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有关农业类的核心期刊都有哪些?

1.中国农业科学

有关农业类的核心期刊都有哪些?

2.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3. 华北农学报

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6.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7.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8.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9.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 科学

10.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11.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12.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13.西 南农业学报

14.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15.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16.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7. 安徽农业科学

18. 上海农业学报

19.中国农学通报

2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西北农业学报

22.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3.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4. 江苏农 业科学

25. 江苏农业学报

2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7.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 学版

28. 浙江农业学报

29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0. 广东农业科学

31.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2.湖北农业科学

33.新疆农业科学

34.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35.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36.贵州农业科学

37.河南农业科学

38.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王冬梅的人物生涯

2016农业类核心期刊有:

1、《中国农业科学》。

1960年创刊,是由中国农业部主管,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性半月刊。《中国农业科学》主要发表中国农牧业科学在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重要科研成果和专题报告及各学科研究进展综述等。

2、《华北农学报》。

创刊于1962年,是由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主管,河北、北京、天津、山西、河南、内蒙古六省市农科院农学会主办的核心期刊。

《华北农学报》主要报道农业各学科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科研简报,报道农业学术动态。《华北农学报》主要栏目包括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科研简报、专题研究等。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是由教育部主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

主要栏目有“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史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西部大开发研究,经济与管理、哲学、政治与法学、社会学、语言文学、历史学、中外文化研究等,其中“三农”问题研究、农业史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和西部大开发研究是本刊的特色栏目。

4、《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创刊于1996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国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园艺学、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农业机械工程、信息与电气工程、水利与土木工程及农业经济管理等学科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和研究快报等。

5、《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创刊于1956年9月,是经中共江苏省委文化教育部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南京农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

主要刊登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园艺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与工程、资源与环境科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农业化学、农业工程等学科具有创新性的研究论文、综述和研究简报。

百度百科-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百度百科-华北农学报

百度百科-中国农业科学

发表主要论文:

1. Ultrastructure of Transcellular Channel of the Outer Epidermis of the Garlic Clove Sheath and Evidence of F-actin as Component of Plasmodesmata,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2002,13:450a(第一)

2. Evidence of Ultrastructure and Physiology of F-actin as Component of Plasmodesmata, <<ACTA BOTANICA SINICA>>,2002,44(11):1278-1285(第一)

3. 蒜瓣鞘表皮组织中肌动蛋白纤丝跨胞分布的共焦荧光显微镜观察,植物学报,2000,42(3):327-330(第一)

4. 共聚焦荧光镜检术揭示大蒜鳞片细胞间期核中的F肌动蛋白网络,植物学报(英文版),2000,42(11):1167-1171(第一)

5. 小麦—叶锈菌互作的细胞间隙液对细胞过敏性坏死的诱导效应,植物病理学报,1997,27(4)(第一)

6. 细胞骨架解聚药物对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诱发的细胞过敏性反应的影响, 植物病理学报,2002,32(2)147-152(通讯作者)

7. 接种叶锈菌的小麦叶片胞间洗脱液对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微丝骨架的影响,植物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2,28(5):344-350 (通讯作者)

8.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学观察,实验生物学报,2003,36(5):353-360(通讯作者)

9.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生化证据,实验生物学报,2004,37(4):329-332(通讯作者)

10. 蒜鳞片休眠进程中胞间联络的变化及类外连丝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实验生物学报,2004,37(3):212-220(通讯作者)

11. 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中微管骨架的排列格局与[Ca2+]cyt的关系, 实验生物学报,2005,38(4):331-339(通讯作者)

12. 蒜鳞片薄壁细胞衰退过程中酶的细胞化学定位及DNA生化分析,实验生物学报,2005, 38(5):387-396(通讯作者)

13. A“Chinese spring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bacterial artificial chromosome library and its use in the isolation of SSR markers for targeted genome regions.Theor Appl Genet.2005,111:1489-1494(第二)

14. 玉米根冠中类外连丝的结构特征及其共质传输功能,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7,40(5):351-358(通讯作者)

15. 激发子诱发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微管骨架排列格局与[Ca2+]cyt的变化,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7,40(4)217-225 (通讯作者)

16. 小麦与叶锈菌互作过程中的H2O2与HR,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8,41(4)245-254 (通讯作者)

17. 叶锈菌侵染的小麦细胞间隙液中激发子的分离纯化,中国农业科学,2008,41(10)3070-3076(通讯作者)

18. Development of PCR-based markers for a major locus conferring powdery mildew resistance in mungbean (Vigna radiata).Plant Breeding ,2008,127, 429—432(第二)

19. 蒜鳞片薄壁细胞衰败过程中类外连丝的形成及其共质传输能力的调节,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9,42(2)165-172(通讯作者)

20. Early Stage SSH Library Construction of Wheat Near Isogenic Line TcLr19 under the Stress ofPuccinia reconditaf. sp. Stritici,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09,3(2):146-151(通讯作者)

21. evaluation of two-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based technology on plant calmodulin isoforms,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09,3(4)431-434(通讯作者)

22. Cloning and expression of a ribosomal protein S7 in wheat under the stress of Puccinia triticina. 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09,3(4)413-418(通讯作者)

23. Calcium influx is required for the initiation of the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of Triticum aestivum to Puccinia recondita f.sp. tritici,Physiological and Molecular Plant Pathology , 2010,74: 267-273(通讯作者)

24. IWF诱导小麦悬浮细胞H2O2迸发及其产生机制初探,中国农业科学,2010,43(8):1577-1584(通讯作者)

25. 胞内钙库对小麦叶锈菌侵染之过敏反应的影响,作物学报,2010,36(5):833-839(通讯作者)

26. Cloning and prokaryotic expression of TaCaM2-3 in wheat and preparation of antiserum, 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2010,4(3)317-322(通讯作者)

27. 植物细胞微丝骨架对真菌侵染的反应,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1,24(3)100-104(通讯作者)

28. 植物细胞的外连丝与类外连丝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25(3):164-167(通讯作者)

29. 小麦叶锈菌侵染过程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细胞生物学杂志,2003,25(6):393-397(通讯作者)

30. 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研究进展,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25(通讯作者)

31. 小麦细胞微管骨架的免疫荧光标记及其影响因素,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2,(通讯作者)

32. 荧光指示剂孵育法测定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胞质游离Ca2+的变化,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27(3)25-28(通讯作者)

33. 胞间连丝结构与组分的研究进展,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4,(通讯作者)

34. 感染叶锈菌的小麦细胞间隙液对小麦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诱导,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3)13-17(通讯作者)

35. 建立小麦洛夫林10悬浮系的初探,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28(4)68-70(通讯作者)

36. 细胞信号转导中Ca2+和微管骨架的关系,植物生理学通讯,2006,42(2)331-336(通讯作者)

37. 影响钙离子代谢和钙通道的药物对小麦受叶锈菌侵染后诱发的HR的作用,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29(6)4-8 (通讯作者)

38. 钙与叶锈菌侵染诱导小麦防卫反应的关系,华北农学报,2007,22(1):145-147(通讯作者)

39. 细胞骨架在植物抗病中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2006,28(3)437-441(通讯作者)

40. 河北省推广大豆品种对六个SMV株系的抗性鉴定,华北农学报,2006,21:183-186(通讯作者)

41. 植物中活性氧的检测方法,生物技术通报,2007,5 :72-75(通讯作者)

42. 红叶石楠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优化,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7,30(5)44-47 (通讯作者)

43. 不同大豆基因型耐低磷能力的评价,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2):6-10(通讯作者)

44. 两个不同株系大豆花叶病毒侵染大豆细胞的超微病变比较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4)1-6(通讯作者)

45. 大豆胚尖再生体系的研究,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4)7-13(通讯作者)

46. 植物抗病防卫反应中的特异性钙信号,细胞生物学杂志,2008,30(5)611-616(通讯作者)

47. 兔抗小麦钙调素抗血清的制备及其纯化,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1(6)55-58(通讯作者)

48. 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SSH)在植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华北农学报,2008,23:78-83(通讯作者)

著作教材:

1. 王冬梅 (主编).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究 科学出版社,2009

2. 王冬梅 (主编).《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07

3. 王冬梅 (主编)《.基础生物化学学习指导》,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3(第一版);2007(第二版)

4. 王冬梅 (主编).《生物化学实验指导》科学出版社,2009

5. 王冬梅 (副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6. 王冬梅 (主编).《生物化学》,科学出版社,2010

7. 王冬梅 (副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8. 王冬梅 (副主编).《高级生物化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副主编,2010.

主要奖励:

1. 胞间连丝结构组成及其修饰与有机物的再分配 ,获得2008年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一)

2. 钙和细胞骨架介导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的研究,获得2005年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一)

3. 诱发小麦抗叶锈病防卫反应的信号及其转导,获2001年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第三)

4. 《基础生物化学》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获得2004河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一)

主持课题: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植物中微丝骨架的胞间连续性(2001—2003项目编号:30070365)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类外连丝的结构与功能(2005—2007项目编号:30470861)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小麦抵抗叶锈菌侵染的信号转导机制研究(2007—2009项目编号:30671244)

4.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信号分子途径(2002-2004,项目编号03014)

5. 教育部2006年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项目:植物新老器官交替进程中盛衰组织界面物质运输的生理机制(2006-2009,项目编号:)

6.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胼胝质对胞间连丝的修饰在大豆抗病毒侵染过程中的作用(2010-2011,项目编号30971706)

7.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抗逆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子课题(2008-2010,课题编号2008ZX08004-002-1-5)

8. 农业部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抗旱耐盐转基因大豆新品种培育及种质创新(2009-2011,子课题编号2009ZX08004-001B)

9. 河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重点基础研究项目:小麦抗叶锈病的细胞生物学机制及抗病相关基因的研究(2008-2010,项目编号:08965505D)

10. 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子课题:大豆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无选择标记优质高产抗逆大豆新种质培育(2009-2011,项目编号:09220103D)

11.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SSH和VIGS技术对小麦抗叶锈功能基因的分析鉴定 (2010-2012)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13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