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有哪些?

1.促进心理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有哪些?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2.增强独立性

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基础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未惑和不安定感。

4。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基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议如下:

1、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2、强化课外教育指导的基本环节。

3、倡导主体自我教育。

4、确立多元参与的思想观念。

5、建设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学生心理健康维护

这是以面向全体学生为主,通过常规的教育训练来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包括智能训练,学习心理辅导、情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的培养、自我心理修养的指导、性心理教育等。

2、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而言,包括学习适应问题、情绪问题、常见行为问题、身心疾患,如神经衰弱、失眠、神经性强迫症等身心疾患的治疗和矫正。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心理健康教育

一、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和能力

二、健全心理健康咨询机构,增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预见性

三、加强学校与家庭和社会的沟通,形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力 扩展资料

 1、高校在抓好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外,还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精神文化氛围,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普及心理学知识,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内容和要求蕴含渗透在各项活动和专业教育之中,通过有形化的载体,把学生的精神和心理导向高雅、文明和健康方向上,提高学生对心理素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启动学生的`内应力,切实引导学生提高自身防御心理疾患的意识和能力。

 2、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以预防为主,咨询排解心理困惑为辅。高校在配备一支高素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同时,还应以辅导员、班主任为心理咨询协调员作依托,以学生干部为心理健康问题信息员为支撑点,构建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和网络组织。通过团体心理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等形式开展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排除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困扰,帮助其更好地发挥个人潜能。同时,还有要经常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健全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形成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和调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个别严重者应及时采取心理干预措施,做到防患于未然。

 3、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三者的相互影响。如何做好三者的协调和配合,是社会工作者、教师、家长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应主动做到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及时与家长和社会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共同商讨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加强关注力度,在及时向家庭反映,赢得学生家长的支持的同时,还应及时向青少年研究机构或心理学家等社会资源求助,共同研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