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系统包括哪些方面?
电子对抗系统按用途,分为通信对抗系统、雷达对抗系统、光电对抗系统和水声对抗系统等;按运载平台,分为地面、舰载、机载、弹载和星载电子对抗系统等;按应用方式,分为综合电子对抗系统、分布式电子对抗系统等;按战术用途,分为支援电子对抗系统和自卫电子对抗系统。
支援电子对抗系统通常安装在专用平台上,辐射大功率的电子干扰信号,压制探测雷达和指挥通信链路,掩护集群目标。自卫电子对抗系统安装在被保护的作战平台上,可对高威胁辐射源给出告警信号,并自动施放干扰、投放箔条和红外诱饵弹,保障作战平台自身的安全。
有时把具有独立功能、但比较复杂的成套设备称为系统,如电子对抗侦察系统、机载辐射源定位与攻击引导系统等。典型电子对抗系统主要由侦察接收、信号处理、显示控制、对抗执行和系统通信等五部分组成。
侦察接收部分为侦察、测向、接收设备,用于截获敌方电子信息设备辐射的电磁信号、测量信号的技术参数和到达方向。信号处理部分为专用计算机和相应的软硬件,用于从大量信号中分选、识别出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的辐射信号,经分析后给出最佳对抗策略。
显示控制部分由显示器和操作控制设备构成,用于提供人机对话和人工干预的界面,并能自动或半自动地控制全系统协调一致地对敌方辐射源作出反应。
对抗执行部分由有源干扰设备、无源干扰设备或反辐射攻击引导设备构成,在系统的控制下,在特定的方向上对特定的目标发射干扰信号或投放无源干扰器材,以扰乱敌方电子信息设备的正常工作;或发射反辐射导弹,直接摧毁敌方电磁辐射源。
系统通信部分由电缆或通信设备构成,用于系统内部各设备之间的信息传递,以及与外部的信息交换。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前,电子对抗设备基本上是单一功能的单机,虽然有的是多个单机组合在一起工作,但主要靠人工操作,还不能称为电子对抗系统。
60年代中期以后,在计算机和微电子技术发展的推动下,侦察、测向和干扰设备由计算机统一管理,信号处理能力、反应速度和自动化程度大为提高,出现了电子对抗系统。8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多功能一体化的电子对抗系统,与武器平台的作战系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电子对抗装备的效能得以充分发挥。
90年代以后,出现了区域性多平台综合电子战系统和集群作战的分布式电子对抗系统。电子对抗系统的发展趋势是:提高电子对抗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实现高效、灵巧的干扰;进一步提高综合化、一体化水平,使电子对抗系统与作战系统更紧密地结合,或实现与其他电子信息系统的综合。
发展多平台的综合电子对抗系统,实现区域电子对抗作战;发展空间电子对抗系统,增加电子对抗的新手段,提高电子对抗的攻击和威慑能力。
扩展资料
主要任务
对敌海军航载、机载和岸上的雷达、通信系统进行侦察,必要时实施干扰;在海战全过程中,对敌舰载、机载和岸基反射导弹的制导系统实施干扰,掩护己方水面舰艇实施海上作战和保护舰艇编队安全。电子侦察装备包括专用电子侦察船和作战舰艇上电子侦察设备。
前者专用于对海战区内敌雷达、通信等电磁辐射源进行截获、识别、测向、定位并测出技术参数,获取敌方战术情报,判断敌方上兵力部署、行动意图和对己方的威胁程度;后者用于搜索、堆截获、识别敌海上威胁程度最高的电磁辐射源,及时向舰艇指挥员发出警报,引导干扰机施施干扰或引导火力实施攻击。
EA-6电子干扰飞机是美国研制的一种舰载双发动机电子干扰飞机。
装备于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主要用于实施战场干扰,对攻击机进行电子掩护护航和近距空中支援作战。飞机长18.09米,机身高4.93米,翼展16.15米,飞机最大起飞重量26580千克,最大飞行时速1037千米,飞行高度12.9千米。
飞机乘员4人,其中一名飞行员,两名军官在后舱操纵干扰系统,一名电子战军官在前舱负责通信、导航、电子干扰和投放干扰物等。
机载电子设备有:战术干扰系统、雷达接收机、欺骗干扰系统、通信干扰系统和干扰物投放器材等。EA-6电子干扰飞机多次参加空战,1991年海湾战争中,美国空袭伊拉克时曾大量使用,充分发挥了其在现代空战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nongye.s666.cn/bk/6_6572218630.html