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育苗芦荟?如何养殖?
芦荟一般用分株繁殖方法育苗。
具体方法步骤
1、芦荟生长很快,根系繁殖能力也很强。一般10公分高度大的芦荟根系周围往往会有一些小侧芽长出。仔细观察,这些小侧芽就是用来分株繁殖的对象。
2、进行分株繁殖前,把带有侧芽的芦荟原植株去土去盆。仔细观察长出的侧芽是否已经有独立的根系。一些刚长出的小芽还不成熟,根系往往还没长出。要注意选择已经有独立根系的大侧芽。
3、选好侧芽,用手指捏住侧芽和原植株根系连接的生长点处,如果是成熟的侧芽,轻轻掰一下就会把侧芽和原植株分开。如果侧芽还很小,自身的根系还没发育完全,不要使蛮力硬掰,不然掰掉的侧芽没有根系,不易成活。
4、把分开的侧芽稍微晾一会,让伤口处的水分自然挥发一下,不然伤口接触突然容易感染生病。然后在栽植容器里放入栽培土,土不要多,根据花盆大小来定,主要是垫底,为了利于根系生长,可以选用灰渣土加少量腐殖土。
5、把侧芽放入栽植容器里,把根系梳理好,一手扶着植株站立,一手慢慢填土覆盖住根系,注意根系不要曲折,顺着根系慢慢往上填土,让根系自然展开。填土也不要太多,到达植株茎部,叶片底部就行。
6、填土的时候注意用手指在容器边缘轻轻按压,不要直接按在植株根系上,这样利于使土壤牢固又不损伤根系。栽种好以后,及时浇一次透水。条件合适的话,一般一周左右就会长出新根成活。
芦荟的养殖
1、土壤:养殖芦荟的盆土应具有排水、保水、透气和蓄肥的良好性能,排水透气性不良的土质会造成根部呼吸受阻,烂根坏死,但过多沙质的土壤往往造成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使芦荟生长不良。常用的盆土配方是:腐殖质、园田壤土、河沙的比例为2:2:1,也可用木屑或熟煤灰代替河沙。此外,盆土要求比较清洁卫生,栽植前可用必灭速等对土壤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2.选盆: 盆栽芦荟最好用泥盆,不宜用瓷盆和塑料盆,因为透气性差,易烂根。用新盆前应用水浸透,否则上盆后浇水不易把盆渗透,半干半湿的盆壁会伤新根。
3、选苗:选苗也是芦荟养殖的关键,健壮的芦荟苗,应该是叶片短而厚实,颜色深绿,并带有四根以上自生根的。
4、上盆:上盆即载种到盆中,上盆应在春夏季进行,冬季不宜上盆,温度太低,不利于新根发生。上盆前可在盆底先放一块碎瓦片,压在盆底的透水孔上,既能保持排水,又不会将盆土漏出。上盆时,先把芦荟苗在盆中央放正,尽量让根系 舒展,填土覆盖根部后,再轻轻将苗向上提一提,并稍微压实,使根上下左右与盆土紧密接触,再将盆土加至与盆沿保持2~3厘米为止,注意尽量将苗扶正。最后慢慢向盆内浇透水。
注意:刚上盆的芦荟不要让阳光直射,以免失水和养分过度消耗,宜放在半荫处养护,待苗生根以后才能多照阳光。
5、换盆:盆栽芦荟养殖一般1~2年就要换盆一次,每年春天4~5月和秋季9~10月进行换盆为好。在换盆时要保持完好的土团,尽量不伤根系。换盆以后,还需放在半阴处养护一段时间,在完全缓苗后再移到有阳光处养护。
6、温度:芦荟怕寒冷,因其原本长期生长在终年无霜的沙漠环境中。在室温5度时时芦荟停止生长,零度时,生命过程会发生障碍,芦荟养殖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5℃,湿度应为45—5%。
7、浇水:芦荟被称为“旱不死的植物”,所以不浇少浇水一般影响不大,但如果土中积水,就会导致根烂淹死。冬季里可15到20天浇一次水,可适当增加叶面喷水,尽量少浇水,保持盆土干燥;春季,一般5到7天浇一次水,浇水原则是不干不浇,浇则浇透;夏天,需要2到3天浇水一次,还应注意少受烈日暴晒,减少水分的损失;秋季的芦荟浇水方法基本与春季相似,同时要使盆土有干有湿。
在芦荟返青生根以前不宜多浇水,浇水的时间一般都以清晨和傍晚为好,水温以接近盆土温度为佳,切记盆栽芦荟,宁干勿湿。
8、日照:芦荟需要充分的阳光才能生长,除了初植的芦荟不宜晒太阳& #40;养殖半个月左右的& #41;,只能在早上见见阳光外,其它时间可多晒太阳,晒得多才越生长得好。
9、肥料:要想养殖长得好,肥料是不可缺少的,芦荟可用氮磷钾及一些微量元素的肥料,而为了保证芦荟是绿色天然植物,可尽量使用发酵的有机肥,如饼肥、鸡粪、堆肥等。
10、越冬养护:如果将盆栽芦荟放在室内,一般都能安全越冬。要牢记5℃是芦荟越冬的最低安全线,当温度在在5℃以上时,要采取一些相应的保暖措施。冬季要尽量少浇水甚至不浇水,可适当进行叶面喷水,并尽量让盆栽芦荟多见阳光。
供您参考!欢迎交流评价!
1、播种量。橙子种子每斤2000多粒。由于种子是多胚,可能发出2个或多个幼芽,因此每斤种子有可能长出多于种粒数的幼苗。当然,这只是理论上有可能,实际操作起来要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一般越冬播种,每斤可成苗2000株左右;春季播种每斤可成苗2500株。这是因为,越冬播种可能遭遇低温冷害,影响出苗率和成苗率。如果越冬播种采用大棚设施育苗,或小拱棚覆盖育苗,可以提高播种质量,提高出苗率。育苗床的土壤质量以及管理水平对出苗率有较大影响,很多育苗户会因为苗床和管理问题造成严重损失,出苗率可能不足50%,甚至更低。
2、适时播种。香橙砧木在秋季、冬季和春季均可以播种,但在夏季需慎重,夏季的温度较高,日照强烈,容易造成高温为害,影响幼苗的正常生长。播种前应进行药物浸种消毒,同时,浸种2小时可以提高发芽率,减少种子损失。在冬季平均温度不低,无霜期较长的地区,可以采取鲜籽播种。将新鲜种子晒干表面水分后即可播种。秋季鲜籽播种可以延长生长时间,提早嫁接。播种密度,每亩播种100-150斤。很多农户不大注意稀播匀播,抓一把,随便撒,造成种子稀密不均,即影响幼苗质量,又会造成种子浪费。为了播种均匀,应进行分厢称量播种。例如,一块地有10厢苗床,在播种之前就可以将种子分成10等份,每厢撒播一份,并且还可以将一份再分成2等分,在同一厢苗床地里来回撒播2次,就容易做到撒播均匀。
3、播后管理。采取大棚覆盖栽培,可有利于越冬播种幼苗的健康生长。塑料大棚有钢架大棚和竹木大棚2种。为了提高苗床温度,可以采取大棚套小棚,并覆盖地膜的方法,提高幼苗生长的环境温度。如果没有设施覆盖,秋冬和春季播种后,需覆盖地膜保温保湿,促其发芽生长。经过一年生长,一般株高可以达到30—50厘米,幼苗直径4—5毫米;第二年株高可达70—80厘米,直径8毫米左右
树苗大概粗80厘米,高40厘米移栽是最好的。
养殖:
⑴建园
定植前地下铺设灌、排水管道。定植穴采 用机械打孔,苗木为盆栽苗木。行株距为6~8m×4~ 5m。苗木定植后至幼树期,树干套泡沫筒,防止田间动 物及昆虫危害。
⑵全园实行免耕法管理
行间采用生草法,人工生 草(以禾本科草为主)或自然生草,均定期刈割;株间 采用化学除草。常用的化学除草剂为草甘膦(农达)。
⑶施肥
各果园定期进行树体叶片和土壤营养诊断 来指导施肥。佛罗里达大学柑桔研究与教育中心推荐橙 类结果树的施肥标准为每667m2施氮7.5~22.5kg,每 100kg果实施K2O0.32kg。施肥方法有土壤施肥、微喷施 肥,近年正在研究叶面施肥。传统的土壤施肥每年分4次 进行,结合机耕与灌溉进行,即早春(占总量的1/4)/4 ~5月(占总量的1/3& #41;、6月落果期(占总量的1/4)、秋 季(10~11月)。近年发展为施用长效颗粒肥料为主, 施用时间为4~5月和秋季(10~11月)。微喷施肥,将 肥料按一定比例溶解于灌溉水中,结合微喷灌溉进行施 肥。叶面施肥,为减轻或避免肥料的淋溶流失及其对水 资源的污染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近年来正在研究 以叶面施肥代替土壤施肥,每年叶面喷布0.2%~0.6% 尿素10~12次
⑷灌溉
全部柑桔生产园采用自动灌溉,以树冠下 树盘范围内微喷灌溉为主。气候干燥的加利福尼亚州推 荐的灌溉标准为每周灌水2次,特别干旱时每周灌水3 次,每次每株成龄大树灌水50加仑(约合227.3L)。每 株树冠下安装有2个喷头,每次喷水5小时。加和水为融 化后的雪水。 ⑸整形修剪 幼树一般不进行修剪,待树体生长到 一定大小后,早采用机械化修剪,将树冠修整成平头状 或塔形。这种修方式虽然可以一定程度改善树冠间的通 风透光条件,但主要目的不在于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而在于降低成本、方便果园管理和机械化作业。 ⑹病虫害防治 尽量控制田间使用农药的次数,如 佛罗里达州柑桔生产园一般每年喷洒农药不超过4次。对 普遍发生危害的红蜡蚧,以生物防治为主,利用从墨西 哥进口的黄皮冬瓜作培养基质,在室内人工培养生产红蜡蚧的天敌Aphytis melinus DeBach,于2月至翌年11月 释放到田间,控制红蜡蚧数量。
以上解答供你参考
欢迎提问,感谢给予评价支持!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4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