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超声探伤仪A扫描B扫描和C扫描的区别是什么?

超声波A扫描、B扫描和C扫描区别

超声探伤仪A扫描B扫描和C扫描的区别是什么?

A型扫描显示是将接收到的超声信号处理成波形图像,根据波形的形状可以看出被测物体里面是否有异常和缺陷在那里、有多大等,超声波探伤仪主要用于工业检测;

B型扫描显示是将并排很多条经过辉度处理的探测信息组合成的二维的、反映出被测物体内部断层切面的"解剖图像"(医院里使用的B超就是用这种原理做出来的),超声波探伤仪适于观察内部处于静态的物体;

C型扫描显示:C型扫描显示仪器示波屏代表被检工件的投影面,这种显示能绘出缺陷的水平投影位置,但不能给出缺陷的埋藏深度。

此外还有:M型、F型扫描显示等

M型扫描显示是将一条经过辉度处理的探测信息按时间顺序展开形成一维的"空间多点运动时序图",适于观察内部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超声波探伤仪如运动的脏器、动脉血管等;

F型扫描显示现在用得比较少。 超声波探伤仪检测不但可以做到非常准确,而且相对其他检测方法来说更为方便、快捷,也不会对检测对象和操作者产生危害,所以受到了人们越来越普遍的欢迎,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

A型扫描显示是一种波形显示。在屏幕上 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反射波的强度。 B型扫描显示是一种图像显示。在屏幕上 横坐标是靠机械扫描来代表探头的扫差轨迹,纵坐标是靠电子扫描来代表超声波的传播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C型扫描显示: C型扫描显示仪器示波屏代表被检工件的投影面,这种显示能绘出缺陷的水平投影位置,但不能给出缺陷的埋藏深度。

不是。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其中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为承压类特种设备;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为机电类特种设备。

一、磁粉检测的发展简史和现状

1、利用磁现象来检测共建中缺陷的,它是漏磁检测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

17世纪以来,一大批科学家对磁力、电流周围存在的磁场、电磁感应规律以及铁磁场物质等进行了系统研究。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在磁学史上树立了光辉的里程碑,也给磁粉检测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早在19世纪,人们就已开始从事磁通检漏试验。1868年,英国《工程》杂志首先发表了利用罗盘仪探查磁通以发现枪管上不连续性的报告。1922年美国人霍克提出了磁粉探伤检测的设想,1928年为解决油井钻杆断裂,研制了周向磁化,使用了尺寸和形状受控的并具有磁性的磁粉,获得了可靠的检测数据。在1934年演变为生产磁粉检测设备和材料的磁通公司,对磁粉检测的应用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此期间,首次用来演示磁粉检测技术的一台实验性的固定式磁粉检测装置问世。磁粉检测技术早期被用于航空,航海、汽车和铁路部门,用来检测发动机、车轮轴和其它高应力部件的疲劳裂纹。在20世纪30年代,固定式、移动式磁化设备和便携式磁轭相继研制成功,湿法技术也得到应用,退磁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1938年德国发表了《无损检测论文集》,对磁粉检测的基本原理和装置进行了描述。1940年2月美国编写了《磁通检验的原理》教科书。1941年荧光磁粉投入使用,磁粉检测从理论到实践,已初步形成了一种无损检测方法。在20世纪60年代工业竞争时期,磁粉检测向轻便式系统方面进展,并出现磁场强度测量,磁化指示试块(试片)等专用检测器材。随着无损检测工作的日益被重视,磁粉检测Ⅰ、Ⅱ、Ⅲ级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也成为重要工作。解放前,我国仅有几台进口的美国蓄电池式直流检测机,用于航空共建的维修检查。新中国成立后磁粉检测在航空、兵器、汽车等机械工业部门首先得到广泛应用。几十年来,经各国磁粉检测工作者和设备器材检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使磁粉检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无损检测方法。

2、磁粉检测的原理

磁粉检测的基础是缺陷处的漏磁场与磁粉的相互作用,它利用了钢铁制品表面和近表面缺陷(如裂纹,夹渣,发纹等)磁导率和钢铁磁导率的差异,磁化后这些材料不连续处的磁场将发生崎变,形成部分磁通泄漏处工件表面产生了漏磁场,从而吸引磁粉形成缺陷处的磁粉堆积——磁痕,在适当的光照条件下,显现出缺陷位置和形状,对这些磁粉的堆积加以观察和解释,就实现了磁粉检测。磁粉检测有三个必要的步骤:

(1) 被检测的部件必须得到磁化;

(2) 必须在磁化的工件上施加合适的磁粉;

(3) 对任何磁粉的堆积必须加以观察和解释。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899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