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鱼怎么分辨野生和饲养?
1、从甲背外表看。野生甲鱼甲背光洁平整,皮薄均匀,有蜡质光感,可隐现甲壳轮廊。而家养甲鱼甲背皮略厚,疣粒粗糙且无光质感,象蛤蟆皮不易看出甲壳轮廊。
2、从甲背颜色看。野生甲鱼有灰黑色、土**、褐底黑斑色等,而家养甲鱼则多呈黑中透绿色、黄中带绿色、绿青苔色等。(这个如果对比看还是挺明显的,野生的颜色深)
3、从体状外形看。野生甲鱼由于长期自然状态辛劳觅食,形体骄健,略显扁平,肌肉紧实。而家养甲鱼就显体态雍肿,肥厚笨拙,肌肉松软。
4、抵压腹甲。野生甲鱼腹软骨弹性强度较大,用手指抵压反弹力大。而家养甲鱼腹部软骨弹性弱,用手指抵压,感觉软塌,反弹无力。
扩展资料:
甲鱼人工饲养:
1、饵料台的安放与清洗 饵料台最好安放在养殖池四周的池边上,并与水面成30~45度的角,这有利于甲鱼找到食物和躲避干扰。每次投料前应用刺激性小的消毒液和消过毒的刷子清洗饵料台及其四周,每3天消毒1次。
2、饵料的制作与投放 鲜料的添加量一般为10%~40%。使用鲜料时,必须经过消毒、清洗处理,并现配现用,以免腐败变质。投料时应采取投喂的形式,饵料离水面2~
3厘米即可。甲鱼胆小,投料时应尽量减少对它的干扰。投料量以1~1.5小时吃完为标准,剩余饵料应及时收捡,以作它用。高温季节的投料时间应在日出前投完和日落时开始投喂为宜。
3、水质调节 养殖水体应定期换水排污,每次换水量以不超过1/3为宜,如有条件采用微流水养殖效果会更好。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二氧化氯制剂0.5~1ppm;
漂白粉2~3ppm、强氯精1~2ppm、生石灰15~40ppm全池泼洒消毒,施药2~3天后全池泼洒5ppm左右的光合菌制剂,能起到调水作用,每月1~2次即可。
4、水面种青,搭建晒背台 在池塘中离饵料台1米左右处围一个1.5米长宽的框,种植水葫芦。水葫芦根系发达,能吸收水中的有害物质而起到调水的作用,还有利于甲鱼隐藏、晒背、乘凉等。池塘边坡地较少的养殖池应在池中搭建晒背台。
5、定时巡塘,及时清除病死甲鱼 巡塘是为了及时了解甲鱼摄食、生长活动、病害及池塘水质、设施等情况。池中死甲鱼应及时捞出深埋或焚化,病甲鱼也应及时隔离治疗。
野生甲鱼的爪子很尖,爪根部呈黑色偏灰色,爪尖部偏黄,它的底板颜色白里透红,血管清晰,脉络分明。野生甲鱼的背部一般有黑色的花斑,背面尾部裙边的皱纹细而清晰。野生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在白天时经常会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
一、纯野生甲鱼有什么特征
1、野生甲鱼的爪子比较尖,这是最基本的一个特征,它的爪根部呈黑色偏灰,爪尖部偏黄。野生甲鱼的底板颜色白里透红、血管清晰、脉络分明,它的的背部有黑色的花斑,背面尾部裙边的皱纹细而清晰。野生甲鱼的背部颜色有一点点偏黄,这主要是由于湖水里面水不流动且淤泥较多,所以它的颜色就偏黑。
2、野生甲鱼比较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白天时一般会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这样可以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愈合,通过晒背还可以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甲鱼主要以肺呼吸,当水温低于15?C时,甲鱼就会潜入池底淤泥开始进行冬眠,这时甲鱼会靠喉咙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
3、甲鱼非常胆小,对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和物体移动很敏感,只要周围有一点点动静它就会潜入水底躲避。甲鱼是水生杂食动物,喜欢吃动物性饵料,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经常会有欺负弱者的现象出现,食物缺乏时它们会残食同类。甲鱼非常喜阳,经常会在浅水区或者岸边晒太阳。
二、纯野生甲鱼和养殖甲鱼有什么区别
1、爪子
野生甲鱼由于经常划动,所以爪子的颜色发黄,磨损严重。养殖甲鱼不经常划动,爪子短小而且颜色发白。
2、甲背
野生甲鱼的甲背比较光洁平整,皮薄均匀,有蜡质光感,呈现出甲壳轮廊。养殖甲鱼甲背皮比较厚,疣粒粗糙且无光质感,不易看出甲壳轮廊。
3、颜色
野生甲鱼有灰黑色、土**、褐底黑斑色等。养殖甲鱼一般是黑中透绿色、黄中带绿色、绿青苔色等。
4、体状
野生甲鱼由于长期在自然状态下需要自己觅食,所以形体骄健,略显扁平,肌肉紧实。养殖甲鱼体态雍肿,肥厚笨拙,肌肉松软。
5、腹甲
野生甲鱼腹软骨弹性强度比较大,用手指抵压反弹力会很大。养殖甲鱼的腹部软骨弹性比较弱,用手指抵压,会感觉软塌,反弹无力。
6、裙边
野生甲鱼的裙边比较厚,不易垂落,胶质多,比较平坦。养殖甲鱼裙边柔软没有肉感很薄,容易垂落。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889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