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最简单的蚯蚓养殖方法

 蚯蚓是常见的一种陆生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畜禽粪便和有机废物垃圾为食。你知道家养蚯蚓有哪些 方法 最简单吗?下面Sara我给大家分享了一些简单的蚯蚓养殖方法,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最简单的蚯蚓养殖方法

 养殖场所选择

 人工养殖蚯蚓设备简单,管理方便,一般利用房前屋后、庭院空地以及旧木箱、废桶、盆罐、竹筐、砖池、育苗温床等就可培养药用蚯蚓,还可用蔬菜大田、果园、苗圃等结合养殖蚯蚓,能双重利用获益。

 养殖品种选择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需要、不同条件,选择不同品种的蚯蚓,一般选择易养、易繁殖,能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来选种。如菜园、果园、苗圃多的地区可选择青蚯蚓养殖,结合大田 种植 ,双重利用,既能改良土壤提高肥力,促进植物增产,又可收获蚯蚓动物蛋白饲料。如果旧房多、荒地多、土地少的地区以及城镇居民可选择红蚯蚓养殖,利用业余或辅助劳力,利用有机废物进行 饲养 。

 蚯蚓室内养殖

 1、箱养法:可用箱、筐、盆、罐、桶等,适于饲养爱胜属蚯蚓,如赤子爱胜蚓、日本引进的大平二号、北星二号等红蚯蚓。本属蚯蚓喜欢在烂草、堆肥、牛马粪及腐烂的枯枝落叶、烂菜、瓜果,以及造纸、纤维、食品加工厂的废渣中和生活垃圾中生活,当然上述有机物、垃圾或马牛粪先要经堆积发酵,待温度下降后,才能作为养蚯蚓的基料。把基料装入木箱、竹筐、瓷盆或砖池中,然后放人蚯蚓即可养殖,养殖期间经常喷水保持湿度60~70%,并用草席、草帘和旧麻袋覆盖遮光,在气温13~28℃都能正常生长。

 2、坑养法:土坑、砖池、旧猪圈、房檐下、墙脚边、屋角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均可用砖、石砌成养殖池,除爱胜蚓属外,还可适宜养青蚯蚓。土坑或砖池的深度一般为50~60厘米,面积根据需要而定,坑内或池内分层加入发酵好的饲料,先在底层加入15~20厘米厚的基料,上面铺一层10厘米的土壤,就可引入蚯蚓养殖。如蚯蚓较多,可在土上再加一层10厘米饲料,上面再覆盖10厘米肥土,青蚯蚓要求保持土壤湿度30%左右。也可利用旧猪圈改成养殖池放养。

 蚯蚓田间放养

 1、桑园养殖法:一般选地势较平坦、能灌能排的桑园,沿桑树行间挖宽40厘米、深20~25厘米的沟槽,加入初步腐熟的有机肥料,如马牛粪、秸秆、杂草、猪羊粪、枯树叶、烂草等,每亩约加有机料5000~7500公斤,上面覆土10~15厘米,放人种蚓进行养殖,投放数量视蚓种和个体大小而定。行间可种植绿肥或青饲料,每隔5行开一排水沟。含水量保持30%左右。

 2、饲料田养殖:包括种植聚合草、蚕豆及其他常年青饲料地均可养殖,养殖时要选择地势平整的饲料地,每隔10行开一灌水和排水沟。在聚合草行间,开宽、深各15~20厘米的沟槽,槽内施人有机饲料,上面覆土10厘米左右,即可放入青蚯蚓进行养殖。经常注意灌溉或排水,保持土壤含水量在30%左右。

 3、菜园养殖法:菜园水肥条件充足,管理精细,最有利于蚯蚓的生长和繁殖。在养殖蚯蚓的菜园,每亩施人7500~10000公斤优质有机肥或腐熟的烂菜、垃圾等。在菜苗出土后,投放种蚓进行养殖。菜园养殖,应减少化学氮肥和某些农药的施用。成蚓可结合蔬菜管理分期采收。

 4、果园养殖法:利用果树下的空地养殖蚯蚓,既充分利用土地又促进果树生产。如养青蚯蚓,方法类似桑园养殖法。如养殖赤子爱胜蚓(红蚯蚓),则在果树下沿树行堆积宽1.5~2米、高0.4米腐熟的牛、马、猪粪,作为蚯蚓养殖床,每养殖床之间留一走道,每隔2个养殖床开一排水沟。在养殖床饲料面上用稻草或麦草覆盖。保持湿度60~70%。雨天用塑料薄膜盖好,防止 雨水 浸泡。

 5、防空洞养殖:城市防空洞是地下室,冬暖夏凉,周围湿度较高,适于养殖红蚯蚓,养殖方法同箱养与坑池养殖。晚上可点盏灯,既可防止逃逸,又有一定光源有利于蚯蚓生长。

 工厂规模养殖

 1、饲料处理场:饲料处理场包括饲料的堆积发酵或分选粉碎之用,面积大小视规模而定。

 2、养殖车间:可采用砖木结构,也可采用塑料大棚。温度控制在18~28℃。控温设备冬季可利用锅炉暖气、太阳能热水器或其他工厂的余热进行保温,夏天可用通风、喷水、缩小养殖堆等 措施 降温。养殖车间的宽度以4~5米为宜,塑料大棚宽约7米,长根据需要而定,如30米、60米或100米,高2米为宜。

 3、养殖床:宽以1.5米为宜,一边砌一高40厘米的矮墙,近走道一侧设高10厘米的小埂,床面稍倾斜,里高外稍低有利于饲料中多余水排出。养殖床四周设宽25厘米、深25厘米的水槽,供排水和预防鼠类、蚁类危害,两床之间留1.2米的走道。

 4、饲料发酵池:在养殖车间内,可在两床的外侧设饲料发酵池,冬季可放人新鲜马、牛、猪粪,利用发酵热提高棚温,夏季则作卵茧孵化床之用。

 5、养殖密度:牛粪养蚯蚓其种蚯蚓数量应控制在每平方米1万条以内,生产蚓群每平方米3公斤(2~3.1万条),前期幼蚓3万条/平方米,后期下降到2万条。

 6、适时补料:通常20天左右蚯蚓就能将全部猪粪变为蚯蚓粪,此时需补料。补料时可以在原饲料的基础上覆盖新料,根据蚯蚓的食量确定加料量,饲料要铺设均匀,再加上稻草,经常浇水保湿。

 7、合理浇水:在养殖蚯蚓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蚯蚓正常生长,特别是夏季,每天至少要浇一遍水,水不能有污染,水流量不宜太大,一定要浇透,使上下层料接上,最好选择温度较低的早上或晚上浇。

(1)棚式养殖法。用混凝土做壁,以阻隔外部噪音和振动,并对养殖槽加以覆盖,形成上下数层的养殖棚。养殖棚设有可以推拉进出的箱状设备,即养殖槽。养殖棚内的温度和湿度,由设备的换气孔和洒水装置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把酒糟、纸浆和含有大量动物蛋白质的鱼残渣、谷类、麸皮等腐殖质混合,然后铺在养殖槽内,槽内湿度调节在75%-90%之间。大约每3.3立方米的养殖槽内可繁殖10万条左右。

(2)通气加温法养殖。用食品残渣、农产品和畜产品废弃物等作为蚯蚓的饲料,放置在10-20厘米深度的土壤中,在土壤中埋设许多有细孔的管子,缓缓通气。全年保持最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在冬季低温时,可用电热法保持土壤适宜温度。

(3)塑料棚养殖。在日本,常用跨度为6米,长为30米的拱型塑料大棚,两边为2米的饲养区,中间2米为通道。地面为水泥,就地靠墙,堆放成半拱型。在较大规模饲养条件下.可以把8个塑料大棚并排盖在一起,便于管理,节省人工。棚顶为弧形,盖以有色塑料,能遮光。温度为10-30℃时,蚯蚓生长良好,温度在40℃以上要喷水降温。

在美国,大规模饲养蚯蚓是采用长方形饲养床,床长10-15米,宽2米,高0.5-2米,饲养床上需有盖,或用草帘子,表层1-2厘米以下1.5厘米厚的范围内为蚯蚓活动区。

(4)室内多层式(利用工厂余热加温)养殖。在室内建成多层式加温床,床内铺以调制的饵料,然后将红蚓(爱胜蚓)放入,内保持20℃左右,饵料含水量保持65%-80%。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07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