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我国,“成家立业”是一项饱受认可的传统成功观,房子是家的重要载体,能给人归属感和安全感。不仅决定了你的阶层,还决定你孩子在哪里上学,间接决定了你下一代的阶层。
有个小调查:回到十年前,你最想做什么?
最多的回答是:买房。
当今社会,普通家庭面临三座大山:房子、养育孩子和赡养老人,排在第一的头等大事,就是房子。房子,就是你的生活质量。
大多数人认为了房子就有了家,漂泊的心安定下来,你就有了底气,有了尊严,有了安全感,有了幸福。
马云劝年轻人不要买房,十年后房子就像树叶。
李嘉诚也告诫年轻人千万不要买房,十年后房子一文不值。
可对年轻人来说,结婚不买房,去哪儿入洞房?丈母娘就第一个不答应。
在大都市打拼的年轻人,如果30多岁还没买房,就难扎根了。
我有几位朋友逃离北上广,他们说:“没房,你就是个打工狗,买了房才是当地人。如今,房子越来越控制着我们的生活。
因为房子,我们不敢病不敢死;被领导骂得狗血淋头,也不敢任性不敢辞职,只能咽下所有委屈。
因为买房,我们只能节衣缩食、消费降级,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房租,耗光了年轻人的首付;
房贷,磨尽了中年人的底气;
房价,变成了最好的避孕药;
二房,推高了离婚率……
最近研究院2018年财富报告显示,拥有超过约515万人民币净资产的人,就属于全球最富裕的人,据说这一类人只占全球的1%。
毫无疑问,那些在北上广深有套房子的人,都已经站在了全球财富金字塔的塔尖。
如今,你是什么阶层,不在于你有什么学历,干什么工作,开什么车,穿什么衣服,取决的只是你的房子在哪儿。
没有房子,即使你工作不错,工资不少,穿着也很光鲜,可你还是个在社会底层漂泊的无产者。
有了房子,你 才到了小康;
有了好地段的房子,你就是中产阶层;
如果你有很多套好房子,那就是富豪了。
房子不仅决定了你的阶层,还决定你孩子在哪里上学,间接决定了你下一代的阶层。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你的房子,就是你的阶层。
在国外发达城市同龄人集体中,基本上“房子”占到他们思维的只有不到10%,甚至有很多外国年轻人不打算买房。并不是因为房价太贵买不起,而是因为他们不理解:花那么多钱,买一堆木头和砖头干嘛?举了一个例子:这就像一个非洲最穷的地方的土著来中国,一开口就是“我家屯了一万袋大米”一样。中国的社会发展早就过了大面积饿死人的时期,所以家里的米够吃就行了,没有人比谁的大米多。然而对于这位非洲土著来说,大米这种东西是“刚需”,相反房子的“产权”可能还没有立法。因此,如果你在这位土著面前告诉他,房产证比大米高端,他根本理解不了,因为“产权”在他的国家是不存在的,他的国家的国内社会明显还没有跟上这一步。每次看到从大陆来的学生吹嘘自己在北京(楼盘)有多少套房还有商铺时,观念也慢慢从赞叹变成了“能不能有点更高的追求?”实际上,中国人到了海外,吹嘘自己在国内有多少套房还有商铺,在外国人眼中跟非洲土著说“我家里不只有大米,还有玉米、馒头,这些都越多越好”一样,很傻。那么,国外和中国的90后一样,正处于人生奋斗期的年轻人们,到底在追求什么呢?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投资自己,不断精进,风口一直都在,机会是留3给有准备的人的。对于广大奋斗中的年轻人,同一步到位拥有房产相比,提高自身技能、获取自身再生产和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是一种更优的选择,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更有安全感、更能“保值增值”的资产。
房产交易动辄就是几十万,上百万英镑,是很多人一生中花的最大的一笔钱。
作为卖家,当然希望自己的房子能卖出一个好价钱,而买家呢,也不希望自己在买了房子之后才心生后悔。
英国的住房机构NAEAPropertymark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总结了5个卖家在卖房时不注意而导致卖不掉房的事项,以及5个买家在买房时容易后悔的事项,帮助买卖双发提高交易的成功率。
对于不管是自住买家还是投资人,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卖家的注意事项
1、糟糕的邻居
“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放在英国同样适用。一个和睦的邻里关系可以让房产更具吸引力,但是一个糟糕的邻里关系则很可能导致最终交易的落空。土地边界,车道纠纷或者是噪音等问题是引起邻里关系不睦的主要几个原因。
如果很不巧,你跟邻居相处得比较差,那么在卖房的时候你就有义务进行披露。如果说刻意隐瞒,或者拒绝披露的,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合同失效。严重一点的话买方可能会采取法律措施。
为了以后房子好卖,搞好邻里关系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是公寓房的业主,这方面的问题会少一些。
2、结构问题
很少有买家会愿意在结构问题上作出妥协,因为哪怕是自己不介意,银行也不太会给结构有问题的房子放贷款。交易成功的概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你已经决定要卖房了,并且对房子是否存在结构问题不太确定,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前检查,确认没有问题之后再行挂牌。不然的话哪怕是自己无意隐瞒,买家也会怀疑你是否诚实守信,对房产交易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3、虎杖(JapaneseKnotweed)隐患
虎杖是一种外来植物,有花园的业主可能也不会太在意,但是在现场检查中时有发现虎杖这种植物的情况。虎杖对人体无害,但是有可能会破坏房产的结构和地基,根深可达3米之长。
如果后院发现了这种植物对于卖房来说是一个不好的消息,有可能会导致交易落空。处理起来也不容易,基本上自己是没法彻底清除的,得请专业人士来。
4、铁路时间表发生变化
通勤区有房的业主还需要时常关注一下房产所在地轨道交通的运行时刻问题,有时候铁路时刻表的更改会让卖家在买卖活动中处于相当不利的位置。
比如伦敦周边的一个通勤城镇,基础设施一般般,教育资源一般般,也没什么购物中心。好在离铁路线非常近,买家多是为了通勤方便才考虑买这里的房。
如果铁路时刻表更改,减少了通勤时段的班次,那么就会给买家带来一个议价的机会,如果不提前做好研究,毫无疑问就会吃亏。
5、没有规划许可(PlanningPermission)
购买没有规划许可的房产对买家来说是一个很大的风险。这样的案例我们也见过不少了,大体就是前房主在没有申请规划许可的情况下私自改造房屋,后来出了什么问题政府就找到现任房主负责,罚款的罚款,责令复原的复原。这当然是一件非常令人气愤的事情。
如果在卖房之前你对房子做过诸如扩建,改造等等之类的活计,就得确保有相应的规划许可。懂行的买家是有可能在这一问题上刨根问到底的。
二、买家最后悔的5件事
1、地理位置妥协
地段是房产交易中最最重要的因素,但根据某借贷机构的调查,也有1/5的买家因为价格等问题,而在房产地段上作出妥协。后续的调查统计中发现,1/4的家庭因为当初的这个妥协懊悔不已,对于那些后来有了孩子的家庭来说,后悔的比例达到了38%。
不论是投资还是自住,在自己的预算范围之内,不要在地段上作出妥协。哪怕现在可以省下一笔钱,但从长远来看,多半是划不来的。
2、买贵了
在一个卖家强势的时间段里,经常就会出现这种“买贵了”的情况。很多买家也因此而感到后悔。
解决的方法也很简单,多做做功课了解当地市场,选在淡季买房就行了,买家的议价能力会相对较强。
但是必须要注意的一点,好房子永远是不愁卖的。买家想在淡季买房,那就必须承担相中的房子早已被卖掉的风险。如何取舍,还得看自身...
3、房产面积
20%的买家愿意在室内面积上进行妥协,另有17的买家买房时会在花园面积上进行妥协。因为在看房的时候不会真正有在房子里生活的体验,所以价格的诱惑对比起面积大小还是非常大的。当然,在住进去之后也不乏有人就后悔了。
从数据上来看,后悔花园买小了的人更多些,比例为26%。
4、结构问题
结构问题上面说过,是买房中的一个大坑。只有1/7的买家愿意在结构问题上妥协,当然他们之中10%的人买了之后就后悔了。
5、没有“货比三家”
某借贷机构调查了超过1200名在过去2年内买房的业主,得知有1/10的人,也就是大约120名买家只看了一套房直接就直接下订,另有超过3/4的业主承认在买房之前只看过不到10套房产。
对于经验丰富的房产投资人来说,看一眼就决定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但是对于自住的刚需买家来说,不做到货比三家就下决定显然是有点草率了。如果你在房产投资领域的经验尚不足以看一眼就下判断,或者说你买房子是用来自住的,那么多看多对比显然是没有坏处的。
结尾提示:
1、买房时要考虑核心需求,我买房的目的是什么,最不能忍受的又是什么?看房之前把这些核心需求和最不能容忍的因素统统记在一张纸上,有计划地看房,总好过临时起意。
2、在看房时掌控情绪。由于有卖家的存在,买家在看房时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干扰。这个时候就需要保持冷静,对房产进行客观评估。
3、买房时考虑未来生活。如果未来要结婚,要生娃,要换工作,那么这套房子还合不合适。
4、永远把地段放在首位。哪怕房产周边的环境现在还很糟糕,没商店没学校没铁路,但是已经知道了未来政府的规划中将会对该地进行改造,那么一时的妥协就能够换来长远的回报。而如果看中房产所在地,不但没有良好的基建设施,短中长期都没有任何规划重建的可能,那就要仔细思量。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197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