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河豚
挑选身体健壮,无伤病且规格一致的优质种苗,采用往塑料袋内充氧的方式运输鱼苗,在投放鱼苗先对鱼苗消毒,投放密度控制在2千-3千条/亩左右即可,具体密度根据养殖面积而定。鱼苗投放一周内便可开始对它们进行饲料投喂驯养,投喂时做到四定原则,定期监测调控水质,及时分养鱼苗,做好日常管理。
1、运输、投放鱼种
在引进鱼种时要挑选没有伤病、规格一致、身体健康强壮且具有较好溯水性的暗纹东方河豚种苗,一般运输时可以往塑料袋内充氧后将规格在3-4cm左右的鱼苗按100-150条/袋的规格装好运输,运输时间可以持续5-8小时左右,这种方式运输的成活率较高,一般可以达到95%以上。
投放之前要先用5ppm的漂白粉或是1ppm的孔雀石绿对鱼苗浸泡消毒十分钟左右,放养时要注意运输袋内的水温和池内的水温差别不能太大,规格为3-5cm的鱼苗投放密度控制在2000-3000条/亩左右即可,如果池塘的水源充足、水质清澈而且水体交换量较大的话,投放密度可以调整为3500-4000条/亩,在养殖过程中,要根据鱼的生长及时对规格不一的鱼只进行分开饲养。
2、驯养
能否驯食成功饵料的新鲜度是关键之一。投放鱼苗一周内,可用新鲜的鱼、虾、贝等肉作为驯化鱼苗的开口饵料,让它们适应生长环境和投喂的饵料,等鱼苗适应投喂的饲料后,可以慢慢的往饵料中添加人工饲料,并不断地增加人工饲料的比例,直到鱼苗完全适应人工饲料。
3、饲料投喂
投喂的饵料主要以鳗料为主,每天投喂饲料的量需控制在鱼群总重的3-7%左右,每天早晚各投喂一次,在投喂时要做到定位、定量、定速、定质,以确保鱼苗能够更好的生长。养殖池中最好建设一个食台,便于检查摄食情况,如果饵料投喂两个小时后食台上还有剩余饵料,那就要适当的减少饲料投喂,投放饲料的食台要经常清洗并放在阳光下暴晒杀菌,以免滋生病菌。
4、水质调控
河豚喜欢在水质清澈的环境中生长,养殖河豚的池塘要根据池水的颜色、水质、水体透明度、水中含氧量以及鱼虾活动的情况不定期的加入新水,一般30天左右进行一次大换水来改善水质。
适宜河豚生长的温度为9-32℃,夏天池中水温超过32℃时,为调节水温可以往池内注入温度较低的深井水或是河水,冬天水温低于9℃时,需要将河豚移到温室内越冬。
河豚对水中含氧量的要求较高,如果水中的含氧量低于1.5毫克/升时,便会出现浮头现象,当水中含氧量低于1.3毫克/升时鱼群会出现死亡,最适宜河豚生长的水中含氧量最好保持在3毫克/升以上,若是水中的含氧量较低时,最好用增氧机或是气泵进行增氧。
5、及时分养
规格不同的河豚争抢食物的能力有所差别,在争抢食物时,规格较大的河豚会攻击规格小的,导致规格小的河豚摄食少,影响生长,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将规格不一的河豚进行分养,一般30-45天左右筛选一次,以确保鱼只可以摄食到充足的饵料,同时还可以避免密度过大时鱼群互相伤害,可以提高河豚的存活率。
6、日常管理
每天都要巡查池塘,关注河豚的活动情况和摄食情况,定期监测水色和水质情况,及时换水,以确保水质,定期检查池中的相关设备,若发现有破损,及时修复。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对水温、酸碱度、含氧量、氨氮、水体透明度、COD、PO4-P等数据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以便于日后的管理和经验总结。
每半个月左右对鱼苗的生长情况做一次测定,并记录好相关数据,以便于调整饲料的投喂量,一般河豚经过4-5个月左右的养殖规格可以达到100-150g左右,存活率基本可以稳定在85%-95%之间。
怎样才能养殖好河豚呢?
(一)主养河豚混养鲢鳙 河豚当年鱼苗长到5~6 厘米时,体重可达2 克左右,每667 平方米放养密度为4 000~5 000 尾,搭配放养规格为50 克左右的鳝70~100 尾,或鲢、鳙各50 尾。商品河豚养殖时,可每667 平方米放100 克左右的河豚鱼种800~1 200 尾,混养500 克左右的鲢50 尾或500 克左右的鲢、鳙各20~30 尾。这样混养,河豚吃剩的饵料及粪便可促进浮游生物生长,鲢、鳙则可利用池塘中的浮游生物,既可改善池塘养殖水环境,又可提高水体负荷能力和养殖效益。只要注意水质控制,掌握投饲技术,加强鱼病防治,河豚养殖成活率可达到90 %左右。河豚鱼种年底体重可达100~150 克l 尾,商品河豚规格年底可达350~400 克/尾。
(二)河豚与车虾混养 据报道,1996年大连市永安食品有限公司在辽宁省庄河市观驾山乡,经过对红鳍东方鲀、车虾生活习性的反复研究,决定将河豚与车虾混养。他们通过科研机构引进河豚鱼苗1 万尾,在8 公顷虾池(5 . 3 公顷和2 . 7 公顷两个虾池)内与车虾混养。经实验证明:车虾白天潜伏在水底,夜晚出来觅食,而河豚白天觅食,晚上潜伏水底,车虾吃剩的残饵,河豚继续吃,无需额外投饵,而且一些病伤的车虾亦被河豚吃掉,两者具很大的互补性,不但车虾成活率高,而且河豚生长快,当年收获车虾3 000 千克,河豚约7 000 千克,取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车虾、河豚混养成功为整个黄海、渤海沿岸养虾业走出低谷带来了希望。
(三)河豚与中国对虾混养 1996 年4 月至1997 年11月份,河北省唐海县成功地进行了红鳍东方鲀与中国对虾混养的实践探索。江苏赣榆县城东乡下口村也于1997 年进行红鳍东方鲀与中国对虾的混养试验,现将混养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第一,池塘面积一般为2 . 7 ~3 . 3 公顷,平均水深2 米,水源充足无污染,PH值5 . 9 ~9 . 8 ,透明度高,养殖池塘具备完善的排灌系统,进水闸需安装60 目进水网,排水闸安装7 目铁丝网和8 目安全网。
第二,放鱼前首先干塘晒池、消毒,平整池塘。每667 平方米水面,水深1 米,使用生石灰70 千克和漂白粉6 千克,或者使用茶麸5 千克和漂白粉3 千克,或者茶麸35 千克和生石灰45 千克泼洒,清塘后2 天适时进水。
第三,鱼种为大棚越冬鱼种,平均规格约150 克/尾。入池时水温稳定在15 ℃ 以上,池中盐度略低于越冬池,短距离运输可于25 立方米的帆布篓内装鱼种(规格为100~150 克/尾)600~800 尾。入池前用浓度为10~15毫克/升呋喃西林药浴20~30 分钟,或用50 毫克/升福尔马林浸浴数分钟。
第四,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水交换情况、饵料供应、养殖技术、上市规格和计划产量而定。每667 平方米池塘放河豚鱼80 ~100 尾,中国对虾6000~8000尾,鱼种应一次放足。
第五,饲料常有冷冻青皮鱼、沙丁鱼、刺鱼及毛虾、卤虫等,饵料应新鲜。低水温时,日投饵量为鱼体重1 . 5 %~5 % , 秋季育肥期日投饵量为6 %~10 % ,饵料系数7 左右,秋分后应酌情减量,日投饵2 次,在一定的水面范围内轮番投掷,上午投日饵量的55% ,余下的下午投喂,要做到不投变质饵料,鱼缺氧时不投,水温高于30 ℃ 少投,鱼生长快时多投,直到鱼出池上市,不能中断投饵。
第六,养殖管理:A .水位控制在1 . 2 ~2 米之间,前期水位偏低,中后期水位偏高,以利水质清新和水温恒定。前期7 天换水1 次,每次30 厘米,中后期3~5 天换水1 次,每次50 厘米,特殊情况及时换水,换水量不能低于50 % ; B 勤巡塘,早晚及半夜各巡塘1 次,检查是否有病鱼,是否浮头,水位、水色、气味、透明度情况怎样,排水闸及网具是否有漏鱼现象;C .每10 天检测鱼的体重生长情况,反馈以前的投喂及管理信息,调整投饵数量,检查鱼体有无异常症状,估测池塘存鱼量,以供施药和投饵参考;D .控制好水质,在一般情况下正常水色呈浅绿色、黄绿色、乳白色和褐色,异常水色为黑绿色、土灰色、红色和酱色等,水温应大于13 ℃ ,小于32 ℃ ,水温过高则大换水降温。盐度在18‰~22‰之间,透明度35~40 厘米,溶氧5~10 毫克/升、氨氮0 . 02 ~0 . 6 毫克/升;E .鱼病防治做到“有病早治、无病先防”,一般每10 天1 次,每次连续投喂3 天,药饵为土霉素和呋喃西林,每100 千克鱼每次75 克,适时加喂维生素E ,维生素C ,复合维生素,三代虫病用浓度250 毫克/福尔马林,药浴25~30 分钟。
第七,混养应着重鱼的管理。对虾适量投饵,每日2 次,前期每次投喂卤虫25~30 千克,中后期投喂配合饲料,每次6~20 千克,在养殖期内对虾主食卤虫、配合饲料、浮游生物及河豚吃剩的杂鱼碎屑。
第八,河豚经5 个半月饲养可达到上市规格,应在霜降前将鱼卖完,以免低温死鱼,造成经济损失。
豚的养殖管理是养殖过程中最为关键也是最为耗时的部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认真细心处理,采用正确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才能实现降本增收,提高经济效益。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些在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
一、 池塘选择
养殖池塘每年需要充足的水源,无污染,水温变化小。水池应建在水方便、路线短、水头低的地方。水池底部基本没有渗漏或渗水现象。堤防、闸门要筑牢,出水口要畅通。此外,还需要便利的交通和电力供应。池塘周围没有高楼大厦,也不容易受到暴风雨或洪水的影响。
二、池塘处理及消毒
在冬季或淡季将池水排干,将池底的污泥清除,然后自然暴露在阳光下。养殖前,用生石灰和漂白粉清洗并消毒池塘。生石灰用量为100 ~ 150 kg/亩,漂白粉浓度为30 ~ 40 mg/kg。一周后,储存水,放生鱼,并使用足够的基肥,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和生长。将池水的pH值调整到7-8。
三、鱼苗运输
室内河豚1.2 ~ 1.5 cm时,每亩养殖河豚1万~ 2万条。如果运输距离短,可以用塑料桶运输;如果运输距离较长,应使用塑料袋进行充氧运输。每袋800 ~ 1000尾。运输时间可保证8小时内成活率。运输时最好使用浓度为3 ~ 5mg/kg的生理盐水。放养期间温度应在18℃以上。注意袋内和袋外的。
四、饵料饲养及水质控制
在鱼长到3厘米之前,每天每英亩池塘喂1公斤豆奶,以促进浮游生物的繁殖,为鱼提供足够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调整水的透明度,将水的颜色改变为绿豆色。水中有许多浮游生物,但它们不是成群的,也不是聚集在一起,在水中旋转。如果食品中微生物过多,应注入淡水,以降低微生物密度,保持水的新鲜。通过有效调节溶解氧含量和水质,大多数鱼在池塘中20天后可以长到3cm左右。此时,在喂豆浆控制诱饵生物的同时,可以将鳗鱼饲料制成大豆大小的软颗粒,每平方米一粒,从而驯化鳗鱼饲料给鱼的习惯。在此期间,我们必须批量选择和养殖大鱼。
以上就是河豚养殖过程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供大家了解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04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