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牛肉才20多元一斤,国外牛肉价格下跌的原因是什么?
科技水平提高、粮食收成好、规模大,数量多、政府补贴,国内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这些原因都可以让进口牛肉价格下跌,但其实这里有个误区,就是大家到的其实是低端市场价格下跌,高端牛肉市场价格还是继续上涨。
我们来看看牛肉价格下跌的原因:科技水平提高了,牛的存活率提高以及生长周期缩短,牛的数量增加,供给大于需求所以价格降低。这几年全球的粮食产量都比较好,有充足的养殖饲料,养殖成本降低,价格也会降低。还有就是国外养殖场面积广,规模大,以及竞争压力大等等都会导致牛肉价格下跌 。最直接的就是政府经济补贴,政府用钱鼓励养殖产业,拿到补贴企业利润不会降低,还可以通过降低价格提高竞争力,所以低端市场的牛肉价格下跌。
然后我们再来看看国内的原因:国内大型养殖场比较少,基本都是个体户或者私营企业,抗风险能力低,规模小,价格太低无法盈利。另外国内没有国外那样的大型草场,养殖会消耗很多粮食和饲料,养殖成本高价格自然高。并且因为规模的小的缘故,牛肉数量少,供给小于需求价格只会上涨不会下降。并且国内猪肉价格非常高,所以牛肉作为猪肉的替代品需求就会增加,在需求增加原有牛肉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国内牛肉价格还是会上涨。
国内牛肉一直上涨,所以国外牛肉就可以利用它们低成本的优势抢夺市场。另外国外饮食习惯不同于国内,国外基本都是吃牛排,不会像中国有很多种吃法,所以他们将牛好部位自己享用,其他部位便低价出口,于是国外牛肉价格下跌。以上这些原因都是进口中低端市场牛肉价格下跌的原因哦,其实高端牛肉进口市场价格并没有下跌,反而持续上涨哦。
大鹅怎么么养殖
山地鸡养殖技术1.建造农舍。野鸡养殖场应位于干燥、地势平缓、向阳背风的地方。在比较安静的地方,养山鸡鸡舍的要求和家养鸡舍差不多。鸡舍的面积可以根据饲养规模来确定,鸡舍可以使用旧房间。猪圈和牛舍前后多余的地方要重建,三面墙一面开。开放面外应留有一定的操场,约为室内面积的两倍。养鸡场的地面要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排水。地面要平整,最好做成水泥地面,方便清洁。操场周围可建1.8米左右的砖柱,顶部和四周可加挡块,或用铁丝网代替尼龙网。安装砌块时,可在南面建一个30-100厘米高的矮墙底座,然后安装砌块,可加长。操场和鸡舍的总面积要在30只鸡以内,每个摊位150或300只雏,要在100平方米以内。如果场地大,可以分成几笔。因为种鸡在与鸡交配前要分开饲养,所以至少要建两个鸡舍并进行改造。同时,鸡舍内要准备食物槽和饮水槽。水槽可以用木屑制作,一般1米长,5厘米宽,5厘米高。食槽可用大眼铁网或小木片固定,防止鸡进入食槽,食槽可用塑料盆或其他容器代替。有条件的话,可以买一个专用的塔秦水器。因为鸡很喜欢沙浴,所以可以在操场上放沙子(河沙,石沙都可以),也可以把沙子放在一个大塑料盆里,放在操场上。应该注意保持沙子的清洁和干燥。2.鸡育种技术雉鸡饲养阶段的划分:0-6周龄为育雏期,7-12周龄为繁殖期。(1)适时饮水和进食:雏雉应在孵出后24~36小时进食。吃饭前,他们应该喝水。最好在饮用水中加入5%的葡萄糖或0.1%的高锰酸钾。对于不懂喝水的雏雉,应尽快喝水,喂完水后1~2小时再吃。配料应该是软的,可口的,有营养的,容易消化的。前3~5天最好喂湿料。每次投料前清理余料。刚开始进餐时,每隔2~3小时诱导一次食物,以后逐渐加大间隔。0~2周每天6次,3~4周每天5次。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采食量也随之增加,长到接近成年体重时,对饲料的需求趋于稳定。(2)温湿度控制:育雏的适宜温度为1-3天35-34℃,4-7天33-32℃,2周31-28℃,3周27-24℃,4周23-22℃,5周后保持常温。相对湿度在1~10日龄为65%~70%,11日龄后为55%~65%。(3)密度:随着年龄的变化,其重量和需水量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应及时调整饲养密度,增加水槽和食槽的数量。网箱或箱式育雏的密度为:1~10日龄50~60窝/m2,10~20日龄30~40窝/m2。之后可转入立体笼(蛋雉育雏用四层笼),21~42日龄20~30窝/m2,43~60日龄10~20窝。(4)通风与室内环境控制:室内空气流通不畅、氨气浓度过高会直接影响野鸡的生长发育,可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眼疾等疾病。经常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及时清理粪便和清洁地面,保持适宜的温度,定期给鸡消毒,及时疏散密度。改善室内环境是提高雏雉成活率的重要措施之一。(5)光照时间控制:幼龄山鸡对光照没有严格要求。第一只野鸡24小时光照1-3天,20-22小时光照4-7天。之后根据野鸡的喂食情况,会很快转为自然光照。3周左右山鸡转入立体笼时,第一天晚上要充分光照,让山鸡尽快适应新环境。使用3瓦/平方米以上为宜。大部分野鸡进食饮水后,可以利用自然光照。6)免疫:根据本领域情况制定免疫方案。3.成人文化技术幼雉可关在笼子里6~7周,然后转移到地面平养或转移到饲养的雉鸡笼子里。从18周龄开始的时期是山鸡生长最快的阶段,平均日增重10-15g,达到20周龄,基本接近成年山鸡体重。因此,对6~20周龄雉鸡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繁殖雉鸡生长发育的关键。在做好各项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转群时间及注意事项:一般3月底至4月中旬孵化的雏鸡,饲养至6-8周龄时转群,夏季孵化的山鸡饲养至5-6周龄时转群。换班前3天,应安排专人在夜间工作,并给予24小时照明。还要注意隔离饲养弱雏,及时淘汰病残雏。翻地后1~2周,选择温暖无风的天气,打开门窗,让其在室内和室外运动场做短期活动,然后逐渐延长,晚上在室内行驶。(2)后备雉鸡的限量饲养:确定后备繁殖的配种雉鸡,除了在6-8周龄进行初步选择外,还要控制体重,防止过度育肥,以保证繁殖期有较高的产蛋率和受精率。具体措施是:降低膳食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增加粗纤维和青饲料的用量;减少喂食次数;增加运动量;限制喂食量等。(3)第二次破喙防止啄癖:野鸡是野生的,喜欢啄异物。饲养的雉鸡生长迅速。如果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者环境不理想,或者密度过高,更容易发生啄癖。为了有效防止啄癖,第二次切喙可以在5-10周龄之间进行,方式与家鸡相同。(4)禁止霉变变质饲料预防曲霉菌病:饲养初期的山鸡易患曲霉菌病,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因此,在饲养管理中应注意禁止霉变变质的饲料和发霉的垫料,控制好室内环境,保持所需的湿度,经常用过氧乙酸对鸡进行消毒,在转移到鸡群前用火焰喷射器将地面和可燃器具焚烧,以预防此病。雉鸡养殖技术(1)雉鸡群的建立。一般每个雉鸡群的建立都经过两次以上的选拔:第一次选拔在每年的10-11月进行,后备群是根据品种标准、生长发育情况、健康情况严格选拔形成的;第二次评选于次年1月至2月进行。选择标准为:雄雉羽毛丰满鲜艳,羽束直立,胸宽而深,体大,体格粗壮,雄性强;雌雉的身体笔直呈椭圆形,羽毛紧密而有光泽,尾巴不能着地,腿和眼睛完美无瑕。有条件的话,可以在2月底3月初进行第三次选择,淘汰不符合品种特征,或者雄性不强,精神状态不好,雌性雉鸡不红或者从3月初尾巴拖地的个体。至此,经过2~3次选择和淘汰,就可以确定雉鸡的种类了。(2)山鸡养殖技术①放生月份和利用期:在良好的人工驯养条件下,雄性雉鸡一般在9-10个月达到性成熟,雌性雉鸡在10-11个月后达到性成熟。如果已经到了繁殖季节,可以考虑适时配送。在中国北方,分发通常在3月中旬左右,在中国南方,分发通常在2月初。一般生产地的野鸡一年换一次,但第二年同组野鸡死亡率明显低于第一年。产蛋量和受精率变化不大。②雉鸡群体大小和雌雄比例:繁殖季节雉鸡群体不宜过大,一般100~150只雉鸡为一个群体,在鸡群之间设置屏障遮挡视线,以免影响交配。在一般营养和管理水平下,雌雄比例可确定为1:4,此时受精率可达85%以上。如果饲料营养和管理水平高,可适当增加每只雄雉和交配雉鸡的数量,比例变为1:5~1:6。③适当交配:交配时间的确定必须考虑温度、繁殖季节、营养水平等因素。生长发育好的野鸡可以稍加改善,发育不好的可以延后。交配时间也可以通过试交配来确定。方法是先尝试把1~2只雄雉放入雌雉群,看雌雉是否愿意“交配”。实践证明,放生时间应由母雉的行为来控制,如鸣叫、脸红或筑巢等。过早放生不仅影响育雏成活率,还会促使雉鸡过早衰老,影响后期育雏卵的受精率,过晚则会造成育雏卵的浪费。④保护“皇子雉”,设置屏障:公雉进入母雉群后,经过几天的战斗,“皇子雉”产生,“皇子雉”在母雉群中享有第一交配权。雄性雉鸡群在排好顺序后不允许随意进入新的雉鸡,以保持“王子雉鸡”的地位,这样可以减少体力消耗,稳定雉鸡群。但“王子雉”有不允许其他雄雉交配的特点,所以需要在网内或运动场上设置屏障,每100平方米放置3~4个塑料瓦、树枝或假山,以提高产蛋率和受精率。
鹅是食草性为主的家禽,具有出生发育快、吃草长肉、消耗精料少、肉类肥嫩、抗病力强、饲养周期短、资金周转快等特点,饲养四个月左右即可出栏上市,鹅吃百样草,群众称之为“青草换肥鹅”,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放牧饲养,还能利用酒糟,秸秆粉等多种农副产品,是广大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几年来,笔者在养鹅生产实践中,结合鹅的生物学特性,总结摸索出一套规模养鹅的饲养管理程序,现介绍如下
雏鹅的培育
雏鹅是指孵化出壳到一个月龄内的小鹅,雏鹅的培育是整个饲养管理的基础,其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继而影响养鹅的成败,是大鹅养殖过程的关键环节。
1、育雏前的准备
(1)品种及季节的选择
现本地饲养的品种有黑龙江大白鹅、雁鹅、疤拉眼鹅(又名五龙鹅、豁眼鹅)、均为优良的地方品种;引进品种有莱茵鹅等。产蛋性能及生长速度都很好,但就肉用性能及毛色品质说来,养殖户及市场上受欢迎的是黑龙江大白鹅,四月龄育成体重8-10斤,毛色洁白;雁鹅为中型鹅品种,毛色为灰羽色,销售价格低;疤拉眼鹅在辽宁、吉林及我省南部县份如双城、延寿饲养较多,为小型鹅品种,产蛋较高,但育成体重为6?8斤,体重偏小,当为肉仔鹅用途饲养时,养殖户不愿养。
在育雏季节的选择上,我省由于受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考虑到温度、出售时的羽绒品质以及经济效益等诸多因素,育雏季节多选择在五月下旬至七月初最为适宜,饲养4-5个月,10月中下旬溜完秋茬下小雪后出栏。
(2)育雏方式
在规模饲养超过百只的情况下,一般多采用地面平面育雏方式,搭地炎龙人工给温。
(3)育雏舍的维修,对漏风的墙壁要修补好,以保证室内没有贼风进入;对老鼠洞要堵严,以防老鼠咬死鹅雏;对门窗封闭不严的要用塑料布封好,以利雏舍保温;对照明用的线路要安装好,灯泡个数及分布按每平方米3W的照度安排,灯泡度数以45度为宜;对鹅雏饮水所用的以塑料饮水器为好,育雏时不能用宽口的饮水槽;同时备好采食用的塑料布。
(4)育雏舍的消毒,育雏室内外在接雏前2-3天应进行彻底的清扫消毒。地面及墙壁消毒要用3%火碱水彻底喷洒消毒,新利用的雏舍可用3%来苏儿水溶液消毒,育雏室门口要没有白灰消毒槽,但不可以用白灰粉用于地面消毒。
(5)垫料的准备,在地面育雏的情况下,在消毒后的地面上铺8分厚的垫料,从经济实用方面,可采用干燥无霉烂的稻壳做垫料。
(6)饲料的准备。要保证雏鹅进入育雏舍能吃到营养而易消化的饲料,所备饲料有:小米、玉米面,鸡蛋黄(煮熟去清每100只1个)苦买菜,同时要准备投料喂饲时用的塑料布(每张为1.5m×1.5m)。
(7)预温。进雏前一天要对地火龙试烧预温,主要目的是看能否达到育雏时所需28-27℃,同时,要看舍内是否保温,温度计要放置于能代表舍内平均温度的位置,从天棚上用线垂到距垫料上距温度计下缘8?10火处,以鹅头顶不上为准。
(8)不同日龄鹅雏占舍面积参改系数(净面积)。1-10日龄15-20只/m2;11-20日龄10-15只/m2;21-30日龄8-10只m2;每10m2应用尼龙网隔成一个圈栏,可容纳3周龄以内的鹅雏100只,育雏时每个舍的饲养数量应根据舍内的有效面积(净面积)来计算,在这样规范的饲养系数范围圈内,鹅雏才能生长发育快,否则密度过大,鹅群拥挤,表现生长发育迟缓,严重时出现相互啄羽、啄趾、啄肛现象;密度过小,会造成房会浪费而增加成本。
2、雏鹅的运输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若途中照料不周,雏鹅易引起受凉、受热、受挤压,从而常引起雏鹅生病,甚至窒息死亡,造成经济上的很大损失。因此,在运输雏鹅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上几点。
(1)盛放鹅雏的用具必须干净,不受污染即要保温又要透气,每箱盛放鹅雏的数量要适中,不要过多,以免闷死、压死,运输车上要有覆盖牧及防晒用具。
(2)在买鹅雏时必须加以选择,挑选健康鹅雏,这直接关系到雏鹅的育雏成活率和生长发育。合格的雏鹅应该是:健壮活泼,眼睛灵活而有神,个体大,绒毛洁净,握在手中强壮有力。
(3)起运的时间要待出壳的鹅雏胎毛已干,能站立行走后才可装箱起运,运输途中要开箱检查注意温度状况,鹅雏表现,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天气热时,可在早晚赶路。
3、雏鹅的饲养
(1)及早开水,当鹅雏运回后,立即进入育雏室。此时的育雏室应已预热温达到28-30℃,放完鹅雏稍事休息后,就要准备给鹅雏饮水,一般说来,鹅雏最佳饮水时间是出壳12小时左右开始给水,如果是较远距离运输回来的鹅雏,则宜首先饮用5%-10%的葡萄糖水,其后可改用普通清洁水;如果是较近距离运输回来的鹅雏,在饮水中可加入VC,其比例为100毫升水加10毫升VC,饮用一次后可改用清洁水;这两种做法,在实践中证明育雏成活率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做法。鹅雏饮水时间宜早不宜晚,否则会引起“呛水”暴饮现象,造成生理上酸碱平衡失调引发“水中毒”,死亡率极高。一经开水后,以后就不能断水,保证雏鹅随时都能喝到水。初次饮水也叫:“潮口”,一定要在开料之前进行,否则影响雏鹅的生产发育。
(2)适时开食。开食必须在第一次饮水后当鹅雏行走自如,并表现有啄食行为时进行,一般是在出壳后24-36小时内开食。
(3)喂饲方法
1-3日龄,将煮成八成熟的小米(有硬心),捞出控干水分亮凉,每100只鹅雏0.5斤,玉米面0.5斤,新鲜苦卖菜1斤要切成细丝状,再加一个熟鸡蛋黄,将其混合后拌成不干不粘的程度,均匀撒在塑料布上让鹅自由啄食,日喂5次,其中夜间喂1次,每次喂饲时间约为半个小时左右,到第3日龄时,要加大一倍喂量,每百只喂量为1斤小米、1斤玉米面、2斤苦卖菜,同时要给以充足我饮水。
4-10日龄,可喂给混合饲料,其配方是:苦卖菜64%、玉米面30%、浸泡豆饼2%、贝粉1%、骨粉1%、食盐0.25%,苦卖菜切成细丝状,喂饲次数每日可喂6?8次,其中晚向要喂2次,喂饲量以每次8成饱为宜,并从第4日龄开始,在每个饮水器旁边四周,要放置一些沙粒,大小以鹅雏能吃下去即可。
1-20日龄,雏鹅的消化能力有所增强,此时应转为以青菜为主,精饲料与青菜的比例为1:8?9,每天喂饲次数为6次,其中晚上喂2次。
2-30日龄,如天气晴暖,中午时分可以开始放牧,让鹅自由采食青草,放前不喂料,放牧时间不要过长,以后可逐步延长放牧时间,同时减少舍饲喂饲次数到每日4次,白次3次,晚上1次。
4、雏鹅的管理
雏鹅的管理是育雏成败的关键之一,对提高成活率和增重有很大的影响。俗话说,“育雏如育婴”,“四分饲料,六分管理”,雏鹅的管理有以下几个内容:
一是合适的温度,第一周28-27℃;第二周26-24℃;第三周23-20℃,以后可常温饲养。我县近几年来一些养殖户失败的原因多为育雏温度不够,鹅雏着凉,拉稀死亡较多,因此说温度是决定育雏成败的关键所在。对养殖户说来一定要抓好温度这一关。
二是适宜的湿度。鹅虽然属于水禽,但确怕圈舍潮湿,尤其是30日龄以内的雏鹅,俗语说:“养鹅无巧,窝干吃饱,潮湿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影响很大,因此育雏室要具有通风条件和透光条件,室内相对湿度的具体要求是:0-10日龄时,相对湿度为60%-65%;11-21日龄时相对湿度为65%-70%。
三是正确的光照,每平方米3W灯泡,安装在棚顶,第一天可采取24小时光照,以后每2天减少1小时,到4周龄时采用自然光照。
四是加强对鹅雏的昼夜看护,防止夜间人工给温不足,舍温降低,鹅雏出现”扎堆“现象。要在前两周昼夜看好炉子,保证育雏的合理温度,防止扎堆压死,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重要一环
五是防止应激,育雏室的内外环境应保持安静,严禁粗暴操作,大声喧哗,易引起惊群扎堆;光线不宜亮,只要鹅雏能看见饮水吃料就行,灯泡以暗色较好,可防止雏鹅啄毛癖的发生,而且对鹅眼睛的刺激较为温和。
对了,可以百度有关养鹅的视频看一下。
希望能帮到你.........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1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