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皇家古刹——圣寿寺
这几天天气还不错,温度不高,时不时还有凉风吹拂。和几个朋友,一起到荥阳塔山游览了著名的圣寿寺千尺塔。在我们去的时候,天下起了小雨,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我们游玩的情趣,反倒增添了几许诗情画意。
拾阶而上,满目苍翠尽入眼帘。道路两旁杏树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若是到春天杏花开放时节,这里一定是最美的地方。
台阶旁,有两棵杏树挂满了红丝带。树上还挂有小木牌:富贵树、康宁树。用手摸一摸就能为你带来富贵康宁。
往前行走几步,圣寿寺三个大字赫然在目。石碑背面记载了圣寿寺的历史。通过看碑文,我才知道此寺与宋仁宗的曹皇后有关。
一路向上走去,一个寨子巍然矗立。钺佛寨遒劲有力,三个字题于咸丰年间,厚厚的寨墙仿佛在诉说着一段远久的历史。
在厚厚的寨门里镶嵌着两块石碑,一个是清朝顺治年间,另一个是明朝万历年间。距今都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站到钺佛寨寨墙上往下望,感觉视野非常开阔。远处的山丘、近处的树木尽收眼底。
沿着寨墙东边走,有一个关帝庙。在关帝庙前墙上有一个关帝庙落成碑记。书法优美,内容不错,几个人停下了前行的脚步欣赏起来。
出关帝庙,沿着陡峭的台阶继续往上。站在台阶上再望下方,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感。
在平台上方就是圣寿寺了。寺内佛乐不绝于耳,有不少信佛之人在此诵经。在寺庙东南角,有一口铜钟。
寺前台阶两侧各有一个龟驼碑,上面记载着曹皇后的故事和重修圣寿寺的张振龙事迹。
穿过庙堂,终于看到了著名的千尺塔,仿如“犹抱琵琶半遮面”,躲藏在一棵粗大的杏树后面。
据《荥阳县志》记载:“宋仁宗建塔于大周山之上。”由于从大周山脚下到塔顶有千尺高度,所以叫“千尺塔”。千尺塔或称曹皇后塔,均源自一段传说故事。北宋仁宗皇帝(1023年-1063年在位)在大周山下朱家峪选纳曹家女子做了皇后。日子久了,皇后思念家乡,仁宗便命在其故乡建塔,使她能在汴京城看到故乡之塔,以解思乡之愁。因塔需高千尺,方能使皇后看到,故久未建成。为此许多官员、工匠被贬杀。后有能人献计,以羊群驮砖,把塔建于大周山顶。塔成,从山下至塔顶千尺有余,曹皇后得以遂愿。因此后人便称此塔为千尺塔或曹皇后塔。
几人围塔转了几圈以后,沿着旁边的小路出了圣寿寺,来到圣寿寺前的停车场。
在停车场盘桓了一会儿,我们看到“二仙洞”三个字,忍不住通过石牌坊下到山坳里一探究竟。
洞很小,只能一人弯腰进入,厚厚的石壁被摸的明晃晃的,看来下来的人还不少呢,其实里面什么也没有。
出了洞又来到山上,有几间刚建好的房子。听同行的小王说,这几间房子是他的朋友在这里建的。等这里旅游开发好了,准备在这里做生意。
在房子附近,我们偶遇了荥阳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一位热心的同志告诉我们,顺着山下去风景不错,建议我们下去看一看。
果然,下面的风景独好。有一线天美景,还有一个小小的捁笔泉呢!魏总和小王拿小棍子往泉眼里一捅,水流了出来,他们还把视频发到群里,几个人玩的是不亦乐乎。
再往下行,是一处悬崖峭壁。石壁上刻着“风光无限”几个大字。
在石壁上有一处天然“卧室”能容纳一个人躺在里面。魏总和我先后尝试了一下,体验了一下做“卧佛”的感觉,我们的举动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在下边玩足玩够,我们原路返回,回到山顶。看到满地的野韭菜,我们又开始踏上了寻找野韭菜之路。
沿着山路东南行走,一处突兀的岩石吸引了我们。站在岩石上往下看,一切尽收眼底。唯一遗憾的是,受经济利益驱动,东部山体已被挖空,只剩下裸露的石头,显出一副苍凉之感。
我们一直玩到了下午四五点,采满了一大兜野韭菜,兴致勃勃地离开了圣寿寺千尺塔。
1、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2、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3、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4、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5、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1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