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与中学有什么不同
从中学进入大学以后,很多方面都会有改变,那么大学与中学有什么不同呢?一起来看看吧。
学习的课程不同。中学需要学习很多的课程,而大学比较有专业性,学习的课程不那么多。
教学方法不同。中学的教学方法和大学的教学方法完全不同,大学主要是以自学为主。
学习环境不同。中学和大学的学习环境有很大的不同,中学的学习氛围相对比较浓厚一些。
实践机会不同。中学主要以在校学习为主,而大学生有很多社会实践的机会,独立性更强一些。
大学与自由七艺的关系
《礼记.大学》中所说的大学是读书的道理,意识层面上的;现在的大学是一个实体,供人读书的地方,是物质层面上的。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
《大学》全文文辞简约,内涵深刻,影响深远,主要概括总结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理论,以及关于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儒家政治哲学也有系统的论述,对做人、处事、治国等有深刻的启迪性。
扩展资料
《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中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修己以安百姓”,并以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主题。
《大学》提出的人生观与儒家思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基本上是儒家人生观的进一步扩展。这种人生观要求注重个人修养,怀抱积极的奋斗目标,这一修养和要求是以儒家的道德观为主要内涵的。
三纲八目又有阶级性, “明德”、“至善”都是封建主义对君主的政治要求和伦理标准;“格物”、“致知”等八条目是在修养问题上要求与三纲领中的政治理念和伦理思想相结合。
自由七艺是大学学习的基础。
现在西方自由七艺是指文学、语言、哲学、历史、数学、科学等学科都普遍作为普通教育和文科教育的基础。
自由七艺,自由七艺的原意是自由人应该具有的学识和应该学习的七门学科,是相对于专业的、职业的和技术性的课程而言的,即七种人文学科:文法、修辞、逻辑学(合称三艺)、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合称四艺)。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03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