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业奇农业网 > 百科 >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大学毕业旅行去了福州,至今仍记忆犹新。福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名山、名寺、名园、名居繁多,独具滨江滨海和山水园林旅游城市风貌。

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我推荐的福州旅游必去十大景点是:鼓山、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福州石竹山风景区、永泰青云山风景区、福清天生农庄、永泰天门山、青芝山、百漈沟、福州西湖公园。

1: 鼓山

? 福州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摩崖石刻、天风海涛、瀑潭溪泉、山林峡谷、古寺名刹为景观特色,素有“今古名山”之称,“逢莱左股”之誉。鼓山海拔969米、面积1890公顷,耸立于榕城东郊,闽江北岸,素有“今古名山”之称,“逢莱左股”之誉。风景区总面积49.7平方公里,分为石鼓、鼓岭、鳝溪、磨溪、凤池白云洞、南洋安安溪六大景区,境内景观以摩崖石刻、天风海涛、瀑潭溪泉、山林峡谷、古寺名刹为特色,拥有摩崖石刻、名刹涌泉寺等人文历史积淀丰厚的名胜古迹,是一个适合进行登山、游憩、健身、避暑、科教等多种旅游活动的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2: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

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原名福州树木园,距福州市中心7公里,三面环山,南邻八一水库,龙潭溪流自北向南流贯园中,已建成面积859.3公顷,公园以搜集、展览福建树种为主,引进南方的木棉树,北方的钻天杨,热带的南洋杉,亚热带的樟树,温带的油松、银杏、水杉等全国各地及36个国家2500多种国内外珍贵树种,分为竹类观赏园、树木观赏区、人文景观区、以自然景观为主的龙潭风景区、福州森林公园福建森林博物馆和鸟语林六大游览区。

3:?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

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中心,街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其古老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

4:?福州石竹山风景区

位于福州市南福清市西宏路镇,风景区紧靠鲤鱼湖,以石奇竹秀而得名,素有"雅胜鼓山"之誉。?石竹山自古便是道家修仙炼道的名山圣地,又兼具儒佛文化的宗教场所,由于来此祈梦非常灵验,又被称作“九仙祈梦所”、“石竹仙境”、“中华梦乡”。

5: 永泰青云山风景区

距永泰县城10多公里的岭路乡,因山峰平地拔起,矗立青云而得名。景区为地形富于变化的丹霞地貌,其中山高林茂,云雾飘渺,自然景观众多,动植物资源丰富,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最高海拔1130米,同时拥有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两种珍稀植被,面积47平方公里,分为云天石廊峡谷、白马峡谷瀑布、九天瀑布水帘宫、刺桫椤神谷(万藤谷)四大景区,是一处以峡谷、森林、瀑布、深潭、奇岩、幽洞为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6:?福清天生农庄

地处福厦高速中段和324国道72.5公里处,距福清市30公里,距莆田市40公里,交通便捷,景区内开辟有南亚热带果树园、榕树园、名树园、玫瑰园、菊花园、盆景园、民族园、翠竹园、科普实践园,修筑了闽南古街、篝火场、狩猎场、游泳馆等动态活动场所,还投巨资修建了独具特色的天生生态度假村大酒店,并依托景区丰富水域资源,建设有人工岛屿和岛上别墅等度假场所。

7:?永泰天门山

因山有一巨石屹立形状如门而得名,风景区占地6平方公里,最高海拔828米,是一座以火山峡谷风化洞穴,风化走廊,擎天石柱,绝壁孤树为特征的地质景观旅游区。天门山地处永泰县葛岭镇溪洋村,属于青云山山脉,因山有一巨石屹立形状如门而得名,区内几条大溪贯穿天门山谷,水流清澈,两岸怪石嶙峋,沿途大大小小的瀑布将软硬不均的火山岩层冲蚀的千姿百态,形成如诗如画的绝美风光。

8:?青芝山

福建五大名山之一,开辟于明万历天启年间(1621-1627年),经历代修建已成规模。山中的松、岩、峰、峦、泉、洞,天然成趣,有“一百零八景”之称,素有“武夷九曲溪,青芝百洞山”之美誉。青芝山原名“百洞山”,山上多奇石怪洞,后因产灵芝得名青芝山。景区风景秀丽,位于山腰的青芝寺,以山为名,是国内独一无二的呈现中西合璧、外西内中的特有建筑风格的寺院,前人有诗赞:“寺产灵芝闻海外,山称百洞重江南。”

9:?百漈沟

百漈沟远观为山凹,近眺为峡谷,远看水成漈,近睹瀑九级,瀑布景观壮阔,伴着彩虹升腾,吸引众多游客前往。百漈沟景区最主要的景点就是瀑布区,主要有水帘瀑布、龙缸瀑布、珍珠瀑布、弥勒沐浴、天坑彩虹瀑布、人参瀑布、双狮瀑布、白龙瀑布,其它主要景点有大樟溪、百漈湖、别有洞天、蟠桃洞、金豹峡等。

10:?福州西湖公园

福州迄今为止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被人称为“福建园林明珠”。福州西湖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所凿,在唐末就已经是游览胜地;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继位,在此建造亭、台、楼、榭,湖中设楼船,西湖成为御花园;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则徐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宋代辛弃疾游览后曾写道:“烟雨偏宜晴更好,约略西施未嫁。”

福州景点前五名有:三坊七巷、福建博物院、福州鼓山风景区、于山风景区、石竹山 。

1、三坊七巷 。

福州至今还保存相当一部分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些坊巷中最为著名的要算三坊七巷街区。三坊七巷地处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巷、光禄坊,占地约40公顷,现居民3678户,人口14000余人。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简称。

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由于吉庇巷、杨桥巷和光禄坊改建为马路,现在保存的实际只有二坊五巷。即使如此,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居民区内,仍然保留着丰富的文物古迹,保存一批名人故居和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这居民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青瓦,结构严谨;房屋精致,匠艺奇巧,集中体现了闽越古城的民居特色,是闽江文化的荟萃之所,被建筑界喻为一座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

2、福建博物院。

福建博物院坐落于福州市西湖公园,始建于1933年,原名福建省立科学馆。1953年成立福建省博物馆,2002年10月新馆建成,同时更名为福建博物院。博物院占地面积6公顷,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整个建筑共投资2.7亿元,包括地下一层、地上三层。新馆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共有15个展厅,包括7个基本陈列展厅和6个临时展厅。

此外新馆还设有贵宾厅、会议室、具备六声道同声传译且可放映投射电视可容纳345人的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影象厅。福建博物院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和自然标本近17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3万余件。1933年(民国22年)春,福建省政府委员会议决定设立福建省立科学馆,经当时教育厅厅长郑贞文的推荐,黄开绳于是年11月被委任科学馆馆长。

馆内开设物理、化学、生物等部,还创立气象测候所,预报福州逐日气象。50年代初改名福建人民科学馆。1953年4月成立福建省博物馆,福建省博物馆建立后,福建人民科学馆撤销,将其中的动物标本移交福建省博物馆。后期福建省博物馆又接收了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收藏的革命和历史文物,逐步发展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

3、福州鼓山风景区 。

鼓山风景区位于福州市东南郊,闽江北岸。主峰海拔近千米,是福建省“十佳”风景区之一。鼓山四季常青、岩秀谷幽,苍松滴翠、奇葩流江,名胜古迹遍布全山。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二年的涌泉寺素有“闽山第一”之誉。

寺东南回龙阁、灵源洞喝水岩、龙头泉、石门等胜景幽雅古朴。寺西葛仙居、蟠桃林、八仙岩、达摩洞等十八景,岩壑清幽,苍松桑翠恰似梦游仙景。鼓山摩崖石刻到处可见,保留有宋蔡襄、李钢、朱熹及现代诗人郭沫若等人的手迹,是国内罕见的书法艺术长廊。“天生石鼓镇闽中,地出灵泉润海表”。石鼓名山万般风采,必将令您流连忘返。

4、于山风景区。

于山位于福州市中心的五一广场附近。相传汉代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炼丹修仙,故又名九仙山。又传称战国时古民族“于越氏”的一支居此而得名。全山面积11.9公顷,山高58.6米。山上有大士殿、定光塔、戚公祠以及摩崖石刻等诸景。

戚公祠位于定光塔寺东,专为祭祀抗倭名将戚继光而设。相传戚继光当年率兵在福建抗倭,连打了三次大胜仗,福州官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庆功。后人在此建戚公祠。现祠为1918年重建。祠正厅塑戚公坐像,厅两侧壁上悬挂着四幅画卷歌颂了戚公抗倭的功绩。

5、石竹山 。

位于福清宏路镇西25公里处,因“石能留影常来鹤,竹欲摩空尽作龙”而得名。山上有胜景石竹寺、狮子岩等128处,现为福建省十大风景区之一。石竹山素有雅胜鼓山之誉,为福建省道教名山。山间有紫云洞、桃源洞、通天洞、日月洞、摘星台、化龙窝、鹤影石、鸳鸯石、棋盘少、龟蛇石、蟠桃石、洞天等奇岩怪石、天然石景。

石竹山风光以石竹寺为中心,石竹山的石竹寺又名九仙阁,相传在汉武帝刘乇时,在福州市于山-的何氏九兄弟在此得道成仙,后人建筑九仙阁,以资纪念。九仙阁始建于唐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宋、明重修,1979年又重修。

该寺建于状元峰下半山腰的悬岩峭壁上,一面依山、三面悬空,远望如空中楼阁,天宫仙苑。寺后群峰嵯峨,四周绿竹耸立,红墙碧瓦,典雅清幽。寺始建于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初名“灵宝观”。

宋乾道九年(1173年)丞相史浩重修时,因周围多奇石幽竹,遂改名“石竹寺”。现寺院内建有九仙阁、玉皇阁(天君殿)、土地厅、观音大士殿、紫云楼、玉皇行宫、大悲殿等。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18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