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弹涂鱼的养殖
养殖 池塘呈长方形,面积1公顷,池堤高50cm,池底平坦,利于排水晒池,培养底栖硅藻,底质为软粘土,四周无环沟和中央沟,以提高晒坪培养底栖硅藻的效率并方便成鱼捕捞。养成池周围交通方便,无污染源,有一定的淡水源。建排水闸门各一座,池塘四周加一道围网以防大弹涂鱼逃逸及敌害生物浸入,离池底约2m的高度架设网目为100m的尼龙网,以防鸟类捕食大弹涂鱼。
放养前必须进行晒坪,施基肥,驱除敌害,杂鱼等,然后注水培养底栖硅藻类。2004年5月,以400×10浓度的生石灰和50×10浓度的漂白粉(有效氯32%)对池塘进行消毒,清除敌害生物和致病菌。 人工管道用陶瓷烧制,形状为圆筒形,直径以10~20厘米为宜,管道上下二片可以拆合。将人工管道放入产卵池,水深20~25厘米。性腺成熟度好的亲鱼配对入池,每个管道放雌雄一对亲鱼。每天投喂附有底栖硅藻的淤泥,饵料置于饵料台上。
大弹涂鱼在管道产卵时间为午夜至凌晨,每天上午检查一次,每次抽查2~3个管道,如发现有产卵,则全部检查,将已附卵的管道移入孵化池孵化。产卵多的管产可获约1万粒卵。 人工产卵管道能够诱导亲鱼配对和自然产卵,但产卵不集中。因此要采用多个小型育苗池。试验表明提高产卵池水温可促进性腺成熟,是一项获得集中产卵的有效措施。 刚孵化的仔鱼全长2.5毫米左右。育苗池放苗密度以每立方米放养5000尾。孵化第2天仔鱼开口,第5天仔鱼全长3.5~4毫米。卵黄囊消失,油球仅剩一个小圆点,腹缘有13个黑色素斑点,开始摄食。投饵应从孵化第3天开始。每天投喂轮虫二次,投喂前要计算池中轮虫残留量,然后添加轮虫。育苗池轮虫密度为5个/毫升左右。35日龄前后稚鱼开始变态,进入幼鱼期,鳞片逐渐长全,体侧和背部有8行黑色素横斑纹。这时应适量增加卤虫无节幼体投喂量。从稚鱼后期至幼鱼前期,食性以动物饵料为主;第45日龄前后幼鱼全长约2厘米,转食硅藻,开始投喂滩涂采集底栖硅藻。此时可以出池养殖。
育苗期间,培育水采用砂滤海水,海水比重过高可用淡水调节,培育水比重以1.010~1.015为宜。充气量随生长逐渐加大。每天换水量为1/5~1/2。
一、施肥
大弹涂鱼入池一段时间后,水质变浑浊,表明池内底栖硅藻消耗殆尽,应选在晴天多云时晒坪施肥,这样有利于底栖硅藻生长。施肥前先排掉池水,仅沟中留有积水,然后投放米糠20千克每亩左右,待池底晒龟裂后,注入海水3到10厘米,几天后底栖硅藻就会形成一层薄的藻床。也可在池底晒龟裂后,施放发酵后的鸡、猪粪等有机肥30到40千克每亩。夏秋水温高,鱼生长快,一般每15到20天进行一次;冬季早期一
二、池水调节
放养初期,大弹涂鱼苗种还未到5厘米未能筑洞穴居时,池水应保持在15厘米左右,以后水位应维持在3到10厘米左右。气温过高过低均应提高水位至20到30厘米。大弹涂鱼是河口性鱼类,适宜低盐环境,池水盐度一般在1.010到1.014之间较适应其生长。夏秋季每3到4天换水一次,春冬季每周换水一次,换水可结合晒坪施肥进行。池水过淡,容易滋生三角草、浮萍等杂草,影响池里光照和营养盐,大弹涂鱼钻进草丛中将无法动弹,死在草丛中。应加予认真清除,并调节好盐度,防止水草滋生。
三、病虫害和除害
主要有寄生虫、凶猛肉食性鱼类、蟹类和鸟类等。有过大弹涂鱼养殖场感染寄生虫病,头部、眼睑、鳍部和体侧皮肤寄生了鱼蛭科看热蛭属一新种。这种寄生鱼蛭的形态特征颇为特殊,前吸盘后背有1对明显的点状眼,腹部完全体节由6环再分割为14环,体内有5对双分叶的嗉囊盲囊。严重时鱼体上吸附着数十只福清热蛭,吸取大弹涂鱼血液,使病鱼活动迟缓,鱼体消瘦。
采用淡水浸泡愈疗是最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在水温23到28度,4到5小时后福清热蛭全部脱落,镜检脱落的福清热蛭均已死亡,而大弹涂鱼仍活动正常。应开展福清热蛭生活史研究,针对其传播和感染途径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预防。斑尾复鰕虎鱼。海鳗、沙鳗会吞食大弹涂鱼;弧边招潮蟹。天津厚蟹。侧足厚蟹和相手蟹则在养殖池内和堤坝上打洞穴居,破坏堤坝,必须加以清除。翠鸟和白鹭经常飞入池中,啄食大弹涂鱼,也要注意驱赶。海螺、多毛类会与大弹涂鱼抢食。对寄生在弹涂鱼头部、眼睑、鳍部和鱼体两侧皮肤的鱼蛭,可用淡水浸泡4到5天或100到200乘10到6福尔马林浸泡24小时杀灭,用淡水浸泡效果显著。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099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