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标准_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开裂的机理分析
摘 要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是目前建筑工程上使用较多的新型墙体材料,蒸压砼砌块作为承重和非承重的结构材料和保温围护材料,其具有重量轻、保温隔热隔音效果好、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可加工性能好等优点。但建筑工程使用后会遇到墙体开裂、渗水,抹灰脱落从而污染、损坏室内装修等问题。笔者就试着从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红砖它们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入手,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开裂的机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蒸压砼砌块;混凝土;开裂机理;防裂漏措施
一、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与红砖的特性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属于硅酸盐制品,它是用钙质材料(如水泥、石灰)和硅质材料(如砂子、粉煤灰、矿渣)的配料中加入铝粉作加气剂,经加水搅拌、浇注成型、发气膨胀、预养切割,再经高压蒸汽养护而成的多孔硅酸盐砌块。因此,它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与红砖有着本质上的区别:(1)干燥收缩值。红砖的标态干缩值在0.1mm/m以下,且实际干缩值一般只是比标态干缩值稍小,但任何状态下都非常接近。对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它们的标态干缩值一般为红砖的3~6倍。若要将它们的实际干缩值控制在0.1mm/m,则它们的相应含水率分别约在3.4%和9.8~13.6%。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平衡含水率约在3.6~3.8%,这说明,当硅酸盐制品的实际含水率与平衡含水率接近时,其实际干缩值与红砖相差不大。在实际应用中,只要经过一定的干燥期,我们一般可以把它们的实际干缩值控制在0.1~0.3mm/m的范围,这充分表明严格控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材上墙含水率是非常重要的。(2)吸水性能。红砖的吸水性能要求小于23%,一般在20%以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率一般在65%以下,两者都与平衡含水率相差很大,如果在下雨天气没有很好的防雨措施,它们的实际含水率可接近各自的吸水率。如前所述,红砖的实际含水率对其实际干缩值影响极小,而硅酸盐制品的实际干缩值却随制品实际含水率的变化而发生很大的变化。(3)干燥和收缩的速度。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速度比红砖要慢得多,同时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蒸发含水的速度也比红砖要慢得多,也就是说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大量吸水后在很长时间内都会具有一个很大的实际干缩值。有关试验数据表明,在温度为20±1℃、相对湿度60±10%的条件下进行测试,红砖在3天内干缩完成约90%,水分去掉约60%,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在3天内干缩完成约15%,水分去掉约50%,在7天内干缩完成约35%,水分去掉约60%,在16天内干缩完成约60%,水分去掉约70%。
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体开裂的机理分析
对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来说,每一堵墙包括梁、柱、门窗洞等,都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墙”。在这个“整体墙”中,由于许多的内在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多样的内应力,这些内应力从墙体砌筑完成便已开始形成并慢慢在墙体中发生变化。引起“整体墙”产生内应力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墙体材料及砂浆等产品(材料)的干缩变形而产生的内应力。内应力的大小与实际干缩值成正比,而实际干缩值的大小则与新墙材的标态干缩值、实际含水率是同方向变化,与产品的龄期是反方向变化。(2)砌体的沉缩而产生内应力。砌体在砌筑过程及砌筑完成后都会形成沉降收缩,它包括砌体在自重作用下产生的砂浆塑性变形而下沉,也包括墙体材料和砂浆的干燥收缩。其内应力的大小与砌体的沉缩量成正比。(3)温度应力而产生的内应力。温度的变化会引起材料的热胀、冷缩,钢筋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为砌体温度线膨胀系数的两倍。当温度变化时,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的变形不同步,由于建筑物是超静定结构,约束条件下温度变化引起足够大的变形时,建筑物将产生温度应力,即在“整体墙”产生内应力。内应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比,这种温度应力在红砖墙体中同样会形成。当作用于构件的温度应力超过钢筋混凝土与砌体的抗拉强度时,将出现裂缝。所以,在楼梯间圈梁与砌体交接处、混凝土屋盖与墙体交接处,水平裂缝比较多。对于墙体来说,门、窗洞口就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当温度变化时,混凝土和砌体产生温度应力,而顶层砌体门、窗洞口的角部又是正应力、温度应力都比较大的部位,这样,就出现了顶层砌体门、窗洞口的八字裂缝。(4)建筑物构造不合理引起的内应力。建筑物某些部位如果设计时刚性不足,则由于其自身的变形而产生内应力,而这些内应力最终作用在墙体上。
参 考 文 献
[1]贾红文.浅析填充墙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山西建筑.
2007,33(34)
[2]滕延民,任建峰,王永祥.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裂缝的成因及防治[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06,27(6)
[3]胡煦容,吴文耀.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成因及防治[J].中国水运.2007,5(8)
青岛理工有没知名教授?
有。根据查询青岛理工大学官网显示,所有的学生均可以通过书面形式申请学报基金,等审核通过后可以正常发放,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秦兆海教授:秦兆海 1947年生,教授,智能控制方面的专家,出版专著多部,主讲《智能楼宇技术设计与施工》、《建筑自动化系统》、《智能建筑安全防范系统》等课程。郭峰(青岛理工大学教授)1968年生,硕导。2003年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2004年香港城市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2005年4月至12月作为访问教授和高级研究员于日本九州工业大学和香港城市大学从事合作研究。获山东高校自然科学一等奖和山东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发表论文30篇,其中SCI收录15篇。青岛理工大学教授刘文锋博士刘文锋,男,1966年6月出生,获博士学位。现任青岛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结构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重点学科校级关键岗位学术带头人,《世界地震工程》和《青岛理工大学学报》刊物编委。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12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