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有个养鱼场所,冬天太冷了,想把鱼池做恒温,有什么办法比较安全的,不会影响鱼生长?
水产养殖恒温方式一:养殖温棚恒温方式
此类恒温方式应用范围:水体水温要求20℃以下的项目(海参育苗等)。
养殖温棚恒温方式是直接对温棚环境进行恒温来间接保证水温的,相比于池子铺加热管的加热方式系统更简单,省略中间保温水箱和一套水泵,主机加热后的热水直接进入末端风机盘管进行加热,减少了保温水箱侧的热量散失;再者末端的温度控制也相对简单、准确。
养殖温棚恒温方式对温棚的保温和池体池壁的保温要求更加严格,水体散热同样包括三部分(水池向环境的散热、水体向池底或池壁的散热和补充新水带来的热量需求),然而这个系统只对环境做恒温。限制了水池向环境的散热,池底、池壁部分就需要做好保温来减少散热。除此之外,在使用过程中池水的更换频次也需要做合理、科学的计划,降低换水带来的损耗。
养殖温棚恒温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做温棚恒温来恒定水温的项目。水温要求太高的,用这种方式就满足不了整个水体的散热所需热量。养殖温棚恒温方式最佳应用实在水温要求低于20℃的项目。
养殖温棚的利用,水温可以保证恒定温度在30度以上,几乎满足所有常见养殖项目的水温恒定需求。
水产养殖恒温方式二:换水加热
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换水来恒定水体温度。类系统中,热泵通过对蓄水保温水箱的水持续加热,在允许的时间内加热至需要的温度,然后集中时间换水。
PS:水箱大小为日最大换水量。
热泵加热水箱,保证水箱水温,水箱的水再根据养殖池的需要,更换到水池。整个系统设计相对比较简单,施工难易程度也比较小。
举个例子:1000m?水体养殖项目,每天补充10%新鲜水,水源为海水,养殖期间海水最冷温度为2℃,养殖水池需要恒定的温度为18℃。
1)每天最大换水量为1000×10%=100m?
2)100m?水从2℃至18℃的热量为1.163×100×(18-2)=1860.8 kW·h.根据以上数据选择热泵机组,考虑最大程度的降低设备的初投。那么小时供热量越小,所选机组就越小。
3)每天换水过程需要2小时。(由养殖用户提供,不同项目,时间不同).根据换水时间,可设定机组每天运行时间为20h(预留2小时停机时间)
4)换水需要的设备大小为:1860.8÷20=93.04kw..选一个制热能力为93.04kw的设备即可满足恒温需求。
水产养殖恒温方式三:长流水模式
还有一种长流水方式的恒温方式,之所以叫长流水模式,是因为养殖水体要求24小时持续补水和排水。
长流水恒温系统中,板换的增加是要回收排水中的热量,以提高进入热泵机组的补水,降低能耗。
举个例子:一个长流水养殖项目,要求恒定水温20度,水流量为60m?/h,新水的水温15℃。
1)需要恒温的热量为1.163×60×(20-15)=349kW
2)板换回收热量:补充新水15℃,排水20℃。换热后新水温度17℃。
3)主机加热需要的热量为:1.163×60×(20-17)=210kW
如果不增加板换回收热量,那么需要选用349kW能力的主机,若选用回收后,选用主机的能力为210kW就可以。不仅降低了初投资,而且降低了后期使用的费用。
水产养殖恒温方式四:直接加热
直接加热很多时候都是用在循环水养殖水处理的系统中。
直接加热一般为水体直接进入主机。因水体中的含氧量及其他成分的量不可控,对主机有一定的危害。因此在实际案例中应用较少。
水产养殖恒温热泵助推水产养殖产业发展
全球目前大量养殖主要是淡水养殖、海水养殖和浅海养殖。养殖的主要鱼种有虾类、鲤鱼类、鳗鱼、罗非鱼、泥鳅、石斑鱼、鲷类等。在许些地区为解决当地水产养殖水土资源不足以及避免自然灾害,引进了工厂化系统,促进开发养殖用水循环再利用。
面对此种情况,中科能推出的水产养殖恒温热泵机组,从地表水源中获取热量,节能环保无污染,同时可完成冬季鱼池加热及夏季鱼池制冷,而中科能水产养殖恒温热泵为工厂化养殖提供了恒定水温的功能,无需专人维护值守,微电脑自动控制,水温超过设定温度时自动启动加热或降温到设定温度,LED状态显示,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水产养殖的水温控制问题。中科能水产养殖恒温热泵专业为工厂化养殖系统提供恒定水温的功能,为养殖户解决了实际性的难题,应用前景非常广泛。通过水源热泵完成海水、淡水的加热和冷却,是一种低能耗、无污染的加热冷却技术,不消耗地下水,符合目前我国能源环保的基本政策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选择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
(一)从处理后水质情况选择:
不同的工艺处理出来的水质情况差异很大,例如:使用砂缸做为水处理主体设备,出水浊度<20um,而使用天浩一体化设备,出水浊度≤3NTU。
(二)从运行费用情况选择:
大部分系统都会产生人工费用、设备运行费用、维护费用,考虑关键点是费用的多少。传统的系统里面会用到大量的设备,例如转鼓微滤机、砂缸、蛋白分离器、循环水泵、紫外消毒器等用电设备,电力费用、人工管理费用、设备后期维护维修费用很高;使用天浩循环水系统,费用只产生在循环水泵和紫外线消毒器上,其他设备不使用电力,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费用支出,且设备自动化运行,不用操作和管理,也减少了人工费用开支。
(三)从前期投入情况选择:
如果在资金较充足的情况下,我们建议还是要选择能长期使用的系统,这样能最大程度上避免二次费用的产生,从长期运作的角度上计算,是能够有效降低整体费用的。简而言之,就是前期买了便宜设备,运行时间越长,产生的额外费用就越高,最终利润会越低。前期选购了天浩的设备,运行时间越长,产生的额外费用就越低,利润就会高。
(四)从养殖品种情况选择:
现在养殖品种大概分为两类:一种是淡水类、一种是海水类。铁质设备肯定是不适合腐蚀性海水使用的,因此在选择上,能够满足淡水和海水都能使用的主体设备是最关键的,所以在选择设备的时候要注意。
(五)从增产增收情况选择:
水好了,自然鱼虾病害就会有效降低。以前循环水系统处理的水质一般般,因此在养殖中会不停的投加药剂等,一旦遇到大的病灾,光是通过投加药物是不能有效抵御的,最关键的还是水质。因此,好的设备在选择中最为重要。
1、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指在农作系统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多层与高效流动的活动,以此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促进现代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通俗地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循环农业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农作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只有不断输入技术、信息、资金,使之成为充满活力的系统工程,才能更好地推进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现代农业持续发展!
2、发展意义
发展循环农业是实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循环型农业是运用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与生态工程学的方法,在保护农业生[1]?态环境和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的基础上,调整和优化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及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严格控制外部有害物质的投入和农业废弃物的产生,最大限度地减轻环境污染, 使农业生产经济活动真正纳入到农业生态系统循环中, 实现生态的良性循环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特点
(1)减量化
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再利用
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用品污染;[1]
(3)再循环
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
应用现代先进的农作物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与设备,依托种植业发达和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的优势,为市场提供质优价廉与商品化程度高的农作物产品,促进养殖业优质高效发展,提高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并使秸秆饲料加工、养殖业、生物有机肥、种植业四者之间形成有机的产业循环连,建立起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的集约化现代农业经济循环体系,全面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促进和加快生态创建工程建设及生态村建设。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37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