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青神县中岩寺的景点介绍

中岩三寺,各有特色。下寺紧依岷江,岩壑清幽。入山约半里便至唤鱼池潭,相传为慈姥龙之窟宅,鱼群听掌声而出。岩上“唤鱼池”3个大字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同王弗联姻时所题。中寺在一段陡削的坡路之上,附近岩间佛龛密集,刻有许多石像,人称“千佛长廊”。再向上便到了黄庭坚题刻“玉泉”的覆岩下,从玉泉岩至双龙桥之间,是中岩题刻以远眺峨眉,俯瞰岷江。

青神县中岩寺的景点介绍

景区地势平缓,老少介宜。中岩风景名胜区依山傍水,环境幽雅。常年气候温和,历代名人雅士留下石刻诗篇,摩岩造像遍布风景名胜区岩壁。

景区内景点有:唤鱼池、牛头洞、千佛长廊、仙人床、玉泉岩、伏虎石、石笋三峰、诺巨那尊者、东坡读书楼、猴头石、“飞来凤”花谷、古涧道等数十处景物奇观。

景区内植被丰富,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桫椤、银杏,各种名花异草遍布景区,还是重点野生动物保护区,乃人文自然景观最佳处。宋代大文化苏东坡青年时代到中岩书院求学,曾亲笔提名“唤鱼池”三个大字于丹岩苍壁之上,潇洒豪放与日月同辉并留下了唤鱼联姻的千古佳话:黄山谷玉泉品茗,刻《玉泉铭》与石壁上,文人雅士,达官显宦纷至沓来,吟诗品茗,形成玉泉碑林。范成大、陆游等也留下诗篇石刻。

中岩是成乐水路逍遥游的必游之重点景区。景区内旅游接待设施完善,餐饮、住宿、会议、娱乐配套服务,可同时接纳三百余人的团体旅游。中岩以其幽雅的住宿环境,独特的风味,热情周到的服务,欢迎社会各界朋友们观光旅游。

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位于哪个省哪个市

眉山青神中岩,唐代建寺,川南佛刹丛林之一,素以“川南第一山”、“西川林泉最佳处”著称,分上、中、下三寺,统称中岩,面积约5平方公里。

中岩属龙泉山脉,最高处为慈姥岩,海拔616米。

正因为中岩以山水奇秀、林壑幽美而闻名,又有“西川林泉最佳处”之说;所以,我们曾经在十余年间多次来过,还在山上住过一夜。以前来要转乘很多次车,从成都新南门车站到眉山青神,再转中巴、小巴沿江颠簸到中岩,有时回程可能还要搭上四面透风的小面包车。

后来有了自己的SUV,方便多了,且道路大部分都修成水泥路了。

中岩传说是开山祖师第五罗汉诺讵那尊者道场。中岩三寺,各有特色。下寺紧依岷江,岩壑清幽。寺建于西晋,盛于唐宋明清,有“先有中岩,后有峨山”之说。自唐以来,李白、苏轼、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大诗人文豪均在此留下诗章、游记、题名。

有一次来时,曾有新~加~坡抑或港~台的信徒结伴前来,团队浩大,可见其影响颇深。只愧我等不是信男信女,无法领略他们的心境。我们只为文化和山水而来,拜膜的是另一种神境。

山门内,翠竹丛丛,林泉相依,阳光透射,空气清爽。而游人的心境,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路途中常可见到在任何一处山林都有的景观,据说可壮腰和筋骨。

一处“情侣石”也颇有情趣。

岩上“唤鱼池”3个大字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同王弗联姻时所题。

过了“唤鱼池”,也就是进山的曲径了,五月、六月的阳光洒在地上,心情极爽。加之鸟叫蝉鸣,风拂林木,每次来都有新的感觉。

中岩胜境牌坊处,是上寺与中寺的分界。

此处有“下山虎”一尊。古来以虎前牌坊为界,是中岩中、下寺交界处,前后用石凿有上山虎和下山虎各一只。

相传北宋年间,因中、下两寺僧人争香火而发生械斗,告官县衙,县官糊涂,判两寺不和乃为“神虎”相克,令毁虎求和。众僧循言,先击毁上山虎,正捣毁下山虎时,恰逢东坡途遇,力劝众僧明辨是非,才留下这无头无股的“下山虎”文物古迹。

下面右中图的山石,是不是那只被僧人砸毁的上山虎呢?真有点像!

? 到了接引亭,略作休息,便可一路爬山,观赏不尽的风光、人文景观了。记得我们在这里,还吃了自带的便饭呢。

中寺在一段陡削的坡路之上,附近岩间佛龛密集,刻有许多石像,人称“千佛长廊”。 而山林中的千佛岩石刻,大多遭到破坏,佛像的头大都被盗走,还有那个年代被毁坏的,少量留下来的和后来才重建的精美的佛像,给这座山林彰显了佛的浓郁氛围:

一路山崖叠翠,青竹拂袖,鲜花傍崖,好不安逸。

看不尽的摩崖佛像与壁刻题字,彰显佛教与华夏文化的渊源。

再向上便到了黄庭坚题刻“玉泉”的覆岩下,从玉泉岩至双龙桥之间,可远眺峨眉,俯瞰岷江。黄山谷玉泉品茗,刻《玉泉铭》与石壁上,文人雅士,达官显宦纷至沓来,吟诗品茗,形成玉泉碑林。范成大、陆游等也留下诗篇石刻。

顺便说一句,中岩慈老峰的茶也清香着哩,喝了,也就免不了要买点回家呢。

崖壁间依然有很多摩崖造像。

山崖峭壁上,连花也开得这般豪气!连树也长得这般爽气!

有一段路是起伏的,先往下,然后再上。山林中树和竹,并行拔高,还有些许芭蕉点缀其间。

这尊雕刻古朴而精美的石狮,狮头所向是一处高高的石阶,石阶上有个牌坊。这里就是中寺了。

石墩上的雕刻像是孙猴子在斗牛魔王。

很精美的飞檐和佛塔。

农家主人的大公鸡和鸡婆好漂亮,散放的鸡是“资格”环保的。

鸡们也有和谐温馨的“天伦之乐”。

中寺地处中岩主峰“慈老峰”上,古为“景德禅院”,建有山门殿、四大天王殿、藏经楼、药师佛殿五重及十数幢佛堂、僧房、亭榭等,规模金碧巍峨,为中岩之冠,历代香火鼎盛,含宏光大,享誉川西南。可惜禅院建筑殆毁。现景为1985年重建。其中石坊上“景德禅院”四字为全国佛教协会主席赵朴初手书。

这里的“原住民”善良厚道,不管你买不买他的香火,他都热情地招呼你坐下休息。有一位大哥,我们往次来还住过他家,他有一个老母和小孙女,与我们很合得来,遗憾他老母几年前在92岁高寿去逝了。

过了一年,我们又去中岩,那个小女孩又长大了一岁,还是那么天真可爱。

大哥还有一个亲家,在上寺当管理,两个人早年都当过本地的生产队长。他们养的鸡散放在山林中,只早晚喂粮食,很环保哦。我们在山道上曾看见过“不准放羊”的标示,非常奇怪,大哥说他们什么都养,敞放在山林中。他们卖的香火晚上都不收回,早起有人路过,见无人就把钱压在货摊上,拿走需要的东西。

下图拍摄的是这家人的又一个小女娃后代——

?摄于中岩慈老峰

又往下去,是伏虎台。

转过中寺,在中岩至上岩的道旁,巨石嶙峋,密布宋、明遗刻。岩下有一小石桥横卧溪壑之上,名“虎桥”,桥头为仙人伏虎之处,称作“伏虎台”。

《四川通志》载:“唐·无尽禅师曾伏虎于石笋下,所谓伏虎台也。”台上巨石壁上题刻为宋至清各代名士题咏,集书法草、篆、行、隶、楷之大成,乃艺术宝库也。其中,尤以南宋政和年间高陵李时题书“中岩”二大字为佳,均为四川省重点保护文物。

中寺的一处寺庙,早已显出破旧之态,此时,千手观音正隐藏在烟雾中。

再往上走,是涧道。

当然,这些润笔之词,是景区介绍上说的。说实在的,这里管理不是很好,“流泉响石”因为没有什么水,已经不再奢望。不过其他也还差强人意。听做古玩的宋先生讲,小时候,三十年前,应该与此说法相当。

上涧道即是上寺。上寺早已毁掉,新寺听说正有旅游景点开发商准备承建。其实,几年前来到上寺,见其一片荒芜,有下面卖香火大哥的亲家在此设了信徒捐款箱。我们也曾捐了些许银两。听说那位大哥已经高寿,且有严重的心脏病,下午欲下山输液。还能坚守于此,真难为他了。

下图这位老人是中岩寺的末代和尚,一个人孤独地守在上寺被烧毁的寺庙残基上,好些年前见他时,他正为重建中岩上寺而筹集“功德钱”(据说重建中岩寺要100万)。

庙宇无存,苔影依旧,默默述说着岁月变迁。

犹有昆虫不问世事,留下游人空叹人间:

再往上还有东坡读书亭,几年前已经是一处四方光架子了,在“5.12”地震中,覆瓦滑落不少。也不知现在重建没有。前些年看上寺尚无新建,想必东坡读书亭也还是老样子,还可能更遭,不看也罢。

蹬慈姥峰从后山两千余米溪流栈道回返,行走其间,溪水叮咚,如歌似曲,穿行在遍布的竹木和桫椤林间……

位于:四川省眉山市青神县

青神,古蜀国“后户”。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建政,以崇祀蚕丛氏“青衣而教民农桑,民皆神之”得名。已有1400多年历史。青神山川隽秀,土地富饶,资源丰实,文化灿烂。

青神位于四川省成都平源西南边缘,属眉山市管辖,全县辐员面积386.8平方公里,辖7镇11乡,总人口20万,地貌以浅丘为主,兼有部分平坝,是生态旅游发展县。

交通条件相当优越。成(都)乐(山)高速公路穿境而过,眉青二级油路建成通车。距四川省会(成都)100公里,双流国际机场80公里,成都铁路眉山站28公里。全县实现100%乡道,95%村道,85%社道,60%户道的540公里的五级联网的水泥路,创四川乃至全国交通建设奇迹。

能源保障。电力以国家大电网供电,全县拥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3座,一期农网改造完毕,正实施二期改造。水资源丰实,岷江由北而南纵贯县境40余公里。天燃气直通青神。

物产丰富。拥有两个“中国之乡”。竹编为“华夏一绝”,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竹编艺术之乡”。_柑以色、形、味俱佳,畅销不衰,被授予“中国_柑之乡”。“平羌三峡”还盛产珍贵名鱼长吻鱼危(江团)。矿产资源有砂金、砂卵石,页岩(开采百余年)。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来的湿光、水条件,出产了丰实的农产品。

青神县旅游景点多。有四川省旅游胜地之一,“西川林泉最佳处”之称的“中岩寺”。还有以巧、险、幽、奇等各领风骚的中国竹艺城,平羌三峡、汉崖墓、玉蟾寺、德云寺等景点。

社会环境好。青神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一星级文明县城”、“四川省文化先进县”、“四川省科技工作先进县”、“四川省村民自治示范县”、“小康县”、“全国扶贫工作先进县”。

青神城市、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能满足工业的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工业初具规模,形成以机械、建材、造纸、纺织、食品、日化、医药为主的地方工业体系(重点行业)。

自然地理

青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龙泉山脉尾段。地处川西平原南缘、岷江中游,县城约居东经103度50分,北纬29度50 分。北接眉山,南靠乐山,西与夹江接壤,东与井研连界。

青神地貌以县城为中心,呈盆状结构。岷江由北而南,从中部纵贯全境,东部以龙泉山脉为倚靠,山岭连绵起伏,称为东山;西部以眉山白马台地为主体,丘陵逶迤相续,称为西山。中部为岷江,思蒙河冲积平坝。县城所在地城厢镇就座落在平坝中心。地势开阔,土壤肥沃,交通方便,农田灌溉条件优越,是全县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

青神境内有慈姥山。

慈姥山又名中岩,属四川龙泉山脉尾端,地貌为浅丘、深丘混合地形,面积约为29.4万平方米。景区内最高峰海拔650米,相对高度约100米,景区全山上、中、下三寺回转游程5公里,青峰冥壑,峻壁回流,景点相连,景色殊异,常年林荫日,鸟语花香,适于终年旅游。

青神县气候属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其中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气温回暖早而不稳定,夏季无明显酷热。秋季气温下降较快,冬季无严寒。降雨量四季分布不均,夏季雨量集中,易出现洪涝灾害,但雨量分布不均又多夏旱,冬、春季降雨量少,故常年冬干春旱气候特点明显,冬季严寒霜雪少见,无霜期较长。 青神年平均气温17.0℃左右,年总降雨量1100毫米,极端最高气温37.7℃,极端最低气温-3.6℃,无霜期310天左右。

历史沿革

青神县以崇祀蚕丛氏“青衣而教民农桑,民皆神之”得名。

青神建制,始于南北朝时期的西魏废帝二年(公元 553 年) , 初立为郡,继而置县。迄今( 2006年)共有 1453 年的历史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青神隶属于川西行政区眉山专区, 1953 年划归乐山专区管辖, 1968 年乐山专区改称乐山地区, 1985 年改称乐山市。

1997年8月,原乐山市所属眉山、彭山、仁寿、丹棱、洪雅、青神等 6 县成立了眉山地区(地委行署所在地东坡区),青神县划归眉山地区管辖, 2000 年 12 月,撤销眉山地区成立眉山市,青神县隶属眉山市管辖至今( 2004 年)。

风土人情

在青神中岩寺正殿门前,有一块海螺石。人若口吹,必发出“嗡嗡”的声音。

相传有一天傍晚江洪暴涨,几乎淹了中岩下寺山门。江中突然发出“嗡嗡”的怪叫。人们误以为妖孽作崇,人心惶惶。

次日清晨,江河落平。中岩下寺外的江心河滩上,堆积着不少未被洪水冲走的杂物。人们争相寻捡,发现一块大如簸箕的鹅卵石。石之腰部两侧各有一个拇指大的洞孔,两洞幽邃相通,但不透光,口吹所发出的声音,正与江水涨潮时发出的怪叫相同。

消息传开后,毗邻中岩寺的红莲寺和尚闻讯赶来,声称是本寺山门垫坐石,因连天大雨而失踪。几个和尚合力搬抬,鹅卵石纹丝不动。在旁围观的中岩寺小沙弥笑道:“依我看,这块鹅卵石想在中岩寺受香火礼拜,它怎想再回红莲寺去垫坐闻臭屁呢?”红莲寺和尚闻听此言很不高兴,遂与小沙弥打赌,若他能搬动此石,就归中岩寺所有。小沙弥并不多言,用手轻轻拾起鹅卵石,头也不回的回到了中岩寺。

从此,海螺石安家中岩寺。过往游人,无不上前吹之而后快。

青神竹编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青神先民们就生产、生活方面广泛用竹。到了唐代文宗太和年间(827-835),青神就用竹编篓填石修建青神历史上最早的水利工程-鸿化堰,拦岷江水灌溉农田。民间用竹启成篾条(片)编竹席晒东西,编成篼筐盛东西,编成簸箕养蚕、编成扇纳凉等。到了宋代,青神竹编扇就比较精兵细美观了,据传东坡在青神“中岩书院”就读时,就用竹扇驱打蚊虫和取凉。到了明代(1517年),青神余承勋考中进士,官授翰林院修撰(人称余翰林)。他进京做官时用的竹编书箱、膳食盒就是用很细的竹丝编成的,样式非常精美,现收藏于“中国竹编博物馆”。到了青光绪年间(1875年),青神的竹编扇就相当精美了,被列为朝廷贡品,称为“宫扇”,被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院。民国时期,以竹扇为代表的竹编工艺水平有新的发展,能够编花、编字。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县内曾组织几十名竹艺巧手,用细竹丝编织出一批军用斗笠,帽沿上编有“抗战到底”字样,用以慰劳抗日将士;天庙乡的艺人艾正星,用很薄、很细的竹丝编成扇子,扇面上还编有“抗战到底”的字,用以送友人。

建国以后,青神竹编工艺水平得到新的发展。除保留传统的生产生活用品(如晒簟、箩筐、簸箕、篼、篮、鱼具、筲箕、蒸笼、灯笼等30多种)的基础上,新编织了一批工艺水平较高的工艺产品:如六十年代大批生产的“圆边细竹扇,扇面上编有花纹、图案,编有“毛主席万岁”、“***万岁”、“天下名山”等字样。

“文化大革命”时期,又发展到竹编挂屏。当时新发明一种“坐标方格编织法”。将人物、花鸟、山水风光等图案编织在竹枕席、挂屏上,虽不很逼真,但已很相似了。当时的代表作有编有“文化大革命万岁”、“斗私批修”等等字样的细篾扇;城厢镇徐家编的“毛主席去安源”的油画像挂屏等等。这批竹编工艺品,在当时很受人们喜爱,都争相购买,远销外地。

七十年代,以胡志海为代表竹编世人(已故),组建了一个街道工艺厂“集美工艺厂”。他在竹扇上大做文章,先把字变成各种图案(如龙、凤等),再把整个扇面编成图案,进一步编织条幅、挂屏。唐代的“马”和韩俞的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他最得意的代表作。

八十年代,殷超竹艺师,首创了“描图快速编织法”,这种新方法比原来的“坐标编织法”又前进了一大步。它将图纸放在竹丝下,象小学生“描红”写字一样,照图案编织,比原“坐标法”功效提高5倍以上,而且编出的作品比原来更逼真,更生动形象,艺术含量颇高,堪称竹编艺术奇葩。这种新工艺发明后,名人字画、山水风光、花鸟虫鱼就跃然竹编画面上。产品种类数以百计。可以说是竹编艺术上的一次飞跃,进入了崭新阶段。

九十年代到20世纪末。青神竹编艺术发展到叫鼎盛时期。竹编艺术产业化,成为地方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具有规模大、艺术含量高、品种多、效益好的特点,在全国独占鳌头,2000年5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竹编艺术之乡”。

经济概况

主要工业:

1、机械加工业:已有大小机械厂数十家。省级先进企业青城机械厂,是以生产系列木工机械、农业机械、建材加工机械为主的乡镇企业,其主导产品 “ 中岩 ” 牌系列木工带锯机属省、部优质产品,获 “ 四川名牌产品称号 ” 。强力机械厂是近年迅速发展以生产出口传动件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靠其质量和诚信,已与多家外国大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往来。

2、棉纺织业:主要有裕华纺织有限公司、台商独资企业协兴纺织厂等。裕华纺织有限公司是集纺纱、织布、印染为一体的综合性纺织企业,有职工 1000 多人,公司具自营出口权,并与香港、加拿大等多家企业合作,年出口创汇达 146 万美元。

3、竹产品制造业:目前,已形成了竹编、造纸、竹汁液萃取等竹资源的开发利用,省级先进企业 “西龙造纸厂 ” 其主导产品 “ 中岩 ” 牌书写纸、静电复印纸和双胶纸。青神竹编工艺精湛、造型美观,远销美、俄、日、德、法及港台等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 深受外国友人的喜爱。

此外,还有食品加工工业、化学制品制造业等强势发展行业以及大量的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如 “ 龙凤 ” 牌静电复印纸、 “ 元亨 ” 洗衣粉、 “ 翠薇 ” 原汁酱油等。

主要农业:

境内农耕作物以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红苕为主,年粮食产量9万吨,花生和油菜籽等油料总产达 5800 吨,经济作物以桠柑、茶叶、土烟、甘蔗、蔬菜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鸡、蚕桑等为主。尤其是近年来,全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科技为依托,初步形成了 “ 龙头带基地 ” 、 “ 基地连农户 ” 、 “ 协会连农户 ” 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已建成 500 亩以上的基地 5 个,起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9个,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5个,总产值达1亿元,龙头企业和产业化项目带动农户 51000 户。畜牧业、竹产业、桠柑等重点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已推广二杂良种母猪 4349 头,年出栏三元杂交猪 1.9 万头,年出栏生猪 17 万头,牛 2400 头,羊 11000 只,小家禽 345 万只。竹产业依托西龙纸业有限公司和中岩竹编厂,已建成6万亩的竹基地,全县桠柑种植已达 8.5 万亩,占全省桠柑种植面积的 75 %,年产量6万吨,产值达 1.25 亿元。全县有黑龙、南城、西龙、瑞丰 4 个省级小城镇试点镇。青城、南城、黑龙、青竹、西龙5个乡镇工业区,占乡镇的 50 %(青城乡、西龙镇为亿元乡镇工业区),1个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占地 1000 亩,有核心区和示范区。目前,该科技园区主要以普甜玉米、超甜玉米的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为主要内容,正在申报省市立项。

行政区划

青神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北连眉山县,南接乐山市市中区,东与仁寿、井研县接壤,西同夹江县相邻。

Qingshen Xian

511425

620460

县人民政府驻青城镇

2005年,青神县辖7个镇(青城、瑞峰、汉阳、黑龙、南城、西龙、河坝子)、3个乡(白果、高台、罗波)。

2021年1月,2020年乡村振兴传播影响力县区排名发布,青神县位列第458名。

2021年1月21日,青神县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21日,青神县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21日,青神县上榜2020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2021年1月2日,2020年中国效率“百高县”名单出炉,青神县排名第55。

2019年8月,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出炉,青神县在列。

2016年2月16日,青神县上榜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42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