿澳元获得南澳洲ETSA的电网的权益,2010年李嘉诚以700亿收购英国电网100%的股权,2012年以77.53亿港元收购英国电量及供应商WWU,2016年又投资加拿大最大的铀矿,2017年以424.5亿港元收购澳洲能源公司DUET集团等等。

5、投资板块。

除了传统的业务之外,李嘉诚还有一个投资业务,他的投资业务主要由维港投资负责。

维港投资从成立至今已经投资上百个项目,其中有很多项目都给李嘉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比如在2017年,李嘉诚投资了Facebook1.2亿美元,在Facebook上市之后就获得非常丰厚的回报;再比如从2013年开始,李嘉诚先后两次投Zoom,累计投入的金额是850万美元,在Zoom上市的时候,李嘉诚持有的股份是8.6%,随后随着Zoom市值的不断飙升,李嘉诚所持有市值曾经达到110亿美元;而截止2019年末,李嘉诚所持有的Zoom股权比例是5.25%,股权市值为62.74亿美元,相当于这一笔投资,李嘉诚至少赚60亿美元以上。

上面所提到的这些业务板块有的是上市的有的则没有上市,所以李嘉诚有很多财富,其实都是隐藏没人知道的。

比如单单是在欧洲,李嘉诚累计投资的金额就超过4000亿港元,截至2018年底,李嘉诚在欧洲拥有的资产总和已经达到6736.9亿港元。

当然除了我们所提到的这业务之外,李嘉诚应该还有大量的现金,比如前几年李嘉诚在分家的时候,他将旗下的企业交给了长子李泽钜,这份家产市值大约2,900亿港元,而次子李泽楷则得到了部分现金,至于这个现金是多少,没有具体的数据,但这个现金应该不会比李泽钜所持有的市值低太多。

当然除了这部分家产之外,李嘉诚还有一个慈善基金,这个慈善基金至少占李嘉诚资产的1/3左右。

把李嘉诚拥有的固定资产、持有的上市公司市值、物业、现金、以及所投资企业的股份计算在内,李嘉诚家族真实的财富至少达到8,000亿港元以上。

正如在2013年长和记者会上,李嘉诚曾对在场的记者朋友说,过去至少有10年外界的富豪榜对他的财富估计少估了一半,而且他还表示有杂志和媒体问他有多少钱,他只会说现在有三间上市公司的股份,别的私人财产不会透露。

背景: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了从欧美输入的塑胶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追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1950年夏,李嘉诚在筲箕湾创立长江塑胶厂。他取“长江”的厂名,来自“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他长江般的雄心大志。每个人的创业故事都不一样,第一桶金是最吸引人的话题,面对李嘉诚的成功,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不解:靠塑胶花的销售,就真的可以成为亿万富豪?没错,仅仅依靠塑胶花,李嘉诚已经跻身香港巨富行列。周兆晴:我们分析李嘉诚,无法忽略的是他的头脑和审时度势,这是中国人的良好传统,未雨绸缪。李嘉诚“塑胶花”的发展也不是一步到位,在他创业初期,香港的塑胶及玩具厂已有三百多家,长江厂只是其中经营状况良好,但缺乏特色的一家。长江厂出口的塑胶玩具,跟同业并无多大区别,只是款式有细微变化而已。此时,李嘉诚开始设想今后的问题——1957年,世界大战已经结束十年多,西方国家步入经济快车道,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与日俱增,李嘉诚的工厂迅速转型——主攻塑胶花生产。塑胶花实际上是鲜花翻版,上世纪50年代是一个追求与尴尬并存的年代——有限的生活水平和膨胀的想法、追求,塑胶花就像一个转轨时代的完美替代品,迅速占领着香港甚至全球市场。周兆晴:50年代李嘉诚做的事情,现在已经有了很好的传人——就像浙江商人,比如众所周知的“打火机”出口,这两者有很大的可比性,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批发销售、出口贸易,另外一个不可忽视的共同点就是塑胶花与打火机的技术含量都很低。1957年开始的几年中,李嘉诚靠批发贸易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塑胶花出口商、制造商,关键的一点是:他已经不仅仅是为了香港,或者为了街坊而生产,他的产品远销欧美。端木:50年代末是战后香港发展史上第一个黄金期,转口贸易的蓬勃和贴牌制造商身份使香港市面出现欣欣向荣景象。塑胶花生产厂家其实很多,长江只是其中很普通的一间,在“商圈”看来,塑胶花就算做到再大的名气也不过就是小贩,而无法真正进入“企业界”,所以当时称呼李嘉诚为“塑胶花大王”,多少还有些轻视的感觉。李嘉诚知道依靠塑胶花出口绝非长久之计,缺乏技术含量的产品在生命力上永远都不会长久,他企盼着人生一次变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0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