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业用药养牛猪的方法
猪的用药方法一般有三种,灌喂法,注射发和混饲法三种。
一、灌喂法;一人抓住猪的两耳或前腿,提起来,另一人用光滑的木棍横放在猪嘴里,把预先混合好的药液用不带针头的大号注射器,用猪的嘴角处直接挤到喉部。
二、注射法,注射发一般又分四种不同的方法:
1:肌肉注射,注射部位一般选择肌肉丰满,神经和血管少的颈部和臀部。针头直接刺人肌肉,注入药液。
2:皮下注射,是将药物注射到皮肤和肌肉之间的组织内,注射部位可选择皮松和容易移动的部位,如耳根后方或大腿内侧。捏起皮肤,从的褶皱基部刺入,药量大时要分点注射。
3:静脉注射,将药液输入静脉血管内,使之快速发挥作用。注射部位一般选择在耳部大静脉,先用手指捏住静脉血管,使静脉血管充盈,沿血管使针头和皮肤呈10---15度角刺入,如见回血证明刺入静脉血管,就可以输药了。
4:腹腔注射,将药液直接注入腹腔的一种方法,常用于仔猪,注射时一人提起猪的后腿,呈倒立状,在耻骨边中线两侧3--5厘米处针头垂直皮肤刺入注入药液。
三:混饲法,针对还没有饮食障碍的病猪,而且用药量不大,或者是预防的药物,均匀的混合在饲料中或饮水中让猪自由饮用。
养鱼必知-鱼塘用药技术(鱼塘养殖用药)
给药方案包括使用何种药物、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疗程等。
(1)抗菌药物使用剂量 根据药物的药动学特征以及对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试验,确定对特定动物的给药剂量。最准确的依据是按照动物的体重确定给药剂量,如每千克体重给药多少毫克(毫克/千克)。由于实际生产中,尤其是养鸡业中,往往采用混饲给药或饮水给药,为方便起见,往往采用在单位重量饲料(饮水)中添加药物的量作为给药剂量,常用单位是毫克/千克或毫克/升,相当于每千克饲料添加多少毫克药物或每升饮水添加多少毫克药物。通常根据制剂说明使用即可。但应适当考虑鸡的采食量(饮水量)、药物的种类等因素。如磺胺类药物为抑菌药,其抗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必须采用首次剂量加倍、再给予维持量的连续给药方案;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等杀菌药有抗菌后效应,则可采用短时间内大剂量给药的间歇性给药方案。
(2)疗程 为有效抑制或杀灭病原菌,避免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抗菌药物的使用必须足量并维持足够的疗程,一般以3~5天为宜。避免频繁更换药物。
(3)给药途径 通常情况下,治疗用药以饮水给药为佳。鸡饮水给药方便,药物吸收较快,发病鸡采食量大大降低而饮水可能仍较正常。预防用药可根据药物的性质,采用饮水给药或混饲给药。特定情况下,有必要进行注射给药,以治疗某些重症感染性疾病。但对规模化养鸡场,注射给药费时费人力,治疗成本高,对鸡又有较大应激,需慎重采用。
通过合理给药方案,延长药物使用寿命。如果低浓度、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球虫药,容易产生耐药性虫株。因此,可通过穿梭用药、轮换用药和联合用药等给药方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穿梭用药,即在一个饲养期内,换用2~3种不同类型的抗球虫药物,以缩短球虫与药物的接触时间;轮换用药是定期地或季节性地变换药物,使某种药物在产生耐药性之前将其替换下来;联合用药即同时使用几种药物,利用药物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增强药效,延缓耐药性的产生。
一、全塘泼洒法:
①正确计算水体体积和用药量,防止药量偏高或过低。②先喂鱼,后泼洒药液,不泼沉淀有颗粒状药液,以免鱼类误当饵料食用而中毒。3)早晨水中含氧量少,水温低:阴雨天,光照差,泼洒药液效果不好,应在晴天上午9-1l时或下午4-6时进行。④鱼浮头或浮头刚消失,体质差,不能泼洒药物。⑤药液泼洒必须均匀,应从鱼塘上风处逐渐向下风方向泼洒,用喷雾器喷射效果好。⑥酸、碱性药物不能同时混合泼洒,药物溶解最好用木质或塑料容器,以免降低药效。⑦泼洒药液12小时内,应勤观察鱼类的活动情况,发现鱼类有中毒现象立即采取加注新水等急救措施。
二、药饵投喂法:
①选择鱼类最喜食的饵料,一般采用能研成粉末的精料(菜籽饼、花生饼等),草食性鱼类可用空心菜叶、嫩草等代替。②准确计算药饵的用药量,根据塘鱼的总重量计算标准药量。③药饵应做成适口的药丸,有条件的最好加工成颗粒状,粒径大小以一口一个为宜。④药饵投入饵料台内,保证大、小鱼类均能吃到。⑤药饵投入水后,应保持2-3小时粘合不散,避免药物散失。④药饵投喂前停食一天,投喂量应比平时少20%~25%.一般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