鳖的养殖方法!
由于鳖是卵生动物,卵在无亲体保护条件下孵化,孵化期长。因此尽管鳖的繁殖力强,但是天然环境中,由于受到多种敌害,病菌侵袭不良气候的影响,其孵化年、成活率较低。采用人工繁殖,可大大提高孵化率,缩短孵化期,为人工鳖提供充足的种苗。?
1、繁殖习性:
水温20℃以上时,开始发情产卵,每年的4-8月为产卵季节,盛产期温度为28-34℃,产卵常在深夜进行。
产卵时雌鳖爬上岸,寻找隐蔽无积水,地势高的沙泥场地,挖穴产卵。产卵后扒盖穴后离去。每只雌鳖每年一般可产卵3-4批,每批产卵10个左右。
2、亲鳖的选择:
几达到性成熟年龄,可用来繁殖的雌雄个体为亲鳖。亲鳖的年龄和体重也是要考虑的,鳖的性成熟年龄4-5龄,个体500克左右,刚成熟的鳖个体少、怀卵量少、产出的鳖大小不匀。
故选留的亲鳖体重为1公斤,年龄4-7龄较好。从外形看。应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表光滑,个体肥大,行动敏捷的个体。
选留亲鳖,还必须准确判断,使雌雄比例适当。可以根据外部特征加以鉴别,雌雄比例一般以4:1为好。
扩展资料:
一、生活习性
鳖是变温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进行呼吸,也常在陆地活动晒背。
鳖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生活规律与外界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0-12℃时,鳖进入冬眠,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鳖的冬眠期。
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从冬眠中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20℃以上时,雌雄鳖进行交配产卵。鳖有护卵的习性,产卵后会在产卵地不远的水中守护,以防天敌伤害.25-30℃是鳖摄食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也是人工养殖的最好季节。
超过33℃时,寻洞“避暑”。人工养殖中,因鳖生性好斗,大小鳖不宜混养。
群体间恃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鳖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
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
二、食物
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喜食鱼、虾、贝、昆虫及动物内脏和尸体。动物性料缺乏时,也需吃青草、瓜类和粮食等植物性铒料,性贪食,铒料不足时,常自相残食。
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蝌蚪、螺、蚌、水生昆虫。
鳖既贪食又耐饿,一次时食后很长时间不吃东西,也不会死亡。当然,这是靠它自身积蓄的营养来维持生命活动的,在人工养殖时一定要供给它充足的食物,以加快它的生长。鳖食蚯蚓、动物内脏等,同时也兼食蔬菜、草类、瓜果等。在食物不足时,同类可互相残食,亦可摄食动物尸体。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憋
1、7-8月份是的繁殖旺季,将有大量的稚鳖孵出。一定要及时做好孵化收集工作,应加强稚鳖的强化培育和防病措施,稚鳖入池前必须用高猛酸钾和食盐等药浴消毒,以防病菌感染。积极提倡养鳖户自繁自育,若到外地购入鳖蛋或稚鳖时,应加强检验检疫,并进行严格消毒,避免病菌带入。
2、温室养殖甲鱼,因室内气温较高,应注意通风换气,并加强水质的调节和饲料的合理投喂。从温室移至外塘进行养殖是,应注意温差不要太大,搬移时最好选择在早晨阴凉天气,操作时尽量减少损伤和相互撕咬,以免入池后发病。
3、切实做好防病工作。7-8月份甲鱼易发生的病害主要有腐皮病、穿孔病、白底板病、腮腺炎、疥疮病等、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温室养鳖池应注意水质改良,定期消毒,适时换水,饲料中添加原露或免疫多糖等增强整体的抗病能力,把好苗种质量关,养殖的甲鱼要选购体重健壮、健康无病的鳖种。放养入池前必须用药物严格消毒,定期进行水质调节和水体消毒。一般每隔20-25天用二氧化碳、溴氯海因、原露等环保药物交替使用消毒。
4、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大蒜素、免疫多糖、以增强甲鱼自身机体免疫力。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4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