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吴韬的学术成果

(一)论文

吴韬的学术成果

1、期刊论文

(1)《我国国有企业的采购应否适用政府采购法》,与盛杰民合著,载《中国财经报》2000年9月29日

(2)《政府采购法中的采购政策》,载《中国财经报》2001年3月6日

(3)《再说引导》,载《中国财经报》2001年4月10日

(4)《WTO政府采购协议与我国政府采购立法》,与盛杰民合著,载《国际贸易》2001年第4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年第8期转载

(5)《政府采购法适用范围论略》,与甘培忠合著,载《行政法学研究》2001年第3期

(6)《我国政府采购立法综述》,载《中国政府采购》2001年第4期

(7)《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法》,与杨紫烜合著,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年第10期转载

(8)《WTO 国际竞争立法:中国的对策》,载《学术交流》2003年第11期

(9)《借力培育竞争文化》,载《经济日报》2004年11月12日

(10)《完美存在于细节之中》,载《中国审计》2004年第23期

(11)《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探析——兼论我国〈公司法〉相关制度之完善》,与甘培忠合著,载《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1期

(12)《民营企业并购公有制企业的法律问题》,载《法制日报》2005年3月31日

(13)《公司人格与公司自治》,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专刊116期(总492期)

(14)《略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完善》,载《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2、文集论文

(1)《竞争法双边合作机制初探》,载《经济法学家》第2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连续性出版物论文

(1)《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暨第十一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综述》,载《经济法论丛》第9卷,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2)《与竞争法有关的国际贸易冲突——从微观视角看竞争法国际协调之必要性 》,载《财经法律评论》第2卷,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3)《争论与分歧——关于WTO竞争政策谈判的分析与预测》,与盛杰民合著,载《竞争法论丛》第1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二)专著

(1)合著:《WTO与中国法律改革》(刘剑文主编,撰写第六章《WTO与中国企业法改革》),西苑出版社2000年版

(三)教材、法律释义书

(1)参编:《经济法与现代企业管理》(曹建明主编,撰写“国际经济法”部分),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

(四)工具书

(1)主编:《保险索赔》,检察出版社2006年版。

论文《与竞争法有关的国际贸易冲突——从微观视角看竞争法国际协调之必要性》获第十三届“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优秀论文奖。

孔凡斌的科研成果

(均为第一作者或独立作者)

[1] 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9期。(A1类期刊)

[2]宏观经济、金融稳定与产业发展——金融稳定与产业发展论坛综述,《经济研究》2010年第3期。(A1类期刊)

[3] 德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管理世界》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8期全文复印。(A2类期刊)

[4] 我国环境规制下的规制效率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1999-2008,《财贸经济》201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资源》2011年第6期全文复印(A2类期刊)

[5] 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八大难题,《经济学动态》1995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5年第10期全文复印。(B1类期刊)

[6] 戴维·卡德与艾伦·克鲁格对经验微观经济学的贡献,《经济学动态》2015年第5期。(B1类期刊)

[7] 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理性思考,《经济学动态》2003年第5期。(B1类期刊)

[8] 网络组织研究的最新进展,《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6期。(B1类期刊)

[9] 企业社会责任研究述评,《经济学动态》2007年第5期。(B1类期刊)

[10]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完善,《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9期。(B1类期刊)

[11] 美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9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

[12] 论美国货币市场构成及其特点,《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第3期。(B2类期刊)

[13]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兼评国有企业改革中若干不同认识,《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8年第1期。(B2类期刊)

[14] 现代企业制度形成的历史考察,《经济评论》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6年第3期索引。(B2类期刊)

[15] 上市公司国有资本股权结构和主体问题,《经济管理》2001年第1期。(B2类期刊)

[16] 中外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经济学家》2003年第1期。(B2类期刊)

[17]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经济学家》,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6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

[18] 劳动价值理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经济评论》2004年第5期。(B2类期刊)

[19] 深化改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经济学家》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6期全文转载。(B2类期刊)

[20] 几个重大所有制关系的梳理与重构——兼论“和谐所有制”理论体系的构建,《经济评论》2006年第2期。人大复印《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B2类期刊)

[21] 旅游集团异质群体的激励约束机制研究——以陕西旅游集团为例,《旅游学刊》2006年第8期。(B2类期刊)

[22] 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新探——“农联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经济学家》2008年第1期。(B2类期刊)

[23] 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制理结构,《求是》2002年第12期。(B2类期刊)

[24] 显性契约还是隐性契约——公司和农户缔约属性的影响因子分析,《学术研究》2015年第5期。(B2类期刊)

[25] 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到现代虚拟经济,《学术研究》2013年第6期。(B2类期刊)

[26] 新加坡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学术研究》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8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

[27] 意大利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学术研究》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7年第6期全文复印。(B2类期刊)

[28]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几点想法,《广西大学学报》1995年第5期。(南大核心)

[29] 发达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的两个问题,《广西大学学报》1990年第6期。(南大核心)

[30] 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市场经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专辑。(南大核心)

[31] 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江汉论坛》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4年第6期索引。(南大核心)

[32] 论我国发达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条件,《江汉论坛》1994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5年第3期索引。(南大核心)

[33] 改革以来我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系统分析,《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1995年第1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34] 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若干对策,《江汉论坛》1995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5年第11期索引。(南大核心)

[35] 海外华人经济国际化趋势及其原因,《当代亚太》1996年第1期。(南大核心)

[36] 海外华人和华人经济,《当代亚太》1996年第2期。(南大核心)

[37] 论粤港经济运行机制的衔接,《当代亚太》1996年第3期。(南大核心)

[38] 关于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中的三个糊涂认识,《福建论坛》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6年第5期索引。(南大核心)

[39] 韩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当代亚太》1996年第4期,载《东北亚论坛》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40] 英国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国有资产管理》1996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6年第11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41] 巴西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河北学刊》1996年第4期,载《财经科学》199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6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42] 日本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及其启示,《当代财经》1996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6年第7期索引。(南大核心)

[43] 西欧各国国有企业私有化对我国国有经济调整的启示,《当代亚太》1999年第11期。(南大核心)

[44] 海外华人经济国际化趋势及其原因,《当代亚太》1997年第1期。(南大核心)

[45] 现代企业制度呼唤现代企业家,《江汉论坛》1997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1997年第8期索引。(南大核心)

[46] 关于国有企业托管的几个问题,《学术界》1998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1998年第10期索引。(南大核心)

[47] 国有企业托管中的误区,《财经科学》1998年第4期。(南大核心)

[48]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演变及改革的目标模式,《国有资产研究》1999年第4期。(南大核心)

[49] 马克思的经济均衡和非均衡理论是宏观调控的理论基础,《中州学刊》1999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50] 试论对小平经济理论体系,《开放时代》2000年第2期。(南大核心)

[51] 对上市公司国有资本股权结构和主体问题的探讨,《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南大核心)

[52] 论马克思的产权理论,《经济经纬》2000年第4期。(曾载于《社会科学家》2000年第4期。)(南大核心)

[53] 论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结构,《宁夏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54] 国外农业组织理论的新发展及其应用,《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5期。(南大核心)

[55] 论控制内部人控制,《青海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南大核心)

[56] 不同国家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比较,《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57] 两种不同国有公司治理模式及其评析,《中南财经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58] 论我国国有独资公司的治理结构,《广西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1年第7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59] 论我国国有公司治理模式,《开放时代》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60] 论国有公司产权关系问题,《桂海论从》2001年第5期。(南大核心)

[61] 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当代亚太》2001年第7期。(南大核心)

[62] 略论东南亚华人经济,《当代亚太》2001年第8期。(南大核心)

[63] 西部大开发之逻辑演进,《贵州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南大核心)

[64] 要素投入与创新支撑:广东制造业增长路径的实证分析,《南方经济》2013年第6期。(南大核心)

[65] 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暨岭南经济论坛综述,《南方经济》2012年第2期。(南大核心)

[66] 关于国有公司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问题,《南方经济》2001年第4期;《吉林省经济管理班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67]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与治理行为初探,《现代财经》2001年第2期。(南大核心)

[68] 关于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两个基本问题,《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南大核心)

[69]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八大难题,《中州学刊》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70] 两种不同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模式比较分析,《现代财经》2002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0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71] 论现代公司的产权关系,《上海经济》2002年04期增刊。(南大核心)

[72] 国有企业实施股票期权的几个基本问题,《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3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5期索引。(南大核心)

[73] 论我国上市公司的制度性缺陷,《求是学刊》2002年4期。人大复印资料《金融与保险》2002年第9期、《工业企业管理》2002年第12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74] 内部人控制和公司治理结构的失效,《西北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11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75] 推进独立董事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合著,第一作者)《求是》2002年第16期。(南大核心)

[76] 日本公司治理结构的演变,《当代亚太》2002年第4期。(南大核心)

[77] 独立董事制度的问题研究,(合著,第一作者)《中国经济问题》2003年第1期。(南大核心)

[78] 对设立独立董事制度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西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南大核心)

[79] 从价值理论到价格论的演变,《山东社会科学》2005年5期。(南大核心)

[80] 劳动价值论中的几个重大理论问题,《宁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理论经济学》2004年8期全文复印。(南大核心)

[81] 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模式初探——“农联”模式化的改革道路,《农村经济》2006年第1期。(南大核心)

[8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路径探析——“农联”模式的集体化之路,《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南大核心)

[83] 国有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研究综述,《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南大核心)

[84] 我国“三农”问题形成原因的系统分析,《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南大核心)

[85] 基于经济学视角对我国社会不和谐现象的分析,《经济问题》2008年第2期。(南大核心)

[86] 我国现阶段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南大核心)

[87] 农村集体经济的性质与内涵研究,《经济问题》2008年第7期。(南大核心)

[88] 不确定性与我国农业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10期。(南大核心)

[89]我国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与创新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南大核心)。《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0年第7期摘要。

[90]我国农村机构改革存在问题及改革策略研究,《经济问题》2010年第1期。(南大核心)

[91] 威廉姆森对企业理论的贡献与未来发展方向,《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第3期。(南大核心)

[92] 评“社会劳动价值论”,《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南大核心)

[93] 在发达农村地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两个问题,《广西大学学报》,1990年04期。(南大核心)

[94] 农业中的三维契约及治理机制研究,《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第11期全文复印。

[95] 关于规范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行为的几个问题,《岭南学刊》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企业管理》2001年第8期全文复印。

[96] 关于国有公司国有资产所有权主体问题,《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年第01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全文复印。

[97] 泛珠三角制造业结构转型的特点及演进趋势,《广东商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工业经济》2007年第3期全文复印。

[98] 我国跨国经营的步骤与组织机构的探讨,《对外经贸实务》1995年第6期。(北大核心)

[99] 关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经营范围问题,《云南财贸学院学报》1997年第2期。(北大核心)

[100] 科技进步、市场经济、第三产业,《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北大核心)

[101] 国有公司新老三会关系论,《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1年第1期。(北大核心)

[102] 关于国有独资公司法人财产权问题,《学术探索》2002年第3期。(北大核心)

[103] 独立董事的涵义、职责、角色定位的探讨,《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北大核心)

[104]国有股减持的理论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03年第1期。(北大核心)

[105] 评“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北大核心)

[106] 应如何繁荣和发展我国理论经济学——与许兴亚教授商榷《探索与争鸣》2005年第5期。(北大核心)

[107] 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必需解决的几个问题,《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经济管理版),2003年第1期。(北大核心)

[108] 我国纺织业如何应对企业社会责任运动,《商业时代》2007年第5期。(北大核心)

[109] 谈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在我国的发展,《商业时代》2007年第7期。(北大核心)

[110] 改进SA8000认证体系与市场秩序之我见,《商业时代》2007年第12期。(北大核心)

[111] 广东民营企业内部治理机制的构建和完善,《特区经济》2007年第12期。(北大核心)

[112] 构建和谐社会研究综述,《改革与战略》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

[113] 广东民营企业产权制度的变迁,《广东商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北大核心)

[114] 论新农村建设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特区经济》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

[115] 我的学术研究之路——近20年学术研究综述,《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4期。(北大核心)

[116] 广佛同城化的博弈分析,《广东商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北大核心) 1.《新型农村经济组织:农联模式》,三联书店出版社,2014年出版,独著。

2.《国有公司产权关系和治理结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7月。独著。

3.《东南亚华人经济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5月,专著(第一作者)。

4.《现代企业前沿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独著。

5.《中国经济热点问题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独著。

6.《国有企业改革—探索、借鉴、启示》,中国商业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独著。

7.《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主编。

8.《宏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主编。

9.《微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主编。

1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主编。

11.《政治经济学》,中山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主编。

12.《政治经济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主编。

13.《政治经济学》,武汉出版社,1995年7月出版,主编。

14.《实用政务大辞典》,湖北辞书出版社,1993年10月,副主编,撰写10万字。

15.《土地有偿使用理论与实务》,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11月,副主编,撰写4.5万字。

1. 廖文梅、孔凡斌,农户参与林业合作组织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西为例,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71-78。

2.孔凡斌、廖文梅,集体林分权条件下的林地细碎化程度及与农户投入产出的关系--基于江西省8县602户农户调查数据的分析,林业科学,2012年第4期:119-126。

3. 廖文梅、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研究述评与展望,林业经济,2012年第7期:18-24。

4.孔凡斌、廖文梅,基于收入结构差异化的农户林地流转行为分析--以江西为例,中国农村经济,2011年第8期:89-96。 5. 孔凡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滨湖地区农村贫困特征及扶贫资金需求供给分析,经济地理,2011年第9期:1545-1550。

6. 孔凡斌、廖文梅、郑云青,集体林权流转理论和政策研究评述与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11年第11期:100-105。 7. 廖文梅、孔凡斌 等,农户参与林地抵押贷款决策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西为例,林业经济,2011年第10期:26-30。 8. 孔凡斌,主成分分析法的中国林业市场化水平评价--基于中国15省(区)2002-2006年相关统计数据,中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10期:43-56。

9. 孔凡斌、杜丽,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评价理论及15个省(区)的实证研究,林业科学,2010年第10期:135-143。

10. 孔凡斌,建立和完善我国生态环境财政补偿机制研究,经济地理,2010年第8期:1360-1366。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生态环境与保护》专题,2011年02期全文转载。

11. 孔凡斌,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研究进展及我国政策机制研究方向,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第7期:105-109。

12. 孔凡斌,江河源头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以江西东江源区为例,经济地理,2010年第2期:299-305。

13.孔凡斌,生态补偿机制国际研究进展及中国政策选择,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1-5。

14.孔凡斌,建立我国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研究,当代财经,2010年第2期:22-28。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国民经济管理》专题,2011年06期全文转载。

15.孔凡斌、张利国等,我国生态补偿政策法律制度的特征、体系与评价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41-47。

16. 孔凡斌、郑云青、雷瑶,中、东欧国家林权私有化改革进程、问题及政策趋势,林业经济,2010年第10期:14-20。

17.杜丽、孔凡斌,国际市场化进程评价研究与林业借鉴,林业经济,2010年第9期:77-83。

18. 雷瑶、孔凡斌,林业专业合作组织研究进展,世界林业研究,2010年第5期:69-72。

19. 孔凡斌,生态经济区建设理论与生态产业体系构建分析--以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4期:101-104。

20.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区县乡财政性收入影响评价-基于江西省赣州市的调查,林业科学,2009年第9期:121-129。

21.孔凡斌、杜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程与综合绩效评价-基于江西、福建、浙江和辽宁4省的改革实践,农业技术经济,2009年第6期:96-104。

22.孔凡斌、陈建成,完善我国重点公益林生态补偿政策研究,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32-39。 23.孔凡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绩效评价理论与实证研究--基于江西省2484户林农收入增长的视角,林业科学,2008年第10期:132-141。

24.孔凡斌,我国林业投资的机制转变与规模结构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9期:91-96。

25.Hualin Xie, Fanbin Kong. Spatial Behavior of Land Use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and GIS in Dongjiang Riverhead Area, JiangxiProvince. vol. 1, pp.178-181. 2008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Shanghai, China,2008. (EI收录)

26.孔凡斌,退耕还林工程林权政策有效性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第2期:46-52。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专题,2008年02期全文转载。

27.孔凡斌、杜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林地流转及规范问题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8年第5期:377-384。人大资料中心复印资料:《体制改革》专题,2009年02期全文转载。

28.何尤刚、孔凡斌,天然林保护工程绩效评价:现状、问题与研究展望,生态经济,2008年第2期:147-150。

29.孔凡斌,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研究展望,农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0期:50-53+111。

30.孔凡斌,退耕还林(草)工程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林业科学,2007年第1期:95-101 。

31.孔凡斌、何尤刚等,退耕还林工程成本补助:性质、结构及有效分担,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4期:97-101+111。

32.孔凡斌、何尤刚等,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7年第1期:12-15。

33.孔凡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10。

34.孔凡斌,基于Porter理论的中国林业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林业科学,2006年第9期:106-113。

35.孔凡斌,西部退耕还林工程社会影响研究,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50-52+86。

36.孔凡斌、王晶,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规划研究现状与展望,世界林业研究,2006年第5期:77-80。

37.孔凡斌,中国纸浆造纸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5期:388-391。 38.孙晓梅、张守攻、孔凡斌等,日本落叶松家系对树高生长模型参数的影响,林业科学,2005年第1期:79-84。

39. 孔凡斌,西部地区非公有制生态林业与系统补偿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第2期:196-200。

40.孔凡斌、宋诚英,振兴江西林业产业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5年第6期:330-333。

41.孔凡斌、宋诚英,中、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森林私有化概况与发展趋势,世界林业研究,2005, 年第5期:73-75。

42. 孔凡斌、楼折辉,美国的城市林业概念与管理,江西林业科技,2005年第5期:62-65。

43.孔凡斌,退耕还林(草)工程政策问题分析与优化建议,林业科学,2004年第5期:62-70。

44.支玲、孔凡斌等(第4作者),西部退耕还林经济补偿机制研究,林业科学,2004年第2期:1-8。

45.孔凡斌,商品林市场化经营与政府管理职能改革,世界林业研究,2004年第2期:54-58。

46.孔凡斌、魏华,森林生态保护与利益补偿法律机制研究,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4年第5期:112-118。

47.孔凡斌,江西及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比较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118-121。

48.孔凡斌,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生态保护与森林资源产权管理模式,林业资源管理,2004年第2期:12-16。

49.孔凡斌、何尤刚,基于树体性状法的马尾松林分结实等级划分与应用,林业科技,2004年第2期:8-10。

50.孔凡斌,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以江西为对象,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15-18。

51.蔡体久、孔凡斌等,我国森林分类经营现状及存在问题,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 年第3 期。

52.孔凡斌,可持续发展条件下中国林业法制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3 年第2 期:41-45。

53.方华、孔凡斌,火炬松林生物量与叶面积指数模型研究,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 年第3 期:280-283。

54.方华、孔凡斌,不同密度火炬松生物量及其分配,福建林学院学报,2003 年第2 期:182-185 。

55.孔凡斌,试论森林生态补偿制度的政策理论、对象、原则和实现途径,西北林学院学报,2003 年第1 期:101-104。

56.孔凡斌等(第3作者),我国荒漠化防治学科发展研究,世界林业研究,2003 年第2 期:42-47。

57.江惟舒、孔凡斌,鄱阳湖流域水土流失及森林生态环境控制对策,林业资源管理,2003年第6期:36-40。

58.孔凡斌、邓华峰,论市场经济条件下南方农村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制度创新,南方农村,2003 年第2 期:23-27。

59.孔凡斌,论南方农村税费负担的形成机制与制度创新,南方农村,2003 年第1 期,27-33 。

60.孔凡斌、方华,不同密度年龄火炬松生物量对比研究,林业科技,2003年第3期:6-9。

61.孔凡斌等(第2作者),苏南丘陵火炬松幼林生物生产力研究,林业实用技术,2003年第6期,6-8。

62.孔凡斌、张万明,试论平原林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制约因素,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3 年第1 期:9-11 。

63.孔凡斌、何尤刚,区域林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政策的影响要素分析,江西林业科技,2003年第3期:10-20+31。

64.孔凡斌,江西省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评价指标体系与发展模式的研究,《中国社会林业工程区域评价指标体系与类型研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年1 月。

65.孔凡斌、宋菲,我国现代林业行政立法问题的思考,林业科技管理,2003年专刊。

66.孔凡斌,马尾松开花结实特征及种子产量预测,林业科学研究,2002年第2期:150-154。

67.孙晓梅、孔凡斌,中国林业税费制度的法律原则探析,世界林业研究,2002 年第5 期:61-68 。

68.孔凡斌,现代中国外商企业林业政策与法律环境优化对策研究,林业经济问题,2002年第4期:195-198。 1. 孔凡斌、杜丽 著,中国林业市场化进程评价:理论、方法与实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9月。

2. 孔凡斌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扶贫问题研究(世界银行中国经济改革实施技术援助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

3. 孔凡斌著,中国生态补偿机制:理论、实践与政策设计(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0年7月。

4. 孔凡斌著,集体林业产权制度:变迁、绩效与改革探索(首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

5.孔凡斌著,中国退耕还林工程政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6年10月。

6.孔凡斌、何尤刚著,森林、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6月。

7.孔凡斌著,中国社会林业政策法律体系研究(国家科技部公益项目成果,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6月。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13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